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128

民法通則128

發布時間: 2022-11-22 16:48:34

Ⅰ 民事案件有沒有正當防衛

民事案件中是存在正當防衛的。民法對權利的救濟,有公力救濟與私力救濟之分,公力救濟,指權利受到侵害時,受害人請求法院以公力排除侵害;私力救濟,指通過本人保護自己的權利,私力救濟分為自衛行為和自助行為,自衛行為包括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我國《民法通則》第128條規定:「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Ⅱ 最高法民法通則意見128在民法典里有嗎

最高法民法通則意見128在民法典里有,但有很大變化。
民法典規定的很原則,民法通則意見規定的很具體。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九條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28 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准。贈與房屋,如根據書面贈與合同辦 理了過戶手續的,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未辦理過戶手續,但贈與人根據書面贈與合同已 將產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受贈人根據贈與合同已佔有、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 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

Ⅲ 民法通則128條現在還能適用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2017年1月1日)網頁鏈接新頒布的有效法規,第專一百二十八條現在當然屬是適用的。

Ⅳ 民法通則意見128條包含有撤銷房屋贈與合同規定嗎

您好,包含的。根據該規定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的時間應當在贈與關系成立之後,但未將產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在受贈人佔有、使用該房屋之前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規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准;贈與房屋,如根據書面贈與合同辦理過戶手續的,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未辦理過戶手續,但贈與人根據書面贈與合同將產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受贈人根據贈與合同佔有、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

根據《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規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准」這說明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即以交付為所有權轉移的生效條件。由於房屋屬於不動產,根據我國《物權法》及《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有關規定,房屋的所有權轉移以登記為准。因此,在房屋贈與合同中,房屋過戶登記才是所有權轉移的時間界點。但是,根據上述《民法通則意見》第128條規定可以看出,為了保護受贈人的合法權益而對此作出了特殊的規定,即只要受贈人已佔有、使用該房屋及其產權證書,這時該贈與行為即生效,贈與人應當為受贈人補辦過戶手續。此時,贈與人一般是不可以以行使任意撤銷權為由來翻悔的。因此部分律師認為,如果沒有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房屋產權證書的變更登記,不但房屋所有權不發生轉移,而且這種贈予合同也是不生效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由此可見,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的時間應當在贈與關系成立之後,但未將產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在受贈人佔有、使用該房屋之前提出,否則贈與人就不能有效的行使撤銷權、進而達到撤銷贈與的法律效果。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Ⅳ 正當防衛是不是合法的

《民法通則》第128條規定了正當防衛制度,規定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正當防衛作為一種抗辯事由是指為避免本人或他人的合法利益遭受現實的不法侵害而實施的防衛措施。正當防衛實際上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種對正當權益的保護權,是從合法權利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權利,但從性質上說是一種自我救濟。各國民法都承認正當防衛是一種抗辯事由。
我國《刑法》也規定,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防衛過當應負刑事責任,但應酌情減輕或免除處罰。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Ⅵ 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區別運用

