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消費者

民法通則消費者

發布時間: 2022-11-04 03:15:38

㈠ 消費者維權,怎麼起訴、要多久時間、打官司要錢嗎

消費維權的官司如何打
消費維權官司要注意把握訴訟時效、確定被告、收存和提供證據和消費者權益受損時經營者承擔的民事責任,消費者權益,是一定社會經濟關系下適應經濟運行的客觀需要賦給商品最終使用者享有的權利。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
消費維權官司如何打
一、如何把握訴訟時效
1、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這里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的損害包括兩種情況,即人身受到傷害和財產受到損失。這一規定與我國民法通則的要求並不一致。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因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為一年。應當按照哪個法律規定執行才對呢?應當按照「二年」的規定執行。因為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一條又規定,如果其他法律對訴訟時效另有規定的,依照另外的規定執行。
2、對一般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的非侵權損害糾紛,請求賠償損害的訴訟時效。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的規定執行。
二、如何確定被告
1、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以銷售者為被告。
2、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以銷售者或者生產者為被告。
3、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以服務者為被告;如果該損害是因為服務者使用缺陷產品而造成的,消費者還可以以產品的銷售者、生產者為被告。
4、如果原銷售者、生產者或者服務者發生企業分立、合並的,消費者可以以變更後承擔其權利義務的企業為被告。
5、如果通過租借、轉讓等方式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經營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時,消費者可將該經營者或營業執照的持有人作為被告。
6、消費者因經營者發布虛假廣告而導致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將經營者作為被告;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住址的,消費者可將廣告發布者作為被告。
三、如何收存和提供證據
消費者應注意收存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前後的下列證據。
1、廣告說明。
2、票據。
3、合格證。
4、使用說明書。
5、生產日期。
6、保修卡。
7、保修期限證明。
8、商家承諾。
9、警示標示。
另外,當事人還應當提供以下證據: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
四、消費者權益受損時經營者承擔的民事責任
1、修理、重作、更換。
2、退貨。退貨有兩種情況:一是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交付的定作物不符合質量標准;二是提供的商品在價格、用途等方面存在欺騙性宣傳的。
3、補足商品數量。
4、退還貨款和服務費。
5、賠償損失。
(1)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如果不能採用上述方式補救,消費者可要求經營者採用賠償損失的方式加以解決。
(2)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㈡ 消費者的安全保障權包括啥

所謂消費者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要求經營者保障其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享有的安全權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兩個方面。
人身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享有的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脅、不受侵害的權利。
財產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的財產不受侵害的權利。
應當指出的是財產安全不僅指購買、使用的商品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指購買、使用的商品以外的其他財產的安全。只要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過程中,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消費者就有權要求賠償。
參考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75、98、117、119、122條。

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懲罰性規定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具體理解從規定中的欺詐和賠償金額來做說明:

一、對於「欺詐」的理解和認定,按照民法通則的意見第68條之規定,需要具備以下要件:

1、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

2、對方因此陷入錯誤認識;

3、對方因錯誤認識作出不真實的意見表示。

因此,只有銷售者有上述行為才構成詐欺。除此之外,銷售者即使銷售了生產者生產的假冒偽劣產品,也不構成詐欺。

二、 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爭議

1、催生以牟利為目的的知假買假,沖擊誠實信用原則;

2、程序設計與保障不完善,與公平正義要求有差距;

3、懲罰性賠償在適用過程中,賠償數額的確定並不經過法定程序,義務人直接根據法律規定的賠償標准向權利人承擔賠償責任,賠償數額也未經評估,與公平正義要求有差距。

三、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包含

1、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

2、是消費者受到誘導。

㈣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的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具體理解從規定中的欺詐和賠償金額來做說明:

一、對於「欺詐」的理解和認定,按照民法通則的意見第68條之規定,需要具備以下要件:

1、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

2、對方因此陷入錯誤認識;

3、對方因錯誤認識作出不真實的意見表示。

因此,只有銷售者有上述行為才構成詐欺。除此之外,銷售者即使銷售了生產者生產的假冒偽劣產品,也不構成詐欺。

二、 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爭議

1、催生以牟利為目的的知假買假,沖擊誠實信用原則;

2、程序設計與保障不完善,與公平正義要求有差距;

