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秦朝刑法鼻

秦朝刑法鼻

發布時間: 2022-11-20 17:21:29

『壹』 簡述秦朝刑罰制度

秦朝的刑罰制度大體上同秦國的刑罰制度。據史書記載,在秦朝的死刑中又增內加了「具五刑容」,「具五刑」簡單的解釋就是將黥、劓、斬趾、斷舌、殺,這五種刑罰同施於一個犯人的特別殘酷的刑罰。據《後漢書》記載:「昔高祖令蕭何做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斬趾、斷舌、梟首,故謂之具五刑」。這里記載的雖然是漢朝的制度,但是漢承秦制,所以可以作為秦朝有「具五刑」的根據;另外《史記》記載:李斯是具五刑而死:「具斯五刑,腰斬咸陽市」。

對「具五刑」後世還有其它解釋:第一種解釋是五刑齊施;第二種解釋是特殊的死刑。

『貳』 秦朝割鼻子是什麼刑法

鼻子的鼻加個立刀,讀yi,四聲,我就不給你找了

『叄』 秦朝的刑法有幾種!

死刑來,肉刑,苔刑,徒自刑,遷刑,髡刑,罰金,贖刑,剝奪政治權利,或流放出境 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有奪爵、廢、削籍幾種。

『肆』 秦朝的十大酷刑是什麼

1、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2、腰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3、車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五塊。 據說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4、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鼻,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5、凌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6、縊首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7、烹煮

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

8、宮刑

宮刑又叫腐刑。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即陰囊)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全部割掉。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

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9、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 不起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10、插針或插竹簽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竹簽,由此令人想到我們經常用的牙簽,就是這樣一種很不起眼的小物件兒,也曾在刑罰和拷訊的舞台上大展身手,橫行一時。漢朝部員薛安奉命去揚州清查倉庫賬目,把管理倉庫的小吏戴就逮捕,逼他揭發郡太守成公浮。

曾將鐵針釘入戴就的指甲里,然後逼他扒地上的硬土。唐朝開元初年,酷吏王旭常常將竹簽削尖,釘入犯人指甲內,受刑者疼得死去活來。

『伍』 秦朝時期的嚴刑酷法有什麼,究竟能變態到什麼程度

秦朝時期的嚴刑酷法有車裂,絞刑,斬首示眾,腰斬,還有千刀萬剮等等很多非常殘忍的刑法。行刑的時候,這種場面是慘不忍睹的。

還有一種是車裂,用五輛車綁住人的頭和四肢,然後再套上五匹馬,也叫五馬分屍,這種刑罰聲勢很浩大。在秦朝的時候,商鞅,還有宦官趙高,刺客荊軻,都是死於這種刑罰。還有一種刑罰是讓劊子手把犯人身上的肉千刀萬剮,這種刑法在死之前會讓人承受很長時間的精神肉體折磨,慘不忍睹。

『陸』 秦代刑法有哪些

一、秦代的刑法

秦代奉行的法家政治,並不自秦代始,在秦統一之前的秦國時期就已部分地施行了。這里所說的部分,是專就刑法而言的;至於政治上奉行法家的思想主張,則是全面而普遍的。秦在商鞅變法以後,即全面推行法家路線,法律的苛酷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出現於人們活動其間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從今天所能見到的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秦在統一前後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民人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都將其政治路線的實施同律令、刑法嚴密而深刻地結合起來。

秦代的刑法不僅以嚴酷著稱,而且刑法的種類也很多,後代主要的刑法手段,在秦代都已基本上有了成形的模式。如果作一個分類的話,大致有以下幾種:

1.梟首。在秦國時期,梟首便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所謂的梟首,即是將人的頭顱割下來之後懸掛於木桿上的刑法。《史記正義》說:"懸首於木上曰梟。"《秦會要訂補》記載:"懸首於木上桿頭,以示大罪,秦刑也。"可見梟首之刑是秦國的常用刑法之一。這種刑法不僅施用於民人,也施用於抗拒君權的上層官僚,如先秦戰國時期,秦國曾發生了嫪毐之亂,參與這次叛亂的"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餘人皆梟首。"(《史記·秦始皇本紀》)衛尉、內史等官吏在當時的秦國都是秩祿達千石的大官僚,但犯了罪同樣不能逃脫被砍頭的懲罰。張斐《律表》說:"梟首者惡之長。"即犯罪程度重的才用梟首的刑法。

