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格致民法典

格致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11-06 16:41:31

民法書籍推薦

一、民法史與概述

1、謝懷栻:《外國民商法精要(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2014 年版

2、[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較法總論》(上),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

3、[美]伯納德·施瓦茨:《美國法律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7 年版

4、[德]羅爾夫·克尼佩爾:《法律與歷史——論德國民法典的形成與變遷》,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5、[德]霍爾斯特·海因里希·雅科布斯:《十九世紀德國民法科學與立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德]維亞克爾:《近代私法史》,上海三聯書店 2006 年版

7、[美]弗里德曼:《美國法律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年版

8、[美]弗里德曼:《二十世紀美國法律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9、[美]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普通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二、民法總則

(一)教科書

1、王利明:《民法總則》,中國人民大學2017年版

2、[德]哈里·韋斯特曼等:《德國民法基本概念(第16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3、[德] 漢斯·布洛克斯:《德國民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4、[日]山本敬三:《民法講義Ⅰ·總則》(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年版

(二)體系書

5、[德]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6、[德]卡爾·拉倫茨:《德國民法通論》(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7、朱慶育:《民法總論(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8、李永軍:《民法總則》,中國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三)專著

9、董安生:《民事法律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 年版

10、邵建東:《德國民法總則編典型判例 17 則評析》,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11、[德]維爾納·弗盧梅:《法律行為論》,法律出版社 2013 年版

12、芮沐:《民法法律行為理論之全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四)注釋書

13、石宏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三、人格權法與個人信息保護法

1、[日]五十嵐清:《人格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2、王澤鑒:《人格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年版

3、王利明:《人格權法研究(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 年版

4、謝遠揚:《個人信息的私法保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四、物權法

(一)教科書

1、王利明、尹飛、程嘯:《中國物權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

2、崔建遠:《物權法(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年版

3、孫憲忠:《中國物權法總論(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4、[日]我妻榮:《新訂物權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

5、[德]曼弗雷德·沃爾夫:《物權法(第 18 版)》,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二)體系書

6、[德]鮑爾、施蒂爾納:《德國物權法》(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7、王利明:《物權法研究(第四版)》(上、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8、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中、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1 版

9、崔建遠:《物權:規范與學說》(上、下),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三)專著

10、王軼:《物權變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1、田士永:《物權行為理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2、程嘯:《不動產登記法研究(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即將出版)

13、尹飛:《物權法·用益物權》,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4、崔建遠:《土地上的權利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5、高聖平:《擔保法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程嘯:《擔保物權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四)注釋書

1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 年版

(五)工具書

18、程嘯編著:《物權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五、債法總則

(一)教科書

1、張廣興:《債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2、王洪亮:《債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3、[德]羅歇爾德斯:《德國債法總論(第 7 版)》,中國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

(二)體系書

4、黃立:《民法債編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2 年版

5、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5、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6、[日]我妻榮:《新訂債權總論》,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

六、合同法

(一)教科書

1、崔建遠:《合同法(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2、王利明:《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3、謝懷栻等:《合同法原理》,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二)體系書

5、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三版)》(第 1、2、3、4 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依次出版

6、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上卷)》(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7、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中卷)》(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8、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2018 年版

9、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上、中、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三)釋義書

10、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四)工具書

11、程嘯編著:《合同法一本通(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7 年版

七、侵權與損害賠償法

(一)教科書

1、程嘯:《侵權責任法教程(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年版

2、[德]福克斯:《德國侵權法》,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3、[德]埃爾溫·多伊奇等:《德國侵權法(第 5 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二)體系書

4、程嘯:《侵權責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5 年版

5、王利明、周友軍、高聖平:《中國侵權責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6、王澤鑒:,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三)專著

7、張新寶:《侵權責任法立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8、[澳]彼得·凱恩:《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9、[美]彼得·凱恩:《侵權法解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年版

10、邱聰智:《從侵權行為規則原理之變動論危險責任之構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11、[德]克里斯蒂安·馮·巴爾《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四)釋義書

1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年版

(五)工具書

13、程嘯編著:《侵權責任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 2018 年版

八、民法方法論

(一)入門階段

1、[德]魯道夫·馮·耶林:《為權利而斗爭》,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2、[德]迪特爾·梅迪庫斯:《請求權基礎》,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3、[日]北川善太郎:《日本民法體系》,科學出版社 1995 年版

(二)初級階段

4、[德]齊佩利烏斯:《法學方法論》,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5、[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學》,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梁慧星:《民法學解釋學(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三)高級階段

7、王利明:《法律解釋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8、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9、[德]卡爾·恩吉施:《法律思維導論(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4 年版

10、[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商務印書館 2005 年版

九、法經濟學著作

1、[德]漢斯-貝恩德·舍費爾等:《民法的經濟分析》(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美]羅伯特•考特、托馬斯•尤倫:《法和經濟學(第 6 版)》,格致出版社 2012 年版

3、[美]斯蒂文·沙維爾:《法律經濟分析的基礎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3 年版

4、[美]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第七版》,法律出版社 2012 年版

5、[美]卡拉布雷西:《事故的成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6、[美]蘭德斯、波斯納:《侵權法的經濟結構》,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十、民法思維與案例分析

1、王澤鑒:《民法思維》,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2、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3、國家法官學院、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法律適用方法:侵權法案例分析》,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4、國家法官學院、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法律適用方法:合同法案例分析》,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⑵ 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大學文憑是誰獲得的,後來如何了

1900年1月,天津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向第一屆畢業生頒發了一批大學文憑。其中,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裕祿親自將「欽字第一號考憑」頒發給法科第一名學生王寵惠。

「欽字第一號考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大學文憑。它的正上方寫著「考憑」兩個字,右邊書有「欽字第壹號」字樣。文憑正文開頭書有「欽差大臣辦理北洋通商事務直隸總督部堂裕(祿)為……」等字樣。文憑里介紹了北洋大學堂的簡介,王寵惠的介紹和鑒定,以及王寵惠所學課程。甚至還提到了王寵惠曾祖父、祖父、父親的姓名。



