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人性化

刑法人性化

發布時間: 2022-12-06 10:14:49

『壹』 法律到底是為了追求公正,還是追求人性化

說法律公正只是為了讓人們去相信它,並願意把它作為評判一種行為正確與否的准則,實際上法律因人而生,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因此法律是偏重人性化的,之所以說法律也要以人為本,其實是有點這種意味在裡面。舉個簡單的例子,故意殺人罪從刑法上來說是一種很重的罪了,但是我見過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的,是一個女孩被人強奸後生下一個嬰兒,女孩在孤獨絕望無緣的情況下把小孩弄死了,究其原因情由可原,這種裁判也可以被人接受。不管哪個國家的法律,都偏重於人性化,其實應該說是公正與人性化的結合,所以二者不可分離。失去了其中一項,法律也就沒有意義了。

『貳』 中國古代酷刑為什麼那麼殘忍呢

對比中西方刑法,會發現有很大區別。

古代中西方刑法都很殘酷,但到了最近幾百年,西方就有所轉變。

其實,真正要造反的人,無非是死刑。這些人多是亡命之徒,都不怕死了,誰害怕刑罰。

如果想要避免被毒刑處死,也很簡單,最後關頭自殺就是了。

人要自殺並不困難,隨身帶著毒葯或者一刀割斷動脈即可。

所以,這種毒刑對於真正的犯人是沒有意義的,被凌遲的其實都是倒霉蛋。

其實,如此殘酷的刑罰,就是用來嚇唬老百姓的,所謂殺雞給猴看,不讓老百姓敢於造反。

『叄』 紐倫堡審判中的人性化問題

從電影的角度說,《紐倫堡審判》實在是我近一段時間以來看過的好萊塢老電影中最好看最精彩的一部了。事實上從道義的角度講,我覺得最後海伍德法官的判決沒有問題,但從法律本身哪怕法理上講,我並不認為他最後的判決多麼有法律依據。
首先,這部電影由始至終沒有清楚告訴我們,法庭起訴這四位德國法官的罪名是什麼?我想應該不是謀殺罪,如果是謀殺罪的話,很顯然,應該等德國重組政府以後,由新的德國政府下屬的法院審判他們,英美法蘇四國哪怕是戰勝國,也沒有管轄權去審判這四個德國法官。因為這四位法官是在德國國內主持審判工作,哪怕他們的行為等於是協助殺人,那殺的也是德國國內的本國國民,在德國境內,對德國國民犯下的謀殺罪,外國法庭有什麼資格進行管轄呢?
根據真實歷史上的紐倫堡審判,戰勝國對德國戰犯的審判,所起訴的罪名有兩項,即「危害人類罪」和「反人道罪」。這兩項罪名是國際法上認定的罪名,既然違反的是國際法,那麼英美法蘇四國當然有管轄權對德國境內的戰犯進行審判。但等等,新的問題又來了。因為事實上,「危害人類罪」和「反人道罪」這兩項罪名是在二戰結束後,於1945年簽訂的《倫敦憲章》所正式定義確定的罪名。在此之前,傳統國際法還從未懲罰過個人而只懲罰國家,個人只能交由本國司法機構在國內法的體制下提起訴訟。
而現代刑法一條重要原則就是「法不溯及既往」。也就是說,一個行為之前不被認定為有罪,在這個行為發生後,法律才規定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那麼,新確立的法律也不能對之前的行為進行懲罰。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確立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普通公民對法的可預期性,只要法律沒有禁止,即可以放心去做,而不用擔心哪天這個行為突然被認為是犯罪。這也是刑法與道德的區別所在,道德是,一個行為違背內心良知而依然去做,則可以收到譴責;而刑法是,一個行為只要沒有觸犯確定的法律,哪怕心裡知道可能不對,也不應受到處罰。
從「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看,用二戰後才確立的新罪名,來懲罰二戰時的行為,顯然違背了美國的憲法精神。
所以正如電影中魯爾夫在一開庭就提出的那樣,這場審判的合法性是值得質疑的,而且英美法蘇的法官是否真有審判德國人的司法管轄權,也是有疑問的。
好了,就算我們不從法律程序的正當性來看待這個問題,而僅從實體法的角度來說,影片中那四個德國法官的行為是否真的具備了「有責性」,也是很有爭議的。
從刑法四要件角度講,一個行為最後被認定為有罪,要符合主觀要件,客觀要件,主體要件,客體要件;從刑法三性角度講,一個行為被認定為有罪,也要符合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正如他們的辯護律師魯爾夫所致力於辯解的地方——主觀要件或有責性——是認定他們行為有罪的最大軟肋。
