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受賄罪的司法認定

受賄罪的司法認定

發布時間: 2020-12-27 10:18:46

A.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司法認定

一、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與受賄罪的區別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與受賄罪在利用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便利為第三人謀取利益,收受或索取第三人財物方面相似,但兩者之間也存在著巨大差別。這里主要探討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與斡旋受賄形態之間的關系。我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規定受賄形態,學界有兩種不同觀點,有人主張定其為獨立的斡旋受賄罪,[4]也有人主張定為受賄罪即可,因為法律明文規定以受賄罪論處。從上面關於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規定可以看出,除了第一款第一種情形外,第二種情形和第二款的規定與我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的規定很相似,都是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職權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並索取或收受請託人的財物,即他們都是在請託人和其他國家工作人員之間起到斡旋作用的。但兩者之間也是存在著巨大差別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主體不同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的關系密切人、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及其關系密切人,而斡旋受賄形態的主體直接為國家工作人員自己。
2)客觀方面不同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中行為人先是利用與其關系密切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再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去受賄,而斡旋受賄形態中是國家工作人員直接利用自己的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再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去受賄。即在這里他們所依靠的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的主體不同,前者為與行為人關系密切的國家工作人員,後者直接為該國家工作人員。
二、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與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2006年6月29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將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修改為:「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2007年11月6日兩高的司法解釋將其所規定的罪名確定為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從以上的規定可以看出,兩者的主體都不是國家工作人員,兩者都是利用一定的職務便利去受賄,這是兩者相似的地方,但他們之間也是存在著巨大差別的,有以下幾點:
1)主體不同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的關系密切人、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及其關系密切人員。
2)客觀方面不同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行為。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關系密切人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或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請託人財物,數額較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另外,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中為他人謀取的利益不分正當與否,而利用影響力受賄罪中的必須為不正當利益。
三、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與詐騙罪的區別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打著與某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的旗號,收受財物,辦理請託事項。如果此人確實與國家工作人員有一定的密切關系,但是請託事項沒有辦成,且沒有退回收受的財物,如何認定行為性質?司法實踐中,往往將此類行為當做「詐騙罪」打擊。可見,「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與「詐騙罪」在實踐中界限非常模糊。兩罪在構成方面存在以下差異:
1)客觀方面不同
詐騙罪的前提是「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除非嫌疑人與國家工作人員確實不存在任何關系,否則,不能以「請託事項未辦成」的結果,來推定其屬於「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只要能證明嫌疑人與國家工作人員之間的「密切關系」,嫌疑人通過這層關系收受請託人財物,要麼是作為中間人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要麼是避開國家工作人員,直接利用其影響力辦理請託事項。無論請託事項是否辦成,其行為構成的是賄賂犯罪而非詐騙罪。
2)犯罪對象定性不同
如果對此類「詐騙案」准確定性為「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請託人不但不是詐騙案的「被害人」,甚至是賄賂犯罪的行賄人,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從這個角度,可以對其形成一定的牽制。被告人到底是「利用影響力受賄」,還是作為行賄犯罪的共犯之一,未能實現行賄目的,需要根據事實和證據再做進一步確認。
四、共犯的認定
在司法實踐中,認定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共犯,要注意與受賄罪共犯相區分,結合具體個案區別對待。
(一)關系密切的人與國家工作人員勾結共同受賄的處理。根據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座談會紀要》和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規定,關系密切的人向國家工作人員代為轉達請託事項,索取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並告知該國家工作人員的,或者國家工作人員明知其關系密切的人收受了請託人財物,仍按照關系密切的人的要求利用自身職權為請託人謀取利益的,該國家工作人員構成受賄罪,其關系密切的人以受賄罪的共犯論處。
(二)國家工作人員對關系密切的人受賄行為事前知情的處理。國家工作人員事先知道其關系密切的人利用自己的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仍默許或者不反對其關系密切的人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參照《意見》的規定,該國家工作人員和關系密切的人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共犯。雖然國家工作人員對其近親屬或者其他關系密切的人的行為只是持默許或者不反對的態度,事後又不共同佔有財物,但該國家工作人員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片面共犯,應以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處理。
(三)國家工作人員對關系密切的人受賄行為事後知情的處理。國家工作人員如果事先不知道其關系密切的人利用自己的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事後知道但並不參與分享賄賂的,國家工作人員不構成犯罪,其關系密切的人應認定為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如果國家工作人員事後參與分享賄賂的,對該國家工作人員仍以受賄罪論處,對其關系密切的人以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論處。
(四)國家工作人員對關系密切的人受賄行為不知情的處理。國家工作人員雖然按照關系密切的人的要求,利用職權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但對關系密切的人收受請託人財物毫不知情的,對關系密切的人以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論處,對該國家工作人員既不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共犯,也不單獨構成受賄罪。
(五)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行為的處理。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行為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還是受賄罪,要區分時間段,同時兼顧有無事先約定。行為人所利用的便利條件是原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或者行為人索取、收受請託人財物並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均發生在離職以後,且行為人索取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不是基於任職時的約定或者是作為其任職時權錢交易行為的「對價」,而是一個新的行為,該行為人以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論處。行為人在任職時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或者在任職時與請託人事先約定,在其離職後收受請託人財物,對行為人以受賄罪論處。

