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固有法

刑法固有法

發布時間: 2022-11-24 22:42:56

『壹』 法的傳統如何解釋

一、法的傳統
法的傳統一般是指經過歷史沉澱並沿傳至今的關於法的社會態度、信仰、習慣和制度,它不僅僅屬於過去,對現在和未來都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法的精神品格和價值理念。中國的法律傳統有其自身的特點,如以儒家思想作為法律的指導思想,強調人的作用、道德的作用;以和諧作為法律的核心目標;司法與行政基本上合二為一,行政兼理司法;制定法發達,法律形式多樣等。學習法的傳統對我們認識了解法有很大的幫助。
二、法的傳統與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是一個含義非常廣泛的概念,是文化的一種具體形態,一般指法律規范、法律制度以及包括法的制定、法的實施在內的法律實踐,人們從事各種法律活動的行為模式;同時也指人們關於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態度、心理、知識、習慣、理論。法律文化是法的傳統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內容,一個國家的法的傳統更多的是通過法律文化,尤其是固有法文化表現出來的。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形態部分與法的傳統更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不同國家和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法律文化會有很大差異。有時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法律文化的某個因素上,有時則表現在多種因素上。法律文化不同因素的差別往往可以成為劃分不同法律文化的標准,如按照法的淵源和結構的差別可以分為習慣法法律文化、法典法律文化、判例法法律文化。法律文化有其獨特的內在結構,包括制度形態的法律文化和觀念形態的法律文化兩部分。法律規范、法律制度以及組織機構及其設施等制度形態的法律文化,主要表現了法律文化的外在內容、物質方面,觀念形態的外化物--制度形態的法律文化,它主要在於建構一定的法律調整機制。
法律心理、法律習慣、法律意識、法律理論、法律思想體系等觀念形態的法律文化,主要表現在法律文化的內容、精神方面,展示了人類關於法和法律的精神世界的活動。當代中國的法律文化主要受到這樣幾種法律文化的影響,即中國傳統的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文化、前蘇聯的法律文化和解放以來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法律文化。它是混合的、多樣的。
三、法的傳統與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是泛指人們對法律特別是本國現行法律的態度、心理、觀點、知識和思想的總稱,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具體包括,人們對法的產生、本質和作用以及發展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理解、解釋、態度和情緒,對自己和他人權利、義務的認識,對人們行為的合法性的評價,以及人們關於法律的知識和修養等,凡是涉及到與法律相關的都可以包括在內,內容非常廣泛。
法律意識是法律文化的內在部分,也是法律傳統的重要內容。法律意識是法律文化最內在的深層次因素。一般地說,可以將法律文化分為物化的、制度的與觀念的三個層面。比較而言,觀念層面的東西是最為深刻和持久的,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的物質表現,不僅是一定法律觀念、包括關於法律的傳統觀念的反映,而且只有與一定的法律觀念結合起來,才能構成法律文化或作為法律文化而存在。同時,法的傳統之所以可以延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法律意識強有力的傳承作用,但是人們的法律意識卻相對比較穩定,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因此,法律意識可以使一個國家的法律傳統得以延續。
另外,法律意識與其他社會意識一樣,有其相對的獨立性,表現在:第一,它不是消極地被社會存在所決定而是積極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第二,法律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每一歷史時期的法律意識都與以往的思想成果有著聯系和可以繼承吸收的關系;第三,它同其他社會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第四,法律意識可以相對地落後或超越於社會存在,走在經濟發展的後面或前面。
法律意識,我們知道有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體系,法律心理它是屬於感性階段的法律意識,法律思想體系是屬於理性階段的,所以法律心理人人都有,只要是精神健康的人,法律思想體系可能是資深的專業的法律人士才有。法律心理直接與人們日常的社會生活、法律生活相聯系,是人們對法律現象的一種表面的、直觀的、不系統的認識,是對法律現象的一種自發的反映形式,法律思想體系是在對法律現實感性認識與心理活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主觀觀念和理性認識。
在法律生活中,法律意識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在法的演進過程中,法律意識起著傳承人們關於法的思想、觀點和知識的作用;第二,在現實的法律創制過程中,法律意識也具有一定的知道作用;第三,在法的實施過程中,法律意識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四、法系法系是在對各國法律制度的現狀和歷史淵源進行比較研究的過程中形成的概念。法律的涵義和劃分標准並無一致的觀點,一般認為法系是根據法的歷史傳統對法所作的分類,凡屬於同一歷史傳統的法就構成一個法系,因此法系是某些國家和地區的法的總稱。西方法學界通常認為,當代世界主要法系有三個: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法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法系。其他的法系還有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中華法系、猶太法系、非洲法系等。對資本主義法影響最大的是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這兩個法系也是我們要重點學習了解的。
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羅馬法系、法典法系、羅馬-德意志法系,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大陸法系最先產生於歐洲大陸,以羅馬法為歷史淵源,以民法為典型,以法典化的成文法為主要形式。大陸法系包括兩個支系,即法國法系和德國法系。法國法系是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為藍本建立起來的,它以強調個人權利為主導思想,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經濟的特點。德國法系是以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強調國家干預和社會利益,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法的典型。屬於大陸法系的國家和地區除了法國、德國外,還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大陸國家,也包括曾是法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如阿爾及利亞、衣索比亞等及中美洲的一些國家,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舊中國也屬於這一法系。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英國法系,是以英國自中世紀以來的法律,特別是以它的普通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英美法系首先起源於11世紀諾曼人入侵英國後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現的普通法。原先英國通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日耳曼習慣法,教會法和羅馬法在當地也有一定影響。1066年諾曼公爵威廉入侵後,隨著土地轉入諾曼貴族,在加強中央集權王權的同時,英國國王派官員至全國各地進行巡迴審理,並逐漸建立了一批王室法院,以後通稱為普通法院。這些官員和法院根據國王敕令,並參照當地習慣進行判決。在這種判決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全國適用的法律,通稱為普通法。英美法系包括英國法系和美國法系。英國法系採取不成文憲法制和單一制,法院沒有"司法審查權"。美國法系採用成文憲法制和聯邦制,法院有通過具體案件確定是否符合憲法的「司法審查權」,公民權利主要通過憲法規定。英美法系的范圍,除英國(不包括蘇格蘭)、美國外,主要是曾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緬甸、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等。中國香港地區也屬於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由於形成的歷史淵源不同,所以在形式和內容方面都有很多差別。
第一,法的淵源不同。在大陸法系國家,正式的法的淵源只是指制定法,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法院的判例、法理等,沒有正式的法律效力。在英美法系國家,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淵源,遵循先例是英美法系的一個重要原則,承認法官有創製法的職能,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法的分類不同。大陸法系國家法的基本分類是公法和私法,私法主要指民法和商法,公法主要指憲法、行政法、刑法、訴訟程序法,進入20世紀後又出現了社會法經濟法勞動法等有公私法兩種成分的法。英美法系國家無公法和私法之分,法的基本分類是普通法和衡平法。普通法是在普通法院判決基礎上形成的全國適用的法律,衡平法是由大法官法院的申訴案件的判例形成的。
第三,法典編纂的不同。大陸法系國家承襲古代羅馬法的傳統,一般採用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國家通常不傾向法典形式,制定法往往是單行法律、法規。即使後來英美法系國家逐步採用法典形式,也主要是判例法的規范化。
第四,訴訟程序和判決程式不同。大陸法系國家一般採用審理方式,奉行干涉主義,訴訟中法官居於主導地位;法官審理案件除了案件事實外,首先考慮制定法如何規定,隨後按照有關規定來判決案件。英美法系國家採用對抗制,實行當事人主義,法官一般充當消極的、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法官首先要考慮以前類似案件的判例,將本案的事實與以前案件事實加以比較,然後從以前判例中概括出可以適用於本案的法律規則。
第五,在法律術語、概念上也有許多差別。這種不同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哲學傾向,大陸法系主要表現為理性主義的傾向,英美法系則更多的體現了經驗主義的特點。
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兩大法系之間的差別是相對的。進入20世紀後,這兩種法系已相互靠攏,它們之間的差異已逐漸縮小,融合也在發生,如法國國家行政法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瑞士聯邦法院、西班牙最高法院等在某些方面也採用判例法或承認有拘束力;英美法系各國的制定法的地位也不斷提高,但差異將是長期存在的,某些歷史上形成的不同傳統還將長期地存在。