我國刑法第20條和《民法通則》第128條都有明確的規定。這兩部法律就正當防衛的相關的規定中,雖然很多聯系也存在著很多區別,因此,加強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區別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上的不同構成要求
正當防衛對人們的切身利益的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合適的防衛限度,加強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上的適用性研究,加強正當防衛在二者的區別應用,就必須加強其在不同法上的構成要求差別分析。
(一)防衛動機不同
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的目的規定在刑法第20條第1款中,但民法通則第128條對此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在民法上,採取防衛行為所針對的民事侵權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以及行為本身的攻擊性、殺傷力等較之於犯罪行為要輕,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較小,尤其是財產損害。民法上應把防衛動機限定在「為防衛自己或他人的權利為目的」,重點強調可保護的個人利益。
(二)防衛起因不同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刑法中對正當防衛有著一般性概括,主要是一般違法行為在內的比較廣義的不法侵害。相比而言,民法上,正當防衛發生最主要的起因是民事侵權行為,關於這兩部法律在正當防衛起因上的描述,在一般情況下,不太容易分別從民法和刑法上進行嚴格的起因界定。一般都會將這些放置於一些特定的案件背景中,既能夠合理將防衛起因做出科學的分析,又能夠滿足案件判斷的需求,這種需要的滿足一段都是通過刑法的功能和方式的調整而達到。同時,由於民法對正當防衛有著比嚴格的規定,其在民法上的授權性質和一些私法的調整方式,要堅持公正公平,謹慎,不得濫用的原則,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對正當防衛的原因做出公正嚴肅的界定。
(三)防衛時機不同
民法和刑法在實施正當防衛的時機上也各自有不同的要求規范,民法中認為,實施防衛行為是被迫的,只要有機會或者是有可能不要防衛行為將侵害行為制止,那麼,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實施正當防衛的。當遇到犯罪行為時候,那麼主要是應用於刑法的相關規定,不僅僅沒有具體的防衛時機限制,防衛行為更需要具有一定緊急性,如此,可以將遭受的傷害盡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控制傷害的程度。
(四)防衛限度不同
防衛限度上具有區別性,這是民法和刑法進行正當防衛判別確定的基礎和關鍵。在刑法上,一般有「必要限度」和「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兩部分構成。但是在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中第128條對正當范圍的限度則有一定的區別,主要是「必要的限度」和「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兩種法律在正當防衛的限度上都有著各自的側重點,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刑法中,對防衛人的要求已經寬鬆了一些,並含有要鼓勵公民進行正當防衛的意思,但是,在民法中的相關規定,可以明確得知,公民的防衛行為將受到一定的限度,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相對而言,民法對防衛行為的控制更為精細嚴謹,這也是民法重視補償性,重視權利恢復的特點而決定的。
三、民法和刑法中防衛過當的幾種關系分析
(一)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如果其行為限度能夠符合民法規范要求的防衛行為,那麼便一定能夠符合刑法上的正當防衛要求。如此,在進行此種類型的正當防衛過程中,不會產生違反法律,危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後果,其行為具有合法性和合適性,是一種十分正當的行為如此,無需承擔任何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二)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實施防衛時候經常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防衛行為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也因此造成了一些不應該有的傷害,這種情況下,一般如果沒有嚴重超過限度,造成的傷害也不是十分嚴重,那麼這種防衛行為從民法的角度而言,是防衛過當,視為侵權行為,一般追究民事責任,並沒有構成犯罪,因此,不用追究刑事責任。
(三)在進行正當防衛過程中,其防衛的行為已經遠遠超過了法律規定的限度,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種防衛行為一定程度上而言,既觸犯了民法中的相關規定,又違反了刑法中的各種規定,其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傷害嚴重,既不能輕易判為民事中的正當防衛,侵權行為,也不能單一的說是犯罪行為,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要從刑法上防衛過當的規定追求刑事責任,又要從民法的規定中,追究其防衛過當的民事責任。

Ⅶ 什麼是責任阻卻和違法阻卻

責任阻卻:雖然有違法行為,且侵害了法益,但因為有免責事由的存在而不承擔刑事責任,比如主體資格,未成年,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

違法阻卻:由是大陸法系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排除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的違法性的事由,一般來說大陸法系國家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需要從正反兩方面評價,從正面看犯罪成立的條件是構成要件的符合性、行為的違法性和有責性,只要客觀上與構成要件相符合的行為,都被認為具有構成要件符合性。

違法阻卻由與犯罪行為一樣,都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刑法卻放任這種行為,這就涉及違法阻卻性事由的本質問題,國外刑法理論上對違法阻卻性事由的本質有很多爭論,大致有三種主張:法益衡量說、目的說和社會的相當說。

違法阻卻事由是指事實或者行為違反法律規定,但是由於某種原因而不必負法律責任,通常在發罪構成上來說,緊急避險,正當防衛,被害人承諾,事實認識錯誤,自救行為,法令行為等屬於客觀違法阻卻事由;而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法律認識錯誤等屬於主觀違法阻卻事由。

拓展資料:

符合要件的行為雖然原則上具有違法性,但也存在例外現象,即在具有特別理由、根據的情況下,也可能否認符合構成要件行為的違法性,這便是違法阻卻性是由,又稱排除犯罪的事由,所以違法阻卻性事由是從反面否認行為構成犯罪。

例如故意殺人與正當防衛時制人死亡,從結果上都造成了他人的死亡,但因正當防衛有益於社會,故沒有社會危害性,阻卻了刑事違法性。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目前的刑法中並沒有明文使用「違法阻卻性事由」一詞,雖然也規定了與之類似的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等情況,但是卻沒有規定正當行為與職務行為免責,使得諸如警察依職務擊斃歹徒等合法行為沒有刑法上的依據,這是我國刑法需要完善的地方。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128,129條現在還有效么

目前仍然有效

熱點內容
合同法設備修理保修期 發布:2025-01-10 12:21:32 瀏覽:169
關於道德的俗語 發布:2025-01-10 12:10:18 瀏覽:798
廚櫃售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11:54:42 瀏覽:865
勞動合同法五金一險 發布:2025-01-10 11:54:02 瀏覽:1000
法院黨建工作問題 發布:2025-01-10 11:44:39 瀏覽:131
行政法公眾號 發布:2025-01-10 11:31:57 瀏覽:773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1-10 11:17:01 瀏覽:652
陝西路政條例 發布:2025-01-10 10:51:08 瀏覽:61
合同法302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0 10:38:06 瀏覽:983
違反訴訟保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10:17:14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