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全文發布

民法總則全文發布

發布時間: 2022-11-13 10:01:30

『壹』 2017民法總則修改亮點解讀(2)

民法總則的意義
第一,《民法總則》將各項私法規則的共同要素加以歸納和抽象,並在民法典總則中集中規定,從而避免民法典各分則將同一個問題重復規定或設置大量採用准用性條款,加快民事立法體系化的步伐和民法典的頒行。

第二,《民法總則》使民法的各部分形成一個邏輯體系,而不是各種民事制度的機械組合。總則條款有利於統領分則條款,確保民法典的和諧性。在此種模式下,一般規定對特殊規定的適用具有指導意義,而特殊規定又優先於一般規定而適用。這就形成了一個從一般到具體的有內在關聯體系。增強了法典整體的邏輯性和體系性。體系設計不僅關系民法典的質量和生命力。

第三,《民法總則》不僅僅有利於具體制度和規則的體系化,而且總則之中所規定的基本原則所體現的價值理念對整合整個民事立法具有重要意義。總則的設置對於法官理解總則所彰顯的價值,並通過其解釋和運用法律具有重要意義,實現了整個民法典價值和內容的一致性。

第四,民法總則是民法規范的生長之源,在民法典其他各編對某個問題沒有具體規定的時候,可以通過總則中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加以彌補,從而發揮填補法律漏洞與法律空白的作用。這保持了法典的抽象性和開放性。抽象化的總則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和彈性,這樣就使民法條款的適用范圍具有更大的開放性。
民法總則草案專家律師 熱點 解讀
6月27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千呼萬喚民法總則草案終於出爐。會議首次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提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議案的說明。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標准由“十周歲”降到“六周歲”;涉及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有針對性地對網路虛擬財產、數據信息作了明確規定;將現行兩年的一般訴訟時效期間延長為三年……民法總則草案的每一處內容,都與人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民法總則草案分為十一章,共一百八十六條。

1、明確胎兒有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權利

草案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未存活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在法律上,民事權利能力是一個人能否享受民事權利的前提,如果沒有民事權利能力則無法享有和行使民事權利。

民法總則草案認為,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胎兒尚未出生,原則上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為保護胎兒的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權利,有必要在需要對胎兒利益進行保護時,賦予胎兒一定的民事權利。

解讀:作出這樣的規定,主要是從兩方面對胎兒權益進行保護。第一,從繼承的角度,要為胎兒保留必要的繼承份額,體現了特留份制度。第二,造成侵權之後,例如在出生前因不當行為導致胎兒的出生缺陷等,胎兒出生之後可以獨立請求賠償。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從十周歲下調至六周歲

草案第十八條: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草案第十九條:不滿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考慮到一個人對自身行為的認識和控制能力,法律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做出規定,這意味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一般在與自己的智識水平相當的范圍內)享有權利。在之前的民法通則中,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草案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適當降低年齡有利於其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解讀:對比發現,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限標准由十周歲下調到六周歲。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現在 兒童 的心智水平和發育狀況,遠遠高於以前同階段的水平。六周歲也是未成年人入小學一年級的年齡,此階段的未成年人已經可以獨立實施民事行為,並且能對自己的一些行為作出獨立的判斷。將年齡下限進行下調,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3、法律明確“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年人須得到監護”

草案第二十條:不能辨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草案此次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將智力障礙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辨識認識能力的成年人也納入被監護人范圍,這意味著有利於保護這些人的人身財產權益,也有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更好維護老年人權益。

解讀:民法通則把監護的人群分為兩類,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經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補充,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60周歲以上),可以通過意定監護、法定監護和指定監護進行保護。但是,仍有部分人群沒有列入其中。例如,一些高齡的空巢老人、智力障礙者等,失去了獨立判斷的能力。因此,草案作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的規定,將監護對象的范圍予以擴大,加強了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4、特別強調撫養贍養義務

民法總則草案第二十五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子女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父母負有贍養、照顧和保護的義務。

解讀:近些年來,侵害未成年人、老人的一些現象時有發生,上述規定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反家暴法等法律中都有規定,此次在草案中進一步強調了父母對於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和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以強調家庭責任,弘揚我國的傳統美德。