『貳』 手機丟了,有人撿到了,然後問我要錢咋辦可以報案么

首先應該和對方協商,盡量以和諧的方式解決。因為根據物權法112條對方有權收取保管費用。如協商不妥,可報警調解或起訴對方。

根據《物權法》:

第一百零七條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第一百零八條善意受讓人取得動產後,該動產上的原有權利消滅,但善意受讓人在受讓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權利的除外。

第一百零九條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第一百一十條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

第一百一十一條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

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拾得人侵佔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拓展資料

物權法的性質是私法:私法性質是基於民法的性質產生的;物權法所調整的基本內容仍是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

物權法是財產法;物權法是強行法;物權法是普通法;物權法是固有法。基本原則是貫穿一部法律始終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在中國的立法和學理上,有確定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則的習慣:物權法定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公示公信原則。

『叄』 刑法是固有法還是繼受法

1、固有法又稱「母法」。根據法律的淵源關系對法所作的分類。指按照本國固有文化和法的歷史傳統所制定的法律。如羅馬法、伊斯蘭法等。
2、繼受法是與固有法相對應的概念,繼受法即主要參照、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立法而制定本國法。當今時代,一般法律都是固有法與繼受法的統一。
3、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4、刑法是固有法還是繼受法的問題理解為是中國原創的還是從外國借鑒移植的。中國的法制史大部分是刑法史,從秦朝開始商鞅變法等,法家在統治階級中佔有重要地位,故中國的刑法主要是根據傳統繼承下來,而對外國借鑒的不多。但隨著改革開發,出現了很多經濟問題,所以出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的犯罪,當然這也是我國自身經濟發展所產生的。