民國成立後,王寵惠做過外交總長、司法總長、教育總長,成為一名風雲人物。

1912年,當中華民國成立後,消息傳到海外,令無數華僑為之振奮。2月19日,荷屬爪哇島泗水市華僑,走上街頭,升起五色旗,鳴放爆竹,慶祝中華民國的成立。可是,荷蘭殖民當局派軍警武力干涉,開槍打死了3名華僑,擊傷10餘人,逮捕100餘人。這就是著名的「泗水慘案」。

王寵惠時任外交總長。他多次致電民國政府,要求與荷蘭進行交涉,不能像清朝那樣,漠視華僑性命,任由列強欺負宰割,「民國初立,豈尚忍辱滿清政府放棄責任,漠視僑民」。最終,在王寵惠等人的奔走下,中國採取強硬的態度,迫使荷蘭釋放了所有逮捕華僑,承諾懲治兇手,賠償和撫恤傷亡的華僑。荷蘭政府還表態,以後將對華僑和荷蘭人同等對待,絕不歧視。

⑶ 我想自學法律,該如何開始

1. 哈特:《法律的概念》,法律出版社,2011年。

2. 科斯:《企業、市場與法律》,格致出版社,2014年。

3. 穆勒(又譯密爾):《論自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4. 富勒:《法律的道德性》,商務印書館,2005年。

而我給大二同學開設《法律和社會科學》,介紹社會科學在法律中的作用。其中所選用材料,現在編輯成書。它可以說是法學人提供給法律人認識中國法治和職業自我的優質讀本。

5.侯猛編:《法學研究的格局流變》,法律出版社,2017年。

其他一些無用書,分別涉及中國歷史與政治、西方法律與政治、自然與人類社會、專業入門和大學生活等方面,依次如下:

6. 溫功義:《三案始末》,三聯書店,2013年。

7.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三聯書店,2001年。

8. 李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三聯書店,2008年。

9.史景遷:《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上海遠東出版社,2005年。

10.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三聯書店,1982年。

11.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上海三聯書店,2014年。

12.李侃如:《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13. 薩伯:《洞穴奇案》,三聯書店,2009年。

14. 斯東:《蘇格拉底的審判》,三聯書店,1998年。

15. 霍姆斯:《霍姆斯讀本》,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

16. 何帆:《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增訂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

17. 奧維爾:《動物庄園》,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

18. 阿考斯、朗契尼克:《病夫治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19. 卡特賴特、比迪斯:《疾病改變歷史》,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

20. 鮑爾:《預知社會——群體行為的內在法則》,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

21. 古爾德:《熊貓的拇指:自然史沉思錄》,三聯書店,1999年。

22. 瓊斯:《建築與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3.威爾遜:《論人的天性》,新華出版社,2015年。

24. 波斯納:《性與理性》,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25.費孝通:《生育制度》,三聯書店,2014年。

26. 費孝通:《鄉土中國》,三聯書店,2013年。

27.瞿同祖:《瞿同祖論中國法律》,商務印書館,2014年。

28. 張五常:《新賣桔者言》,中信出版社,2010年。

29. 馮象:《政法筆記》(增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30.蘇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31. 王銘銘:《沒有後門的教室》,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⑷ 《大學》本的解釋,急需!!!!!!

明代蕅益大師的《大學直指》最為圓融,可供參考。

大學直指(依古本)

