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純獲利
Ⅰ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純獲利益行為是否有效
您好,民法總則第144條,僅說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而並沒有對無民內事行為容能力人實施的一個純受益的這樣一個行為的效力做出規定。
一般認為,民法上的純獲利益,並非單純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問題,而是對無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一種特殊保護制度;此外,無論是無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的行為應受法律保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Ⅱ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行為有效嗎
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民法總則》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2)民法純獲利擴展閱讀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范圍:
《民法總則》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Ⅲ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對於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是否有效
錯。復
有效。
《合同法》第四十七條制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民法通則》第13條第2款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民法純獲利擴展閱讀;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智力發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不能認清自己的行為後果。如果讓其實施行為,則可能既不利於行為人自身利益的保護,也會損害他人的利益。因此,這種情況下的民事主體實施行為的范圍受到限制,只能親自實施與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相適應的行為,並承擔相應的行為後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的行為,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
Ⅳ 什麼是純獲益行為
純獲益行為是指無需提供資金而獲得利益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4)民法純獲利擴展閱讀
贈與合同的注意要點:
1、贈與合同的內容要具體明確。贈與合同主要包括:合同當事人雙方、贈與的財產名稱、財產目前狀況、贈與合同履行的時限以及方式、贈與是否附條件以及什麼條件、贈與合同的違約責任以及爭議解決方式。
2、從贈與人的角度考慮,若贈與行為在交付財產或轉移權利之前有可能撤銷,建議不對贈與合同進行公證,因為一旦公證將很難撤銷;從受贈人的角度考慮,若擔心贈與人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之前撤銷贈與,則應積極勸說贈與人將贈與合同進行公證。
3、如果贈與人在贈與財產時對受贈人有一定的要求,則可作為一個贈與的條件。如果受贈人無法滿足贈與人提出的條件,或者受贈人的行為讓贈與人不滿意,則贈與人可以名正言順的拒絕履行贈與義務。
4、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約定辦理有關手續的內容。
5、贈與人應在贈與合同中說明贈與財產存在的瑕疵,否則由此給受贈人造成損失的將承擔責任。
Ⅳ 為什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的合同無需追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專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屬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即純獲利行為無須監護人追認。
《民法通則》
第十一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6.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
Ⅵ 民法案例分析
李某可以要求對方返還手錶,原因是李某的兒子11歲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回能實施一些與答他年齡相符的民事法律行為,出賣價值2000元的手錶顯然與其年齡不符,屬於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需要他的法定代理人追認。故李某可以要求對方返還手錶。
Ⅶ 民法總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合同是否有效
您好,民法總則第144條,僅說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專,而並沒有對無民事屬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一個純受益的這樣一個行為的效力做出規定。
一般認為,民法上的純獲利益,並非單純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問題,而是對無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一種特殊保護制度;此外,無論是無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的行為應受法律保護。
Ⅷ 純獲利益行為
對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而言,如果其負擔的明顯小於其因贈予而獲得的利益,也應當將該附負擔的贈予認定為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吧?
Ⅸ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 「純獲利益」 合同有效嗎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的合同並非效力待定,其純獲利益的合同屬於有效合同,與其年齡智力相當的合同屬於有效合同,其他的應該認定為無效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7、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2條、10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民事活動,13條、完全不能辨識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民事活動,14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是其監護人。
(9)民法純獲利擴展閱讀:
純獲利益就是無須支付對價僅獲得利益,而無需履行任何的義務或者承受任何的負擔。此外,純獲利益還包括實際上可能是存在對價,但是對方已經履行了相應的義務或承受負擔,而限制行為能力人沒有履行,現階段還是一個純受益行為,這是對於純受益利益的一個理解。
第純受益利益的行為是否僅限於民事法律行為,《民通意見》第6條列舉了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接受贈與,第二種是接受獎勵,第三種是接受報酬,這三種被認為是純獲利益的行為。這三種行為是否僅限於民事法律行為。
首先,接受贈與,當然民通意見的表述角度,是從結果的角度來看的,接受贈與,可以推出它的原因,其實只是基於贈與的法律行為而接受的一種贈與,這種贈與合同當然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種,接受獎勵,我們說接受獎勵,可能有種情況,一種是民事法律行為,類似於我們說的贈與,但是還有的情況下,接受獎勵是受到國家的獎勵,搶險救災,或者見義勇為,或者受到一些行政機關的獎勵,這就不是一種私法上的行為,所以它根本不可能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第三種,接受報酬本身,我們認為他是有對價的,但是這個行為人已經履行了相應的義務或者履行了一種負擔,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再接受報酬,所以我們很難給他稱之為民事法律行為。
以懸賞廣告為例,無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把這個東西撿到了,這個時候他主張這種報酬,我們很難把這種行為認定為民事法律行為。純獲利行為,包括但不限於民事法律行為。
所以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純獲利益的合同也無效,只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純獲利益的合同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