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我國刑法49條

我國刑法49條

發布時間: 2022-11-13 11:54:59

1. 處理未成年犯罪原則有哪些規定

一、從寬處理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刑法 》第十七條第三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必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也就是說,不滿十八歲是一個法定從寬處罰的情節。至於是從輕還是減輕以及從輕的幅度,則根據具體案件確定。根據這一原則,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原則上不應判處法定最高刑,在具體量刑時一般應將未成年人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低齡犯罪者與已滿16周歲不滿 18周歲的高齡犯罪者區別開來,在同一年齡段內的犯罪,在決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時,一般也要體現不同行為人年齡上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和實現我國刑法對 未成年人犯罪 從輕、減輕處罰的從寬原則。 二、不適用 死刑 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規定,未成年人不論犯何罪均不應判處死刑。這是剛性要求,不允許有任何例外。所謂犯罪的時候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時候。如果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即使審判的時候已滿18周歲也應適用本條規定。我國刑法之所以規定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主要原因在於:死刑是一種最嚴厲的 刑罰 ,它關繫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不滿18周歲的人由於未成年,還處在生理與心理發育過程中,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都還比較弱,因此,尚未達到罪行極其嚴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適用死刑。 三、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 我國未成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也明確地規定:「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這就從法律上明確了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教育、感化、挽救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辦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確處理懲罰和教育的關系。要將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司法人員對未成人要堅持攻心為主,象父母對孩子、教師對學生一樣,針對其個人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認識到自已行為的危害性。 未成年人由於沒有足夠的思維,對社會上的是非進行審理時。我國對這類犯罪案件的未成年犯罪者,適用相關的寬大處理、從輕處理的原則。能夠使這類人員能夠更好的回歸到社會上進行工作和學習,有利於我國的社會發展。

2. 對《刑法》第49條的理解

您好,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與死刑緩期執行,因此是包括死緩的。
相關法規版:
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權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3. 刑法關於未成年犯罪有什麼規定

一、 刑法 關於未成年犯罪處罰有什麼規定? 我國刑 法規 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 或死亡、強奸、 搶劫 、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 未成年人犯罪 ,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據此,在我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未成年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 二、關於未成年人犯罪處罰的法律規定 未成年人,是指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經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觸犯刑事法律,但其年齡不滿十八周歲,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刑事處罰的情形。 我國刑法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定 1、《刑法》第17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 投放危險物質罪 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 監護人 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2、《刑法》第49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 死刑 。 (二)未成年人犯罪不適用的刑種 我國 刑罰 體系,分為主刑、附加刑。其中主刑為: 管制 , 拘役 , 有期徒刑 ,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為 罰金 , 剝奪政治權利 , 沒收財產 。 根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對於未成年人犯罪不適用以下刑種: 1、死刑 根據《刑法》第49條的規定,以及我國對於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對未成年罪犯不適用死刑,包括 死刑立即執行 與 死刑緩期執行 ,給未成年人以改過自新的機會,使未成年人意識到社會的溫暖,重新對待生活,激發對生活的希望,以在以後更好的發展,對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2、無期徒刑 《刑法》第17條第3款,是法定的從輕減輕情節。無期徒刑沒有幅度,無法從輕處罰,只能適用減輕處罰。 3、剝奪政治權利 未成年人本身就不滿十八周歲,而對於大部分政治權利而言,具備政治權利能力的年齡條件是已滿十八周歲,因此,未成年人還未享有的政治權利就無所謂剝奪問題。 4、沒收財產 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未成年人通常都是與其父母或監護人一 同居 住,且大部分未成年人尚無參加工作賺錢的能力,其家庭的財產除個人生活用品外,基本為其父母或者監護人所有。因此,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無可執行的財產。 (三)未成年罪犯可適用的刑種 1、管制 管制,是五個主刑中最輕的刑種,根據管制的特點,對未成年人適用管制,有利於使未成年人繼續正常生活學習,感到社會與家庭的溫暖,從而更利於對其的改造。 2、拘役 拘役刑期較短,適用於罪刑較輕但需關押的罪犯,對未成年人適用拘役,是一種相對比較好的選擇。 3、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的幅度較大,適用廣。對於有期徒刑,應注意與成年罪犯分開關押,以防止交叉感染,而使未成年人的思想受到腐蝕。 4、罰金 對於罰金的適用,我個人認為應區別對待,對於已滿十六周歲,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可以適用罰金刑。而對於其他未成年人,因其尚處於父母照顧,無個人財產,可不適用罰金刑。 未成年人在進行社會活動的過程中,最好有家長的陪伴進行。犯罪行為的發生一般都是相互影響的,未成年的智力和價值觀暫時為健全,是需要家長和相關教育者進行共同監督的,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當未成年人成年之際,其所進行的舉動都將具有責任追究性。