2.絞殺。所謂絞,《說文解字》訓作"絞,縊也。"《釋名》解釋為:"懸繩曰縊,縊阨其頸也。"即用繩索懸吊受刑之人頸部而勒死之。它也是秦代常見的刑法之一。《雲夢秦簡·封診式》有"經死"的記載,按秦簡對"經"的解釋,是同"縊"相一致的。直到近現代,這一刑法仍然常常出現在對犯人的處決上。絞殺的執行,其最大特點在於對所要處決的犯人必定是罪行深重且怨憤超乎尋常者。

3.腰斬。所謂腰斬,即是將人攔腰斬為兩截。《釋名》記載:"斫頭曰斬,斬腰曰腰斬。"《史記·商君列傳》記載:"不告奸者腰斬。"文獻所記載的秦代腰斬刑的實行最早的是源於商鞅變法時期。秦代的丞相李斯在秦二世時就是死於此刑。

4.磔刑。所說磔,按《史記》的說法是:"矺音宅,與'磔'同,古今字異耳,磔謂裂其肢體而殺之。"就是說,磔有時也被稱做矺。這種刑法也就是明清以後人們常說的凌遲之刑,只是秦代的磔刑還沒有達到明清時代的凌遲那樣復雜。秦代的磔刑是將受死者以刀刃碎裂其身的一種極端殘忍的刑法,秦二世時就曾用此刑將"十公主矺死於杜。"漢代的文字學家許慎在考證磔刑時曾說:"辜之言枯也,為磔之。言磔者,開也,張也,刳其胸腰而張之,令其乾枯不收。"(《說文解字》)這里的辜也就是磔,都是指將犯人碎割片戮、搜剔枯腸的刑法手段。

5.車裂。所謂車裂,即是以數匹馬(一般為四匹或五匹馬)分別牽引人的四肢或頭部並向各自的方向用力牽拉而致受刑人死亡的一種刑法。《釋名》解釋說:"車裂曰。者,散也,支體分散。"它也就是後世人所說的"五馬分屍"之意。秦國時期,著名的商君曾慘遭車裂,秦王嬴政也曾用車裂之刑處決了燕國派遣的刺客荊軻。秦代末年,惡貫滿盈的宦寺趙高被車裂於咸陽。上述三例都是秦國或秦代時刑法用車裂的明顯證據。

6.戮刑。所謂的戮,按《雲夢秦簡·法律答問》的解釋是:"戮者何如?生戮,戮之已乃斬之之謂也。"戮殺即是以刀具屠戮其身的刑法,直至受刑者死去。可見,戮殺的過程也正是殘虐的過程。但這一刑法在秦漢時期更多的是用在受刑者死後而執行,也就是"戮屍"。後代所用的戮刑也基本是屬於後一種含義。因此,戮刑的使用更多的是側重於對已死者的泄憤和羞辱以及對與死者有關的家族、親朋帶凌辱性的懲罰。如秦始皇時,就將曾反秦而被斬殺的士兵施戮屍之刑,也是一則泄憤,一則警戒活人的一種做法。
7.棄市。所謂棄市是指在鬧市區,即人員密集之所處決犯人的一種刑法。按《釋名》的說法是:"市死曰棄市。市,眾所聚,與眾人共棄之也。"秦代皇帝採納李斯的建議,制定了"偶語《詩》《書》者棄市"的法令。秦二世時,為達到專制獨裁的目的,剪除異己,將"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腰斬(李斯)咸陽市"(《史記·李斯列傳》)。從秦漢到清代的歷朝之中,棄市之刑基本沿續下來,其間只有少數幾個朝代和政權沒有實行此法,也有的是屬於官方有關文獻未予記載,實際情形大概很少間斷。之所以如此,原因在於棄市之刑可以收殺一儆百之效,其對局外人的威懾恐嚇作用十分突出,而並不在於怎樣殺人。

8.定殺之刑。所謂定殺,是指將活人投擲深水之中沉溺而死的一種刑法。《雲夢秦簡·法律答問》記載:"定殺何如?生定殺水中之謂也。"對於受此刑法的人大體有兩種類型,一是患有麻風病者,即秦時所謂的沉痾、癘者。如《雲夢秦簡·法律答問》條目載:"今甲癘,問甲何以論?當遷癘所處之,或曰當遷遷所定殺。"二是有罪之人,如同簡同條所載"甲有完城旦罪,未斷"的。兩者合起來,也就是"癘者有罪,定殺"。(《雲夢秦簡·法律答問》)