古吳澫益道人智旭述

大者,當體得名,常遍為義,即指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心外更無一物可得,無可對待,故名當體。此心前際無始,後際無終,生而無生,死而不死,故名為常。此心包容一切家國天下,無所不在,無有分劑方隅,故名為遍。學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名大學。大字即標本覺之體,學字即彰始覺之功,本覺是性,始覺是修,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故稱大學。
【文分為二,從初至天下平統示性修旨趣,從自天子至終,詳示妙修次第。初中又二,初二節示妙悟之門,次三節示妙修之敘。初中又二,初直示境觀,二點示悟修。今初。】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道者,從因趨果所歷之路也。只一在明明德,便說盡大學之道,上明字,是始覺之修,下明德二字,是本覺之性。性中本具三義,名之為德。謂現前一念靈知洞徹,而未嘗有形,即般若德。現前一念雖非形像,而具諸妙用,舉凡家國天下,皆是此心中所現物,舉凡修齊治平,皆是此心中所具事,即解脫德。又復現前一念,莫知其鄉,而不無,位天育物,而非有,不可以有無思,不可以凡聖異,平等不增不減,即法身德。我心既爾,民心亦然,度自性之眾生,名為親民。成自性之佛道,名止至善。親民止至善,只是明明德之極致,恐人不了,一一拈出,不可說為三綱領也。此中明德民至善即一境三諦,明親止即一心三觀,明明德即自覺,親民即覺他,止至善即覺滿,自覺本具三德,束之以為般若,覺他令覺三德束之以為解脫。至善自他不二,同具三德,束之以為法身。不縱不橫,不並不別,不可思議,止理名為大理。覺此理者,名為大學。從名字覺,起觀行覺,從觀行覺,得相似覺,從相似覺,階分證覺,從分證覺,歸究竟覺,故名大學之道。
補注三諦三觀三德,詳言上編始終心要解。
【二點示悟修。】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止之一字,雖指至善,只是明德本體,此節指點人處,最重在知之一字。圓覺經雲﹕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當與此處參看。大佛頂經雲﹕以不生不滅為本修因,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即知止之謂也。此中知為妙悟,定靜安慮為妙修,得為妙證,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名能定。外境不擾故,聞所聞盡名能靜。內心無喘故,覺所覺空名能安。煩惱永寂故,空所空滅名能慮。寂滅現前,如鏡現像故,忽然超越,名能得,獲二殊勝故。
補注大佛頂首楞嚴經雲﹕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聞所聞盡,覺所覺空,空所空滅者,謂能聞能覺能空之心,與所聞所覺所空之境,俱泯也。忽然超越,獲二殊勝者,超越世間有縛與出世間空縛,故空假雙照,發大慈悲心。
【次三節示妙修之敘】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此啟下文兩節之義,蓋迷明德,而幻成身及家國天下,名之為物。既已迷德成物,且順迷情,辨其本末,返迷歸悟之功,名之為事。既向生滅門中,商搉修證,須知有終始始,宜先。終宜後,古之欲明一節,知所先之榜樣也。物格一節,知所後之成案也。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說個明明德於天下,便見親民止善,皆明德中事矣。正其心者,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也。誠其意者,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也。致其知者,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也。格物者,作唯心識觀,了知天下國家,根身器界,皆是自心中所現物,心外別無他物也。是故若欲格物,莫若觀所緣緣,若知外所緣緣非有,方知內所緣緣不無,若知內所緣緣不無,方能力去內心之惡,力行心內之善,方刀自謙,方名慎獨。又祇一明德,分心意知三名,致知即明明德。
補注離本清凈周遍之心,而幻為八識。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前六識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相接,而現之識也。第七末那識,譯雲染污,執我執法之意根也。第八阿賴耶識,譯雲含藏,即前七識之所藏也。能轉八識,則成四智,轉眼耳鼻舌身識為成所作智,轉意識為妙觀察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如是則復還其清凈周遍之真心,觀所緣緣者,謂觀由見所取之相也。外所緣緣,是所緣之境,內所緣緣,是能緣之心。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我法二執破,則物自格。猶大佛頂經所雲﹕不為物轉,便能轉物也。知至者,二空妙觀無間斷也。意誠者,由第六識入二空觀,則第七識不復執,第八識之見分,為內自我法也。心正者,由六七二識無我執故,第八識舍賴耶名。由六七二識無法執故,第八識舍異熟名,轉成庵摩羅識,亦名大圓鏡智相應心品也。身修者,第八識既成無漏,則一切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皆無漏也。家齊國治天下平者,一身清凈故,多身清凈,乃至十方三世圓滿清凈也。
補注真如之體,不變而隨緣,隨色受想行識五蘊之緣而為人,隨善惡凈染之緣而為法,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故皆無自性,當體即是真如,不知是義,而妄執有實人,即為人我執,妄執有實法,即為法我執,我執者,謂執有自性也。能破二執,即得二空。金剛般若經雲﹕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破人我執也。又雲﹕菩薩應無所住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破法我執也。當知空假中一心三觀,是破二執之神方,斬一切罪根之慧劍也。異熟者,因果之名,或異時而熟,或異性而熟,或異處而熟,三世因果之成熟,非一時非一性非一處也。庵摩羅識,譯雲白凈識,即真如本體,色受想行識為五陰,六根六塵為十二處,六根六塵合六識為十八界。曰陰曰處曰界,皆障礙而不清凈,區局向不周遍之稱,以皆生滅故,皆有漏也。若能轉識為智,則皆成無漏。已上統示性修旨趣竟
【詳示妙修次第又為三,初的示格物,須從本格。二詳示誠意,必先致知。三更示修齊治平,必有次第。今初。】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前雲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元不單指帝王有位人說,恐人錯解,今特點破。且如舜耕歷山之時,何嘗不是庶人?伊尹耕有莘時、傅說在板築時、太公釣渭濱時,亦何嘗不是庶人?只因他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修其身,所以皆能明明德於天下耳。蓋以天子言之,則公卿乃至庶人,皆是他明德中所幻現之物,是故自身為物之本,家國天下為物之末。若以庶人言之,則官吏乃至天子,亦皆是他明德中所幻現之物,是故亦以自身為物之本,家國天下為物之末。須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名位不同,而明德同,明德既同,則親民止至善亦同,故各各以修身為本也。前雖略示物有本末,又雲致知在格物,尚未直指下手方便,故今的指修身為本,以心意知不可喚作物故,以致誠正皆向物之本上格將去故。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厚,謂責躬宜厚,所薄,謂待人宜寬。若以厚為家,薄為國與天下,便是私情了,會萬物而為自己故,謂之知本。自己之外,別無一物當情故,可謂知之至也。初的示格物須從本格竟。
【二詳示誠意必先致知】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直心正念真如,名為誠意。妄計實我實法,名為自欺。蓋稍習聞聖教,未有不知我法二執之為惡,未有不知二空妙觀之為善者。但其惡我法二執,不能如惡惡臭,好二空妙觀,不能如好好色,所以名為自欺,不自謙耳。夫臭必知臭,色必知色,可喻良知。知臭必惡,知色必好,可喻致知。今知二執之惡而不力破,知二空之善而不力修,豈可謂致知乎?心外本無實我實法,名之為獨。斷意中我法二執,斷無不盡,修良知二空妙觀,修無不圓,名之為慎也。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此明小人亦有良知,但不能致知,故意不得誠也。閑居,即慎獨之獨字,雖在大庭廣眾,亦名閑居。為不善者,即是妄起我法二執,二執為眾惡根本。故一有二執,便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正是良知不可昧處。揜不善而著善,是不能誠於中,如見其肺肝然,是不能形其外,故使人得窺其中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十目十手,正是慎獨誠中處。潤屋潤身,正是形外處。心包太虛,故廣。體露真常,故胖。詩雲﹕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切磋琢磨,致知也。恂慄,誠於中也。威儀,形於外也。盛德,明德之已明者也。致知,則意誠,意誠,則心正,知意心皆明德之別名。致誠正皆明明德之別名。致到極處,誠到極處,正到極處,即名至善。民不能忘,即是親民,可見親民、止至善,不是明德外事。
詩雲﹕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武公之民不能忘,與前王之民不能忘一般。良以明德之中,自具賢親樂利,橫遍天下,豎徹沒世,故也。
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由武公而溯之文王,溯之成湯,溯之帝堯,皆是自明。自明,即致知誠意也。即躬自厚也。即修身為本也。即知所先也。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欲誠其意,莫若自新。自新者,不安於舊習也。我法二執,是無始妄習,名之為舊。觀我法空,是格物致知,名之為新。苟者,斬然背塵合覺也。日日新者,不肯得少為足。又日新者,不肯半塗而廢。又苟日新者,斷分別二執。日日新者,斷俱生二執。又日新者,斷二障種子。
補注分別二執者,由無始以來,種子內熏,兼隨外緣邪見分別之粗執。俱生二執者,全由種子內熏,不待外緣邪教,無始以來,與身俱生之細執也。粗執易斷,細執難斷。我執又名煩惱障,障大涅盤故。法執又名所知障,障大菩提故。二障種子斷,則現行不生。
康誥曰作新。
不是我去作他,只因自能日新,彼便興起。故孟子曰﹕待文王而後興,興即作也。
詩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只一日新又新,便使民亦自作,命亦維新,可見心外無民,心外無命。
