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原因

民法原因

發布時間: 2022-11-03 17:09:59

民法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民法的淵源:可以說民法的淵源是指民法產生的根源,這是從民法與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關系講的;也可以說民法的淵源是法官裁決民事案。主要體現為各個國家機關根據其許可權范圍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而在制定法之外,還包括習慣、判例、法理等。 (一)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中作為民事法律所依據的原則的規定、關於財產所有制和所有權的規定、關於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等,都是調整民事關系的重要法律規范,也是《民法通則》和各種單行民事法規必須遵循的法律依據。另外,法院在民事審判中缺乏實體法依據時,也可依一定的原則和方法援引憲法為依據進行法律解釋或適用。 (二)民事法律 民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和頒布的民事立法文件,是我國民法的主要表現形式。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在民事法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民法典制定並頒布之前,是我國的民事基本法。 (三)國務院制定發布的民事法規 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它可以根據憲法、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授權,制定、批准和發布法規、決議和命令,其中有關民事部分的法規、決議和命令,是民法的重要表現形式,其效力次於憲法和民事法律。 (四)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中的民事規范 國務院各部委依據法律、行政法規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又稱為行政規章,並不屬於立法,但在司法審判活動中,行政規章應當作為裁判的重要參考。 (五)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和經濟特區、特別行政區法規中的民事規范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區的自治機關以及經濟特區在憲法、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內可以制定、發布決議、命令、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這些法規不能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而且只在制定者所管轄的區域生效。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港、澳兩地的法律制度基本不變。兩地的原有法規中有大量的民事法律規范,這些民法規范只適用於各該特別行政區。 (六)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的最高審判機關,依法享有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各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的職權。為了在審判工作中正確貫徹執行法律,可以在總結審判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發布司法解釋性文件,其中民事部分對各級人民法院處理民事案件具有拘束力。 (七)國家認可的習慣 習慣作為民法的法源在我國是受限制的,只有經國家認可的習慣,才具有民法淵源的意義。 另外,我國傳統上屬於大陸法系,目前尚不承認判例法的地位。但從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建立判例制度有助於法官在裁判中正確適用法律,也有助於填補由於目前立法規定較為原則、抽象所造成的法律漏洞。

⑵ 引發民法永久抗辯權的原因有哪些

引發永久抗辯權有下列原因:1、不可抗力,是指由於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的責任。2、已過時效期限:此處所指的時效乃指訴訟時效,也稱消滅時效。3、當事人約定的免責條款:它是指受害人和責任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經協商一致,同意免除責任人的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七百零一條保證人可以主張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債務人放棄抗辯的,保證人仍有權向債權人主張抗辯。第七百零二條債務人對債權人享有抵銷權或者撤銷權的,保證人可以在相應范圍內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⑶ 民事責任產生的原因有

法律分析:民事責任產生的原因有違約和侵權。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⑷ 民法典規定導致合同可撤銷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合同可撤銷的原因有以下這些: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所謂重大誤解是指當事人對合同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種類、質量、數量等涉及合同後果的重要事項存在錯誤認識,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訂立合同,並因此可能受到較大損失的行為。合同訂立後因商業風險等發生的錯誤認識,不屬於重大誤解。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顯失公平是指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對方沒有經驗,在訂立合同時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行為。此類合同的「顯失公平」必須發生合同訂立時,如果合同訂立以後,因為商品價格發生變化而導致的權利義務不對等不屬於顯失公平。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⑸ 屬於民法失效的原因

1、第一百四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2、第一百四十六條:「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3、第一百五十三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4、第一百五十四條:「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無效的事由
《民法總則》第153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規定違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行為無效,是為彌補強制性規定之不足。公共秩序包括社會靜的秩序和動的秩序,包括社會的公安利益。善良風俗為社會一般道德觀念。有人認為,當事人簽訂的合同有違道德,則合同無效。這種觀點不能採納,善良風俗不能等同於道德。
《民法總則》第154條規定:「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自始無效和部分無效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155條)。無效的原因、被撤銷的原因,發生在自始,故自始無效。
「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156條)。在給付可分割時,可發生部分無效的情形。例如,定金超標、租期超長等。
同時存在實體和程序性條款的情況下,可發生部分無效的情形。例如,有時解決爭議的條款無效,有時實體條款無效。
自始無效、不生效的財產後果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
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157條)。「確定不發生效力」,是指效力待定的行為,被拒絕追認而自始不生效。