如果我是他們辯護的律師,也會選擇魯爾夫的辯護策略,揪住他們的主觀是否真有期待可能性或者他們的行為是否真有有責性,來大談特談。
法官不是法律的制定者,而僅僅只是法律的執行者。而且法官的職責恰恰要求法官忠誠地執行國家所制定的法律,哪怕這個法律與他的道德相抵觸。至於這些法律所造成的結果,不應由法官承擔責任,而是制定法律的議會為之負責,這不正是三權分立之要義所在嗎?一個稱職的法官,不正是應該拋開自己的主觀感情和正義感,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去判斷案件,永不質疑法律的正確性和權威性嗎?
我們難道有可能說,一個人因為守法,所以他在違法?一個人因為忠誠地履行法律規定的職責,所以他應該被法律所懲罰?這難道不是法治史上最大的悖論嗎?
反過來說,一個人說,因為我不認可我國的某項法律,所以我就可以不去遵守這項法律,並且不應受到任何懲罰。這有可能嗎?比如一個基督教信徒,嚴格按照宗教教義反對墮胎和計劃生育,他是不是就可以無視中國的法律想生幾個生幾個呢?他是不是去搗毀墮胎醫院,而不用負任何責任呢?事實上,無論他本人持什麼樣的立場和觀點,他都不得不遵守他所在國家的法律,除非他出國。
那麼對於一個普通人尚且如此,對於一個國家的法官,最高的司法裁判者,要求他不顧這個國家頒布的法律,完全按照自己內心的道義去自由行事,這豈不是更加不可能嗎?
用一個更加極端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一個死刑執行人,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劊子手,他的職責就是把送來他這里的人殺死,而這個人究竟有罪無罪,是否是錯判,需要他來分辨嗎?他顯然沒有這個義務來分辨。如果最後發現,他所殺死的這個人,其實是一起冤假錯案的受害者,或者乾脆就是一個被政治迫害的持不同政見者,那麼這個劊子手難道也要被一起追究殺人罪的責任嗎?這顯然是荒謬的。
因為他的行為是基於他們的職責和法律的規定,而他們只是忠實地按照法律辦事,所以,雖然他們的行為造成了惡果,但這惡果的責任無論如何也不能追究到他們的頭上去,而你也不能期待他們會通過故意不遵守職責和違法的行為,來避免惡果的產生。這就是我所說的,他們的主觀要件不具有期待可能性,而他們的行為不具有有責性。
當然,電影中的起訴人,勞森上校,他持的一個觀點是,因為這些法官都是真正精通法律的社會精英,他們比起普通大眾,更應該清楚那些納粹法律的本質是什麼,他們心裡應該明白這些納粹法律在本質上是反法律的。然而他們採取了放任的態度,坐視惡果的發生,所以他們其實是納粹罪行的同謀者,或者起碼也是一個縱容者。
我們同樣用劊子手打比方。按勞森上校的意思,這個劊子手心裡很清楚,這個送來的死刑犯是一個無辜的人,然而劊子手依然執行了死刑,殺死了他。這個時候這個劊子手是否應該被認為是謀殺罪的共犯呢?
我覺得依然是勉強的。因為還是期待可能性的問題。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期待劊子手能做什麼?他去救下那個犯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哪怕那個犯人的確是無辜的,但此時此刻,他依然是被國家法律認定了的死刑犯,而救下他等於是觸犯法律。劊子手不可能因為內心的良知就去觸犯現實的法律,這對一個人的要求顯然太高了。
那麼對於那些法官,我認為同樣如此。他們雖然清楚這些法律是「惡法」,但惡法一樣是國家立法機構按照正常程序制定出來的法律,它依然享有法律的效力和權威,我們又如何能夠期待這些法官因為自己內心的正義原則,而選擇故意觸犯這些法律呢?
所以我最終的結論是,最終海伍德法官對他們四人全部判處有罪並處以終身監禁,是缺乏法理依據的。並且很顯然,海伍德法官是一位自然法學派的信徒,但一個學派的理論,顯然不是法庭判決的依據。

『肆』 犯人執行注射死刑,室內卻響起音樂聲,到底怎麼回事

犯人執行注射死刑,室內卻放音樂,這恰好體現了我國刑法當中較為人性化的一面。希望通過音樂能夠讓犯人放鬆,帶著輕松的心情到另一個世界。

當知道自己馬上就要面臨死亡了,心理壓力是十分巨大的。這個時候還會有專門的心理輔導師,對死刑犯進行心理疏導,還需要死刑犯躺在執行床上。這二十多分鍾的時間實在是難熬,出於人道主義的角度考慮,會讓死刑犯在執行死刑之前挑選一首歌曲,聽著音樂離開這個世界。