5、單位將不作為監護人

民法總則草案第二十七條規定,其他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或者有關組織,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的,可擔任監護人。

解讀:民法通則規定,單位有擔任監護人的職責。此次修改在監護人中刪掉了民法通則中規定單位,增加了有關組織。

當時在民法通則制定時,很多單位既承擔經濟職能又承擔社會職能,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不具備社會公共管理職能的單位,這些類型的單位已不適宜擔任監護人。而且,勞動者和企業之間是 勞動合同 關系,勞動者流動相當頻繁,單位缺乏履行監護職責的意願和能力。

同時,我國現在的一些社會組織發展迅速,例如慈善組織,這些社會組織有意願和能力來從事監護人的工作,因此草案將法律許可的有關組織(包括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等)納入到了監護人中。

6、完善撤銷監護人情形

民法總則草案第三十四條規定,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人員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並根據最有利於監護人的原則依法為其指定新監護人:

(一)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二)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

(三)有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解讀:通過列舉的方式,進一步完善了民法通則中的撤銷監督制度。近些年,屢屢出現監護人侵害了被監護人的現象,比如父母遺棄兒童、對兒童進行家暴等,通過列舉的方式,有利於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在極其惡劣的情況下,有關人員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銷監護人資格的請求。

7、法人將只有營利性法人和非營利性法人兩類

法人是法律擬制的“人”,是為了各類組織方便在法律上享有權利而設計的制度。過去對法人的分類有多種不同認識,學術界對此爭論較多。

此次草案認為,經過反復比較,應按法人設立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將法人分為營利性法人和非營利性法人兩類。草案認為,這樣的劃分既繼承了民法通則按照企業和非企業進行分類的基本思路,比較符合我國的立法習慣,同時這樣的分類也合於我國的國情。

其中,關於非營利性是指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性目的成立的法人,非營利性法人不得向其成員或者設立人分配利潤。

解讀:根據民法通則規定,我國只有兩類民事主體,自然人和法人。這些年,類似個人獨資企業、獨立從事民事活動的機構等,都在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但在法律上沒有地位,如果法律中沒有規定,不利於他們的活動。因此,需要有個單獨的非法人團體把這些團體納入進去。

8、網路虛擬財產、數據信息將正式成為權利

草案第一百零四條: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具體權利或者網路虛擬財產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草案第一百零八條第二款第八項:(知識產權包括)數據信息;

近年來,關於虛擬財產的糾紛層出不窮,同時大數據的運用已經高度嵌入人們的生活,但關於它們的法律性質目前還十分模糊。為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要,草案對網路虛擬財產、數據信息等新型民事權利客體做出規定。

解讀:我們一直在呼籲,民法典的編纂要反映21世紀網路時代的特點。為了進一步強調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促進創新發展,草案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類型進行了列舉,並明確將數據信息列入其中。可以看出,這樣的規定反映了互聯網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特徵,草案對於虛擬財產的規定,將會為一些法律制度的制定、一些新型案件的審理等提供依據。

9、破壞環境者,新的民事責任可為“修復生態環境”

草案第一百六十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五)恢復原狀、修復生態環境;

針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草案特別增加了“修復生態環境”這種新的責任承擔方式,而不像過去只靠賠償了事。

解讀:現在,生態環境更加被重視,也是21世紀我們面臨的共同挑戰,民法應該承擔相應的功能。草案增加了恢復原狀、修復生態環境的責任方式,從而承擔起必要的維護環境、保護生態的義務。

10、訴訟時效由兩年延長至三年

訴訟時效是為了避免權利人“躺在權利上睡覺”、督促其行使權利而設計的制度,一旦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期間屆滿後,權利則不受法律保護。

近年來,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交易方式與類型也不斷創新,權利義務關系更趨復雜,司法實踐中普遍反映的兩年的權利行使時間較短,因此,此次草案予以適當延長,從兩年的訴訟時效延長至三年。