詩雲﹕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雲﹕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文王,一人耳。對臣下,則各為君。對商紂,則名為臣。對王季,則名為子。對武周,則名為父。可見身是本,而所對皆末也。明德一理耳,對臣下,則名為仁。對君上,則名為敬。對父母,則名為孝。對子孫,則名為慈。對國人,則名為信。可見無所不用其極,無二極也。極,即至善。至善,即明德本體。此文王自謙處,誠中形外處,皆由格物致知,以誠其意,故能如此。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世人不知心外無物,妄謂仁敬孝慈信,可以對君臣父子良民,不可以化頑惡,殊不知只是物未格,知未致,意未誠耳。如文王之使虞芮息爭,何必別商聽訟之法。大凡不達人我一體,則有爭有競,便名之為無情,非必告謊狀,而後為無情者也。今以本無人我之明德化之,故能大畏民志。夫畏民志,則非刑罰之威。大畏民志則使健訟者,亦化而為聖賢矣。非知身為物本,格物致知,以誠其意者,孰能若此也哉!二詳示誠意,必先致知竟。
【三更示修齊治平,必有次第。又為四﹕初以心身合釋。二以身家合釋。三以家國合釋。四以國與天下合釋。雖如此次第合釋,然皆不離修身為本,皆不外於格致誠正之功。今初以心身合釋。】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李卓吾雲﹕身字,不必改作心字。首節,見身之有關於心。次節,見心之有關於身。)
身者,前六識身也。忿懥、恐懼、好樂、憂患,即貪瞋痴等,根隨煩惱也。現行熏成種子,故使第八識心,不得其正。
補注唯識家分根本煩惱為六。曰﹕貪、瞋、痴、慢、疑、惡見。分隨煩惱為小中大共二十。小隨十,曰﹕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中隨二。曰﹕無慚、無愧。大隨八。曰﹕掉舉、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第八識體,本自無所不在,亦無所在。唯其受染法熏,持染法種,隨彼染法所起現行,為視為聽,為食。面見聞知之妙性,遂為彼所覆蔽矣。蓋其光圓滿得無增愛者,名之為見。既有所視,便不名見。十方擊鼓,十處齊聞者,名之為聞。既有所聽,便不名聞。舌根不動,淡性常在者,名為知味。既有所食,便不知味。故前一節深明現行熏種子之失。此一節,深明種子生現行之失。身心相關若此,故必格物致知,以誠其意,然後心正而身修也。有所忿懥等,只是不能格物,故意不誠。不見不聞等,只是不能致知,故心不正。而身不修,問曰﹕前雲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雲忿懥好樂,皆不得正,前後不相違耶?答曰﹕如惡惡臭,斷我法二執也。如好好色,修二空妙觀也。二觀成就,方能無忿懥等,自無忿懥等私,方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故知格物致知之外,別無誠意正心之功。
【二身家合釋。】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五個辟字,皆是不能格物,故不能致知耳。便是不能齊家之處,何止為身不修耶?莫知子惡,莫致苗碩,亦是為物所蔽,故不能致其知也。後一反結,最為有力,正顯修身為本。
【三家國合釋】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一一都從修身上說來,玩三個所以字,絕不費力。
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妙在心誠求之四字,正與下文民好民惡相合。又與上文五個辟字相反,此皆從格物致知,誠意慎獨中來。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為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堯舜之仁,不過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修身耳。如此修身,便為天下人榜樣,天下人自然從之,何必發號施令哉!令字與帥字正相反,帥,是無心之化,令,是有心之求,達得心外無天下,故不必有心求,不知天下在心中,故不能無心化也。
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雲﹕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二詩皆說修身齊家事耳。而治國便在其中,何必求之於國哉!
詩雲﹕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其儀不忒,只是修身事耳。正是四國,則天下不難平矣。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教。為人兄,止於友。為人弟,止於恭。而後民自法之,可見四國自趨於正,不待我去正他。
【四以國與天下合釋】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老老長長恤孤,元即孝弟慈三字,只是變卻文法耳。絜矩二字最妙,只須向自身上推去,便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正示人絜矩工夫,不是覆解字義而已。
詩雲﹕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修二空妙觀,如好好色,故無私好。斷我法二執,如惡惡臭,故無私惡。無私好,故能民之所好好之,無緣大慈也。無私惡,故能民之所惡惡之,同體大悲也。是謂三界大師,四生慈父。
補注三界亦名三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皆以修行功德增高而上,其身長壽命,亦皆倍增。然福報盡時,皆墮輪回,皆須師依三寶,方能了脫死生。故佛是三界大師,三界眾生,不外胎卵濕化四種,佛等視之如子,拔苦與樂,故佛是四生慈父。
詩雲﹕節彼南山,雜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詩雲﹕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於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是故二字,頂上三則字來,緊切之極不曰明德。而曰慎德,正顯明明德之工夫,全在慎獨也。有德此有人,便為下文用人張本。有土有財,便為下文理財張本。若悟大道,則生財亦大道。不於大道之外,別商生財矣。用人理財,是平天下要務,而皆以慎德為本。皆即慎德中事,誰謂明明德外,更有他道哉!觀心釋者,性具三千,名為天下。慎德,是先悟性體,用人,是智慧庄嚴,理財,是福德庄嚴。
補注佛菩薩緣覺聲聞之四聖,天人神畜鬼地獄之六凡,為十法界。十法界之一一界,各有如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之十如是。一界各具十界,則有百界千如是。假名五陰國土,各具一千,則有三千,理具事造,又各有三千,而唯是一心,故曰兩重三千。同居一念,兩重三千,差別極矣。同居一念,唯是平等。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
舉本必兼得末,末得而本益榮,逐末必全遺本,本遺而末亦失。觀心釋者,不悟性德,而修頑福,便成魔業。
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民散,將何以守財?民聚,何憂乎不富?觀心釋者,一毫之善,施與法界眾生,則能成佛,而九界攸歸。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泰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前一大臣,由能格物致知,所以純是無人無我之心。後一奸臣,由其不能格物致知,所以只有分人分我之心。
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唯仁人,無愛無惡,亦唯仁人,能愛能惡。仁,是性體,無愛無惡,是性量。能愛能惡,是性具。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由其不能如惡惡臭,如好好色,以自謙。故不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不過有所好樂,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遂至親愛而辟,賤惡而辟耳。可不格物致知,以慎其獨哉!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大道,即大學之道。君子,不以位言。忠信,即誠意之異名。直心正念真如,名至誠心。亦名為忠。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名之為信。自恃為驕,驕則不忠,輕他為泰,泰則不信。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大道,亦即大學之道也。既有大道,何必聚斂哉!生之者眾,為之者疾,只是民之所好好之。食之者寡,用之者舒,只是民之所惡惡之。觀心釋者,隨喜凡聖一毫之善,則生之者眾。不向三有,則食之者寡。勤策三業,修行五悔,則為之者疾。不向二乘,則用之者舒。又不向二乘三有,皆是食之者寡。觀察三輪體空,則是用之者舒。
補注身業口業意業為三業。五悔者,天台大師,說五種懺悔法。使於晝夜六時修之,名為六時五悔。一懺悔,發露已往之罪,而誡將來也。二勸請,勸請十方如來,以轉***也。三隨喜,於大小一切之善根,隨喜贊嘆也。四迴向,以一切所修之善根,向於眾生,又向於佛道也。五發願,發四弘誓,而導前之四行也。五者皆能悔罪滅惡,故皆名悔。勸請,則滅魔王請佛入滅之罪。隨喜,則滅嫉他修善之罪。迴向,則滅倒求三界之罪。發願,則滅修行退志之過。二乘,謂聲聞緣覺。但求自度,不發大悲,安於小乘,不求作佛,三輪體空。就布施言,以施者、受者、與施物,謂之三輪。此三輪之相存於意中,稱為相之三輪,而非真檀波羅密之行。滅此三輪,住於無心而行之施,為三輪清凈之檀波羅密。金剛經雲﹕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檀波羅密,譯雲布施度也。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觀心釋者聚財,是染污心修有漏善。長在生死,名為以身發財。不達生財大道,是狂慧枯禪。不能稱性修習菩提資糧,不名以財發身。今言生財有大道,即是稱性所起,緣因庄嚴,不向外求。又言以財發身,可見六度萬行,闕一不可,不得空談理性也。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此二節,以用人理財合說,尤見二事只是一事。須是先慎乎德,方能用人,方能理財。大約賢臣,決以愛民為務。聚斂,決定便是小人。故仁者只須得一賢臣,則不必聚財而恆足。不仁者只是一味貪財,則小人便得進用而致菑也。觀心釋者,由悟法身,方知性具緣了二因。由智慧力,方能熾然修習菩提資糧,而不成有漏有為。
補注三因佛性,涅盤經所說。一正因佛性,離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三緣因佛性,緣助了因,開發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脫之德,故名緣因佛性。三者皆性所具,全性起修,則能成就無漏無為之菩提正道。菩提者大覺之稱也。因緣離合,虛妄生滅,謂之有為,三界因果,不離煩惱,謂之有漏。若真如之性,即本無漏無為也。