B. 試述受賄罪的構成要件及其司法認定是是什麼

1、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要他人財物,或者違法收版受他人財物並為他人謀取利益權的做法。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做法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要他人財物,或者違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職務上主管、負責或者承辦某項公共事務的權利所形成的便利要求。受賄罪的做法方式有兩種:一是索賄。即做法人在公務活動中主動向他人索要財物。二是收受賄賂。即做法人違法收受他人財物,並為他人謀取利益。謀取的利益能夠是不正當利益,也能夠是正當利益。主動索要他人財物的做法,比被動受賄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因此《刑法》限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要他人財物的就構成受賄,而不要求做法人有為他人謀取利益這個要求。
2、《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規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
在經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論處。
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

C. 受賄罪情節認定標準的司法解釋來源

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版人財物,為他人謀權取利益的行為。第三百八十五條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
第三百八十六條對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數額及情節,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處罰。索賄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八十八條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
第三百八十三條對犯貪污罪的,根據情如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一)個人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D. 以借為名的受賄罪如何認定(最新《刑事審判參考

首先審查借用人和出借人之間的關系,例如出借人和借用人為多年好友並且平時來往內頻繁,容包括經濟往來,曾經發生過錢財或物品的正常借用關系,再加之此次借用有借條等證明文件的,應該可以認定為借用。反之如果借用人和出借人之間為一般關系或者幾乎就不怎麼認識,平時也沒有什麼往來,違背一般人的常理上的對借用錢財的關系的認識,而突然出借大額錢財或物品與借用人,則就會有受賄的嫌疑了。

E. 如何認定受賄罪構成要件之「利用職務上的便利」

刑法第三百八十復五條第制一款規定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

F. 受賄罪的最新司法解釋是什麼

應該是這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關於印發《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解放軍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

現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七年七月八日

為依法懲治受賄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受賄刑事案件具體適用法律若干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一、關於以交易形式收受賄賂問題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以下列交易形式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

(1)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向請託人購買房屋、汽車等物品的;

(2)以明顯高於市場的價格向請託人出售房屋、汽車等物品的;

(3)以其他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請託人財物的。

受賄數額按照交易時當地市場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的差額計算。

前款所列市場價格包括商品經營者事先設定的不針對特定人的最低優惠價格。根據商品經營者事先設定的各種優惠交易條件,以優惠價格購買商品的,不屬於受賄。

二、關於收受乾股問題

乾股是指未出資而獲得的股份。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收受請託人提供的乾股的,以受賄論處。進行了股權轉讓登記,或者相關證據證明股份發生了實際轉讓的,受賄數額按轉讓行為時股份價值計算,所分紅利按受賄孳息處理。股份未實際轉讓,以股份分紅名義獲取利益的,實際獲利數額應當認定為受賄數額。

三、關於以開辦公司等合作投資名義收受賄賂問題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由請託人出資,「合作」開辦公司或者進行其他「合作」投資的,以受賄論處。受賄數額為請託人給國家工作人員的出資額。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以合作開辦公司或者其他合作投資的名義獲取「利潤」,沒有實際出資和參與管理、經營的,以受賄論處。

四、關於以委託請託人投資證券、期貨或者其他委託理財的名義收受賄賂問題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以委託請託人投資證券、期貨或者其他委託理財的名義,未實際出資而獲取「收益」,或者雖然實際出資,但獲取「收益」明顯高於出資應得收益的,以受賄論處。受賄數額,前一情形,以「收益」額計算;後一情形,以「收益」額與出資應得收益額的差額計算。