解讀: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現行民法通則規定是兩年,學界和實務界一致認為兩年太短,一直在呼籲對此進行修改。現實中,由於訴訟時間過短造成的損失並不少見,例如,銀行、金融機構等經常因為來不及請求、忘記或者舉不出證據,導致一些貸款不能及時收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延長訴訟時效,有利於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民法總則規定非法人組織內容
1、非法人組織是不具有法人資格,但是能夠依法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的組織。

非法人組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

2、非法人組織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登記。

設立非法人組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3、非法人組織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其出資人或者設立人承擔無限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4、非法人組織可以確定一人或者數人代表該組織從事民事活動。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法人組織解散:

(1)章程規定的存續期間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2)出資人或者設立人決定解散;

(3)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6、非法人組織解散的,應當依法進行清算。

猜你喜歡: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全文

2. 關於加強民法總則學習宣傳的通知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三審稿

4. 學習民法總則心得體會

5. 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全文內容

『貳』 總則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最新民法總則全文內容包括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民法總則貫徹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叄』 2017三月十五號頒布希么法律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總則。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全文,該法共十一個章節,總計二百零六條,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肆』 民法總則的實行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實施時間:2017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4)民法總則全文發布擴展閱讀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

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

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伍』 民法總則規定

監護人的職責包括以下哪些方面2021年1月1日起《 民法典 》正式施行,《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根據《民法典》第三十四條規定, 監護人 的職責是 代理 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第三十五條規定,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保障並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對於未成年這個群體,監護人是比較重要的,所以法律對監護人的職責作出了相關規定,只有當監護人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的職責,才是對未成年真正的負責。但是,如果有發現監護人有違反規定的,法律也會有更嚴厲的處置。

『陸』 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實施時間

1巜民法通則》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已近33年,至今沒有廢止。
2.巜民法總則》於2017年10月1日開始施行。