⑸ 求2012年楊浦區歷史二模答案!第一道選擇是古巴比倫的那張

一、選擇題(共75分)
以下每小題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城市國家最早產生的地區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右圖(石斧)反映的歷史信息較為准確的是
A.原始農業 B.聚族而居
C.貧富分化 D.文明起源

3.「夫仁義禮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罰者,治之末也。無本者不立,無末者不成。」這句話的核心觀點是
A.依法治國 B.尊儒抑法 C.儒法並用 D.儒表法里

4.「布魯尼(1369—1444)的《佛羅倫薩史》,不再從上帝創世而是從佛羅倫薩的建城寫起;不再記述有關佛羅倫薩建城的神怪傳說和奇跡,而是更多地描寫佛羅倫薩當時的政治生活。」材料立場和視角的變化反映了作者
①開始擺脫神學束縛 ②順應宗教改革潮流
③具有初步的啟蒙思想意識 ④具有一定的人文主義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5. 伴隨著國家疆域的漸次擴張,羅馬法也經歷了歷史的演進。下圖所示疆域的歷史時期,羅馬實施的法律是

A.《十二銅表法》 B.萬民法 C.公民法 D.習慣法

6. 20世紀90年代,陝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書時加蓋了印章的泥塊),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這一發現可以印證秦朝
A..政治的四分五裂 B.出現了造紙業
C.實行了郡縣制 D.監察體系的完備

7.「它藉助於一種偉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團結在一起。……它不僅造就了一個出類拔萃的多元社會,而且創造了一種有著許多獨創發現和成就卓越的遺產」。這一「偉大宗教」的創始人是
A.喬達摩悉達多 B.耶穌 C.默罕默德 D.漢謨拉比

8.強盛的王朝往往重視對邊疆地區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唐朝時,增設的相應機構的管理范圍大致在圖中
A.①
B.②
C.③
D.④

9.雍正皇帝有詩曰:「巧制符天律,陰陽一彈包。弦輪旋密運,針表恰相交。晷刻毫無爽,晨昏定不淆。應時清響報,疑是有人敲。」據此,下列最適合作為詩題的是
A.《詠利瑪竇》 B.《詠崇禎歷書》
C.《詠自鳴鍾》 D.《詠泰西水法》

10.針對王安石變法,蘇轍曾提出批評:「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為利也。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蘇轍批評的變法措施是
A.均輸法 B.青苗法
C.募役法 D.保甲法
王安石畫像
11.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社會並存的經濟成分有
①自然經濟 ②民族資本主義經濟 ③洋務經濟 ④外國資本主義經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下列反映清代長期實行閉關政策根源的觀點是
A.「恐西洋教傳入,有亂中國固有道統」
B.「將所有船隻悉行燒毀,寸板不許下水」
C.「南夷之通商……貪而不親,求而無厭
D.「天朝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3.梁啟超留下一幅輓聯:「保障共和,應與松坡同不朽;宣傳歐化,不因南海讓當仁。」其中「南海」是指康有為,那麼聯中的「松坡」最有可能是
A.嚴復 B.康有為 C.蔡鍔 D.袁世凱