五、關於以賭博形式收受賄賂的認定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通過賭博方式收受請託人財物的,構成受賄。

實踐中應注意區分賄賂與賭博活動、娛樂活動的界限。具體認定時,主要應當結合以下因素進行判斷:(1)賭博的背景、場合、時間、次數;(2)賭資來源;(3)其他賭博參與者有無事先通謀;(4)輸贏錢物的具體情況和金額大小。

六、關於特定關系人「掛名」領取薪酬問題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要求或者接受請託人以給特定關系人安排工作為名,使特定關系人不實際工作卻獲取所謂薪酬的,以受賄論處。

七、關於由特定關系人收受賄賂問題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授意請託人以本意見所列形式,將有關財物給予特定關系人的,以受賄論處。

特定關系人與國家工作人員通謀,共同實施前款行為的,對特定關系人以受賄罪的共犯論處。特定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與國家工作人員通謀,由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收受請託人財物後雙方共同佔有的,以受賄罪的共犯論處。

八、關於收受賄賂物品未辦理權屬變更問題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收受請託人房屋、汽車等物品,未變更權屬登記或者借用他人名義辦理權屬變更登記的,不影響受賄的認定。

認定以房屋、汽車等物品為對象的受賄,應注意與借用的區分。具體認定時,除雙方交代或者書面協議之外,主要應當結合以下因素進行判斷:(1)有無借用的合理事由;(2)是否實際使用;(3)借用時間的長短;(4)有無歸還的條件;(5)有無歸還的意思表示及行為。

九、關於收受財物後退還或者上交問題

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請託人財物後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賄。

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後,因自身或者與其受賄有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為掩飾犯罪而退還或者上交的,不影響認定受賄罪。

十、關於在職時為請託人謀利,離職後收受財物問題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之前或者之後,約定在其離職後收受請託人財物,並在離職後收受的,以受賄論處。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離職前後連續收受請託人財物的,離職前後收受部分均應計入受賄數額。

十一、關於「特定關系人」的范圍

本意見所稱「特定關系人」,是指與國家工作人員有近親屬、情婦(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關系的人。

十二、關於正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問題

依照本意見辦理受賄刑事案件,要根據刑法關於受賄罪的有關規定和受賄罪權錢交易的本質特徵,准確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懲處少數,教育多數。在從嚴懲處受賄犯罪的同時,對於具有自首、立功等情節的,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G. 如何對特定關系人受賄罪進行司法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十一條規定,「特定關系人,是指與國家工作人員有近親屬、情婦(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關系的人」。
所謂「近親屬」,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第(六)項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十二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所謂「情婦(夫)」,一般是指除配偶之外,長期保持不正當性關系的人。司法實踐中對於到底達到什麼程度的男女關系才能稱之為「情婦(夫)」,主要是看是否具有不正當男女關系和金錢包養關系,對此往往依賴於雙方的交代,輔之以能夠證明其交往情況的其他證據。如果曾經有過不正當男女關系,但實施犯罪行為之前相當長時間已斷絕不正當關系的,不宜認定為「情婦(夫)」。