5、從以上的分析,不能簡單將刑法分為固有法還是繼受法這種分類的。

『肆』 羅馬法為什麼在德國影響最深遠

看這篇論文
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較晚,但是程度最深,范圍最廣泛。由於「永續帝國理論」深入人心,德國建立了完備的羅馬法教育體系,以及皇帝賦予羅馬法學家在司法實踐和政界的重要地位及特權等等因素,德國的固有法幾乎被全部取代。但是羅馬法與德國社會並不完全適應,所以16世紀末開始興起「羅馬法現代實用」運動,使德國的固有法得到推崇和發展。最終形成了德國普通法,真正將繼受來的羅馬法消化吸收,奠定了近代德國法的根基。
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是指中世紀特別是15世紀以後,德國通過對羅馬法的研究、普及和推廣,從而使羅馬法在本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得以確認,也就是對羅馬法的接受,從而使羅馬法成為德國的法律淵源之一;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使羅馬法的規則由原來是歐洲各國的課程和教育培養的理想法,被接受並形成和發展成為具有正式法律地位的法。
中世紀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德國歷屆皇帝都宣布羅馬法的效力遍及全國。上至帝國法院,下至地方普通法院,都普遍地適用羅馬法。受過羅馬法系統訓練的法官和律師,都以羅馬法為依據來開展工作。到了16世紀,法院要事先徵求大學法科師生的意見,才對疑難案件進行作出判決。�豍通過這些形式,羅馬法就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將羅馬法與德國法巧妙地融為一體,從而制定出一系列成文法典。
一、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過程
羅馬法的私法特別發達,是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形成起來的,資本主義的西方國家從強大而完備的羅馬法中,吸取調整商品經濟關系的精髓,繼承了人類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
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較晚,13世紀末之前雖然也受到羅馬法的影響,但15世紀以後才開始較為顯著地繼受羅馬法。雖然,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相對較晚,但是「遠比法國大,比英國更為巨大」。總的來講,德國受羅馬法的影響之程度與范圍都超過了其他歐洲國家。早期的日耳曼法幾乎被取代殆盡。但是,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主要通過以下方式:
(一)思想觀念
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首任皇帝,他在位期間,國勢強盛,創立了「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成為當時羅馬天主教範圍內最強大的封建國家。�豎受神聖羅馬帝國的影響,德國奉行「永續帝國理論」,這種政治文化信念使他們認為日耳曼帝國就是羅馬帝國的延續,而本國的君主就是羅馬皇帝的後裔。所以,德國人民從內心只承認羅馬皇帝陛下,不承認除此以外的其他任何君主。�豏
既然神聖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的延續,那麼羅馬法理所應當在神聖羅馬帝國有著至高無上的效力。�豐所以,當皇權與教權發生不可避免的權力沖突時,皇帝就引用羅馬法來反對教皇。
由此可以看出,在思想觀念上,這種基於信念上的根深蒂固給羅馬法的繼受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二)人才教育
一般認為,接近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個大學法律系,是11世紀誕生於義大利的波倫那大學。受其影響,14世紀以後,德國也出現了一批大學。如1348年,德國出現了第一所大學布拉格大學,到了1365年維也納大學也建立起來。此後,德國又相繼於1385年創建了海德堡大學,1388年科隆大學,1409年萊比錫大學,以及1477年圖賓根大學等等學府,從而形成了完備的羅馬法教育體系,為德國的羅馬法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三)羅馬法學家
在德國,羅馬法學家在司法實踐中提供法律解答、代寫法律文書、出庭辯論,甚至出具法律意見書。法學博士被皇帝授予貴族身份,享有法律上的特權。由於羅馬法學家與教會的關系並不密切,所以皇帝非常重視他們,大批地聘請他們參與到政府中,推動普通法院的審判改革。1495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馬克西米里安建立帝國最高法院,規定:「帝國最高法院院長,須具有貴族身份,而裁判官共設十六席,其中半數為獲法學博士的學位,其他半數須至少有騎士地位之貴族始可。」�豑可見,羅馬法學家在德國政界的地位之重要。
二、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成果分析
德國在羅馬法繼受的過程中,對本國法律的歷史發展,特別是私法的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一)民法體系的繼受
由於羅馬法在當時的德國占據統治地位,所以德國幾乎全盤結接受了羅馬法,追求全面而規范。羅馬法學家們進入到統治階層後,取代舊貴族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將羅馬法作為現實有效的法律,進而貫徹於社會生活中,取代了原有的習慣法。
同時,德國在羅馬法繼受時代也沒有經歷一個類似法國那樣的,藉助羅馬法體系對本民族的已經存在的法進行體系化處理的學理運動。而主要是藉助於羅馬法規范來構建學理體系,將羅馬法直接當作現行法來加以適用。這就造成了德國本地習慣法在羅馬法繼受過程中的衰落。
(二)私法內容、原則的繼受
德國民法典承襲了羅馬法關於財產繼承的基本構架,將繼承單獨列為一編,形成獨立的繼承法。在羅馬法繼承的基本制度框架下,規定了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代位繼承以及在遺產分配時的特留份制度等等。羅馬法法定繼承中的繼承人的范圍是以血親為基礎的,德國民法典在規定法定繼承時遵循羅馬法的這一血親基礎。並且,以羅馬法繼承製度為藍本,德國民法典規定了在繼承法中以遺囑自由為基本原則,而且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
羅馬法規定特留份制度,目的是防止遺囑自由的濫用,從而限制完全的遺囑自由,保護近親的繼承權,衡平遺囑人及近親的兩方權益關系,進而實現家庭的和諧及社會秩序的穩定。對於特留份之外的財產,遺囑人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和情感好惡進行自由處分。德國民法典針對這一點也特別賦予訴權進行保護。 此外,由古羅馬《阿奎利亞法》確立的過錯責任歸責原則也被德國所採納。德國民法典引入過錯責任的概念,對過錯責任加以明確的規定。
但是,羅馬法的全盤繼受的背後,德國社會並不能與其完全完美融合。因為繼受羅馬法的同時,打破了舊有的習慣法。羅馬法學家將羅馬法關於農奴的一章用於佃農身上,壓制佃農的自由,成為皇帝和諸侯領主進行統治和剝削的工具,剝奪了人們的習慣權利。
三、對德國全盤繼受羅馬法的分析
德國繼受羅馬法的時間相對較晚,但是羅馬法在德國的繼受和影響卻是巨大而深遠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社會環境及固有法的發展滯後,為繼受羅馬法提供了有利條件
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在政治上處於分裂的狀態,實際上並不統一,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治力量以及統一的司法體系。固有法也只是地方性的,主要與土地有關,缺乏全國性的統一法律和關於動產與債權的規范。而德意志境內又需要羅馬法代替各地的習慣法,所以,羅馬法的侵入勢不可擋。羅馬法的精神和原則在司法和立法中被理所當然地加以確認,成為德國的正式法律。
(二)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為繼受羅馬法掃除了思想觀念上的障礙
德國社會認為日耳曼君主是羅馬皇帝的後裔,日耳曼帝國是羅馬帝國的延續,在這一「永續帝國理論」的影響下,羅馬法被當做本國法,具有當然的效力。所以,德國民眾對羅馬法並不排斥。
(三)德國傳統法學的落後,為繼受羅馬法提供了生存的空間
從16世紀開始,在德國研究羅馬法的風氣及其作用,遠遠超過了歐洲其他國家。而且,羅馬法具有的豐富概念、原則和思維方式,恰恰是德國傳統法學所缺乏的。
(四)統治者的大力支持,為繼受羅馬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中世紀的德國承認,凡是在羅馬加冕為德國皇帝的國王,將承認他為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所以,德國的幾代皇帝,例如菲特烈一世和三世,特別是菲特烈一世公開宣示自己是查士丁尼的繼承人,宣布自己尊重先帝法律,視羅馬法為其帝國法。
所有這些原因,都必然促進了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但是,羅馬法與德國社會不相適應的問題也是難以掩蓋的。所以16世紀末開始興起「羅馬法現代實用」運動,使德國的固有法得到推崇和發展。在這一時期,德國法學家的研究對象不再是《民法大全》,而是「無論是羅馬法或德意志法性質的邦土之法、德意志的一般私法、訴訟法、刑法、國家法與教會法在較高等級法院當下實務中如何適用的問題」,「從而創造出一種針對整個德意志現行法開展的,實證的法釋義學」。

『伍』 簡述日本現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點

日本現代法律制度是民法法系、普通法法系和日本固有法的某些制度三者的結合。戰後回40多年來,通過不答斷地改革和完善,日本的法律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是由原來屬於羅馬日耳曼法系演變成為兼有羅馬日耳曼法系與英美法系特色的混合法系。造成這種變化的直接原因,是在美國單獨佔領之下,美國法成了日本移植和學習的主要對象。另外,日本因有的行之有效的某些制度,如調停與和解制度也同時並存並獲得發展。這三者的結合,就構成了日本當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點。

『陸』 法的種類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按照法創立和表現的形式所作的分類。成文法是有權制定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不成文法是指未經國家制定,但經國家認可和賦予法律效力的行為規則,如習慣法、判例、法理等。國內法和國際法按照法的制定的主體和適用范圍所作的分類。

國內法由本國制定或認可,是規定以一國內部各種社會關系為主的法律,並在本國主權所及領域范圍內有效,如憲法、民法、刑法、訴訟法等;國際法指不同國家在協議和認可的基礎上產生,適用主體是國家,是規定國與國之間雙邊或多邊關系的法律,如各種國際條約、協定等。

2、憲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

按照法律的內容和效力的強弱所作的分類。憲法性法律是由制憲會議或一般立法機關依特定程序或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通常規定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國家機構的組織、許可權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根本性問題,所以又稱根本法或母法。

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普通法律指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它通常規定某種社會關系或社會關系某一方面的行為規則,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相對於憲法而言,又可稱為子法。

3、實體法和程序法

按照法律內容所作的分類。凡規定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本體的法律為實體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其中專門規定某類國家機關職權范圍、組織和活動原則的法律又稱組織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

凡規定實現實體法有關訴訟手續的法律為程序法,又稱訴訟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系,前者居於主導地位,又稱主法;後者是為了保證實現實體法的,又稱助法。在審判實踐中,既適用實體法,又適用程序法,審判實踐就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綜合運用。

4、特殊法和一般法

按照法律效力范圍所作的分類。從空間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地區的法律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的法律為一般法。從時間效力看,適用於非常時期的法律(如緊急戒嚴法、戰爭時期實施的法律等)為特殊法,適用於平常時期的法律為一般法。

