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英國的司法制度

英國的司法制度

發布時間: 2022-12-08 21:53:30

⑴ 塗雲新:英國如何建立獨立司法制度

英國如何建立獨立司法制度

文/塗雲新(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諾曼征服後,英國司法在兩個層面展開了長期而激烈的變革。
首先,王國的法律四分五裂地運行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由此,以中央和地方司法管轄權之爭為重心的法制的統一運動貫穿在英國的法律史中。其次,司法的獨立不斷地受到國王和 貴族的挑釁,由此,以各級法院司法獨立為中心的司法改革運動成為了英國法律史上蔚為壯觀的景象。歷經長期的而又驚心動魄的司法改革史,普通法的精神和理念,奠定了英國 法院的權威和地位,一個公正合理的司法制度由此開始和潤地推動著國家的現代化。
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沒有什麼事件可以比諾曼征服那樣深深地影響了英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公元1066年,盎格魯-撒克遜王朝末代君主懺悔者愛德華逝世,由於他膝下無子,引發 英格蘭王位繼承危機,當此之時,來自歐洲大陸的諾曼底公爵威廉率法國大軍,橫渡英吉利海峽,英國倉促應戰,一潰千里。威廉的軍隊長驅直入、直抵倫敦,是年聖誕節,諾曼 底公爵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成功加冕為英國國王。
諾曼征服後,包括「法官(英語:Judge/古法語:juge)」一詞在內的許多英文法律詞彙都深深地烙上了法蘭西的色彩。然而,歷史頗為吊詭的就在於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法律制 度不但沒有被法國人的鐵蹄掃盪一空,相反,諾曼法並未取代英國法,英國法得以倖存並且在經歷數個世紀後,成為了影響人類法律制度最寶貴的資源和遺產。

司法管轄權的競爭
諾曼征服大約一百年後,英國的憲政迎來了對它具有歷史深遠影響的《大憲章》,憲章對於整個專制王國來說無疑是一個羈絆和鐵籠:國王受到其承諾約束的原則慢慢被建立起來 。這個原則和傳統為後來的司法改革奠定了堅實的憲法和政治基礎。歷史證明了那個承諾是真誠而奏效的一個根本規范,我們看到,從愛德華一世以降的國王都成為了「巴力門中 的國王」(King in Parliament),國家可以指定效忠國王的法律。
就如英國法律史學家梅特蘭所認為的那樣,法律的制定是一回事,法律的實施是另一回事。英國的法院系統非常復雜,愛德華時期英國其實存在著四個具有獨立管轄權的法院系統 。
在愛德華一世時期的英國,郡或縣的法庭其實也是非常分散的,這些法庭是由古老的百戶區法庭演變而來,法庭雖然是由平民組成,它們對於幾乎所有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都具 有當然的管轄權。再者,除去各個教區還適用教會法以外,在廣袤的封建土地上還存在著很多的封建法庭(court baron)和習慣法庭(customary court),封建法庭的法官由封 建土地的保有人來擔任,而且法官們在很多平民提起的的糾紛中適用的是依據土地依附關系而業已存在多年的習慣法。
郡縣法庭、封建法庭無時不刻不在撕裂著這個王國的司法統一性,愛德華一世顯然不會容忍王國的法律是如此繁蕪不堪,於是,包括王室法庭、巡迴法庭在內的中央司法機構在英 國被逐步設立起來,其步伐緩慢卻又奏效:
王室法庭在地方司法無法實現公平正義的時候提供上訴救濟或者糾正地方司法的錯案,在某些涉及國王特別利益的案件中,王室法庭具有管轄權。這也產生了一種新型的國王之訴 ,也就是說,在某些特別的案件中,當事人不能夠在郡縣法庭或者封建法庭提起訴訟,他們必須到國王自己的法庭或者由國王任命的法官主持的法庭提起訴訟。正如這個法庭的名 稱所顯示的一樣,巡迴法庭由國王簽發委任狀派法官到全國各地聽審案件,庭審、判決都必須在巡迴專員面前完成。
由此,英國司法產生了兩套體系來對民眾的權利和訴求進行救濟,由於中央司法憑借其更加高效和更加專業的司法服務,在與地方司法的角逐中,王室法庭和巡迴法庭很快就獲得 了更高的權威和民意的支持,由此英國司法地方化在多年的司法實踐中慢慢被矯治和克服。