14.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遺囑:「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這里所說「共同奮斗」的主要成果是
A.推翻了袁世凱的統治 B.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C.開創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D.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

15.澳大利亞人維杜卡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居住北京達20餘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報道、通訊與日記成為研究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的重要素材,但不包括
A.火燒圓明園的現場報道 B.八國聯軍侵華的照片
C.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誓的照片 D.五四運動的有關報道

16.右圖宣傳畫發表期間中國農村的社會狀況是
A.全國農村實行土地改革運動
B.農村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轟轟烈烈展開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行
「農業合作化是讓大家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17.歷史上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曾承認,「為了和平,我們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讓步」,「蘇聯人就象一隻冒險超出自己的領地,但一旦被發現又緊張地、還帶點負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貓。」他所指的是
A.第一次柏林危機 B.第二次柏林危機 C.古巴導彈危機 D.越南戰爭

18.下圖所列票證見證了中國現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歷程。左圖票證的退出流通和右圖票證的出現反映了

(1965年糧票) (1992年黃河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A.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發生根本性變化 B.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
C.改革開放加快了社會民主政治進程 D.國家逐漸放鬆了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19.《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說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從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麼,30年後,……標志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文中的……應指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
B.亞太經合組織首腦非正式會議在上海召開
C.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D.中國在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談中發揮重要作用

20.馬丁•路德在《九十五條論綱》闡述了基督教徒有權讀《聖經》和理解《聖經》,人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這種思想的社會效果是
A.將人們從宗教迷信中解放出來 B.從神學角度動搖了天主教的權威
C.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勢力在西歐各國盪然無存

21.從以下《19世紀60~70年代俄國機器製造業統計表》,能得出的信息是
時間 企業數 工人數(人) 產值(千盧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187 42000 51937

①俄國工業革命取得成效 ②農奴制改革推動工業的發展
③俄國逐步完成了現代化 ④俄國機器製造業發展迅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2. 有學者說:「獨立戰爭後人們最初反對君主制和貴族政治的思想,引導著美國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腦軟弱無力、上院不起什麼作用的州政府……新的憲法則建立了一個國家的平等公民聯合起來的聯邦。」材料反映出美國制定新憲法的主要目的是
A.反對君主制和貴族政治 B.實現普通公民的平等
C.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 D.加強地方政府的權力

23.「日不落帝國」在一定意義上是英國的工業家、企業主開創的,而不是殖民軍隊和海軍將領們通過征服締造的。」這句話旨在
A.肯定工業革命對英國殖民體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反思英國在世界范圍殖民體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揭示英國經濟實力遠在軍事實力之上的事實
D.強調英國資產階級主導帝國的發展而非殖民軍隊

24.「這部法典是一隻船,它把法國革命的行政的和社會的原則輸送出去,遠達伊利里亞(亞得里亞海東岸地區)和波蘭……」材料中「輸送出去」的渠道指
A.新航路的開辟 B.民族國家的興起
C.拿破崙發動的對外戰爭 D.歐洲各國經濟的交往

25.下圖是《美國1921—1945年社會經濟發展某一指數的趨勢圖》。這一指數最有可能是

A.工業生產發展指數 B.銀行存款質量指數
C.居民貧富差距指數 D.農業生產發展指數

26.《全球通史》中有評論:「在幾十年前統治全球對歐洲來說還只是一個美麗的夢想,但伴隨著通訊事業的突飛猛進、內燃機被用於交通領域,技術上的革新和歐洲日益增長的實力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確立」,這里的「世界格局」指的是
A.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B.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C.雅爾塔體系 D.資本主義殖民體系

27.丘吉爾曾說:「未能通過一種或另一種手段將……俄國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這一失敗如今成為我們的沉重負擔。」對「這一失敗」的准確理解是
A.《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 B.蘇聯「二五」計劃後工業超過英國
C.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D.美蘇爭霸導致世界長期動盪不安

28.下表是19世紀最後30年英、德、美三國煤炭、鋼鐵產量情況統計(單位:萬噸)。表中 ①②③所代表的國家依次為
國家代號 1871 1900[
煤炭 鋼鐵 煤炭 鋼鐵
① 117.0 6.7 225.0 13.9
② 37.9 1.75 149.8 15.1
③ 41.9 1.77 240.8 24.0

A.美國、英國、德國 B.德國、美國、英國
C.英國、德國、美國 D.英國、美國、德國

29.《十三行(1775-1856)史料展》記述「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廣州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這里擁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環球貿易航線。……客觀上造就了一個時期里著名的中西貿易中心和廣州歷史上令世上矚目的經濟文化的輝煌時代。」導致十三行興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間貿易的興盛和發展 B.三角貿易的形成
C.閉關鎖國局面被打破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30.1946年9月19日,丘吉爾在蘇黎士大學發表的題為《歐洲的悲劇》的演說中指出:「摧毀了納粹政權之時……我向歐洲提出的建議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聯合起來!」歐洲國家為此進行最初的實踐是
A.建立北約 B.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C.組建歐洲聯盟 D.成立歐共體

以下每小題3分,共15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可能為0、1、1、3分。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
31.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即許縣)。這一歷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卻有不同的記載。《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和《三國志•毛玠傳》載為「奉天子以令不臣」 ,而《三國志•諸葛亮傳》及諸葛亮的《隆中對》卻載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說明
A.史料包含了記錄者自身的立場情感
B.同一歷史事件會有不同的史實記載
C.史料與歷史真相之間可能存在差距
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為歷史證據

32.日本東洋史學家宮崎市定認為中國早在10世紀(即所謂「唐宋之變」)就已經進入「近世」(即近代化的世俗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近世的文明,比西洋要早3個世紀。以下經濟方面的變化最能支撐宮崎觀點的是
A.勞役和實物賦稅 貨幣賦稅
B.實物農業經濟 商品貨幣經濟
C.內陸經濟 海洋經濟
D.農業經濟 工業經濟

