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論司法干預

論司法干預

發布時間: 2022-11-21 22:38:22

⑴ 輿論關注司法案件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我看來是弊大於利的。我國實在太需要司法獨立了。無論是行政干預司法,還是民意干預司法都是不可取的。無論哪一種干預,都是對司法的踐踏。最能突出的就是文革的「我代表人民審判你」。但是,如果想要司法獨立,必先做到司法公正。

⑵ 談談你對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的認識

領導幹部應當做到「五個不得」:不得要求司法機關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處理案件。不得要求司法機關做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不得對案件的證據採信、事實認定、司法裁判等作出具體決定。不得對司法人員打擊報復。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司法人員免職、調離、辭退或者作出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不得執行任何領導幹部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有礙司法公正的要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

⑶ 社會輿論能否干預司法公正

民法院司法獨立,社會輿論是無法干預的。但是,在司法中往往滲入了人為的因素,社會輿論是會影響到司法審判。

⑷ 行政干預司法違了什麼法

法學界普遍認為,司法獨立是確保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礎。我國司法改革實踐表明,行政對司法的干預是最為廣泛和深刻的,其對司法公正造成的戕害也是最大的。因此,有必要從制度上加強對行政權力監督與制約,斬斷行政干預司法的黑手。
按照現代法治要求,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在內的各種國家權力的運作都應當納入司法最終審查的范圍。在法治國家,法院在社會關系調整過程中居於核心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26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與此同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也對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作出了明確規定。但是,由於傳統政治體制的影響,我國法院遠沒有樹立起應有的權威。非但如此,行政機關通過財政、人事、編制等行政管理對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干擾與限制,使我國的法院淪為相當邊緣化的境地。
行政干預司法的第一個途徑即財政控制。我國實行「一級政權,一級預算」的財政預算管理體制,人民法院財政預算是同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的組成部分,其決定權掌握在同級人民政府手裡。不但法院辦公環境的改善、辦公設備的添置決定於同級政府預算,就連法院人員工資開支、辦公經費支出等也都要受制於同級政府。「吃著人家嘴短,拿著人家手短」,法院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法院有時不得不充當地方政府的看家護院。盡管《預演算法》規定政府預算應當依法進行,盡管同級人大及常委會對預算具有審批、監督和撤銷權,但這些都不足以約束政府的預算行為。中國的法院院長們都知道,與政府搞不好關系意味著什麼。因此有人說,在中國當法院院長可以不懂法律,但不能不懂官場邏輯。
編制管理是政府幹預司法的第二個手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對法官的性質、范圍、職責、及權利義務、任職條件、考核培訓、獎勵懲戒、福利保障等各方面作出了詳細規定。但是,符合這些條件就能夠成為法官嗎?當然不是,這只是成為法官的必要條件或者說是前提條件。按照現行人事管理制度規定,法院法官職位還要受到政府編制的約束。編制管理本來是行政機關設置行政機構的管理活動,但是現在卻同時成為政府控製法官職位設置的制度。另外,許多地方政府還規定,法院招聘法官除了符合《法官法》條件外,還要具有本地方居民戶口、通過人事部門組織的公務員資格考試。這就意味著地方政府突破法律規定,在事實上把法官納入行政人事管理的范疇。這樣,各級政府就通過編制管理、公務員資格管理及戶籍管理等從宏觀上控制了法院人事權。
行政干預司法的第三個途徑是通過政法委。作為黨領導政法工作的專門機構,政法委在組織協調司法機關辦理案件、保障人民權利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否認個別黨的政法機關違反憲法和法律,干擾司法機關依法辦案、妨礙法律正確實施的情況存在。按照現行黨政領導體制,政府首長多為地方黨委第一副書記,其黨內排名較政法委書記靠前,而政法委又是司法工作的「領導」機關。為維護政府利益,政府首長常以其在黨委中的身份通過政法委干擾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職權。與前兩種方式相比,政府通過此種方式干預司法更為隱蔽,造成的危害也更為嚴重。
因此,斬斷行政干預司法的黑手應當從改善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入手。首先,在現行政治體制下,提高人民法院院長在黨內的地位。按照黨的組織原則,將法院院長增選進各級黨委常委會,並不斷提高其在黨內的位置;其次,按照《憲法》規定,建立黨政領導幹部違法干預司法的責任追究制。《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應當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從本質上講,違法干預司法也即妨礙法律實施,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再者,按照《黨章》規定的組織原則,規范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通過立法禁止各級黨組織對正在審判過程中的具體案件發表意見、作出指示,要進一步強調民主集中制,防止個別黨員領導幹部假借集體名義干預司法。同時,將各級黨委會對政法工作的決議、決定記錄在案,並要求參與討論的黨委會成員簽字確認,以備將來復查,追究違法干預者的法律責任;最後,在加強和改善黨對政法工作領導的同時,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需要說明的是,司法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協調進行。只要這樣,才能使法院從人財物上擺脫對政府的依賴,斬斷政府對司法干預的黑手。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隨著人類法制文明的進步,隨著人權保障水平的提高,行政干預司法必將受到更為強烈的質疑和抵制,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治國方略也必將得到真正的實現!