3、懲罰性賠償在適用過程中,賠償數額的確定並不經過法定程序,義務人直接根據法律規定的賠償標准向權利人承擔賠償責任,賠償數額也未經評估,與公平正義要求有差距。

三、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包含

1、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

2、是消費者受到誘導。

㈤ 什麼是消費者安全保障權

安全保障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安全保障權是消費者最主要、最基本的權利。消費者的安全保障權即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權,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消費者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項權利。消費者的安全保障權根源在於我國憲法和民法的規定,保護公民的人身財產不受侵害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
一、消費者的安全權包括哪些方面?
1、人身安全權,消費者的人身不受傷害的權利,如經營者銷售過期商品,即侵犯消費者的人身權;
2、生命安全權,消費者的生命不受傷害的權利,如因儀器有毒而導致消費者殘疾,即侵犯消費者的生命權;
3、健康安全權,消費者的健康不受損害的權利,如食品不衛生導致消費者中毒或電器爆炸導致消費者殘疾,都是侵犯消費者健康安全的權利;
4、財產安全權,消費者的財產不受損失的權利,財產損失有時表現為財產損失,有時表現為價值的降低。
二、如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1、消費者有參與定價的權利。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建立聽證會制度,徵求消費者的意見。
2、消費者可以對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提出調整建議。
3、消費者有權對政府和經營者的價格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4、消費者有權舉報價格違法行為。
5、經營者有義務向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務,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明碼標價,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以上就是為您詳細介紹關於消費者的權益保護范疇的相關知識,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憲法》
第十三條
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第一百一十七條
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損害人應當賠償損失。

㈥ 消費者權利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怎樣更好的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消費者有哪些權利(聯合國規定的權利)
根據198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保護消費者准則》的規定,消費者權利具體為:
1.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
2.促進和保護消費者的經濟利益;
3.使消費者得到充分信息,使他們能夠按照個人願望和需要作出掌握情況的選擇;
4.接受消費者教育;
5.提供有效的賠償辦法;
6.有成立消費者組織及其它有關的團體或組織的自由等權利,要求各國政府保護消費者的權利。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消費者權利主要有以下七項,即:
1.有權獲得安全保障;
2.有權獲得正確資料;
3.有權自由決定選擇;
4.有權提出消費意見;
5.有權獲得合理賠償;
6.有權獲得消費教育;
7.有權獲得健康環境。

以下是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

消費者權益可理解為消費者的權利與利益的合稱,是指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以及該權利受到保護時而給消費者帶來的應得的利益。
消費者權利:是指消費者為了滿足生活消費需要,依法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及要求經營者和其他有關主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法律許可。消費者權利的基本性質是生存權、發展權和其他基本人權,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等多種民事經濟權利在內的綜合權利。

1.保障安全權
(1)保障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的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保障安全權是消費者的首要權利。
(2)保障安全權的內容
①人身安全權。②財產安全權。

2.知悉真情權
(1)消費者知悉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是誠實信用原則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具體反映,也是保障誠實信用原則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得以具體落實的重要內容。
(2)知悉真情權的內容
①知悉基本情況。②知悉技術狀況。③知悉價格和售後服務。

3.自主選擇權
(1)自主選擇權:是指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的自主權是消費者權利的核心,自主選擇權便是消費者自主權的直接、具體的體現。
(2)自主選擇權的內容
①自主選擇經營者。
②自主選擇商品品種和服務方式。
③自主決定購買或不購買商品、接受或不接受服務。
④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4.公平交易權
(1)公平交易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享有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的權利。
(2)公平交易權的內容
①質量保障。②價格合理。③計量正確。④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5.獲得賠償權
(1)獲得賠償權:是指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獲得賠償權是與保障安全權緊密相聯的權利,是保證消費者其他權利實現的權利。。
(2)獲得賠償權的內容:
①賠償權。②索賠權。③求償權。
(3)賠償的種類和范圍
①財產損失賠償。②人身損害賠償。

6.依法結社權:是指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7.知識獲取權
(1)知識獲取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2)知識獲取權的內容
①有關消費知識獲取權。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獲取權。
(3)獲取知識的方式
①接受教育。②自我教育。(基礎)

8.維護尊嚴權
(1)維護尊嚴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維護尊嚴權是憲法保護人格尊嚴的原則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具體體現。
(2)維護尊嚴權的內容
①人格尊嚴應受到尊重。②民族風俗習慣應得到尊重。

9.監督批評權
(1)監督批評權:是指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2)監督批評權的對象
①經營者。②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3)監督批評權行使的方式:檢舉、控告、批評、建議。

在消費過程中,由於各方面的因素,消費者的權益時常遭受到某些侵害並引起矛盾糾紛。那麼,消費者平時該怎樣做才能免遭其害呢?以下四點可供參考:

一、明白自己的權利。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民法通則》等法律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主要享有以下權利: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獲得知識權、人格尊嚴權和監督舉報權。