4. 刑法第49條第2款的理解

您好,根據

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理解「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問題的電話答復》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懷孕婦女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審判時是否可以適用死刑問題的批復》,對「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作出了擴大解釋,即行為人在羈押期間妊娠,無論妊娠後自然流產、人為流產、順產、剖宮產均可視為「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對其不能適用死刑。那麼,「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老年人不適用死刑,是否也應該作擴大解釋呢?

一般認為,在貫徹罪刑法定原則的過程中,要摒棄教條主義的觀念,從立法原意和立法目的的角度適用刑法條文。在必要時對相關刑法條文也可以進行擴大解釋,實現刑法的正義。在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前,將「審判的時候」理解為「一審判決、二審判決或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裁決時均可」較為適宜。理由如下:

其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的這一規定內容是符合相關國際公約的規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在1989年5月24日通過的《保護死刑犯權利的保障措施的執行情況》及1996年7月23日通過的第1996/15號決議中,均倡導和要求成員國應在刑法中規定可判處和執行死刑的最高年齡,超過這一年齡便不得判處和執行死刑,並將之作為限制死刑的措施之一。這就要求我國在刑法中要具體規定可判處和執行死刑的最高年齡,或者說要將不適用死刑的年齡界定為審判時甚至執行時的年齡。

其二,從立法精神看,刑法第四十九條的立法本意是在死刑適用問題上對懷孕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老年人給予寬宥,體現了刑罰人道主義精神和刑罰個別主義的立場,並且也體現了罪刑法定原則中「有利於被告人」的根本精神。就已滿七十五周歲的老年人而言,「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是其不適用死刑的考量因素,而這一因素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而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因此審判時已滿七十五周歲的老年人理應指的是一個時間點,而不可能是「羈押期間」或「審判期間」這樣的時間段。由於年齡具有不可逆轉性和時間一維性,因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在刑事訴訟階段中越往後確定老年人不適用死刑的七十五周歲的時間節點,對老年人而言就越有利。

其三,從刑法體系的一致性來看,審判時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與審判時懷孕的婦女應一致採用擴大解釋。筆者認為審判時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與懷孕的婦女在界定「審判時」理應存在區別,在訴訟階段中前者應盡量往後,後者應盡量往前確定。當不同的解釋方法得出不同的解釋結論或者無法得出妥當的結論時,目的解釋是最高標准。因此,當目的解釋與體系解釋矛盾時,應以目的解釋為准,即以有利於被告人原則對「審判時」作出解釋。

其四,從司法實踐看,已滿七十五周歲的老年人嚴重犯罪的比例極低,已滿七十五周歲的老年人犯罪被判死刑的更是屈指可數。從刑法的規定看,並非對所有的已滿七十五周歲的老年人都不能適用死刑,如果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仍然可以判處死刑。

其五,從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看,既要有力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又要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因素。對於老年人犯罪,要充分考慮其犯罪的動機、目的、情節、後果以及悔罪表現等,並結合其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酌情予以從寬處罰。因此對「審判時已滿七十五周歲」作出擴大解釋是適宜的。

其六,從2007年1月1日死刑復核權統一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並且2007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14次會議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復核死刑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據此死刑案件復核審判的性質決定了死刑案件復核時也是刑法意義上的「審判的時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5. 我國對犯罪的未成年堅持什麼原則

一、從寬處理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必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不適用死刑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規定,未成年人不論犯何罪均不應判處死刑。