司法獨立的斗爭
郡縣法庭和封建法庭的司法管轄權慢慢由以國王為代表的中央法院系統「收回」,這只是初步解決了英國法制統一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英國的法院還面臨著更多、更具傷害力 的威脅,這些威脅主要來自國王和官僚系統干預司法審判。
在1607年的「禁令案」中,坎特伯雷大主教班克羅夫特請求英國國王頒發一項禁令。大主教認為國王在是否頒發該項禁令上擁有當然的權威,國王詹姆斯一世自恃自己作為英國國 王至高無上的權威,試圖親自代表國家審理此案件,並且在他看來,法官們都是代表著國王在行使著司法審判權。但是,柯克大法官(Edward Coke)卻認為:「盡管國王是正義的 源泉,但他不能作為法官判案。」彼時,英國法官的專業化程度已經有了相當的累積,以法官、律師為核心的法律人共同體已經形成,限制國王權力的斗爭已經取得了類似《大憲 章》那樣的成果。
柯克大法官根據他對英國法的理解,認為未經審判,國王是無權逮捕任何人的,對於一個案件,國王親自主持司法並且徑行審理,如果國王錯誤地逮捕了一個人,那麼對於這個人 來說,他的救濟途徑又是什麼呢?在「禁令案」判決書中,柯克大法官寫到「上帝賦予陛下優秀的美德和傑出的天賦,這是事實。但陛下沒有學習過英國法律,涉及臣民生命和財 產的事應該根據法律來判斷。法律是一門經過長期研究和實踐才能掌握的技藝,只有經過長時間學習和具有實踐經驗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審判權。」
通過對這個案子的審理,英國就逐步樹立起了一個慣例,那就是國王不得親自參與司法審判。
英國的司法獨立問題還可以追問到其憲政制度的頂層設計上。由於議會主權的觀念甚重,在英國,那個最高和最終的司法裁決機關設在議會裡面。如果一個案件經過郡縣法院的審 理,當事人沒有得到合理的救濟,那麼巡迴法庭、王室法庭都是可以上訴的法院,如果王室法院也產生冤假錯案,案件就有可能到達上議院,問題是如果上議院的判決也是錯誤的 ,那麼應該如何救濟呢?
在亨利七世時期,一個被稱為大法官法庭(Court of Chancery)的司法機構被設立起來,它擁有衡平管轄權,衡平法庭就這樣在普通法法庭的旁邊被建立起來,其審判的依據則是 「良心」、「正義」、「誠信」等較為抽象的原則,大法官可以根據自己對於法律和正義的理解來審理和判斷案件。
英國法學家布萊克斯通將法官看作是活著的法律的最終「宣諭者」(oracles)。英國法學家阿蒂亞在《法律與現代社會》中也明確地說道:「法庭說法律是什麼,法律就是什麼。 」
如果一個人想要去發現這個英國司法成長的真諦,那麼他必須去追索英國的法院和法官說了些什麼;如果一個國家想要去培育一個類似普通法系那樣強大而有權威的司法制度,那 么克服司法地方化和構建司法獨立的組織和程序保障是兩個永遠無法迴避的難題。

⑵ 英國怎樣通過法律的呀

英國分上下議院,兩個議院的議員都有提議立法的權利.兩個議院相互制約監督.但上議院和內閣有強行通過法律的權利.不管誰制定出來的法律,如果沒有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認可同意就不具備法律效力.所以就會出現議院或內閣的多次審議通過的法律由於得不到大法官的認可,就通過法律程序撤換最高大法官來使法律生效的情況了

詳細的說是:

憲法
英國憲法與絕大多數國家憲法不同,不是一個獨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習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法(1911、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君主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蘇格蘭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大憲章共65條,其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國王與領主關系規定;第二部分為國王施政方針與程序規定;第三部分為國王與領主爭端處理規定。按照大憲章的規定,國王要保障貴族和騎士的封建繼承權,不得違例向封建主徵收高額捐稅,不得任意逮捕、監禁、放逐自由人或沒收他們的財產,承認倫敦等城市的自治權。為了保證憲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組成一個委員會,對國王進行監督,如果憲章遭到破壞,封建領主有權以軍事手段強迫國王履約。英國以後的憲政,追根溯源即來自大憲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權有限和個人自由。有的學者如斯托布斯就認為,整個英國憲政史,實際上是大憲章的注釋史。

司法
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上訴機關。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於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並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錶王室。英國陪審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至今已經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組成部分了。

⑶ 英國君主立憲制 司法權是否獨立

英國司法權當然獨立於內閣之外,議會有權監管法院,但內閣無權監管司法權。法院和內閣都是向議會負責的。

⑷ 英國司法制度的介紹

《英國司法制度》作者齊樹潔 ,由廈門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2月出版發行。

⑸ 中英司法制度差異

英國是聯邦制國家,分為四個地區,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這四個地區都有相當的自治權,各自實行不同的司法制度,其中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同一種司法制度。

#############英國檢察機關

英國檢察機關歷史不長,由於英國奉行當事人主義,對一般刑事案件的起訴不被看做是國家的事情,因此歷史上對此類訴訟主要是由警察聘請律師代為起訴,而國家公訴人只負責重罪,如謀殺、叛國等案件的起訴。由於發現警察在起訴案件中有放縱犯罪的問題,1984年,議會制定了《刑事起訴法》,規定刑事案件統一由檢察官負責,1985年正式成立了檢察機構(簡稱cps),建立了現代意義的檢察制度,這也是英國刑事司法改革的一項重大措施。在此後近20年的司法改革中,檢察官的許可權不斷擴大,檢察機構不斷健全。

英國的檢察官都是在律師中選任,所以檢察官也稱做「出庭律師」或「控方律師」。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共分成42個司法區,每個司法區中都設有檢察機構,每個檢察機構都有一個首席檢察官,領導司法區刑事起訴工作。皇家檢察署(類似我國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42個司法區的檢察機構工作。

具體的案件上看:情節比較輕微的案件,按中國通常做法不宜起訴,可以作為治安案件,由警察處理。

在英國這種情況就應當起訴,當然起訴也是由地方法院審理,一般不送進監獄。案件處理結果大體相同,但程序不一樣,這是中英司法制度的一個區別。

##############英國的法院體系

英國的法院體系與中國差異較大。英國42個司法區都設有地方法院(也稱治安法院),審理六個月以下監禁和罰金5000鎊以下的刑事案件。這里的法官構成很有意思——大部分是業余法官,由司法區內公共組織任命誠實、有相當法律知識的紳士擔任,全國共有3000個;也有全職法官,但數量很少,全國42個司法區只有100個全職法官;另外還有半全職法官150個。全職和半全職法官都是律師。業余法官每兩周在法院工作1天,半全職法官每周工作2天到3天。全職法官職責是處理疑難的法律事務或審理復雜、時間長的案件。業余法官在法庭上與全職和半全職法官有同等權力,開庭時有書記官(書記官也是律師)為他提供法律知識服務。法庭審理案件時,檢察官(控方律師)和辯護律師出庭抗辯、質證,法官居中審判。

英國審理嚴重刑事案件的法院是皇家刑事法院。檢察官對警察移送的案件進行審查,認為案情嚴重,不應在地方法院審理的,就直接向皇家刑事法院起訴。地方法院法官審查認為應當處以更重刑罰(超過六個月監禁或5000鎊罰金)的案件,也可以移交皇家刑事法院審理。

皇家刑事法院的法官都是全職法官,由國家支付薪水。在英國,凡是帶皇家字樣的機構都與國家有關。因此,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皇家刑事法院與地方法院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前者是國家的法院,而後者是帶有民間性質的地方裁判機構。