從對人的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公民的法律為一般法。特殊法與一般法的關系在於在特殊情況下一般可優先適用特殊法。

5、公法和私法

資產階級法學界比較普遍地把法劃分為公法與私法,這種分類法最早由古羅馬法學家D.烏爾比安(約170~228)提出,為後代法學家廣泛採用。有不少法學家依公法、私法建立法的體系,但以什麼標准劃分公法、私法,說法很不統一。

6、固有法和繼受法

按照法律的淵源關系所作的分類。有的學者認為,各國法律中有些是沿襲歷史上早已存在的舊法,有些是仿效外國法制定的。凡按照本國固有文化和法的歷史傳統而制定的法律稱為固有法;凡模仿外國法制定的法律稱為繼受法。

被仿照的外國法通常被稱為「母法」,繼受而成的法律被稱為「子法」,如《德國民法典》仿效羅馬法制定,前者為子法,後者為母法。

7、普通法和衡平法

在英美法中,按中世紀英國法的歷史發展,通常分為普通法和衡平法。普通法是自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以後,國王為削弱地方封建領主勢力、加強王權,通過王國法院和巡迴法官的判例來宣示全國普遍適用的法律,因而稱「普通法」。

衡平法是從14世紀開始作為補救普通法的不足,通過王室大法官以衡平(即公平)原則處理案件的判例所產生的法律,與普通法並列。


8、制定法和判例法

普通法和衡平法又統稱為判例法,因它們都是以判例形式存在的。但判例法的范圍比普通法和衡平法為廣。與判例法相對稱的是制定法。制定法是指國家機關按法定職權范圍和程序制定的法律,實質上與成文法同義。但在一般法學著作中,制定法與判例法相對稱,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相對稱。

在西方國家法學著作中,制定法有時稱為實在法。現英美法系學者一般認為制定法高於判例法,但判例法通過法官適用法律過程中的解釋權對制定法仍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柒』 怎樣了解法學論文的熱門的選題

http://fxy.znufe.e.cn/xyjx/bylw.htm
http://student.zsu.e.cn/~lp01xhm/
http://www.lstvu.net.cn/xw/upload/newtxt/200553111135194683.doc
http://hc.zjfc.e.cn/2002jfxzhyshxwzhybylwzhdjsylb.doc
http://202.114.88.183/wenfa/news/shownews.asp?newsid=472
http://cjxy.gxu.e.cn/zixueguanli/banshinan/fllwxt.htm
http://fxy.zwu.e.cn/show.asp?id=58&bigclassname=%BD%CC%D1%A7%B9%DC%C0%ED&SmallClassName=%B1%CF%D2%B5%C2%DB%CE%C4
http://www.gxeea.cn/view/content_752_1287.htm
http://www.gdzk.cn/lj/zdfxlw.htm

可以去各大高校的法學院看看畢業論文選題。

另外還有部分

一,《法學基礎理論》論文選題
論法律解釋的功能
試論法的正義性
有法不依的原因及其對策
試論我國法律監督的機制及其對策
論影響我國司法獨立的因素及其對策
程序法治的價值及其實現
中國固有法文化的特點及其現代化
試論法的規范作用
中國法律現代化及其意義
論法治國家的模式及其實現

二,《憲法》論文選題
簡論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一致性
從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的發展看法制的完善
論選舉權
民主政治的價值及其實現
論我國憲法中的司法制度及特色
我國選舉的民主程序

三,《行政法》論文選題
依法行政與市場經濟
論依法行政的實現途徑
論行政相對人
論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監督
論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模式選擇
論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的原則
論行政處罰中的聽證制度
論行政合同的可訴性
論行政許可制度及其完善
論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五,《行政訴訟法》論文選題
論行政訴訟價值及其結構
論行政公訴制度
論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立法完善
抽象行政行為可訴性研究
論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對行政訴訟庭審若干問題的探討
論行政機關敗訴原因及其可訴性
論行政訴訟第三人
論行政訴訟的證據規則

六,《刑法》論文選題
試論罪刑法定主義與刑罪罰個別化的關系
論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貫徹問題
論犯罪構成的內部結構
主觀要件在犯罪構成中的意義及認定
論共同犯罪的類型及刑罰規定
論集團犯罪
安樂死的刑法思考
金融犯罪及其刑事對策
環境犯罪及其刑事責任
關於知識產權的幾種犯罪
論家庭暴力犯罪
玩忽職守犯罪之定罪限
合同詐騙罪主觀故意探析

七,《刑訴法》論文選題
論證據的審查判斷
法人犯罪的刑事訴訟初探
論刑事訴訟與人權保護
關於死刑復核程度的思考
論刑事訴訟價值
不起訴制度研究
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淺談
對電子證據的幾點看法
我國設立少年法院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
論律師的職業道德
律師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研究
論律師的權利
律師法庭辯論技巧探討

八,《民法》論文選題
論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
論誠實信用原則
論失蹤人財產的代替
論抵押權的實現
淺論無效保證合同中民事責任
顯失公平制度的運用及現有規定的弊端
論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及其處理醫療糾紛的特有原則
論權利質權
論表見代理制度
論取得時效制度
論締約過失責任
論合同的法定解除
論善意取得制度
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論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九,《民事訴訟法》論文選題
論處分原則
論管轄異議制度
論合格當事人的確定
論民事訴訟制度
民事復議制度研究

十,《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等論文選題
論國有獨資公司
涉外債權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仲裁決的域外執行
論稅收管轄沖突
論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涉外婚姻關系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股份合作企業的法律性質
論金融鑒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WTO反傾銷規則與中國反傾銷規則的比較
論寄售貨物的所有權及風險轉移
中外獨立董事制度的比較研究
論保險代理人制度
論保險合同的變更

十一,《婚姻法》論文選題
論無效婚姻
論親權
夫妻財產制
論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我國婚姻法的倫理性

十二,《知識產權法》論文選題
簡析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及法律特徵
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的立法與展望
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
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保護
網路作品的版權保護

十三,《勞動法》論文選題
論勞動爭議的處理
勞動保護的必要性及措施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意義及對策
其他選題
個人儲蓄存款實名制的法律問題
信用證詐騙及其防範
稅收滯納金探析