三、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

我國未成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四、分案處理的原則

分案處理是指對未成年人案件與成年人案件實行訴訟程序分離、分別關押、分別執行。

訴訟程序分離是指未成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或有牽連的案件,只要不妨礙訴訟,要分案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第40條明確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應當照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並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

6. 保護未成年應當堅持什麼的原則當他們出現違法行為要如何去做

一. 保護未成年人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1.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2. 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的規律和特點;
3. 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條
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未成年人犯法,以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減少對社會的危害,最大可能回歸社會。對待未成年違法,堅持以下原則:

未成年人犯法處理原則:

1、從寬處理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必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也就是說,不滿十八歲是一個法定從寬處罰的情節。至於是從輕還是減輕以及從輕的幅度,則根據具體案件確定。根據這一原則,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原則上不應判處法定最高刑,在具體量刑時一般應將未成年人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低齡犯罪者與已滿16周歲不滿 18周歲的高齡犯罪者區別開來,在同一年齡段內的犯罪,在決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時,一般也要體現不同行為人年齡上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和實現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減輕處罰的從寬原則。

2、不適用死刑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規定,未成年人不論犯何罪均不應判處死刑。這是剛性要求,不允許有任何例外。所謂犯罪的時候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時候。如果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即使審判的時候已滿18周歲也應適用本條規定。我國刑法之所以規定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主要原因在於:死刑是一種最嚴厲的刑罰,它關繫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不滿18周歲的人由於未成年,還處在生理與心理發育過程中,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都還比較弱,因此,尚未達到罪行極其嚴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適用死刑。

3、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

我國未成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也明確地規定:「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這就從法律上明確了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教育、感化、挽救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辦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確處理懲罰和教育的關系。要將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司法人員對未成人要堅持攻心為主,象父母對孩子、教師對學生一樣,針對其個人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認識到自已行為的危害性。

這一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處理未成人案件中既要注意查清事實,又要及時對未成人進行教育和感化。教育、感化在訴訟的各個階段都要受到重視,要正確處理查清事實與教育、感化的關系。查清事實是正確教育的基礎,事實不清,就無法以理服人,難以針對性的開展教育。但也不能專注於事實本身而忽視教育和感化。教育和感化是處理未成年人案件的重要原則。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感化要注意挖掘犯罪發生的深層次根源,剖析未成人犯罪的根本動因,對症下葯,深入進行心理教育,使其真正認罪伏法,並能正確對待將要面臨的刑事處罰和履行。

貫徹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則並不意味著對未成年人只重教育而忽視懲罰。未成年人犯罪同樣對社會造成了危害,對其依法予以處罰是正當的,也是必要的。忽視懲罰或不當的處罰難以使其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對教育、感化方針的貫徹是不利的。但這種處罰要遵循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方針,可罰可不罰的盡量不處罰。

4、分案處理的原則

分案處理是指對未成年人案件與成年人案件實行訴訟程序分離、分別關押、分別執行。

訴訟程序分離是指未成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或有牽連的案件,只要不妨礙訴訟,要分案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第40條明確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應當照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並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第二十條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不妨礙案件審理的,應當分開辦理。」

分別關押是指對未成年適用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時,要將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分別關押看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第41條明確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審前羈押的未成年人,應當與羈押的成年人分別看管。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條也明確地規定: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

分別執行是指對未成年人的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的執行,要同成年人分開,不能放在同一場所,以防止成年罪犯對未成年罪犯產生不良影響。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未成年罪犯的執行場所一般為少年犯管教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第41條第2款明確規定:「對經人民法院判決服刑的未成年人,應當與服刑的成年人分別關押、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條後半段還明確規定:「未成年犯在被執行刑罰期間,執行機關應當加強對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對未成年犯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5、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的原則

未成年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除保障其享有《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作為任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訴訟權利以外,還要注意認真落實其作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一些特別權利。

未成年人犯法可能會從輕處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必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也就是說,不滿十八歲是一個法定從寬處罰的情節。

7. 刑法第49條的理解

不適用死刑就是不允許判處死刑或死緩,如果沒有判處死刑或死緩,如何執行死刑呢?符合該條規定的,判處的最高刑是無期徒刑。

8.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規定有哪些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處罰的法律規定