H. 受賄罪的司法認定有哪些

受賄犯罪在近年來審理的職務犯罪中所佔比重最大,該類犯罪認定的難點較多,爭議較大,翻供多、無罪辯解多、新類型受賄不斷出現,經驗型裁判已不能解決審理中出現的眾多問題,本文對審理受賄犯罪中的一些常見問題作出分析探討。
一、受賄犯罪證據的特點及審理中證據認定的思路
(一)受賄犯罪證據特點
受賄犯罪的直接證據少,無其他在場人的情況下,往往是一對一的證據模式。能夠直接認定被告人實施了犯罪行為的證據往往靠有限的言詞證據。即使有提款記錄、行賄款出處等客觀證據,也只是對言詞證據的佐證,而不能直接指向被告人。
受賄犯罪的證據往往具有不穩定性。被告人的供述往往雖其主觀心態的變化而呈現不穩定性。先供後翻現象時有發生。即使供認收受錢財的事實,也會為推脫責任多有辯解,如人情往來、公務支出等。證人證言也具有不穩定性。行賄人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又極易受到其他干擾,證人證言也常發生變化。
受賄犯罪的證據較難收集。受賄犯罪的被告人往往涉及多起犯罪,犯罪時間跨度長,通常靠被告人和行賄人的記憶來對每一起犯罪的時間、地點、金額、情節等認定,而受賄犯罪的證據標准要求不能對整體的犯罪數額作出籠統的認定。時間較長,相關的證據也易滅失。
(二)審理中證據認定的思路
1、證據標准。對於受賄犯罪證據的審查要堅持全面審查原則。定案的證據達到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具體到受賄犯罪的證據應包括:被告人主體身份的證據、被告人職權與職責范圍、謀利方面的證據、收受錢物的證據、被告人主觀故意方面的證據等。對於證據收集較齊全的案件還有行賄款出處、贓款流向等方面的證據。
2、非法證據排除。對於被告人在庭審中翻供,提出刑訊逼供的,要適用《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對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人證言予以排除。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被告人審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應當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證的人員、時間、地點、方式、內容等相關線索或者證據。 經審查,法庭對被告人審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有疑問的,公訴人應當向法庭提供訊問筆錄、原始的訊問過程錄音錄像或者其他證據,提請法庭通知訊問時其他在場人員或者其他證人出庭作證,仍不能排除刑訊逼供嫌疑的,提請法庭通知訊問人員出庭作證,對該供述取得的合法性予以證明。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未提供非法取證的相關線索或者證據的,或者公訴人提供的證據確實、充分,能夠排除被告人審判前供述屬非法取得的。則被告人的供述可以當庭宣讀。對於當庭宣讀的被告人審判前供述,應當結合被告人當庭供述以及其他證據確定能否作為定案的根據。
3、對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的具體審查。在證據認定時,對被告人供述的審查既要看其多次供述的情況,也要審查其供述與證人證言印證的情況。對於僅以言詞證據定案的,被告人庭前多次認罪供述穩定無矛盾,庭審中翻供,但被告人不能合理說明翻供理由,而庭前有罪供述與其他言詞證據可以印證的,可採信庭前有罪供述;被告人庭前供述反復,庭審中又翻供,且證人證言亦不穩定,被告人庭前有罪供述不予採信;被告人庭前供述反復,庭審翻供,但證人證言穩定,且被告人有罪供述與證人證言吻合,排除刑訊逼供、誘供可能的,被告人庭前有罪供述可予以採信。
還應注意的是,被告人多次供述中雖有有罪供述與證人證言一致,但該有罪供述與書證、物證等其他證據間存在重大矛盾且無法排除的,不應採信該有罪供述。
對於出庭作證的證人,必須在法庭上經過檢察人員、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等雙方詢問、質證,其證言經當庭查證屬實的,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未出庭證人的證言筆錄宣讀後經當庭查證屬實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證人在法庭上的證言與其庭前證言相互矛盾,控辯雙方可以對證人詢問,法官在必要時也可以主動向證人提問,要求證人確認其證言的內容,並就其證言中出現的矛盾作出合理的解釋。證人改變證言的理由具有合理性的,可採信庭審證言;證人不能作出合理解釋,或者拒絕說明改變證言理由的,應根據全案證據綜合判斷其庭審證言的證明力。根據全案證據,庭審改變證言缺乏相關證據印證,而庭前證言確系偵查人員依法定程序獲取,證人對偵查人員取證程序未提出合理異議,且庭前證言能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的,可採信庭前證言。
證人在庭後又改變證言的,必要時由合議庭組織控辯雙方共同對證人證言進行核實。
二、乾股型受賄的認定
受賄司法解釋中規定,乾股是未出資而獲得的股份。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收受請託人提供的乾股的,以受賄論處。進行了股權轉讓登記,或者相關證據證明股份發生了實際轉讓的,受賄數額按轉讓行為時股份價值計算,所分紅利按受賄孳息處理。股份未實際轉讓,以股份分紅名義獲取利益的,實際獲利數額應當認定為受賄數額。
股權轉讓的認定。收受乾股的認定,雖不以進行股權轉讓登記為必要條件,但應該有相關證據證明股權實際發生了轉讓,不能僅以行賄人口頭上的許諾即認定股權發生了實際轉讓。
乾股價值的計算。如果有證據證實股權發生了實際轉讓,那麼受賄數額就應當認定為股權價值。股權價值的認定直接決定受賄數額,故在此類受賄犯罪審理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股權的價值是通過股市中相應股票的交換價值來體現的,不需要對公司實際的資產進行評估,直接按照相應股票在特定日期的「成交的平均價格」,計算得出所收股份的具體價值。以受賄日為基準計算受賄的股份的價值為受賄數額,案發時該股票的漲跌情況作為量刑情節考慮。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受賄的股權價值應當按照股權實際對應的資產價值計算。此種資產價值是指公司實際的凈資產價值。不能直接簡單按照公司的注冊資本作為資產量來計算。因為一些公司的注冊資本就是虛報而成,成立公司之後資金撤出,實際股權根本不和實際資金量對應,而且對於已經實際生產經營的公司,公司的資產量顯然已經發生變化,不能按照原來的注冊資金再計算股權價值。對於股權價值的認定應按照該股權實際對應的資產價值計算。