33.以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農業生產統計表(金額單位:億元)》。這組數據反映了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
1952年 1957年
工業總產值 343.3 783.9
農業總產值 483.9 604.0
工農業總產值 827.2 1387.9
A.國民經濟全面恢復國際地位迅速提升
B.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迅速成就巨大
C.農業得以發展但其在濟權重大幅下降
D.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化進程推進順利
34.「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英國政治家本傑明•迪斯雷利的這句話說明國際關系中
A.國家利益是各國政策的出發點和終極目的
B.共同利益者或成朋友,利益沖突者或為敵人
C.「朋友」和「敵人」會因利益的變化而轉化
D.朋友的敵人是敵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35.上圖是民國時期的一幅名為《恭祝民國萬萬歲》的漫畫,該漫畫的歷史價值在於
A.體現了部分大眾對民國政治的殷切期望
B.表達了漫畫作者對民主共和的熱切追求
C.證實了民國初年專制殘余影響根深蒂固
D.反映輿論對民國初年政策措施頗有微詞

二、非選擇題
36.上一個「中國世紀」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喬納森•斯彭斯曾這樣評價中國的某一個朝代(2000年1月1日《新聞周刊》):
「上一個中國世紀是11世紀。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國家。它的領導地位源於一系列的因素,從技術上的發明到工業企業的興起和管理良好的農業,從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試驗的傳統到對宗教和各種哲學思想的寬容。……上一個1000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問題:(11分)
(1)請以史實論證美國教授的這一說法,並完成下列表格。 (5分)
觀點 證據
①技術發明世界領先
②農業管理良好
③行政管理的試驗
④實行普遍的教育
⑤對宗教和各種哲學思想的寬容
(2)11世紀的中國也飽受後世學者詬病,你認為後世學者會提出哪些不滿? (6分)

37. 中世紀城市
材料:「在十字軍東征(1096-1291)之後的幾個世紀時間里,……權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轉移,是一個緩慢而逐漸的過程。……城鎮變得越來越富有,封建領主卻越來越窮……城市不斷地成長壯大……。」
——房龍《人類的故事》
問題:(12分)
(1)在歐洲中世紀,「權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轉移」是指什麼現象?轉移的是什麼「權力」?主要通過哪些方式實現的?(6分)

(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世紀「城市不斷成長壯大」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表現。(6分)

38.工業革命
材料一: 英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

——錢穆《英國通史》
材料二:王斯德《世界通史》「1854——1856年間,英國進出口貿易三種類型商品
所佔份額圖 」

材料三:英國出口商品額在全部產品中的比重,1851 年為1/4,1861 年為1/3,1871 年達到了3/5。
——劉宗緒《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832年 工廠法通過,對工人的勞動安全、衛生、福利作了規定
1842年 通過礦業法,禁止使用婦女和不滿10歲的兒童從事井下勞動
1870-1907年 頒布7項教育法,實施免費義務教育,並對學生提供食品和醫療保障
1875-1909年 先後有5個住房法出台,重點解決工廠宿舍及工人居住區的住房和環境問題
——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和高德步《世界經濟通史》

問題:(14分)
(1)簡述材料一、二、三反映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6分)
(2)概括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英國經濟特點。(2分)
(3)結合材料四,談談你對英國制度建設的認識。(6分)

39.君主與民主
材料一:詹姆士一世聲稱: 「國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稱為神,因為他在人間行使類似神權那樣的權力……國王是神在人世間帶著呼吸的翻版。」
材料二:霍布斯認為,國家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為了擺脫「人人對人人的戰爭狀態 ,」……人們通過締結契約建立具有絕對權威的國家來統轄一切。
材料三:恩格斯說:「王權是進步的。」「王權在混亂中代表著秩序,代表著正在形成的民族而與分裂成叛亂的各附庸國的狀態對抗」。
材料四:盧梭提出,必須建立一種全新的契約,這不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契約,而是全體人民之間的契約。通過社會契約,人民建立一個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
問題:(13分)
(1)指出前兩則材料觀點的區別。(2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關於恩格斯和盧梭對王權的認識是否矛盾?(1分)為什麼?(2分)
(3)試從歷史角度分析恩格斯所說「王權是進步的」。(8分)

40.革命之大義
材料:
自格致學日明,而天予神授為皇帝之邪說可滅。自世界文明日開,而專制政體一人奄有天下之制可倒。自人智日聰明,而人人皆得有天賦之權利可享。今日,今日,我皇漢人民,永脫滿洲之羈絆,盡復所失之權利,而介於地球強國之間,蓋欲全我天賦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獨立之權。嗟予小子無學,頑陋不足以言革命獨立之大義。兢兢業業,謹模擬美國革命獨立之義,約為數事,再拜頓首,獻於我最敬最親愛之皇漢人種四萬萬同胞前,以備採行焉如左:
一、中國為中國人之中國。我同胞皆須自認自己的漢種,中國人之中國。
一、不許異種人沾染我中國絲毫權利。
……
一、先推倒滿洲人所立之北京野蠻政府。
一、驅逐住居中國中之滿洲人,或殺以報仇。
一、誅殺滿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儆萬世不復有專制之君主。
一、對敵干預我中國革命獨立之外國及本國人。
一、建立中國政府,為全國辦事之總機關。
……
一、全國無論男女,皆為國民。
一、全國男子,有軍國民之義務。
一、人人有承擔國稅之義務。
一、全國當致忠於此所新建國家之義務。
一、凡為國人,男女一律平等,無上下貴賤之分。
一、各人不可奪之權利,皆由天授。
一、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屬天賦之權利。
一、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論、思想、出版等事。
……
一、定名中華共和國(清為一朝名號,支那為外人呼我之詞)。
一、中華共和國,為自由獨立之國。
一、自由獨立國中,所有宣戰、議和、訂盟、通商,及獨立國一切應為之事,俱有十分權利與各大國平等。
一、立憲法,悉照美國憲法,參照中國性質立定。
一、自治之法律,悉照美國自治法律。
一、凡關全體個人之事,及交涉之事,及設官分職,國家上之事,悉准美國辦理。皇天後土,實共鑒之。
——摘自鄒容《革命軍》第六章《革命獨立之大義》