還有另外的一個學院是這樣的

1、 系統論在法學研究中的運用。
2、 評析資產階級法的自由、平等原則。
3、 論法律權利和義務
4、 論依法辦事
5、 論綜合治理
6、 論社會主義法律關系
7、 論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監督
8、 論我國的司法原則
9、 法與人權
10、法與自由
11、法與平等
12、法與秩序
13、法律移植初探
14、法與道德
15、立法與正義
16、司法中的正義問題
17、法與利益
18、法與廉政建設
19、法律淵源論
20、論立法體制的完善
21、法學的基本范疇研究
22、論「特權」及其限制
23、法與宗教、法的神聖性問題
24、法律制裁的目的思考
25、違法的根本原因
26、當代中國的治吏問題
27、法治與中國現代化
28、論立法監督體制的完善
29、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30、論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
31、論法律至上
32、中西方法理學研究方法之比較
33、論法的時代精神
34、論立法的合憲性原則
35、論立法的民主性原則
36、法律與規律
37、論司法獨立
38、論檢察職能與檢察改革
39、法的定義的比較研究
40、論自由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41、中國法治之道路初探
42、人權的司法保障
43、論對執政黨的法律監督
44、論我國法律平等的理論與實踐
45、我國法院錯案追究制度的實施狀況
46、論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為原則
47、論權利與財產的一般關系
48、論刑事法律關系
49、論經濟法律關系
50、論行政法律關系
51、試論法律信仰的培養
52、論對權力的監督
53、法與其它規范的關系
54國際關系與法的發展
55、法律程序的意義
56、法律機制初探
57、法治的路徑
58、法的性質
59、科技革命對法的促進作用
60、法律解釋方法研究
61、法律解釋原理研究
62、論法律原則
63、論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
64、論法的制度功能
65、論司法公正與新聞自由
66、制度創新與法制建設
67、判例法在中國的創立與發展研究
68、法的外延研究
69、政黨機構在中國的法律性質及其改革
70、權力與權利關系研究
71、司法改革問題研究
72、中國法制建設的前景與道路
73、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教訓
74、發達國家法治建設經驗研究
75、法的效率價值研究
76、糾紛的解決原理
77、法制運行規律研究
78、論中國農民的法律地位
79、農村法律問題研究
80、論權力
81、論權利行使的原則
82、兩大法系的比較及其中國法治建設的借鑒意義
83、論法與政治文明
84、論法之真善美
85、法與藝術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

1.論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試論特別權力關系
3.對行政法淵源的思考
4.論依法行政原則
5.論行政合理性原則
6.論責任行政原則
7.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
8.論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
9.對我國行政主體理論的反思
10.論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
11.論行政職權與行政職責的關系
12.公務員公務行為與個人行為區分標准探討
13.論行政法原則與行政法規則的關系
14.論行政相對人在依法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15.論公務員救濟制度的完善
16.論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的保障
17.論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的關系
18.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權利及其保障
19.關於行政法性質的思考
20.論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21.論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22.論行政授權
23.論行政委託
24.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程序控制
25.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控制
26.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控制
27.論行政自由裁量權膨脹條件下的「合理性原則」。
28.試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抗辯權
29.試論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
30.論對行政立法的控制
31.論行政立法中的法律保留與法律優位原則
32.論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分標准
33.論行政行為的成立與生效
34.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
35.論無效行政行為及其法律後果
36.論無效行政行為與可撤銷行政行為的關系
37.論合法行政行為的認定標准
38.對行政行為概念及其特徵的認識
39.論行政事實行為及其法律控制
40.准行政行為探討
41.論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42.論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再罰」原則
43.論行政處罰中的「罰繳分離」制度
44.論行政處罰中的「職能分離」制度
45.論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
46.論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
47.論行政處分及其法律救濟
48.論行政處分程序的完善
49.論《行政處罰法》對公民權益的保護
50.論行政法上的應急性原則
51.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模式
52.論行政強制措施及其法律控制
53.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性質
54.論行政徵收與徵用的關系
55.論行政徵收及其法律控制
56.論徵收、徵用與公民財產權的保護
57.論行政徵用補償制度
58.政府采購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59.論當代行政法的發展特點
60.論行政國家與行政權的控制
61.論行政權與公民權利的關系
62.對行政法理論基礎的認知
63.論行政濫用職權及其法律控制
64.論行政越權
65.論行政不作為及其法律控制
66.論行政不作為引起的賠償責任
67.論行政許可的性質
68.論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及其適用
69.論《行政許可法》對行政立法的影響
70.論《行政許可法》對建設法治政府的作用
71.論行政許可權的相對集中
72.論行政許可的聽證程序
73.論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
74.論行政許可范圍的設定
75.論行政許可中的監督檢查原則
76.論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的區分
77.論行政指導及其法律控制
78.論對行政合同的司法審查
79.論行政合同的性質
80.論行政即時強制
81.論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與主要制度
82.論行政程序立法的目標模式定位
83.論行政法治與行政程序
84.論正當行政程序原則
85.論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參與權
86.論行政公開原則
87.論行政立法中的公民參與
88.論行政執法中的公民參與
89.論行政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
90.論行政程序的價值與功能
91.論行政程序違法的法律責任
92.論對行政裁決行為的司法審查
93.論行政給付及其法律救濟
94.論公共行政與國家行政的關系
95.論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
96.對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認識
97.論我國行政復議管轄體制的缺陷及其完善
98.論行政復議的性質與功能
99.論行政復議中的舉證責任
100.完善行政復議決定種類的構想
101.行政復議「司法化」探討
102.論行政訴訟中的「合法性審查」原則
103.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認識
104.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思考
105.論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
106.論行政訴訟的第三人
107.論行政訴訟的被告
108.論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擔
109.論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責任
110.論行政訴訟中原告的舉證責任
111.對行政訴訟中不停止執行原則的評析
112.論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
113.論行政公益訴訟
114.論行政訴訟判決種類的完善
115.論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
116.擴大行政賠償范圍的構想
117.論行政賠償標準的完善
118.論行政追償
119.論行政補償制度
120.論國家賠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121.論電子政務及其法律規制
122.論經濟全球化與政府職能的轉變
123.論網路時代行政法的發展
124.論經濟全球化對行政法的影響
125.論檢察機關對行政訴訟的監督
126.完善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幾點思考
127.論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完善
128.論公務員的懲戒制度

刑法學

論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或罪刑適應原則或平等原則)
論犯罪概念
論罪與非罪的界線
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
論犯罪構成理論
論犯罪客體的幾個問題
論犯罪結果(或危害結果)
論行為對象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系
論單位犯罪
論刑法中的不作為
論犯罪的故意
試論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理論依據
試論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
論正當防衛
論犯罪預備
論犯罪未遂
論犯罪中止
論共同犯罪
論牽連犯的幾個問題
數罪並罰的幾個問題
論死刑
論罰金刑
論緩刑
論自首
累犯的幾個問題
論罪名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幾個問題
論交通肇事罪
論走私罪
論洗錢罪
論有組織犯罪
論假冒商標犯罪
論重婚罪
論挪用公款罪
論破壞生產經營罪
論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線
論強奸罪
39「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
論誣告陷害罪
論偽證罪
論搶劫罪
關於詐騙罪的幾個問題
貪污罪的幾個問題
論合同詐騙罪
論保險詐騙罪
論受賄罪
論濫用職權罪
論玩忽職守罪
論侵佔罪
論刑法對我國多種經濟成份的保護
市場經濟與刑法的適用
論刑法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與刑法觀念的變更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
論刑事責任能力
論定罪
論刑事責任
論量刑情節
論「死緩」制度
論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
論證券犯罪
論毒品犯罪
論轉化犯
論淫穢物品的犯罪
論刑法的時空效力
持有型犯罪之研究
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
環境犯罪研究
論洗錢罪