皇家法院審判案件時有陪審團參加,陪審團由10名公民組成,法庭上當控辯雙方進行抗辯、質證時,陪審團不能發問,陪審團最後根據對證據的判斷,做出犯罪事實是否存在的結論。陪審團對案件事實形成內心確信(即心證)過程中,法官可以向陪審團介紹法律關於證據效力的規則。最後,法官根據陪審團認定的犯罪事實存在與否的結論,來決定對被告人的刑罰。

###################

一,在偵查階段對犯罪嫌疑人權利保護方面,英國採取了政府無償提供律師進行法律指導,這對於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建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任何人都有權申請保釋,然後由法官當庭聽證決定是否保釋,對於我們嘗試引進檢察機關不捕、不訴案件實行聽證制度具有參考意義;英國動用社會人士參與審判活動,這也是一個通過社會各方面介入解決權力監督問題的好思路;英國刑事證據採用排除合理懷疑的標准,很有必要將其精神引進到中國,特別是在一些客觀證據不足的案件,例如賄賂案件現場是一對一的情況下,吸收自由心證的合理因素認定案件,有利於懲治賄賂犯罪;對被告人認罪案件,通過類似辯訴交易形式處理,可以提高效率,節省資源,簡化程序。

二,是對檢察機關和檢察制度在現代法治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更加明確。英國是一個重傳統、比較保守的國家,歷史上的檢察制度並不發達,而在這樣一個國度中,獨立的檢察機關從無到有,到不斷壯大、不斷強化,標志著檢察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是法治社會的必然,檢察機關作為現代法治國家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司法機關,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英國在司法改革中針對實際問題,著眼於保障人權、控制社會、維護公眾利益、追求司法效率的平衡,大膽創新,保持傳統,求新求變的務實精神很值得我們在司法改革進程中學習。要理性地借鑒並引進外國先進司法制度,全面了解掌握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判明利弊,為我所用。要從中國的國情和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切忌不顧國情,標新立異,以免把人家已經摒棄的糟粕,當做精華引進。

四,是創造尊重法律、崇尚法律的濃重氛圍,是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基礎。在英國,法律至上精神的體現隨處可見。無論從法庭的設置,還是審判活動的程序,無論是法官所戴所穿具有象徵意義的發套、法袍,還是社會大眾對法律遵從所具有的態度,都處處體現著法律的權威。在英國,檢察官的決定,法官的判決成為一種法律,成為全社會人們共同遵守的准則,體現著法律的尊嚴。這來源於長期的法治追求的培養,來源於對司法機關和司法官員的充分信賴。而司法官的崇高職業操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英國司法官嚴格的遴選制度。這啟示我們必須營造一種法律至上、嚴格依法辦事的社會環境,同時大力推進檢察官、法官的職業化,嚴格准入制度和遴選制度,樹立司法機關的權威。