(1)你是否同意鄒容所言「自格致學日明,而天予神授為皇帝之邪說可滅。」的觀點?簡要說明你的理由。(4分)
(2)鄒容提出「驅逐住居中國中之滿洲人,或殺以報仇。」、「誅殺滿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儆萬世不復有專制之君主。」中國歷史的現實演變與該構想有何差異?(6分)
(3)你如何看待鄒容對中華共和國的構想?(15分)

楊浦區2011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模擬測試(二)
歷史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30題,每題各2分,31—35每題3分,得分按3110給分,共75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C B C C A. C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B A B C B C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A C C A C C D B
題號 31 32 33 34 35
答案
得分 ABCD
1130 ABCD
1310 ABCD
0113 ABCD
3110 ABCD
1301

36.(11分)
(1)(5分)
觀點 證據
技術發明世界領先 活字印刷和火葯的發明與傳播
農業管理良好 王安石變法推出青苗法、農田水利法等利農措施
行政管理的試驗 實行重文輕武的文官體制。
實行普遍的教育 科舉制度完善推動教育普及。
對宗教和各種哲學思想的寬容 儒、道、佛等哲學宗教並存或理學的興起
(2)(6分)官僚體制和軍隊規模臃腫,財政開支龐大;(2分)對少數民族的戰事處於不利地位,以輸送歲幣求和;(2分)在保守勢力攻擊之下,王安石變法不幸夭折。 (2分)

37.(12分)
(1)中世紀城市的自治斗爭。(2分)司法權和行政權(2分)主要通過金錢贖買和武裝斗爭來實現。(2分)
(2)(6分)
經濟上:城市商品經濟活躍,發展迅速。(2分)
政治上:城市中形成新興的市民階層,與封建貴族共同參政,分享權力,在等級代表會議中市民階層的利益和要求受到重視。(2分)
文化上: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以及市民階層出於經濟活動的需要,在教會的支持下,大學興起。 (2分)
38.(14分)
(1)工業革命加快了英國城市化的進程,大量農業人口湧向城市。(2分)為滿足工業革命和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的需要,英國進口商品以原材料和食品為主,出口則以工業製成品為主,且額度在全部產品中的比重逐年增加。(3分)工業化導致英國貿易結構發生重大變化。(1分)
(2)特點:工業化水平高;依賴世界市場,發展外向型經濟。(2分)
(3)工業革命期間,英國政府為維護資本主義經濟持續發展,通過社會立法,提高勞動者報酬、給予勞動者必要的社會保障。(2分)社會立法從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會底層民眾的一些基本權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條件,緩和了社會矛盾化解了社會沖突。(2分)成為西方各國體制內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但離實現社會公正公平還有差距(2分)。

39.(13分)
(1)詹姆士強調君權神授,王權至上;霍布斯反對君權神授,認為國家是契約的產物。(2分)
(2)不矛盾。(1分)恩格斯從王權確立早期對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的角度去分析。盧梭從資產階級興起,反對封建專制的角度去看待的,視角不同。(2分)或者從作者所處社會時代的角度分析亦可。
(3)12世紀以後,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西歐君主和新興的市民階級結成聯盟,在打擊封建領主分裂割據的斗爭中,確立了等級君主制,促進了西歐社會經濟的進步。(2分)15世紀末,王權的強大推動了民族國家的產生。此時,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也得到發展,君主專製取代等級君主制,王權進一步鞏固和強化。(2分)各國君主頒行了一系列客觀上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重商主義政策,大力提倡對外貿易,大大加快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2分)在各國王權的大力支持下,新航路的開辟,西歐海外殖民擴張,推動了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漸向整體的現代世界的演進。(2分)即便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後,王權遭到了弱化,但君主立憲政體保障了英國社會長期穩定的政治局面,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從這些角度看,王權確實有進步的方面。(回答出其中4點即可)

40.(25分)
(1) (4分)
部分同意。(或基本同意)(1分)
理由:鄒容所述「格致學日明」,實指西學在中國傳播。西學在中國傳播後,君權神授或君權天授(或皇帝為天子,代表上天統治臣民)的觀點日益動搖(可以涉及自然科學的進步動搖了君權天授的基礎),民主的觀念日漸傳播。但是說君主觀點徹底失去市場則為時過早,在革命興起時保皇勢力仍不可小視,在清朝專制統治推翻後,君主思想仍大有市場以至還出現過袁世凱復辟帝制和丁巳復辟(也可以再往後涉及了民國的獨裁統治)。(3分)

(2)(6分)
鄒容的觀點實質上具備狹隘的民族主義性質,滿洲人是中國人的一部分而並非外國人。資產階級革命之初,革命派也持有這樣的觀點,但隨著革命的展開,革命思想也逐漸成熟。在同盟會成立時,就已經開始區分滿洲人與滿洲貴族,辛亥革命革命時也並沒有「誅殺滿洲人所立之皇帝」,而是在給予退位皇帝相應的優待條件,保留皇帝帝號,辛亥革命後滿洲人作為一個民族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滿分6分,只要能答出以上任意兩方面的史實即可得分)
(3)(15分)本題採取分層評價的方法評定。
中間層次:能夠兩個角度以上評價鄒容的構想。兩個角度可以是中華共和國的創建途徑、創建模式,為何有這種構想、構想的實現概率等,同時能夠進行辯證分析,(即不能是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能夠做到史論結合。(計8-12分)
低一層次:忽視革命為創建之手段,或忽視全面模仿美國制度中任一方面;或看不到鄒容構想中的負面因素(如狹隘的民族主義、過激的革命傾向、全盤模仿美國,脫離中國的實際等)(0-8分)
高一層次:在中間層次基礎上,論證充分,史料詳實,邏輯嚴明,文字流暢。(12-15分)

⑹ 普通公民是否有權利,用武力強制阻止他人違法行為的權利

普通公民是沒有有權利用武力強制阻止他人違法行為的權利,除非是在危害到自己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才可以,但是遇到這種情況是可以第一時間報警的

熱點內容
代遺囑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1 00:36:43 瀏覽:547
持續性履行的合同終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00:13:24 瀏覽:784
法律法規和客戶要求管理程序 發布:2025-01-10 23:55:20 瀏覽:847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