四、犯罪學

犯罪概念的犯罪學分析
犯罪學實證主義學派的基本觀點評價
我國現階段犯罪現象的規律與特點
犯罪學在我國的歷史發展與現狀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防治對策
暴力犯罪的特點、原因與防治對策
金融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貪污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賄賂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女性犯罪的原因與防治對策
流動人口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農村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城市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強制性環境對犯罪人人格特徵的影響
智力、氣質與犯罪的關系
情景因素在犯罪行為生成過程中的作用
生物因素與犯罪的關系
需要結構與犯罪的關系
犯罪的犯罪學分類
犯罪人的犯罪學分類
犯罪統計的價值評斷
犯罪數(隱親)存在的原因與對策
社會反應與犯罪的關系
刑罰的預防犯罪價值
預防犯罪的模式探討
刑事政策在犯罪過程中的作用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內容與定義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五、憲法學

論憲法概念
「憲法為根本法」命題之辨析
論憲法與憲政的聯系與區別
論憲法至上與法治
論憲法的基本精神
我國憲法關系初探
論憲法關系的特點
論基本人權原則
權力制約的形態及其比較
論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論憲法解釋的功能
憲法解釋基本問題研究
憲法序言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市場經濟條件下憲法功能的再認識
社會轉型與憲法變遷
試論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原則
試論我國憲法監督體制
我國憲法修改的歷程及評價
憲法修改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
我國憲法修改的模式分析
論憲法信仰
論憲法權威
憲法慣例的生成及特點
論憲法性法律
當代違憲審查制度的特點
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模式選擇
論憲法監督體制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憲法監督制度完善問題研究
論憲法訴訟制度的價值及功能
論我國憲法訴訟制度的建立
論憲法與公共權力
WTO下的憲政建設
近代中國的憲政文化述評
憲法與國際人權公約關系研究
論憲法的國際化
論人民代表大會制的特徵
論人民代表大會制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
選舉權平等性的理論與實踐
論選舉制度的基本功能
論我國選舉制度的完善
公民投票問題研究
憲政語境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完善問題研究
代議制度比較研究
試論專職代表制
論人大代表的身份
論人民代表素質
論人大會議制度的完善
論人大代表的質詢權及其完善
人大會期制度完善問題研究
論選民和選舉單位對人大代表的監督
選舉制度之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意義
試論美國的選舉制度
地方人大黨委會在憲法監督中的作用初探
試論統一戰線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
試論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
人民政協地位探究
論人民政協的性質
試論民主黨派參政制度
試論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關系
試析我國地方立法中的問題
公民權利與社會安定的關系初探
試論民族區域地方自治機關的建設
論民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效力
論憲法中的權利與權力結構體系
論我國行政區劃的改革及完善
論我國的地方制度
論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質及其優越性
論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性質
論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法律地位
論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特點
論中央和地方關系
對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評價與展望
論基層民主自治
試論經濟制度在憲法中的地位
論公民
論公民意識
論公民權與人權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權利的發展
論遷徒自由
論公民基本權利的立法保障
憲法基本權利效力問題研究
論憲法基本權利的功能
憲法基本權利對第三人效力問題研究
社會轉型與公民基本權利的發展
我國憲法基本權利體系與國際人權公約接軌問題研究
選舉制度與政治文明
比較各國環境權的憲法規定
論知識產權保護的憲法依據
公民財產權研究
論公民的被選舉權
互聯網時代的言論自由
論新聞自由的界限
論我國憲法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完善
死刑的存廢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
安樂死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
「人權」入憲的意義及思考
立法平等與平等權的實現
平等權的保障與差別待遇
論言論自由
試析公民結社自由的立法
勞動教養制度與公民人身自由權的保障
論公民就業平等權的保障
憲法視域中的「三農」問題
論城鄉公民權利的平等保護
試析公民基本權利立法的價值取向
我國公民基本權利限制問題研究
論公民基本義務的性質及功能
論勞動基本權利的構成
論生存權的保障
信息安全立法與公民知情權保障的協調
論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
試論我國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
國家求償權初探
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的關系
論社會保障權產生的背景
論公民控告、檢舉、申訴權的制度化保障
我國關於公民出版自由立法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論公民的知情權
論表達自由的特徵
刑事訴訟原則憲法化問題研究
論公民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障
論我國公民權利的救濟制度及其完善
論公民基本權利的沖突與協調
正當法律程序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問題研究
論司法權的性質與配置
論我國的國家元首制度
公民受教育權問題研究
論環境權
論宗教信仰自由
憲法視角的司法改革問題研究
論司法獨立
論人大監督權的理論基礎
「個案監督」的是與非
論人大對政府財政的監督
論地方人大的立法權
論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解釋權
論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民族立法權
我國人民法院的設置及其改革問題研究
論檢察權的性質及功能
緊急狀態的立法研究
論緊急狀態時期的公民權利保護
試論我國行政訴訟的憲法依據
論總理負責制
論公職人員名譽權與公民監督權的沖突與協調
法治政府的標准
公眾參與與民主政治

六、中國法制史

論神判、天罰觀念的社會歷史基礎
中國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徵
論馬錫五審判方式
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中國傳統
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社會本位」原則
論北洋政府時期法制中的封建性
試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的資產階級法治原則
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的民事規范體系模式的創新
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民法的繼承
論《大清新刑律》對中國傳統刑律的創新
論外國列強的在華治外法權
論清朝法律對資本主義萌芽的抑制
從唐律的內容看中國法律儒家化的完成(一準乎禮而得古今之乎)
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進步性
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封建性
論明代法制中的「重典治國」精神
試論宋代司法審判制度的創新
試論元朝法律對唐宋法律的反動
試論《開皇律》在中國法制史上的歷史地位
論漢朝的春秋決獄
論秦代法律制度對西周法制的創新
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刑法在中國古代刑法史上的歷史地位。
論儒家法思想的現代價值
試論漢朝的刑法改革及其歷史意義
試論春秋時期的成文法運動
試比較中國古代監察 制度獄中國當代檢察制度之異同
試比較中國古代官僚制度與近代公務員制度之異同
試比較新民主主義法制與南京國民政府法制的主要區別
論孫中山法律思想中的「中西合璧」特徵
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法
從漢朝刑法原則和制度看法律的儒家化
試論中國古代工商經濟法制的主要特徵
論儒家法律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沖突
司法獨立原則與中國法律近代化
論中國古代民法的的基本特徵
論南京國民政府的檢察制度
試論大陸法系對清末和民國法制的影響
試論明代婚姻和繼承製度的變化
試論唐宋到明清三法司職權的變化及其意義
論中國傳統的法律教育

