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農民法
在言及法與道德的關系時,法學理論界一般認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尤其到了現代,這幾成通說。僅此論斷就已表明:法與道德之間存在著不完全重合的差別。雖然法與道德在內容上有相互滲透的密切聯系,近代以前的法在內容上與道德高度重合,有時甚至渾然一體(如中國古代法具有濃厚倫理法特徵),但是到了近現代二者高度分化,法與道德在表現出一定共同性的同時,也突出兩者在功能、價值判斷以及程序上等多方面的明顯不同。譬如:法因具有高度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特徵而使其優於道德的調整功能;道德以主體內省和自決的方式生成和實現,使之與法的程序性要求和強制性實施相去甚遠。體現在立法上,國家並不必然也不可能將全部道德義務轉化為法律義務,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面的道德內容也不盡為法所確認和體現。而隨著社會進步與發展,立法機關逐漸注重明確法與道德的調整界限,衡量兩者的標准相對分離,可為或應為法律所干預的范圍和情形日益受到嚴格的考量和限制,在立法、執法和司法上力免抵觸而損害代表著法的最高價值的、與社會和諧統一相協調的最大限度的個人自由,以維護並滿足人的最本質的需求。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從權力機關的立法許可權或是從司法機關的裁量角度,存在於人們意識領域中的某些道德觀念雖可不為之考慮,但法的適用過程中仍不能將道德判斷排除在外。也就是說,法與道德雖在各自領域發揮其效能,但基於「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之基本認同,法與道德存在本質上的聯系,現代司法中仍不得忽視或拋棄社會道德觀念對法的運行所具有的評價作用。法與道德對人們的行為均具有評價作用,由於道德評價建立在道德標準的模糊性和多元性之上,道德評價是個體化的、主觀的、觀念性的評價;相比之下,建立在法律概念、規則、原則的相對確定性以及對法律知識、職業倫理的共識之上,法的評價具有最基本的共通性、一致性和可預期性,所以憑借既定的法律,人們可以預測行為的性質及其後果,及時作出相關的反應,從而使法最終成為奠定社會秩序的基礎。
『貳』 作為一個非法律系的大專生,我想自考南大的法律(本科段),有以下幾個問題希望大家幫我解決,不勝感激!
1、無特殊要求
2、具體咨詢自考辦
3、不可以抵消
4、不存在你說的問題,只要通過考試不用花幾千元
補充回答:如果是三年之內的不用再建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