三、低價購房型受賄
房屋和汽車是目前社會消費的熱點,其價格不菲。低價購買房屋,則形式多樣,主要表現有: 利用職務之便 , 在為請託人謀取利益後,從請託人處低價購買住房自用、給親友、或倒賣;通過房屋置換獲得差價「 優惠」。國家工作人員將自己擁有的房產與請託人的房產置換,從兩套住房中問的差價獲得「優惠」;用職權獲取房源,通過私下倒賣房源,獲取利益。
受賄司法解釋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以交易形式收受請託人財物的規定為以受賄論處。其中包括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向請託人購買房屋、汽車等物品。受賄數額按照交易時當地市場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的差額計算。受賄罪的立案標準是5000元以上立案,而房地產等大宗交易中往往有巨額資金流動,有些不正當的打折優惠就要超出5000元,如果單純從法定數額標准來作為認定此類犯罪的額尺度則打擊面過寬。在社會普遍消費心理追求低價、優惠購物的情況下,將不當獲取較少購物打折利益的行為一律納入刑法視野評價,難免與受賄的本質特徵——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不盡符合。如果簡單地以受賄罪起點作為判斷依據,一套價值5 0萬元的房屋,讓利1%就可以構成受賄罪,這容易混淆罪與非罪的界限,畢竟作為消費者的國家工作人員同樣可以「討價還價」,沒有必要將國家工作人員交易限制在絕對平均的市場價格上,只有達到了「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情況下,才能作為受賄行為認定。
審理此類犯罪要慎重區分罪與非罪、違紀與犯罪的界限。具體審查:有無具體謀利事項、針對不特定人的最低優惠價格、是否明顯低價、低價購房的原因、國家工作人員有無濫用職權為開發商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因素;對於售房者是給予正常優惠中的低折扣,還是為具體事項有求於國家工作人員,有行賄之故意?對於購房者是利用職務便利要求對方低價售房還是謀求購房中的優惠政策?是買房自住還是炒房謀利?對於那些利用職務便利為開發商謀取利益,又在開發商處明顯低價購房的,差價部分應當認定為受賄數額。通過審查以上要素,將屬於情節嚴重的低價購房型受賄定罪處罰,對於在低價購房中有權錢交易的行為事實,但情節尚屬一般的,可以按照違紀處理給予紀律處分。
四、具體幾種受賄類型的把握
1、關於人情往來的認定。人情往來是出於親朋故舊等關系,在紅白喜事、逢年過節時,互相饋贈少量財物的行為。具備有來有往、來往基本相等、饋贈數額不明顯超過當地人情往來的標准等特徵。數額是否構成較大可根據當地的人情往來標准、行受雙方的身份、關系等綜合評判。對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於婚喪等個人重大事項變動之機,單方收受他人較大數額財物,並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應認定構成受賄罪。
2、對「感情投資」的認定。國家工作人員收受他人錢財時,沒有具體請託事項的,屬「感情投資」性質,不認定構成受賄罪。如收受後接受請托,為行賄人具體謀利的,作為受賄數額認定。多次感情投資的數額應累計計算。
具體謀利事項實施完畢後,國家工作人員收受他人出於對前一事項的感謝而送予的財物的,以前一具體謀利事項作為為他人謀利的事實。行、受雙方在具體謀利事項後,又具有新的「感情投資」的,且行、受雙方均認定所送錢款不是對前一具體謀利事項表示感謝的,具有新的具體謀利事項才構成受賄。
3、下級向上級送財物行為的認定。
在社會生活中,下級單位逢年過節期間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以給上級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發放所謂的「獎金」「福利」「慰問金」等名義送錢送物,收受錢物的一方是否構成受賄?對此,應當區分不同的情況結合受賄犯罪的構成要件即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這一點加以具體認定。僅僅處於人情往來,不具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意圖及行為,屬於不正之風,應按一般的違紀處理,不能認定為受賄犯罪。如果是借逢年過節這些傳統節日之機,明知他人有具體請託事項,或者根據他人具體的請託事項、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而收受他人的財物,則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均應當認定為受賄行為。
對下級向上級請求在政治進步、職務升遷、工作調動等事項上予以關照的,應認定是具體謀利事項。為請託人謀取利益的方式包括實際謀利、口頭承諾、達成默契等方式。收受下級以獎金、獎品、過節費名義送予的財物的,行為人明知下級單位給予的獎金、獎品、過節費僅針對其個人的,且有為下級謀取利益的行為,該獎金、獎品、過節費作為受賄數額認定。
4、將所收款項用於向其他部門或人員走訪、送禮、宴請等事項的。為單位利益,經單位領導或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同意,且明確說明款項來源的,應從受賄數額中扣減。缺少以上任一要素的,均不予扣減。用於向其他部門或人員行賄的,不予扣減。
對於辯解將受賄款項用於公務支出,並提供相關支出票據的,不能僅憑票據直接扣減,應當審查行為人收受他人財物後,是否將財物用於公務支出時公開說明了財物的性質或來源。認定將收受的財物用於公用支出並應嚴格掌握審查:用於公務支出證據的確實性、公務支出行為的公開性及用途的合法性。如果將此財物用於行賄等非法用途,不能認定為公務支出行為。