七、外國法律史

西方自然法思想源流論
中西法律起源的比較
希臘、羅馬憲政研究
羅馬私法的精神
中世紀法律思想研究
中世紀教會法研究
中世紀西歐法律二元化的影響
古東方法特點研究
伊斯蘭法律傳統研究
法律移植與法制變遷的歷史實踐與理論
歐陸法律傳統解析
法國民法典與法蘭西民族文化
德國民法典對世界法制的貢獻
法德民法典比較
普通法精神與英吉利民族文化
英國土地法研究
英美判例法研究
英美憲政制度研究
英美司法獨立制度研究
英美陪審制度研究
英美律師制度研究
英美合同法與對價制度研究
英美信託財產制研究
英美侵權制度研究
英美刑罰制度研究
英美法制現代化比較研究
近代西方法制思想研究
盧梭與孟德斯鳩法律思想比較研究
邊沁功利主義法律思想研究
歷史法學派的思想貢獻
刑事古典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刑事人類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刑事社會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兩大法系陪審制比較研究
西方監獄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檢察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警察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法院與法官制度
西方庭審模式研究
新自然法學思想評析
社會學法學思想研究
新分析法學思想研究
經濟分析法學對現代西方法制的貢獻
八、民事訴訟法學

關於民事訴訟法學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
關於民事訴訟若干基本問題研究
關於網上名聲訴訟方式的可能性探討
論民事訴訟的基本模式及其理論基礎
論我國民事審判制度的變革
論我國市場經濟下的民事訴訟
關於我國民事訴訟立法若干問題的探討
我國海峽兩岸民事訴訟程序比較
一國兩制下的民事訴訟特點
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論民事訴訟上的法律事實
論訴權
論訴
訴訟標的及其識別標准研究
論訴的成立要件
論反訴制度
論處分原則
論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論辯論原則
論法院調解原則
論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的法律監督
合議制度研究
迴避制度研究
公開審判制度探討
我國民事案件審級制度研究
民事訴訟案件主管問題研究
民事訴訟管轄制度研究
論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若干問題
共同訴訟研究
論第三人
論代表人訴訟制度
論訴訟代理制度
論證據
論我國民事訴訟證據制度
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免除問題研究
證據的理論劃分標准研究
證據保全問題探討
關於強制措施若干問題探討
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制度
論財產保全
論先予執行制度
訴訟費用問題研究
若干不同類型案件審判程序問題研究
第一審程序研究
普通程序研究
簡易程序研究
論起訴
第二審程序若干問題探討
論上訴
關於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研究
論特別程序
督促程序研究(或完善)
公示催告程序研究(或完善)
論破產程序
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執行難及其對象之我見
論民事訴訟中的國際司法協助
論民事訴訟中的區際司法協助
論民事糾紛的地域特點
論民事糾紛的時代特點
論民事糾紛的人群特點
論促裁製度的若干問題
論人民調解
國際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探討
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意義及作用問題研究

九、刑事訴訟法學

論刑事訴訟主體
試論刑事訴訟中的價值目的構造等若干基本理論
論無罪推定
論刑事辯護制度的完善
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的權利及其保障措施及其保障
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試論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的法律監督
試論刑事被害人在訴訟中的地位
刑事強制措施的適用及完善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理論問題探討
刑事證據制度若干理論問題探討
試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諸責任
論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
試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
試論被害人陳述
論證人證言
間接證據及其運用
海峽兩岸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
論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及完善
論刑事自訴案件
論上訴不加刑原則
試論涉外刑事訴訟的特點
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
試檢察機關的抗訴
論刑事申訴制度
論刑事代理制度
關於刑事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關於刑事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論刑事證據的法律性
論我國公訴制度的完善
論我國證據立法模式的選擇
論審判公開原則
刑事二審程序的若干問題
我國審前程序的立法完善

十、國際法

論國際法與國際關系
論國際法與國際政治
國際法方法論
國際法價值論
國際法認識論
6.論國際法的效力
7.論國際法由弱變強的趨勢
8.論國際法的法律基礎與社會基礎
9.論國際法的法律性
10.論國際法的淵源
11.論《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
12.論國際習慣和條約的動靜態關系
13.評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與實踐
14.論條約與中國國內法的關系
15.論國際法與國家主權的保障

『捌』 法學論文熱點有哪些

我知道一個 不知道算不算上海大學生參加立法 交通法規方面的 可以說引起了一定的討論

『玖』 根據法的創制方式和發布形式,可以將法分為( )。

根據法的創制形式和發布形式的不同,可以將法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1、成文法又稱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權或立法性職權的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的以規范化的成文形式出現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2、不成文法,是指由國家有權機關認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雖有文字形式但卻不具有規范化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習慣法。

相關知識鏈接:其他的關於法的分類

一、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的不同,法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

1、凡規定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本體的法律為實體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其中專門規定某類國家機關職權范圍、組織和活動原則的法律又稱組織法,如《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

2、凡規定實現實體法有關訴訟手續的法律為程序法,又稱訴訟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系,前者居於主導地位,又稱主法;後者是為了保證實現實體法的。又稱助法。在審判實踐中,既適用實體法,又適用程序法,審判實踐就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綜合運用。

二、根據法的效力范圍的不同,可以將法分為:特殊法和一般法

1、從空間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地區的法律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的法律為一般法。

2、從時間效力看,適用於非常時期的法律(如緊急戒嚴法、戰爭時期實施的法律等)為特殊法;適用於平常時期的法律為一般法。

3、從對人的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公民的法律為一般法。

三、按照法律的淵源關系的不同,可以將法分為:固有法和繼受法

有的學者認為,各國法律中有些是沿襲歷史上早已存在的舊法,有些是仿效外國法制定的。

1、凡按照本國固有文化和法的歷史傳統而制定的法律稱為固有法;

2、凡模仿外國法制定的法律稱為繼受法。被仿照的外國法通常被稱為「母法」,繼受而成的法律被稱為「子法」,如《德國民法典》仿效羅馬法制定,前者為子法,後者為母法。

四、公法和私法,是資產階級法學界比較普遍的一種對法的劃分方法

以什麼標准劃分公法、私法,至今說法不一。主要學說有:①利益說(又稱目的說),認為凡以保護國家公益為目的的法律為公法;凡以保護私人利益為目的的法律為私法。烏爾比安首創此說。②主體說,即以法律關系主體為劃分的標准,認為凡法律關系主體雙方或一方為國家或國家所屬的公共團體者為公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都是私人的為私法。③權力說,認為凡規定國家與公民之間權力服從關系的是公法;凡規定公民之間權利對等關系的是私法。④此外,也有認為凡規定國家機關之間,國家與民主之間政治生活關系(或稱公權關系)的法為公法,凡規定公民之間以及國家與公民之間民事生活關系(或稱私權關系)的法為私法。