二、不忘索要發票。發票不僅是購物的憑證,更是消費者維權的基本證據。因此,消費者在購物時千萬不要忘記索要發票並予以妥善保管。除此之外,還有保修卡、信譽卡、產品使用說明書、產品合格證、警示標志等憑據,都要保管好,以備急用。

三、牢記維權時限。根據國家《部分商品維修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國家對部分商品維修更換退貨時間做了如下規定:(1)「7日」規定。產品自售出之時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2)」15日「規定。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修理;(3)」三包有效期「規定。三包有效期自開具發票之日起計算。在國家公布的第一批實施三包的18種商品,如彩電、冰箱、自行車、空調、手錶等的三包有效期,整機分別為半年至1年,主要部件為1至3年。三包有效期應扣除因修理佔用的時間,換貨後的三包有效期自換發之日起重新計算。(4)」30日「和」5年「的規定。修理者應保證修理後的產品能正常使用30日以上。生產者應保證在產品停產後5年內繼續提供符合技術要求的零配件。

四、運用維權渠道。《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明確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五種途徑解決:(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還要注意和掌握訴訟時效。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身體受到損害要求民事賠償和寄存財物丟失或者毀損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據此,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一定要及時地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否則,有理也會輸掉官司。(援引)

這些應該是詳細而且簡單回答了,包括世界及中國的消費者權利情況.

㈦ 消費者維護權益的途徑有哪些

消費者維權的途徑有哪些
根據我國目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通則》、《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消費者主要有以下幾種維權的途徑。

一、協商解決

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爭議後,就與爭議有關的問題進行協商,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的活動。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協商和解是一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它都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途徑。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費者權益爭議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的。

消費者與經營者協商和解的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明確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條第1項規定,即「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便是消費者與經營者協商和解的法律依據。

在協商和解時,消費者應注意以下問題:

針對經營者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消費者協商和解建議的行為,消費者應立即採取措施,用其他途徑解決爭議問題。即可用投訴、申訴或仲裁、起訴手段解決糾紛。如果經營者的故意拖延和無理拒絕,致使消費者財產損失擴大的,經營者除了應當滿足消費者正常要求外,還應當就擴大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針對經營者故意推卸責任,認為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是生產廠家的事,要求消費者直接找廠家交涉的行為,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因此,當消費者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時,如經營者推卸責任,認為是生產廠家的問題,要求消費者直接找廠家交涉時,消費者應當有自我保護意識,不能挾在中間讓廠家和經營者當「皮球」踢。要以法律規定為依據,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針對經營者以店堂通知、聲明、告示為由,拒不承擔責任的行為,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因此,當消費者因商品質量和服務問題與商家交涉、協商時,千萬不能為其店堂內服務規則或商品銷售告示所約束,這些服務規則與法無據,沒有法律效力,應視為無效規則。

二、投訴、調解

投訴的定義:

消費者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請求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調解,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的行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爭議可以通過消費者協會調解解決。

投訴的形式:

消費者投訴可以採取電話、信函、面談、互聯網形式進行。但無論採取哪種形式,都要講清楚以下內容:一是投訴人基本情況。即投訴人的姓名、性別、聯系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等。二是被投訴方的基本情況。即被投訴方名稱、地址、電話等。三是購買商品的時間、品牌、產地、規格、數量、價格等。四是受損害的具體情況、發現問題的時間及與經營者交涉的經過等。五是購物憑證、保修卡、約定書復印件等。

三、行政申訴

申訴的定義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權益爭議後,可以請求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依行政程序解決爭議,與其他爭議解決途徑相比,申訴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強等特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的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消費者如何進行申訴?

消費者決定申訴時,應依照商品和服務的性質向具有相關職能的行政部門(如衛生部門、檢驗檢疫部門、質量部門、工商部門、建設部門等)提出。消費者申訴一般應採用書面形式,一式兩份,並載明下列事項:(1)消費者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2)被申訴人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3)申訴的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4)申訴的日期。必要時,消費者可委託代理人進行申訴活動,但需向有關行政部門提交授權委託書。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後,如果與經營者協商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調解書。如果與經營者達成仲裁協議,可以撤回申訴,向仲裁機構提請仲裁。如果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可以撤回申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提起訴訟(如消費者與經營者間有仲裁協議,則須首先申請仲裁,不服裁決結果再提取訴訟)

提起訴訟的定義

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後,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在我國,訴訟大致分為三種形式:

(1)刑事訴訟;

(2)民事訴訟;