未成年人,是指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經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觸犯刑事法律,但其年齡不滿十八周歲,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刑事處罰的情形。

我國刑法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定

1、《刑法》第17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2、《刑法》第49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二)未成年人犯罪不適用的刑種

我國刑罰體系,分為主刑、附加刑。其中主刑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為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根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對於未成年人犯罪不適用以下刑種:

1、死刑

根據《刑法》第49條的規定,以及我國對於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對未成年罪犯不適用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與死刑緩期執行,給未成年人以改過自新的機會,使未成年人意識到社會的溫暖,重新對待生活,激發對生活的希望,以在以後更好的發展,對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2、無期徒刑

《刑法》第17條第3款,是法定的從輕減輕情節。無期徒刑沒有幅度,無法從輕處罰,只能適用減輕處罰。

3、剝奪政治權利

未成年人本身就不滿十八周歲,而對於大部分政治權利而言,具備政治權利能力的年齡條件是已滿十八周歲,因此,未成年人還未享有的政治權利就無所謂剝奪問題。

4、沒收財產

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未成年人通常都是與其父母或監護人一同居住,且大部分未成年人尚無參加工作賺錢的能力,其家庭的財產除個人生活用品外,基本為其父母或者監護人所有。因此,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無可執行的財產。

(三)未成年罪犯可適用的刑種

1、管制

管制,是五個主刑中最輕的刑種,根據管制的特點,對未成年人適用管制,有利於使未成年人繼續正常生活學習,感到社會與家庭的溫暖,從而更利於對其的改造。

2、拘役

拘役刑期較短,適用於罪刑較輕但需關押的罪犯,對未成年人適用拘役,是一種相對比較好的選擇。

3、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的幅度較大,適用廣。對於有期徒刑,應注意與成年罪犯分開關押,以防止交叉感染,而使未成年人的思想受到腐蝕。

4、罰金

對於罰金的適用,我個人認為應區別對待,對於已滿十六周歲,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可以適用罰金刑。而對於其他未成年人,因其尚處於父母照顧,無個人財產,可不適用罰金刑。

(四)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

根據《刑法》第17條規定,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只處罰特定的犯罪情形。同時對未成年罪犯依法應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在法定刑范圍內判處相對較輕的刑種或相對較短的刑種,或者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在具體量刑時,不但要根據犯罪事實、犯罪性質和危害社會的程度,還要充分考慮未成年人犯罪的動機、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犯、偶犯或慣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等情節,以及犯罪後有無悔罪、個人一貫表現等情況,決定對其適用從輕還是減輕處罰的幅度,使判處的刑罰有利於未成年罪犯的改過自新和健康成長。此外,對於未成年罪犯還可適用緩刑,假釋。

9. 毆打未成年怎麼處理

未成年人受到其他未成年威脅、毆打的,要看年齡來量刑,若該未成年人不滿14歲,則不負刑事責任,只有民事賠償。如果已滿14周歲的,則要接受刑法的處罰。關於犯罪年齡的因素,依據《刑法》第17條: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未成年人受到其他未成年威脅、毆打的,要看年齡來量刑,若該未成年人不滿14歲,則不負刑事責任,只有民事賠償。如果已滿14周歲的,則要接受刑法的處罰。關於犯罪年齡的因素,依據《刑法》第17條: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應當綜合考慮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認識能力、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情況,予以從寬處罰。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減少基準刑的30%---60%

(2)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減少基準刑的10%--50%

在同一年齡段內的犯罪,在決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時,一般也要體現不同行為人年齡上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和實現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減輕處罰的從寬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規定,未成年人不論犯何罪均不應判處死刑。這是剛性要求,不允許有任何例外。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也明確地規定:「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分案處理是指對未成年人案件與成年人案件實行訴訟程序分離、分別關押、分別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第40條明確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應當照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並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


熱點內容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
法律法規和規章三者的區別 發布:2025-01-10 17:27:28 瀏覽:79
自考經濟法分章試題 發布:2025-01-10 17:26:46 瀏覽:416
奴隸制社會軍事經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1-10 17:26:43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