以上諸說,並非絕對對立,而是相對而言。盡管說法不同,一般都將憲法、行政法、刑法等劃為公法;而把民法、婚姻法、商法等劃為私法。但資產階級法學者中也有根本反對公法、私法劃分的,認為一切法都是主權者的命令,通過國家權力起強製作用,不因公法和私法而有所不同。事實上公法、私法的劃分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在社會主義國家一般不作公法與私法的劃分。

五、英美法系,還有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區別

1、普通法,是自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以後,國王為削弱地方封建領主勢力、加強王權,通過王國法院和巡迴法官的判例來宣示全國普遍適用的法律,因而稱「普通法」;

2、衡平法,是從14世紀開始作為補救普通法的不足,通過王室大法官以衡平(即公平)原則處理案件的判例所產生的法律,與普通法並列。

『拾』 德國是怎樣繼受羅馬法的

繼受羅馬法對德國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此種影響又依地區、內容、階層而有所不同:

1.從地區上看,各地對羅馬法的繼受存在較大差異。西南與西部地區如法蘭克福特、黑森等地繼受程度最深,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萊茵蘭—法耳次等地繼受程度也較深,而在固有法已被編成法典的地區,如薩克森是受羅馬法影響最小的地區,該地區十三世紀以來一直適用《薩克森法典》,其編寫目的就是以地方習慣法抗拒羅馬法。

2.從繼受的內容上來看,不同領域存在顯著差別。在婚姻家庭法領域,親屬法是固有法保留最多的部分,婚姻法受教會法影響較大,繼承法受羅馬法影響稍大一些;在財產法領域,羅馬法影響比婚姻家庭法領域要大得多,其中不動產方面繼受羅馬法相對較少,而動產和債權領域,如契約和准契約、動產所有權取得理論等等繼受比較徹底[3](P308—322)。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婚姻家庭及不動產領域直接涉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固有法已有相當的發展,而婚姻家庭制度與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相聯系,因此難以改變。

3.繼受羅馬法加深了德國社會內部的裂痕。繼受對統治者來說頗為成功,但對廣大農民來說卻是災難。「羅馬法學在德意志的確立並不是個純粹的幸事,因為它增加了統治者的特權,把他提高到了法律之上。[1](P313)」對農民特別不利的是,繼受羅馬法改變了他們古老而熟悉的地方習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遙遠而陌生的異族法律,他們甚至不懂使用這種法律的文字(拉丁文),而這種新法律不但取消了他們一直擁有的古老權利,而且還給他們套上新的枷鎖。比如,羅馬法專家「把他們(佃農)劃為農奴,並把羅馬法關於農奴的一章用於他們身上」。又如,羅馬法專家對地產方面的爭執,「以羅馬的租佃條款作為基礎,他們濫用在完全不同的情況下制定的法律,以顛倒是非,壓制自由。[2](P149)」總之羅馬法專家「使個別的和大批村區的自由狀態變為不自由狀態,被認為是加劇領主驕橫無禮與侵佔掠奪的熱心助手」[3](P148)。 因此繼受羅馬法是引發十六世紀德國農民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戰爭中農民普遍要求驅逐法學博士,廢除羅馬法,恢復固有法,其中最完善的希普勒改革方案第4條要求:「羅馬法學博士不得參加法院,不得擔任諸侯顧問,每所大學只留帝國法律博士三人,供必要時咨詢。[2](P770)」① 在這種情況下,從十六世紀末開始興起「現代羅馬法實用」運動,德國固有法重新得到推崇和發展,從而使繼受的羅馬法與固有法融為一體,形成德國普通法,最終奠定近代德國法之根基。

4.繼受羅馬法形成新的法律職業階層,完全改變了德國固有的法律體系、法律精神和法律思維。

(1)繼受羅馬法形成新的法律職業階層。固有法主要是習慣法,缺乏邏輯性和明確性,裁判遵循嚴格的形式主義,實行口頭審理,非專業的貴族裁判官以個人經驗和常識斷案;與之正好相反,羅馬法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審判中拋棄不合時宜的形式主義,進行書面審理,必須由專門的法律專家根據明確的法條裁判,從而形成以法學家為核心的法律職業階層。

(2)繼受羅馬法打破了固有法的法律體系,形成了以羅馬法為基礎的新體系。在繼受羅馬法之前,以著名的《薩克森法典》為例,其由六部分組成,即教俗關系法、法庭組織法、采邑法、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家庭和繼承法、對鎮和鄰里關系法。民法、刑法、組織法、行政法等混雜在一起,各部分缺乏內在聯系和嚴密邏輯,體系化水平很低。繼受羅馬法引入一個全新的私法體系,它以系統精密、邏輯性強而著稱於世。如1756年頒行的《巴伐利亞民法典》就以《法學階梯》為藍本,分人法、物法、繼承法和債務法四篇[5](P25)。

(3)繼受羅馬法改變了德國固有的法律精神。羅馬法體現的是發達的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個人本位主義的精神,而固有法則保存著日耳曼團體本位主義的傳統,繼受後法律精神的變化在所有權、夫妻財產制等方面有突出表現[3](P288—289)。「對於德國人而言,在15世紀承受羅馬法以來,已深深影響德國法律制度的羅馬法在啟蒙時代以後表現出冷冰冰的個人主義,而德國法(對它來說,英國普通法是另一類型的法律分支)則被贊賞為具有民間共同體的熱情精神。在持這種態度的代表中間,有基爾克這樣的偉大學者。[6]」

(4)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羅馬法學家將高度抽象的思維方式引入德國法。 復興的羅馬法是在經院哲學的思辨方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廣泛採用分析、歸納等推理方法,這種思維方式具有形式化、抽象化、邏輯化的特點,而固有法尚停留在以事例充當規范的水平,體現出因事論事的具體思維方式,即使固有法法典的規定也是「粗糙和具體的」[7](P729)。隨著羅馬法的侵入,新的抽象思維方式取代了固有法的具體思維方式,這對後來德國法的發展產生了尤為深遠的影響。

熱點內容
律法和刑法 發布:2024-11-08 01:36:05 瀏覽:182
西北政法大學考研訴訟法初試 發布:2024-11-08 01:25:39 瀏覽:121
勞動法怎麼算工傷的 發布:2024-11-08 01:23:50 瀏覽:105
1952年房產適用新婚姻法嗎 發布:2024-11-08 01:14:09 瀏覽:309
舊刑法全文 發布:2024-11-08 00:14:52 瀏覽:677
婚姻法家事決定權 發布:2024-11-07 23:32:02 瀏覽:873
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發布:2024-11-07 23:22:39 瀏覽:990
司法殺人 發布:2024-11-07 23:20:43 瀏覽:631
丹麥對法官 發布:2024-11-07 22:37:35 瀏覽:633
宜州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4-11-07 22:37:23 瀏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