(3)行政訴訟。

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訴訟屬於民事訴訟范疇。

提起訟訴必須具備的法定條件

(1)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符合以上條件的起訴,人民法院才會予以受理。

㈧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懲罰性賠償的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除了可以主張損失賠償外,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㈨ 消費者的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

消費者我們應該維護自己的權利,如下。

1、作為消費者,要有基本的法律知識,要有維權意識,不僅要學法、守法,還要用法,敢於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消費者在購物消費時,要記得索要發票並保存好。

3、在發生消費爭議時,要及時向律師等相關專業人員咨詢,尋求法律幫助。

4、在發生爭議時,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㈩ 廣東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

第一條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對商品生產、銷售和營業性服務的社會監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是指有償獲得生活消費品(以下簡稱商品)或接受營業性服務(以下簡稱服務)的個人和單位;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是指生產、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的單位和個人。第三條在本省范圍內購買商品、接受服務的消費者,本省范圍內的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均適用本條例。第四條本條例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主,物價、商品檢驗、標准計量、衛生、檢疫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各自職責協同貫徹執行。
司法機關、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和有關人民團體負有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責任。第五條消費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選擇商品和服務;
(二)向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了解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格、安全、衛生等的真實情況;
(三)在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格、安全、衛生、計量等方面有權要求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執行國家或地方的有關規定;
(四)因商品或服務本身的原因而受到損害時,有權向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要求修理、更換、退回所購商品以至經濟賠償;在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拒絕承擔責任時,有權向有關部門或消費者委員會投訴,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五)少數民族消費者有權要求尊重其民族習慣。第六條經縣以上(含縣)人民政府批准,可組織成立本行政區域消費者委員會。
消費者委員會是社會團體。
消費者委員會的組織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第七條消費者委員會代表消費者依法對商品生產、銷售、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其主要職責是:
(一)受理消費者投訴,就投訴內容進行調查、調解或轉有關部門或單位處理;
(二)協同行政管理部門對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進行測定和監督檢查,並可以公布結果;配合有關部門查處偽劣商品;
(三)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或通過新聞媒介公開披露;
(四)對涉及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大事項,可以向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和有關部門查詢,被查詢者應予以解決或答復;
(五)參與產品和服務的評優活動;
(六)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知識和諮詢服務;
(七)支持消費者對損害其合法權益的行為提起訴訟;
(八)與國內外消費者組織建立聯系,互相配合處理有關投訴。第八條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向有關部門檢舉。第九條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涉、壓制。第十條企業主管部門、行政管理部門必須在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安全、衛生等方面加強管理和監督,嚴肅查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對玩忽職守或包庇、縱容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應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第十一條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必須堅持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遵守下列規定:
(一)生產、銷售的商品,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的規定,符合質量、安全、衛生、計量等標准,達不到質量標准但仍有使用價值並符合安全、衛生要求的商品,需經企業主管部門批准,標明「處理品」字樣,方可降價銷售;
(二)國家已明令淘汰或禁止生產、銷售的商品,不準生產和銷售;
(三)過期失效、霉爛變質和危害人身安全或健康的商品,不準銷售;
(四)未按規定標明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及有效期限的商品,以及未按規定附說明書的商品,不準銷售;國內產品的標稱和說明書不使用漢字的,不準銷售;
(五)未按規定檢驗或經檢驗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的進口商品,不準銷售;
(六)商品價格、服務收費必須按照國家或地方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製定的標准和辦法定價,並按規定明碼標價,不準非法提價、違章收費;
(七)生產、銷售商品,不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劣充優、假冒商標、短碼少秤;
(八)商品、服務廣告內容必須真實,不準弄虛作假、蒙騙消費者;
(九)不準搭配推銷商品,不準強行增加收費的服務項目;
(十)生產、銷售國家規定或雙方約定實行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必須履行包修、包換、包退的責任;
(十一)國家和本省關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其他規定。

熱點內容
合同法稅率 發布:2024-11-08 06:32:40 瀏覽:903
兩民法典 發布:2024-11-08 05:26:08 瀏覽:176
菲律賓勞動法關於13薪水 發布:2024-11-08 05:04:37 瀏覽:617
美國法律碩士申請攻略 發布:2024-11-08 03:59:32 瀏覽:811
雲南發展中醫葯條例執法檢查 發布:2024-11-08 03:10:04 瀏覽:291
法院換屆年 發布:2024-11-08 02:45:13 瀏覽:83
我國刑法法定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4-11-08 02:45:12 瀏覽:660
2015護理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08 02:44:18 瀏覽:522
婚姻法解釋24條的補充規定 發布:2024-11-08 02:19:42 瀏覽:869
餐飲業法律法規2016 發布:2024-11-08 02:18:18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