⑹ 英國司法審查的模式

司法審查制度,是一種國家權力對另一種國家權力的監督制約制度,即法院通過訴訟程序審查並糾正不法行政行為,以保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免受國家行政機關侵害並維護其合法權益的行政行為,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司法審查,則起源於17世紀的英國。最初是英王為了中央集權的需要,通過王座法院來審查下級法院和各級地方機構的行為,後來演變為普通法院對行政機關行為合法性的審查。而使司法審查制度成為一種具有政制活力的司法制度,在於馬歇爾大法官通過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的判決,如今司法審查制度已無可爭議地成為美國政制的生命象徵與活力符號
美國在歷史上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處理法律問題基本上沿用了英國法 ,1776年獨立後的美國仍繼續沿用和擴充英國法,因此,英美屬同一法律體系。然而,由於兩國的政治體系不同及美國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發展等原因。英美兩國 在司法審查制度方面有異有同。
范圍
英國法院在審查時注重實質的法治原則,而不拘泥於成文法的規定。相比之下,美國法院更依賴於成文法。 美國是一個成文憲法的國家,政治上實行三權分立,司法權能夠對行政權進行審查,源於憲法第三條第二項——司法權涉及以合眾國為一方的案件,是司法審查的憲法法源。當然,雖然這些規定中並未有為什麼應該由司法機關而不是其他機關來進行審查的明確字眼,但實際上由於對英國普通法傳統的繼承,在美國民眾的眼中,司法審查權已經成為法院的一項理所當然的權力。但由於受三權分立思想的影響,美國司法審查中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法院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對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即司法權如何不過多地干涉行政權,並因而影響到行政權的獨立性。所以美國的司法審查是相當謹慎的,在司法審查的范圍上表現為,對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的嚴格區分。美國學者認為,事實問題,只能由行政權作出判斷,法院的主要職責是解決法律問題,法院對事實裁定,一方面不能不審查,一方面又不能太多地審查。解決的辦法就是由聯邦程序法對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審查的標准分別作出規定。
英國堅持議會主權的原則,議會享有最高的權力,行政機關需要根據議會制定的法律來行使的權力,而法院負有對行政機關是否依法行使職權進行審查的職責,所以一旦行政機關超越職權行使權力,法院即可以宣告它無效或撤銷它,因此,越權原則也就成為英國司法審查的根據。由於英國是一個判例法的國家,所以,英國法院對於越權原則的解釋都是通過具體的案件作出的。英國法院認為可以審查的越權行為主要有:違反自然公正原則;程序的越權;實質的越權。其中自然公正原則是英國普通法上的一個程序規則,由於普通法並無公法和私法的區分,所以該原則不僅支配行政機關和法院的活動,而且其它一切行使權力的人或團體,在行使權力時都不得違反這個原則。
程度
在英美司法審查中,都存在排除司法審查的行政行為。從兩國有關排除條款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兩國對待司法審查的態度的差別。英國在排除司法審查的規定方面,首先強調法院的自由裁量權,即法院在對於是否向當事人提供救濟的問題上享有決定權。
與英國強調法院的自由裁量權不同,美國在排除司法審查時首先強調的卻是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美國法院的司法審查的趨勢是盡量限制排除司法審查的
全國注冊建築師、建造師考試 備考資料 歷年真題 考試心得 模擬試題
范圍,即加強司法審查的程度,但是由於受到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和成文法的規定的限制,註定這種程度比起英國來說要小。同時,美國行政法中完全排除司法審查的行為也較英國為多,主要有外交和國防;軍隊的內部管理;總統任命高級助手和顧問;國家安全等。
方法
在英國,當公民權力和利益受到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的不法侵害後,實際
上可以有三種救濟的手段:一是提起普通法上的一般訴訟,而是向法院上訴,三是請求高等法院司法審查。可見,司法審查在英國並非解決行政行為違法性的唯一手段。
英國相比,美國的司法審查的方法較為統一和規范,主要存在四種形式的司法審查手段,法定的審查;非法定的審查;執行訴訟中的司法審查;憲法權利的司法審查。 法定的審查主要是指各種制定法中規定的司法審查的方法,如果沒有成文法的規定,法院也可以採取非法定審查的手段。這種非法定審查顯然是受了英國普通法的影響,其救濟手段也主要是各種令狀,包括提審狀、禁止狀、追問權力狀、人身保護狀和執行狀。除此之外,非法定審查中還吸收了英國普通訴訟的手段。
門檻
英國的起訴資格的規定相對簡單,高等法院只要認為申請人對於申訴事項具有足夠的利益,就可以同意其司法審查的申請。因此,足夠的利益就作為法院審查起訴資格的唯一標准。
美國當事人只有在權利受到侵害時才有起訴資格。40年代以後,最高法院通過多個案例將起訴資格放寬,當事人不一定非要在權利受到損害時才能起訴,只要有實際的損害,甚至在沒有實際的損害時,為了保護公共利益,也具有起訴資格。當代美國法院主要採用了雙層結構標准,即當事人起訴必須同時符合憲法的標准和法律的標准,憲法的標准主要是當事人必須有事實上的損害,法律的標准主要是當事人要求保護的利益必須屬於法律或者憲法所保護或調整的利益范圍之內。比較美國與英國關於起訴資格的不同規定,顯然英國規定得更為寬松,足夠的利益標准不僅不要求有事實的損害存在,甚至此處的利益也不僅僅局限於法律和憲法內的利益,從中可以感受到實質法治原則和不成文法精神在英國無處不在的強大力量。
總結
當代英美司法審查制度雖然仍存在差異,但其發展的趨勢也是在逐漸的融合,這不僅僅是在具體的規定上,兩國都趨向范圍更廣、限制更少、方法更統一、起訴更靈活的司法審查制度,更大的融合在文化和憲政的領域進行。
1989年《行政訴訟法》的頒布預示著司法審查制度在中國的初步建立,但是,不可否認,無論是就司法審查的具體制度,司法審查制度賴以生存的憲政基礎,還是法治的歷史,中國與英美發達國家之間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雖然中國與英美的社會制度不同,但具有通過司法權控制行政權的共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較他國的制度,為本國的法律建設提供有用的制度資源,也是筆者在比較之外的一點現實關照。