I. 貪污賄賂罪的司法認定

一、構成貪污罪的界限
貪污罪作為一般貪污行為特殊形式,除具有一般貪污違法行為的共性之外,還具有自身特性。構成貪污罪的貪污行為的,還具有貪污數額與情節上的要求。因此,認定貪污罪與一般貪污違法行為時,應把握以下方面:
1)要看行為人貪污的數額是否達到5千元人民幣。其中,貪污的數額按累計方法計算。對於行為人貪污的數額達到5千元人民幣的,無論其情節如何,均構成貪污罪;而對於貪污的數額尚未達到5千元人民幣的,一般應視為一般貪污違法行為,
2)要看行為人的貪污情節。其中,貪污情節主要針對貪污數額不滿5千元人民幣的貪污行為。如果貪污數額不滿5千元人民幣,貪污情節較輕時,對該貪污行為就應認定為一般貪污違法行為;如果貪污數額不滿5千元人民幣,但是貪污情節較重時,對該貪污行為就應認定是貪污罪。其中,貪污的情節是否屬於較重或較輕范圍,一般應從要以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界定:1)看行為人的一貫表現;2)看行為人貪污行為的動機和目的;3)看行為人所貪污的公共(國有)財物或非國有單位財物的性質、用途;4)看行為人貪污的手段;5)看貪污行為所造成的後果;6)看行為人的悔罪表現。根據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施行的《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規定,個人貪污數額不滿5千元人民幣,但具有貪污救災與搶險及防汛、防疫、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及募捐款物、贓款贓物、罰沒款物、暫扣款物,及其貪污手段惡劣、毀滅證據、轉移贓物等情節的。
二、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的區別
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兩者在客觀上都侵犯了公共財物的所有權;兩者在客觀上均是利用職務之便;主觀上兩者都是出於直接故意。但是,作為兩種不同犯罪形式又有如下區別:
1)對犯罪客體侵犯程度與犯罪對象的范圍不同。前者只侵犯公共財物所有權中的佔有、使用、收益三種權能,而後者侵犯了包括出有、使用、收益、處分權能的公共財產所有權的四種權能;就犯罪對象而言,前者為公款和特定公物,後者為公共財產。
2)犯罪的行為方式不同,前者是使用公款,後者是佔有財物。
3)犯罪的目的不同。前者只是暫時使用,後者為永久佔有。
4)犯罪的危害程度不同。挪用公款的數額並不等於對所有者造成的實際損失額,公款的本息要全部歸還或追繳;而貪污數額就是對所有者的財產造成的實際損失數額。
5)構成犯罪的時限要求不同。前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歸個人進行非營利性的合法使用的,必須非法控制公款超過三個月未還才構成犯罪;而貪污罪只要非法佔有了公物即構成犯罪。
6)在特定情況下的法律後果不同。如挪用公款未超過一萬元歸個人進行非營利性的合法使用時,超過三個月後在案發前全部歸還本息的,可不認為犯罪;而貪污行為一經實施,即使在案發前全部退贓也不影響其犯罪的構成。
7)量刑程度不同。後者要比前者處罰重。
三、賄賂與饋贈的區別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十條規定:辦理商業賄賂犯罪案件,要注意區分賄賂與饋贈的界限。主要應當結合以下因素全面分析、綜合判斷:
1)發生財物往來的背景,如雙方是否存在親友關系及歷史上交往的情形和程度;
2)往來財物的價值;
3)財物往來的緣由、時機和方式,提供財物方對於接受方有無職務上的請托;
4)接受方是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提供方謀取利益。