9.秦代刑法中還有黥、劓、剕、宮、辟等五種刑法。《漢書·刑法志》將其歸為"具五刑",原文說:"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此所說的情形正是秦代具五刑的遺存。秦代刑徒和民人受黥刑者很多,如漢初的著名戰將黥布,其原名為英布,因被罰為刑徒並刺字,故世人稱黥布。其他四刑的受害者在秦代也是可以想像得到的。《雲夢秦簡·法律答問》記錄有對奴婢小妾"黥顏"的刑法,即是在面頰上刺字。此外,秦代也多有"城旦黥"的記載。《史記》上說秦代民人"道路以目",正是說明了秦代以刑法繁密深刻為特徵的殘暴極權統治的黑暗。"五刑"的具體情形是,黥為在面額上刺字;劓為削割鼻子;剕為斬剁腳趾;宮為損毀男女生殖器;如《雲夢秦簡·法律答問》記載:"臣邦真戒君長,爵當上造以上,有罪當贖……其有腐罪,贖宮。"就是一例。《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記錄了秦代有"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被用於修建阿房宮的史實,如此看來,受宮刑之眾是秦代暴政的又一例證。辟為各種殘虐殺人之刑的總稱。

10.烹刑。所謂烹,即是用鼎鑊等類似今日鍋一類的烹煮器具將人煮沸致死的一種刑法。《釋名》釋為:"煮之於鑊曰烹,若烹禽獸之為也。"《漢書·刑法志》說秦朝有鑊烹之刑,可見烹刑也是秦王朝用以殺人的刑法之一。

11.剖腹。即剖開人的腹腔,挑出內臟器官的一種刑法,秦國時曾有剖腹之刑。

12.鑿顛刑。所謂鑿顛即以重器打擊人的頭頂部位並致人於死的一種刑法。《漢書·刑法志》記載說秦代的大辟之刑中即有鑿顛一項。

13.囊撲之刑。即將人裝入袋中打死,此事見秦王嬴政在車裂嫪毐之後,打死太後與嫪毐通姦所生的兩個兒子。

14.流刑。即將犯罪之人充邊流放的刑法,流刑的起源比較早,還在夏代確立之前舜當政的軍事民主制時代,就有舜"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的記載。文獻中所說的流、放、竄、殛均是流放之意,後世也有稱放逐、遷、徙、貶謫等,也是流放的意思。秦國時期,對犯罪之人處以流刑的記載比較多,秦法律條文中也相應的有一些規定,如《雲夢秦簡·秦律雜抄》記載:"故大夫斬首者,遷。"對犯有謀反,坐奸不告者也處以流刑。如秦國重臣呂不韋就曾被秦王流放四川,另一個權臣嫪毐的門下舍人在嫪毐事發後也被集體遷罰。

15.笞刑。所謂笞,也就是以鞭笞打之意。"笞"也作"撻",《說文解字》對撻的解釋是:"鄉飲酒罰不敬,撻其背。"顯然是鞭打之意。秦代使用笞刑比較多,《雲夢秦簡》的許多章節條文中就記錄有如何使用笞刑的規定。
16.三族之刑。秦代刑法中最為苛酷、牽連面最廣的刑法是三族之刑。《史記·秦本紀》記載說:秦文公時"法初有三族之罪。"文獻上也記錄了秦國武公時"誅三父等而夷三族。"《漢書·刑法志》認為三族刑起源於秦商鞅時期,所謂:"秦用商鞅,造三夷之誅。"這種刑法是說如果一個人犯罪,就將禍及三族,所謂的"夷三族"也就是滅絕三族的意思。

17.連坐之刑。它是指一人犯法則牽連鄰里的一種刑法,就形式上看有些類似三族刑,只是株連的對象不同而已。連坐強調的是連及與犯法者沒有絲毫血緣關系的鄰里之人,但連坐往往與族誅是交叉的,親屬之人如系鄰里,也脫不了連坐的干係。《史記·范雎列傳》記載:"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這是指行政人員的連坐,而實際上秦的連坐范圍相當寬泛,幾乎從官吏到民人的所有觸犯刑律者都可以用連坐法來施刑。

秦的刑法細節還有許多,限於篇幅,只就其主要之點敘次於篇。即便如此,也仍然不難看出,專制主義的秦王朝刑法於民的殘虐和暴政。可見,秦王朝短祚的歷史命運是早已註定了的。

『柒』 「劓鼻盈累,斷足盈車,舉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什麼意思

劓鼻和斷足是兩種刑罰。就是割掉鼻子和腳。

「劓鼻盈累,斷足盈車」說的是被割下來的鼻子和腳多的沒地方放了。「舉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指整個河西都難以容納天下的犯人,形容犯人太多了。

