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組織法
中國封建法律歷來是實體法與程序法混合編撰,沒有單獨的訴訟法典。主持版修訂法律的沈家本權十分重視訴訟法,認為刑法為體,訴訟法為用,「體不全,無以標立法之宗旨;用不備,無以收行法之功。二者相因,不容偏廢。」在他主持下,1906年編成《大清刑、民訴訟法》。這部法典是仿照西方和日本的審判制度完成的、由於採用了資產階級的公開審判制度、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遭到各省督撫的反對,而未能頒行。1910年12月重新編成《刑事訴訟律草案》和《民事訴訟律草案》,但都未及審議頒行。
清政府於1906年公布了《大理院審判編製法》,次年頒行《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1909年仿照日本編訂《法院編製法》。採取資產階級所標榜的「司法獨立」原則,強調各審判衙門「獨立執行」司法權,行政檢察官「不準違法干涉」,並於各級審判廳內,設立檢察廳。
綜上所述,清政府制定的各種法律,除少數頒行外,其他或者頒布而未實際施行,或者根本就沒機會問世,這表明人民革命運動的迅速發展,已使面臨崩潰的清朝統治者窮於應付,同時也暴露了清末立法活動有些純屬故作的姿態。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18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人民法院的設置、組織和職權,保障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職責,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決民事、行政糾紛,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第三條人民法院依照憲法、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設置。第四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第五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第六條人民法院堅持司法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護個人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第七條人民法院實行司法公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八條人民法院實行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權責統一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第九條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本級人民法院的工作實施監督。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第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保障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工作依法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第二章人民法院的設置和職權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分為:
(一)最高人民法院;
(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
(三)專門人民法院。第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第十四條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設立的人民法院的組織、案件管轄范圍和法官任免,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有關規定。第十五條專門人民法院包括軍事法院和海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金融法院等。
專門人民法院的設置、組織、職權和法官任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規定由其管轄的和其認為應當由自己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二)對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抗訴案件;
(三)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規定提起的上訴、抗訴案件;
(四)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再審案件;
(五)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核準的死刑案件。第十七條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第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對屬於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發布指導性案例。第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可以設巡迴法庭,審理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確定的案件。
巡迴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組成部分。巡迴法庭的判決和裁定即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第二十條高級人民法院包括:
(一)省高級人民法院;
(二)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三)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第二十一條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規定由其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二)下級人民法院報請審理的第一審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四)對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抗訴案件;
(五)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再審案件;
(六)中級人民法院報請復核的死刑案件。第二十二條中級人民法院包括:
(一)省、自治區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
(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
(三)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
(四)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第二十三條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規定由其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二)基層人民法院報請審理的第一審案件;
(三)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四)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抗訴案件;
(五)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再審案件。
『叄』 中國歷史上第一步近代意義的法院組織法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法院組織法是(法院編製法)。
1910年制定的《法院編製法》是清末修律和司法改革重要成果。它以審判機構組織法的形式確定並重申了司法獨立原則,並建立了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來保障司法獨立的落實,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色。由於追趕世界立法潮流,《法院編製法》也表現出一定的超前性與局限性。
從1901年至1911年,清政府在內憂外患的逼迫下,「仿行憲政」,以官制改革為先導,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這場為時十年的新政最終以失敗收場,未能實現挽救政權的預定目標,使改良運動在近代中國徹底破產。在成王敗寇的邏輯中,晚清新政歷來得不到史家的佳評。
『肆』 司法考試,關於村委會組織法,下面幾句話錯在哪
您好:
1.《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22條規定,村民委員會實行村務公開制度。涉及財務的事項村民委員會應當至少每六個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監督。
2.《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24條第1款規定,村民委員會決定問題,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3.《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9條第1款規定,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三至七人組成。不包括村民小組長。
在司法考試中遇到問題請登錄我們的論壇進行提問,我們的輔導團隊會及時為您解答。祝您好運!
『伍』 學完司法機關組織法後有何感想
你說你學完了司法機關組織法後有何感想?起碼你會你會懂法。可以用法。
『陸』 被統稱為司法法的法律包括哪些啊謝謝!
司法是法律的執行行為,不是法律的種類。中國的法律有很多種,有憲法,刑法,民法,經濟法,訴訟法,選舉法等等
『柒』 請問什麼是行為法,什麼是組織法
行為法是一門運用一般行為科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法律現象的法學邊緣學科,組織法指專門規定某類國家機關的組成和活動原則的法律。
行為法學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最初產生於美國,已發展到整個西方(包括日本),對東方國家也發生了不小影響。
組織法是實體法的一種,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等。
行為法學既是法學的分支學科,又是行為科學的組成部分。行為主義法學在理論上受西方經驗實證主義、結構功能主義和美國實在主義法學的影響。
西方行為法學具有以下特徵:
(1)主要運用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
(2)具有綜合性,綜合吸收了自然法學、規范法學和社會法學三大流派的基本理論;
(3)注重對法官司法行為的研究,並過分誇大了法官在司法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4)吸收引進了現代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行為法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組織法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審判權由下列人民法院行使:
(一)地方各級人民法院;
(二)專門人民法院;
(三)最高人民法院。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第二條高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設置,由司法部報請國務院批准;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的設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司法行政機關報請省、直轄市人民委員會或者自治區自治機關批准。第三條人民法院的任務是審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並且通過審判活動,懲辦一切犯罪分子,解決民事糾紛,以保衛人民民主制度,維護公共秩序,保護公共財產,保護公民的權利和合法利益,保障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事業的順利進行。
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祖國、自覺地遵守法律。第四條人民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只服從法律。第五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對於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六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當事人,應當為他們翻譯。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外,可以委託律師為他辯護,可以由人民團體介紹的或者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公民為他辯護,可以由被告人的近親屬、監護人為他辯護。人民法院認為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指定辯護人為他辯護。第八條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但是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第九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合議制。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但是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
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議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
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第十條各級人民法院設審判委員會。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委員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由院長主持,本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有權列席。第十一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當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民檢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抗議。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如果在上訴期間當事人不上訴、人民檢察院不抗議,就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
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二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也就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
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對於死刑案件的終審判決和裁定,如果當事人不服,可以申請上一級人民法院復核。基層人民法院對於死刑案件的判決和中級人民法院對於死刑案件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當事人不上訴、不申請復核,應當報請高級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議。
『玖』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在1954年9月2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79年7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三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據1983年9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1986年12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和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修正)。
參考資料:網路 http://ke..com/link?url=c47dIcurA0eiNa0q
『拾』 司法機關的組織體系
各司法機關之間的組織體系:
(1)人民法院按行政區劃設置,一般分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四級;各級人民法院依法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監督;各級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職權,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
(2)人民檢察院按行政區劃設置,一般分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各級人民檢察院依法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報上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同級人大常委會批准;各級人民檢察院依法行使職權,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下級人民檢察院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各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監督,同時下級人民檢察院對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並報告工作。
(3)國家公安機關、安全機關依據憲法、《地方組織法》和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方案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行政區劃進行設置相應機構,作為本級人民政府的組成部門或直屬部門,依法行使相應職權,對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同時也對上級主管機關負責;各級國家公安機關、安全機關並非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的,因此不直接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也不需要直接報告工作,相關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依法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