『伍』 考古學家說秦朝的法律很人性化,但是為什麼有人說秦法嚴苛

我覺得說刑法嚴苛是後世的統治者為了籠絡民心,而編出的一種說辭罷了。根據出土的文物來看,秦朝的律法其實並不算是非常嚴苛,甚至相比於後市的很多朝代的法律來說,秦朝的法律非常的人性化。秦朝的法律設定的非常的細致,非常的完善。

說在秦始皇時期,也是沒有人敢奮起反抗的,俗話說,柿子挑軟的捏,到了胡亥即位的時候,各地起義紛紛爆發,這恐怕不是因為,秦朝的律法嚴苛吧。

『陸』 古代刑法和現代刑法的區別

古代刑法嚴厲殘忍,現在的刑法大多人性化,即使是死刑也也有通過注射。同樣回都是為了答警告後人。古代還有株連,現在都是一人做事一人當。
古今刑法都是在於讓人不犯法,相比之下古代刑法更嚴,但是不能做到上下平等,現在的平等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平等。

『柒』 婚禮前一天醉駕被查,交警讓女子先回家辦婚禮,怎樣看待這種人性化執法呢

交警對這個女子處理的方法確實很人性化,值得我們為交警點贊,因為結婚對一個人來說一生只有一次,也不想耽誤女子的婚禮,所以這種人性化的處理方法會讓女子可能感到心裡比較溫暖,以後也會改正酒駕的不良的情況。

『捌』 犯法和犯罪有什麼區別嗎

一、犯法和犯罪有什麼區別嗎
1、犯法,顧名思義是違反了法律、法規等,這里的法律可以是刑事的,也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但是犯罪,僅僅是指違反了刑事法律,是觸犯刑事罪名的意思,而罪名也只有刑法才可有所規定。也就是說,犯法行為不一定構成犯罪,而犯罪行為就一定犯法。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二、犯罪的後果是什麼
一般來說,犯了罪就有相應的刑事責任,受到刑事處罰,刑罰有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但是刑法也有人性化的規定,不是所有犯罪人都要受到刑事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不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除了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都不負刑事責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玖』 死刑是否比無期徒刑更人性化因為死刑只是用高貴的死法打毒針結束生命而無期徒刑是生不如死。爛活不如好死

這樣想是不對的,死刑被人詬病的原因在於這種刑罰剝奪了犯罪分子的生命權,對於被害人及其家屬來說可能認為自己的權益得到了保障,正義得到了伸張,但是對於犯罪分子本人來說,他的生存權利就被國家機器剝奪了。你可能會問死刑犯犯了罪還有什麼權利可言吧?這個概念從法律角度應該說,死刑犯和其他人一樣也是(自然)人,也享有其他人應該有的權利。現在一般庭審時死刑犯也有權利聘請律師辯護就體現了這個理念。
相比之下,無期徒刑一是保障了犯罪分子的生命權利,二來無期徒刑也體現了國家法律的懲罰……只要你拒不悔改,就一直關到死。第三它也體現了法律上的「多刑」「少殺」,給予犯罪分子重新悔過的機會,你應該聽說過很多被判無期的犯罪分子被減刑至二十年甚至更少的有期徒刑的例子吧。
所以說,相比之下,無期比死刑更值得推崇,將來也很有可能完全替代死刑,而且也應該是未來法律的發展方向。

『拾』 談談你對刑法的印象與思考

所謂刑法就是規定什麼是犯罪已即出以怎樣的處罰的規定從而引導人們的行為,刑法很嚴酷,回對大多數人他可能離我答們很遠,但是我們要了解它從而更好的保護我們,刑法么我感覺它還是很人性化的,只是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可能被某些孫子濫用,我國刑法相比外國的還有很大的差距,應該更加的規范化具體化,還有提高我國具體執法人員的素質這是最重要的。

熱點內容
婚姻法家事決定權 發布:2024-11-07 23:32:02 瀏覽:873
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發布:2024-11-07 23:22:39 瀏覽:990
司法殺人 發布:2024-11-07 23:20:43 瀏覽:631
丹麥對法官 發布:2024-11-07 22:37:35 瀏覽:633
宜州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4-11-07 22:37:23 瀏覽:544
看山東衛視道德與法治 發布:2024-11-07 22:10:46 瀏覽:797
合同法第251條承攬合同 發布:2024-11-07 21:41:38 瀏覽:406
政府公告對企業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7 21:29:34 瀏覽:70
房屋轉租條例 發布:2024-11-07 21:27:19 瀏覽:183
刑法中的領水 發布:2024-11-07 20:15:26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