⑸ 通報7起干預司法活動等典型案件,中央政法委的通報有何意義

官方通報7起干預司法活動的典型案例已經發布,並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討論。而對於這起事件,中央政法委到底有何意義,引起了當今眾多人的討論,其實這只是中央政法委對於如今一些官員的警示作用,畢竟干預司法活動可是十分的令人重視的。

隨著社會越來越好,相信在當今社會下,越來越多的徇私枉法的私自干預司法活動的案件能夠越來越少,這一起通報也給當今眾多高層員工一個警示作用,特別是對於一些喜歡濫用自己職權為自己謀私利的人來說,一定要起到一個打擊作用,也希望當今一些監管部能夠對這些高層員工以及政府進行大力的監管及時的通報以及報道一系列徇私枉法的事件,給當今的社會起到一個公正作用。

⑹ 輿論到底是干預司法,還是監督司法

從本質來說輿論的作用就是監督司法,因為輿論是沒有裁決權的,只有提意見建議的權力。司法可以參考,但可以拒絕不符合法律條文的意見建議。

⑺ 預防干預司法「三個規定」是指哪三個

法律分析: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是指《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第四十七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檢察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的事務。對於領導幹部等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或者人民檢察院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辦案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並報告;有違法違紀情形的,由有關機關根據情節輕重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五十二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法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的事務。對於領導幹部等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或者人民法院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辦案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並報告;有違法違紀情形的,由有關機關根據情節輕重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 第二十一條 中央政法單位黨組(黨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法委員會應當向中央政法委員會報告以下事項:(一)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情況;(二)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情況;(三)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委員會工作部署、指示和決定情況;(四)重大工作部署以及推進情況,年度工作情況;(五)重大政法改革部署以及推進情況;(六)政法工作中涉及國家安全特別是政治安全的重大事項處理情況;(七)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政法領域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等情況;(八)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九)應當向中央政法委員會報告的其他事項。

⑻ 談談對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的理解

法律分析:三個規定:《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三個規定築起防止司法人員過問案件的防火牆,從外與內兩個方向為司法活動營造了阻火空間,對於確保司法人員依法秉公辦案、維護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個規定鋪起防止司法勾兌和利益輸送的隔離帶。三個規定對干預司法、違規交往劃出醒目紅線,為司法人員拒絕干擾、抵制誘惑提供了擋箭牌和防護盾司法不能受權力干擾,不能受金錢、人情、關系干擾,三個規定是防範這些干擾的制度保障。三個規定,為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提供了制度遵循。

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法官行使國家賦予的審判權,承擔著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大職責。

司法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法官應當與社會人員適當的隔離。在此意義上講,法官是孤獨的職業。

法官的形象不僅關涉個人,更與司法公信力乃至公眾的法治信仰息息相關。身為法官意味著私人生活受到更多限制,要謹慎出入社交場合,甚至與親友也要保持適當距離。法官要主動避免可能引發合理懷疑的言行。

如果被人發現法官與當事人、律師有私下接觸等不正當交往,即便法官對案件作出公正裁判,也會引起人們對司法公正的質疑,動搖人們對司法的信任。法官職業的屬性要求法官必須時刻保持廉潔自律。

法律依據:《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有關要求,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根據憲法法律規定,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九條 領導幹部有本規定第八條所列行為之一,造成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造成冤假錯案或者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領導幹部對司法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⑼ 試論公正司法是司法活動追求的終極價值目標

理論上是,但實際上我國現狀為權大於法。
由李剛兒子案,跨省抓捕上訪者回鬧劇等可答以看出。權利機關本身沒有將公正司法做為終極價值目標。我國民眾對司法公正的渴求和現狀形成鮮明對比。不斷的立法和修正成效並不明顯,真正的問題所在不是司法本身,而是做為權利階層的執法者。
所以,你的提問沒有意義。

⑽ 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

防止干預司法的「三個規定」是指:《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辦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和《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統稱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
1.為深入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全面整治六大頑瘴痼疾及其他突出問題,進一步貫徹落實防止干預司法 「三個規定」,強化法紀意識,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公正廉潔司法,現面向社會公眾及全院幹警對「三個規定」作出詳解。
2.「三個規定」是指:201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2015年3月,中央政法委下發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
(10)論司法干預擴展閱讀:
司法機關辦案人員應該做到「三個不得」和「三個應當」:
1.「三個不得」:不得違反規定過問和干預其他人員正在辦理的案件;不得違反規定為案件當事人轉遞涉案材料或者打探案情;不得以任何方式為案件當事人說情打招呼。
2.「三個應當」:應當恪守法律,公正司法,不徇私情;對於司法機關內部人員的干預、說情或者打探案情,應當予以拒絕;對於不依正當程序轉遞涉案材料或者提出其他要求的,應當告知其依照程序辦理。

熱點內容
西北政法大學考研訴訟法初試 發布:2024-11-08 01:25:39 瀏覽:121
勞動法怎麼算工傷的 發布:2024-11-08 01:23:50 瀏覽:105
1952年房產適用新婚姻法嗎 發布:2024-11-08 01:14:09 瀏覽:309
舊刑法全文 發布:2024-11-08 00:14:52 瀏覽:677
婚姻法家事決定權 發布:2024-11-07 23:32:02 瀏覽:873
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發布:2024-11-07 23:22:39 瀏覽:990
司法殺人 發布:2024-11-07 23:20:43 瀏覽:631
丹麥對法官 發布:2024-11-07 22:37:35 瀏覽:633
宜州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4-11-07 22:37:23 瀏覽:544
看山東衛視道德與法治 發布:2024-11-07 22:10:46 瀏覽: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