⑹ 民法上的原因行為是什麼意思

原因上自由行為,是指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由於自己故意或者過失的行為,導致自己陷入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狀態,並在此狀態之中,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行為人應當就此危害社會的結果負責任。

例如,自知飲酒過量會陷入病理性醉酒狀態,而疏於節制酒量,以致飲酒過量陷入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狀態,賣施了殺人行為的,應負過失殺人罪的刑事責任。

再如,鐵路上的扳道員,意圖傾覆火車,而故意超量飲酒,使自己陷入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狀態,從而不履行扳道義務,致使火車傾覆的,扳道員應當負故意破壞交通工具罪的刑事責任。

(6)民法原因擴展閱讀

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由此可見,在我國刑法中,生理性醉酒並非免除刑事責任的事由。生理性醉酒之所以不能免責,並非醉酒人的辨認或者控制能力沒有影響。

實際上,在某些醉酒的情況下,由於精神過度興奮而使辨認或者控制能力有所減弱;如果因為醉酒而神志不清,則可能使辨認或者控制能力完全喪失。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醉酒人為什麼仍應負刑事責任呢?在此可用原因上的自由行為來加以解釋。

原因上的自由行為,是指行為時雖沒有責任能力,但使之陷於這種無責任能力狀況的原因行為是自由的,是在完全責任能力狀態下之所為。

行為人是故意使自己陷於無刑事責任能力或者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狀態的,並藉此去實施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因而可以將之前故意使自己陷於無刑事責任能力或者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狀態的行為視為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的一個前期准備行為或者是預備行為。

將先前的原因行為與後來的結果行為(即犯罪行為)視為一個連續的整體,故視為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時是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故此行為人應當對其在無刑事責任能力或者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狀態下實施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因此,刑法規定醉酒的人仍應負刑事責任,應當是具有正當根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原因上自由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原因自由行為

⑺ 為什麼喜歡民法的理由

我們喜歡民法,一方面是保證我們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我國法律法規的公平公正公開,人人平等,讓我們有法可依。

⑻ 民法典中導致合同撤銷原因有哪些

《民法典》中導致合同撤銷的原因有:一方實施欺詐行為簽訂的合同;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簽訂了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簽訂的合同;重大誤解簽訂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⑼ 大家學習民法的原因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學習民法是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保障民事活動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對於構建和諧,推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⑽ 民法典合同終止原因有哪些

《民法典》規定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債務已經履行的合同終止;債務相互抵銷的合同終止;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的合同終止;債權人免除債務的合同終止;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的合同終止;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終止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履行;
(二)債務相互抵銷;
(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四)債權人免除債務;
(五)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六)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該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

熱點內容
合同法稅率 發布:2024-11-08 06:32:40 瀏覽:903
兩民法典 發布:2024-11-08 05:26:08 瀏覽:176
菲律賓勞動法關於13薪水 發布:2024-11-08 05:04:37 瀏覽:617
美國法律碩士申請攻略 發布:2024-11-08 03:59:32 瀏覽:811
雲南發展中醫葯條例執法檢查 發布:2024-11-08 03:10:04 瀏覽:291
法院換屆年 發布:2024-11-08 02:45:13 瀏覽:83
我國刑法法定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4-11-08 02:45:12 瀏覽:660
2015護理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08 02:44:18 瀏覽:522
婚姻法解釋24條的補充規定 發布:2024-11-08 02:19:42 瀏覽:869
餐飲業法律法規2016 發布:2024-11-08 02:18:18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