⑺ 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的司法體系的特點...(急)

英國司法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上訴機關。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於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並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錶王室。

美國司法:美國是英、美法系國家。美國司法制度的主要特點有:貫徹三權分立的原則,實行司法獨立;法院組織分為聯邦和地方兩大系統;聯邦最高法院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權;等等。司法組織法院組織復雜,分為聯邦法院和州法院兩大系統,適用各自的憲法和法律,管轄不同的案件和地域。此外,還有國會根據需要通過有關法令建立的特別法院,如聯邦權利申訴法院等。法官實行不可更換制、專職制、高薪制、退休制。美國沒有統一的行政法院;行政糾紛案件除由普通法院審理外,各獨立機構也有權受理和裁決。 美國檢察機關與司法行政機構不分,聯邦總檢察長即司法部長,為總統和政府的法律顧問,監督司法行政管理,在聯邦最高法院審理重大案件時,代表政府出庭,參加訴訟『檢察官受司法部領導,配屬於各級法院。訴訟程序民事訴訟程序採用辯論制,獨任審理;部分訴訟,特別是侵權訴訟等由陪審團裁斷,法官判決。刑事訴訟程序的特點是:聯邦和若干州保留大陪審團審查重罪起訴的制度;非法取得的證據不得採納;廣泛使用審判前的「答辯交易」;辯護時,民事案件中的原告、被告律師,刑事案件中的公訴人和被告律師相互對抗爭辯,法官不主動調查,僅起「消極仲裁人」的作用。司法審查制度作為聯邦原則正式確定,始於1803年聯邦最高法院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首席法官J.馬歇爾代表法院認為,「違憲的法律不是法律」,「憲法取締一切與之相抵觸的法律」,明確宣布國會1789年頒布的《司法條例》第13條違憲,從而確立了法院擁有審查國會通過的法令的職權,逐步形成司法審查制度。這一制度成為維護統治秩序,實行權力制衡的一種政治手段,以後為許多國家所仿效。美國的司法審查權由普通法院,主要由聯邦最高法院行使,其方式是審理具體案件所適用的法律是否違憲,審查對象除國會制定的法律外,還包括總統的行政措施。
美國法院組織劃分為聯邦和各州兩大系統,名稱和審級不盡相同,管轄許可權錯綜復雜。法院一般是民事、刑事兼理。除某些基層法院外,均不採取陪審制。檢察官受司法部領導,配屬於各級法院。
聯邦系統的法院管轄的案件主要為:涉及聯邦憲法、法律或國際條約的案件,一方當事人為聯邦政府的案件,涉及外國政府代理人的案件,公海上或國境內供對外貿易和州際貿易之用的通航水域案件,不同州之間、不同州的公民之間的爭議以及州政府向他州公民提起的訴訟。聯邦系統的法院包括:
聯邦地方法院 ,普通民事、刑事案件的初審法院 設在各州的聯邦地方法院只審理屬於聯邦管轄的案件,設在首都哥倫比亞特區和領地的聯邦地方法院,則兼理聯邦管轄和地方管轄的案件。一般為獨任審理,重大案件由3名法官組成合議庭並召集陪審團進行審理; 聯邦上訴法院分設在全國11個司法巡迴區,受理本巡迴區內對聯邦地方法院判決不服的上訴案件,以及對聯邦系統的專門法院的判決和某些具有部分司法權的行政機構的裁決不服而上訴的案件。案件一般由3名法官合議審理。
美國最高法院 是全國最高審級,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其判例對全國有拘束力,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judicial review)權,即有權通過具體案例宣布聯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違憲。
專門法院聯邦系統還設有各種專門法院。與上訴法院同級的有:受理向政府要求損害賠償的案件的索賠法院,受理關稅上訴案件和專利權案件的關稅和專利權上訴法院。與地方法院同級的有關稅法院和征稅法院。另外,某些聯邦行政機構具有部分司法權,可以裁決其職權范圍內的爭議。這些行政機構有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國家勞工關系局等。
州系統的法院名稱各州不一,一般分3級,其下還設有各種不列為審級的小型法院。
基層法院,一般稱州地方法院、州巡迴法院、州高等法院或州普通訴訟法院,為屬州管轄的一般民刑事案件的初審法院,多數州規定須召集陪審團審理。有的州在基層法院之下設有縣法院、市法院和警察法院。也有在基層法院內設各種專門法庭或者另設專門法院,不作為審級;對其判決不服,可申請基層法院重審,以後仍可上訴。這類專門法院包括家事法院、遺囑驗證法院、遺囑處理法院、交通法院和小額索賠法院。
州上訴法院,大部分州設有州上訴法院,作為中級上訴法院。
州最高法院 ,州的最高審級是州最高法院,有的州稱為最高審判法院、違法行為處理法院。也有的州分設民事最高法院和刑事最高法院。紐約州的法院組織比較特殊,其初審法院稱為州最高法院,內分家事庭和遺囑驗證庭等。上訴級為上述法院的上訴庭,不另設法院。最高審級稱州上訴法院。
聯邦最高法院(Federal Supreme Court) ,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的最高審級和最高審判機關。1790年根據《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成立,設於首都華盛頓。最初由首席法官l人和法官5人組成,後來人數幾經增減。1869年根據國會法令規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組成。法官均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但年滿70歲、任職滿10年或年滿歷歲、任職滿15年者,可自動提出退休。美國憲法規定,聯邦最高法院對涉及大使、其他使節和領事以及一州為訴訟一方的案件有初審權;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法律問題進行復審;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州法院審理的案件。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開庭時間為每年10月的第1個星期一到翌年6月中旬。判決以法官投票的簡單多數為准,判決書寫下各方意見。1882年開始發行官方匯編的《美國最高法院判例匯編》,其中的判例對法庭有約束力,為審理同類案件的依據。