這句話意思是形容秦國刑法嚴厲的。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採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以中央集權為核心的一整套國家制度,構築了中國歷史上數千年相傳的專制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把法定的重刑主張推向極端,用嚴刑峻法來鎮壓臣民的反抗,用橫征暴斂的方法維持龐大的國家開支,終於激起農民反抗。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幾年,即告飛灰煙滅。

(7)秦朝刑法鼻擴展閱讀:

秦律的主要特點:

1、革除舊法,殘存舊制。

在春秋戰國時期新舊制度的交替過程中,秦律作為一部維護新生制度的成文法,明確規定了一些限制奴隸制的法律內容。如秦律嚴禁掠取人質抵償債務,違者「皆貲二甲」,以限制債務奴隸的擴大。《軍爵律》規定,奴隸立有軍功,可以免除奴隸身份,並取得相應爵位,也可以用爵位贖免其親屬的奴隸身份。《司空律》規定,百姓在應征服役期外自願戍邊五年,也可贖免一名親屬的奴隸身份。

2、重法輕禮,厲行「法治」。

在先秦法家「法治」原則的指導下,秦政權放棄「禮治」思想,堅持「明法度,定律令」,通過焚書坑儒、統一思想、以吏為師、以法為教等手段,確立了君主專制集權的法律制度與獨裁統治,使秦律具有重法輕禮、厲行「法治」的鮮明特徵。

3、重刑輕罪,刑罰嚴酷。

秦律繼承先秦法家「重刑輕罪」的定罪量刑原則,制定了一套嚴酷殘暴的刑罰制度。如前引秦律規定,「盜采人桑葉,臧(贓)不盈一錢」,就要「貲徭三旬」;五人以上共盜贓值一錢,則斬左趾並黥為城旦;甚至「誹謗者族」;「敢有挾書者族」;「妄言者無類」;「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從而使 「劓鼻盈累,斷足盈車,舉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罪犯刑徒數量激增。

4、內容豐富,體系繁雜。

秦律內容非常豐富,調整范圍相當廣泛。它以李悝《法經》確立的「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的立法原則為宗旨,以維護官私財產所有權和人身安全,鞏固君主專制集權國家的社會秩序為基本內容,涉及社會關系的諸多方面。但是,由於早期立法技術的局限,秦律未進行系統全面的整理,因而導致其內容瑣碎,條目繁縟,體系繁雜,缺乏條理,有的法律概念不確切,某些條文互相重復或自相矛盾。

『捌』 秦朝的十多種刑法有哪些

秦朝的刑罰制度抄大體上同秦國的刑罰制度。據史書記載,在秦朝的死刑中又增加了「具五刑」,「具五刑」簡單的解釋就是將黥、劓、斬趾、斷舌、殺,這五種刑罰同施於一個犯人的特別殘酷的刑罰。據《後漢書》記載:「昔高祖令蕭何做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斬趾、斷舌、梟首,故謂之具五刑」。這里記載的雖然是漢朝的制度,但是漢承秦制,所以可以作為秦朝有「具五刑」的根據;另外《史記》記載:李斯是具五刑而死:「具斯五刑,腰斬咸陽市」。

對「具五刑」後世還有其它解釋:第一種解釋是五刑齊施;第二種解釋是特殊的死刑。

具體如下
秦朝的死刑主要有:
(1)絞刑。(2)梟首。(3)腰斬。是將犯罪人攔腰斬斷的酷刑。
(4)磔(zhe)。是將犯罪人支解分屍的酷刑。
(5)車裂。就是用馬車拉扯,將犯罪人身體扯裂而處死的殘酷處刑方式。
(6)戮。戮刑是既剝奪犯罪人生命又加以侮辱的刑罰。秦朝的戮刑有兩種方式,一是先戮後殺,二是先殺後戮,即戮屍。
(7)棄市。是在鬧市之中將犯罪人當眾處死的刑罰。
(8)族刑。族刑也稱夷三族,即將犯罪人三族以內的親屬全部一同處死的酷刑。
(9)具五刑。是對應處族刑的主犯同時施以黥刑、劓刑、斬趾等肉刑後再處死的酷刑。