J. 貪污罪的司法界定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貪污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一)貪污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防疫、社會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受過黨紀、行政處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追究的;
(四)贓款贓物用於非法活動的;
(五)拒不交待贓款贓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繳工作,致使無法追繳的;
(六)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受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前款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一)多次索賄的;
(二)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
(三)為他人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第二條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三條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四條貪污、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可以判處死刑。
符合前款規定的情形,但具有自首,立功,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或者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等情節,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符合第一款規定情形的,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同時裁判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第五條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責任;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挪用公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特定款物,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還,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四)其他嚴重的情節。
第六條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或者超過三個月未還,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挪用公款數額在二百萬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特定款物,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還,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
(四)其他嚴重的情節。
第七條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二)將違法所得用於行賄的;
(三)通過行賄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四)向負有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實施非法活動的;
(五)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影響司法公正的;
(六)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第八條犯行賄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行賄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
(二)行賄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並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第九條犯行賄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行賄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
(二)行賄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並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第十條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之一規定的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定罪量刑適用標准,參照本解釋關於受賄罪的規定執行。
刑法第三百九十條之一規定的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的定罪量刑適用標准,參照本解釋關於行賄罪的規定執行。
單位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之一的規定以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條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第二百七十一條規定的職務侵佔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關於受賄罪、貪污罪相對應的數額標准規定的二倍、五倍執行。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的挪用資金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以及「進行非法活動」情形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關於挪用公款罪「數額較大」「情節嚴重」以及「進行非法活動」的數額標准規定的二倍執行。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第七條、第八條第一款關於行賄罪的數額標准規定的二倍執行。
第十二條賄賂犯罪中的「財物」,包括貨幣、物品和財產性利益。財產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為貨幣的物質利益如房屋裝修、債務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貨幣的其他利益如會員服務、旅遊等。後者的犯罪數額,以實際支付或者應當支付的數額計算。
第十三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關於受賄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實際或者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的;
(二)明知他人有具體請託事項的;
(三)履職時未被請托,但事後基於該履職事由收受他人財物的。
國家工作人員索取、收受具有上下級關系的下屬或者具有行政管理關系的被管理人員的財物價值三萬元以上,可能影響職權行使的,視為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
第十四條根據行賄犯罪的事實、情節,可能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犯罪較輕」。
根據犯罪的事實、情節,已經或者可能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全國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重大案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
(一)主動交待辦案機關未掌握的重大案件線索的;
(二)主動交待的犯罪線索不屬於重大案件的線索,但該線索對於重大案件偵破有重要作用的;
(三)主動交待行賄事實,對於重大案件的證據收集有重要作用的;
(四)主動交待行賄事實,對於重大案件的追逃、追贓有重要作用的。
第十五條對多次受賄未經處理的,累計計算受賄數額。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前後多次收受請託人財物,受請托之前收受的財物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應當一並計入受賄數額。
第十六條國家工作人員出於貪污、受賄的故意,非法佔有公共財物、收受他人財物之後,將贓款贓物用於單位公務支出或者社會捐贈的,不影響貪污罪、受賄罪的認定,但量刑時可以酌情考慮。
特定關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財物,國家工作人員知道後未退還或者上交的,應當認定國家工作人員具有受賄故意。
第十七條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同時構成受賄罪和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三節、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犯罪的,除刑法另有規定外,以受賄罪和瀆職犯罪數罪並罰。
第十八條貪污賄賂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尚未追繳到案或者尚未足額退賠的違法所得,應當繼續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第十九條對貪污罪、受賄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應當並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金;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應當並處二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應當並處五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對刑法規定並處罰金的其他貪污賄賂犯罪,應當在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判處罰金。
第二十條本解釋自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