法國司法制度的獨特之處主要體現在具有兩套相互獨立的法院系統,即行政法院系統和普通法院系統(也稱司法法院系統)共存,並行運轉。兩個系統的法院都能對各自管轄的訴訟案件作出最終的判決。而且,每個法院系統都有自己的金字塔形的機構設置。行政法院系統由(初審)行政法院、上訴行政法院(自1987年起)和最高行政法院組成;普通法院系統由基層法院(初審法庭、大審法庭、輕罪法院、重罪法院、商事法院、勞資調解委員會等)、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組成。由於兩個法院系統均有各自的管轄范圍,因此法國還專門設立了許可權爭議法庭,以在兩個法院系統的管轄權發生爭議時作出裁決。
法國的憲法司法制度與其他西方國家的憲法司法制度相比也有其獨特之處。法國設立憲法委員會,主要負責進行合憲性審查,但採取事先審查的方式,對已經頒布實施的法律不再具有審查的權力;而且,公民個人無權向憲法委員會提起違憲審查的請求。但我們不能因此低估憲法委員會在法國民主政治生活和法制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與美國的情況不同,法國憲法委員會不屬於三權分立理論中的司法權范疇,它在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之外,甚至可以說之上,因為憲法委員會的裁決對所有公共權力機構,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均具有約束力。值得強調的是,在法國,憲法委員會在維護憲法、從更廣泛意義上講維護整個國家的法律制度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當然,法國司法制度的特點還體現在許多其他方面,比如,專門設立在共和國總統犯有叛國罪時進行審判的特別高等法院、設立對政府部長在行使職權過程中犯有輕罪或重罪時進行審判的共和國法院、全部由非職業法官組成的商事法院,等等。
除此之外,因法國是歐盟和歐洲理事會成員國,法國公民除可以向本國的法院提出訴求外或者在本國法院未能支持其主張時,在某些情況下歐盟法院和歐洲人權法院也是獲得司法救濟的有效途徑。