『柒』 民法總則是從什麼時間開始正式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2017年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國家簽署第66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華社3月18日受權全文播發這部法律。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捌』 民法總則的施行時間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施行時間是何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二、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1)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
(2)地位: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
(3)平等原則主要體現在:
A、主體條件平等。
即公民、法人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條件平等。
B、主體地位平等。
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任何人沒有特權。而且不論什麼身份,在從事民事活動時地位平等。
C、法律保護平等。即法律適用平等。法律 教育 網
從抽象平等到具體、特定平等轉變趨勢。
平等是指法律地位平等,並非現實的平等。因此實質上只是競賽機會的平等,而非競賽結果的平等。
(4)平等原則還可以延伸出:「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故有:
A、非經他方同意不得為他方設定權利、義務。
B、對內的權利限制不對抗不知情(善意)的第三人。
(二)自願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1)概念
自願原則,在傳統民法理論中多稱意思自治原則。所謂自願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於其意志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
(2)其基本理念是保障和鼓勵人們依照自己的意志參與市場交易,強調在經濟行為中尊重當事人的自由選擇,讓當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形成合理的預期。意思自治不僅反映在債法中,而且反映在物權法(處分自由)繼承法、親屬法中(遺囑自由等),當然最主要、最集中地反映在債法。
(3)內容
A、自己行為,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參與民事活動,以及參與的內容、行為方式等;
B、自己責任,即民事主體要對自己參與民事活動所導致的結果負擔責任。
(4)自願原則的延伸:主體可以從事自甘冒險活動,但受公序良俗的限制;法律承認習慣的效力時,受習慣的制約;約定必守。
(5)當然,意思自治從來都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自由,即使是最看重意思自治原則的合同,也可以看到有許多例外:
A、對於合同的內容,設一定法律上的限制,以縮小當事人自由約定的范圍。即任意法規強行化。
B、已成立的合同的內容,可以依法律原則的要求而變更。
C、對於格式條款的限制。格式條款在適用時應當符合法律的特別規定。
D、合同的強制訂立。這是私法公法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例如,在我國的郵政、電信、供用電、水、氣、熱力、交通運輸、醫療等領域存在的強制承諾義務,在保險、運輸等許多領域盛行的格式合同,都是對合同自由的限制。
(三)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1)概念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2)特徵
A、公平原則是一條法律適用的原則,即當民法規范缺乏規定時,可以根據公平原則來變動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
B、公平原則又是一條司法原則,即法官的司法判決要做到公平合理,當法律缺乏規定時,應根據公平原則作出合理的判決。
(3)不適用公平原則的情況:
A、執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交易;
B、射幸交易行為:如賭石等行為;
C、無償的民事行為,如贈與;
D、身份行為。
(四)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市場活動的基本准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它和公平原則一樣,既是法律原則,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體誠實不欺,講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
(1)誠實信用原則是指從事民事活動的民事主體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當事人之間的利益、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
(2)誠實信用原則常被奉為「帝王條款」。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倫理道德准則在民法上的反映,適用於全部民法領域。
(3)當然誠實信用原則主要體現在合同的全過程,包括合同成立前、合同履行中、合同履行後三個方面:
A、合同成立前,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如北京的甲向上海的乙發出要約,欲出售房屋一套,乙通知甲將於10日後前往北京看房。2日後,甲將該房屋賣給了丙,但沒有通知乙房屋已經出售的事實,導致乙如期前往北京看房,造成乙一定的損失。此時雙方雖然沒有訂立合同,但由於甲沒有按照誠實信用原則履行告知義務,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B、合同履行中,當事人應當按照規定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例如,不得深夜叩門還錢或者在歹徒搶劫時還錢。再如,當事人雖然未明確約定債務履行方式,仍不得用腳夾錢遞於他人鼻下還錢或者雨天擲信件於地上送信。
C、合同履行完畢後,當事人應當按照規定遵循誠信原則。如租賃關系終止後,房主應容許承租人在一定期間內在門前適當地方張貼遷移啟事,以及他人問詢時房主有告知的義務。僱傭合同終止後,僱主應受僱人的請求有開具服務證明書的義務,而受僱人在離職後對於工作期間所接觸到的商業秘密有保密的義務。所有這些都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
(五)綠色原則
這是民法總則新確定的一項法律原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項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新的發展思想,有利於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生態的矛盾。
(六)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慨念構成的,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循社會主體成員所普遍認可的道德准則。這項原則還有一種含義,凡違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
(1)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合稱。
公序良俗原則是現代民法中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是指一切民事活動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
(2)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它有維護國家社會一般利益及一般道德觀念的重要功能。尤其是其中的善良風俗,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A、所謂善良風俗,一般多指為社會、國家的存在和發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 是特定社會所尊重的起碼的倫理要求。
B、同時與誠實信用原則中的道德不同,誠實信用原則中的道德多指在市場交易中的道德准則,而善良風俗則多指在婚姻、家庭等非交易領域范圍內的道德准則。
C、在司法實踐中,對於某些表面上看似乎並無禁止性規定,但是有違基本社會道德准則的行為,就可以適用這項基本解決作為裁判規范。如司法實踐禁止遺棄、虐待老人,禁止有損人格尊嚴的約定或行為均體現了這一原則。
(3)能否作為裁判規范適用:並非所有的基本原則都可以作為裁判規范適用。
從法律條文上理解,我們知道該法與民法通則相比,有太多的差異,其中最根本的是民法總則新增了綠色原則的規定,由此可以知道,我國一定越來越重視環境的保護,在環境保護法中,也規定了歸責原則。

『玖』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怎麼解釋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是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具體內容是: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熱點內容
美國法律碩士申請攻略 發布:2024-11-08 03:59:32 瀏覽:811
雲南發展中醫葯條例執法檢查 發布:2024-11-08 03:10:04 瀏覽:291
法院換屆年 發布:2024-11-08 02:45:13 瀏覽:83
我國刑法法定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4-11-08 02:45:12 瀏覽:660
2015護理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08 02:44:18 瀏覽:522
婚姻法解釋24條的補充規定 發布:2024-11-08 02:19:42 瀏覽:869
餐飲業法律法規2016 發布:2024-11-08 02:18:18 瀏覽:119
婚姻法解釋二修正 發布:2024-11-08 02:12:43 瀏覽:241
群通知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01:57:01 瀏覽:535
律法和刑法 發布:2024-11-08 01:36:05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