『玖』 古代秦始皇設定的六種刑法分別是什麼

秦的刑罰——
一、刑、耐、黥、完、罪
二、刑罪——肉刑
三、勞役刑
四、貲刑——財產刑
五、贖刑——另一種財產刑
六、死罪——死刑
刑罰體系
秦政權在沿襲先秦刑罰體系的基礎上,又有一些新的發展和改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身體刑的適用范圍開始縮小,勞役刑和財產刑的使用有所增多。 生命刑即剝奪罪犯生命的死刑。其執行方式還很不規范,約有一二十種之多,且相當殘酷,較典型的如:
(1)具五刑,即先施加黥面、劓鼻、斬左右趾等肉刑,再用笞杖活活打死,然後梟首示眾,並將屍骨剁成肉醬;有誹謗謾罵行為者,還要割去舌頭。
(2)車裂,即用五匹馬將頭顱、四肢與身體撕裂。
(3)鑿顛,即鑿擊頭頂的處決方式。
(4)抽脅,即抽取肋骨的處決方式。
(5)鑊烹,即用大鍋將人煮死。 身體刑即殘害犯罪者肢體器官的肉刑,是僅次於死刑的酷刑。
秦政權基本保留了先秦時期的黥、劓、斬左右趾、宮等肉刑,並常與勞役刑復合使用,如黥劓以為城旦、斬左趾又黥為城旦等。 勞役刑即限制罪犯自由並強制從事勞役的徒刑。秦朝勞役刑的使用相當廣泛,在修築長城、建造宮殿和陵墓等許多土木工程建設中,都有大批勞役刑徒。當時的勞役刑名目繁多,基本形成了一套由重到輕的勞役刑體系:
(1)城旦、舂。男犯為城旦,主要服築城等苦役;女犯為舂,主要服舂米等雜役。《漢書》卷二《惠帝紀》注引應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
(2)鬼薪、白粲。男犯為鬼薪,主要為宗廟砍柴供祭祀等使用;女犯為白粲,主要為宗廟擇米供祭祀等使用。《漢書·惠帝紀》注引應劭曰:「取薪給宗廟為鬼薪,坐擇米使正白為白粲。」
(3)隸臣、隸妾,即罰作官府奴婢。「男子為隸臣,女子為隸妾。」
(4)司寇、候,即強制犯人在邊地伺察寇盜,警戒敵情。
秦政權的恥辱刑主要有:
(1)髡刑,即強制剃除鬢發胡須。《說文解字·髟部》:「髡,剃發也。」
(2)耐刑,即強制剃除鬢毛胡須而保留頭發,故輕於髡刑。耐字本作耏。《說文解字·而部》:「耏,罪不至髡也。」

身份刑即剝奪違法者官職爵位等身份地位的刑罰,主要刑名有:
(1)廢刑,即廢除官籍,開除公職,終身不得重新敘用。
(2)奪爵,即削奪爵位,剝奪其特權地位。
財產刑即罰沒財產之類的處罰,主要刑名有:
(1)貲刑,是繳納財物或以勞役抵償的刑罰。說文解字·貝部》稱:「貲,小罰以財自贖也。」貲刑種類很多,分為貲布、貲盾、貲甲、貲徭、貲戍等。布是一種貨幣,盾是盾牌,甲是鎧甲,徭指徭役,戍指戍邊,故貲刑有罰金、罰物、罰役之別。
(2)贖刑,即以銅、盾、甲等財物或力役贖抵原定刑罰,包括贖耐、贖遷、贖黥、贖宮、贖死等多種名目。
(3)沒刑,即沒收財產充入官府。 流放刑是強制被流放者遷徙到指定地區,不準擅自遷返原處的刑罰,包括遷、徙、謫等不同刑名。
按流放原因和被流放者的性質,可分為三種情況:
(1)有罪流放,即對罪犯直接處以流放刑。如當時有「秦法,有罪遷徙之於蜀漢」 的規定。
(2)赦罪流放,即對死刑犯減死後的處置。如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赦罪人遷之穰」;二十七年,「赦罪人遷之南陽」等,即屬此類。
(3)無罪流放,即對威脅統治或危害社會者實施的處罰。如「秦既滅韓,徙天下不軌之民於南陽」.

熱點內容
16歲具備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1-10 17:05:58 瀏覽:270
14歲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17:05:52 瀏覽:758
李林法學 發布:2025-01-10 16:58:28 瀏覽:449
老百姓最關心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0 16:31:40 瀏覽:400
經濟法本科屬於什麼學科門類 發布:2025-01-10 13:31:54 瀏覽:969
裁定書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0 13:22:08 瀏覽:623
合同法設備修理保修期 發布:2025-01-10 12:21:32 瀏覽:169
關於道德的俗語 發布:2025-01-10 12:10:18 瀏覽:798
廚櫃售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11:54:42 瀏覽:865
勞動合同法五金一險 發布:2025-01-10 11:54:02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