德國司法:聯邦憲法法院是德國憲法機構之一,是最高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並對是否違憲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一半,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現任院長漢斯?約爾根?帕皮爾(Prof.Dr.Hans-Jürgen Papier),2002年4月10日就任。
聯邦憲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有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一半,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此外設有聯邦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聯邦行政法院(負責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聯邦懲戒法院(負責公職人員違紀案件)、聯邦財政法院(負責財政案件)、聯邦勞工法院(審理勞工案件)、聯邦社會法院(審理社會福利糾紛)和聯邦專利法院(審理有關專利問題的案件)。
各級法院相應設有檢察機關,任務是對違法、犯罪提出起訴,但不受法院的管轄,不幹預法院的審判工作,也不獨立行使職權,而受各級司法部門的領導。其任務主要是領導刑事案件的偵查並提起公訴。檢察機關受聯邦或州政府司法部門的領導,在行使職權時相對獨立。聯邦行政法院設聯邦最高檢察院,由聯邦檢察長和數名聯邦檢察官進行工作。

⑻ 在英國的司法程序中,證據認證的過程是怎樣的

英國證據法之概要 當今英國法律體系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於,證據法被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加以確立,其與訴訟程序法既有聯系,又存在明顯的差別.在英國,程序法為調整訴訟關系,解決訴訟過程的法律,證據法則是解決訴訟基礎,以證據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要了解英國的證據法,必須首先對英國的證據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英國證據制度概述(一)歷史沿革證據是審判的基礎,證據制度是訴訟制度的核心.19世紀初期英國著名法學家邊沁曾經說過:程序法的直接目的是保證公正的判決,即將有效的法律正確地適用於真實的案件事實;而這必須以相關的證據為依據.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英國司法審判受神示證據制度的統治,"神明裁判"與"司法決斗"成為訴訟中決定是非曲直的標准,證據在訴訟中既沒有地位,也沒有意義.有學者指出,"證據法作為法治的基石,在中國背景下加強證據法學建設,將特別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和法治的基本目標"~①.隨著時代的變革,證據法學面臨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掌握和運用證據法學的基礎理論就顯得特別重要.英國證據法歷史悠久,體系嚴密,內容豐富,與時俱進,對各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普通法系國家和地區)證據制度的發展產生過重要的影響.20世紀後半葉以來,英國分別以"接近正義"(Access to Justice)和"所有人的正義"(Justice for All)為主題,展開了民事和刑事兩大領域的司法制度改革.司法改革的浪潮強烈沖擊了原有的證據規則,其廣度和深度引起了世人關注。

⑼ 英國的司法權哪個機構掌握

在英國的司法體制中,各級各類法院是司法權的行使機構。其中上議院是英國最高回的司法機構答,上議院的議員在理論上都是法官,實際上則只有大法官和常任法官上議院議員(上訴審貴族),構成的不超過11個人有司法審判權。2007年增加了一個司法部,但應該沒有上議院權力大。

熱點內容
建築企業管理規章制度建設情況 發布:2025-01-10 04:41:10 瀏覽:751
勞動合同法第52條 發布:2025-01-10 04:06:05 瀏覽:931
法學理念遠超 發布:2025-01-10 03:51:00 瀏覽:610
麵包原料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03:11:11 瀏覽:839
質量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0 03:10:33 瀏覽:74
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 發布:2025-01-10 02:31:50 瀏覽:270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
新監理工程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00:05:32 瀏覽:402
天元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9 23:40:10 瀏覽:997
勞動法五險之生育險 發布:2025-01-09 22:54:14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