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60講2016

民法60講2016

發布時間: 2022-12-10 07:32:04

A. 父母申請的經濟適用房可以繼承給孩子嗎

父母申請的經濟適用房,是不可以繼承給孩子的。本身經濟適用房都不是你的,如果你去世的話,到時候也不會給你的孩子的,也是沒有權利繼承的。

B. 證券公司投資者適當性義務民事責任要點

證券公司投資者適當性義務民事責任要點

投資者適當性義務是指金融中介機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或服務與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風險承受水平、財務需求、知識和經驗之間的契合程度,即“適合的投資者購買恰當的產品”。下面我為大家整理的證券公司投資者適當性義務民事責任要點,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證券公司是否承擔民事責任

在民事責任體系內,依據“義務違反—責任認定”的路徑,對約定義務的違反產生違約責任,對法定義務的違反產生侵權責任或締約過失責任。

(一)違約責任

其一,合同中未約定適當性義務。

如果投資者與證券公司簽訂的合同中明確約定了證券公司應承擔適當性義務,當證券公司沒有履行或履行存在瑕疵,投資者就可以依據合同的約定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由於券商與投資者簽訂的開戶協議等合同通常是證券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而監管規則並未明確要求證券公司必須將適當性義務作為開戶協議必備條款,因此各家證券公司並未在其格式合同中為自己課以投資者適當性義務,由此我們可以排除投資者以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追究對方證券公司民事責任的可能性。

其二,適當性義務並非合同附隨義務

證券公司違反適當性義務應承擔違約責任的另一個理由是即使在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簽訂的合同中沒有明確約定適當性義務,但因適當性義務屬於合同附隨義務,違反了合同附隨義務也應承擔違約責任。合同附隨義務,相對於合同主義務而言,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基於誠信原則產生的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負有的以保護他人之人身和財產利益為目的的通知、保密、保護等義務。我國《合同法》中關於附隨義務的規定是第60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投資者適當性義務是否屬於合同附隨義務,實質在於合同履行過程中,證券公司是否應持續關注和監督投資者信息和證券產品或服務的變化情況,確保產品或服務始終適合於投資者。本文認為,適當性義務對投資者的保護並不是為其完全規避風險,而是避免證券公司利用自身優勢地位對投資者提供不適合產品和服務。在證券公司為投資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簽訂雙方合同之際,證券公司確保產品或服務符合適當性要求就已經履行完畢適當性義務,對於後來發生的正常的市場風險帶來的產品或服務的變化以及投資者自身原因(如其風險測評顯示其從投資激進型客戶調整為保守型客戶),證券公司只需提示投資者其與所投資的產品或服務不匹配,不能將適當性義務認定為附隨義務要求證券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二)締約過失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締約之際,一方當事人違反基於誠信原則產生的先合同義務而導致交易相對方信賴利益受損而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先合同義務是當事人為締約而相互磋商之時,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而產生的協助、告知、通知、保密等義務,適當性義務作為證券公司交易合同訂立時的入口義務,其發生時點與先合同義務一致,而且二者又都是誠信原則的具體延伸。根據現行投資者適當性規則,與金融機構相關的先合同義務主要是告知和說明義務,《合同法》第42條將之稱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在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締結合同的過程中,如果出現由於證券公司未履行締約之際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和投資者適當性原則應盡的'告知、說明等義務的原因致使投資者遭受損失的,那麼證券公司就需要對客戶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證券公司在締結合同過程中違反應盡的告知風險、合理注意說明等適當性義務,如為不符合創業板開戶條件的客戶開立創業板,向風險承受能力低的客戶提供與其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產品或服務的,如果客戶在合同簽訂後已經開始了創業板股票交易、已經購買了高風險的金融產品或服務,證券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合同已經成立生效並實際履行,是否適用締約過失責任,即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於合同成立生效的情形,目前理論界和司法判例有不同的觀點。本文認為,依據我國《合同法》第42、43條規定,締約過失責任不以合同有效成立為條件,而是以當事人之間真實存在的交易為基礎,以締結合同過程中的誠實信用義務為前提,合同關系是否存在與締約過失責任並無必然的聯系。

(三)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四要件包括行為違法性、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過錯,目前來說關於證券公司違反投資者適當性義務是否承擔侵權責任的主要爭論點在於行為違法性這一要件,即目前法律法規中對於證券公司的適當性規則之規定是否屬於證券公司法定義務。第一種認為,侵權責任是民事責任的形式之一,而民事責任是以民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論證侵權責任是否成立的途徑不是“法律義務—民事責任”,正確的應該是“民事義務—民事責任”。我國現行證券監管法規體系中雖存在著大量適當性規范對證券公司課以義務,但這些監管規則都是從金融監管視角要求加強證券公司加強客戶管理工作,從法律後果上僅規定了行政處罰、自律措施等監管責任,並沒有確定適當性規則在民法上的義務,更沒有規定證券公司違反該義務應當對投資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另一種觀點認為:適當性義務是法定義務,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我們認為:首先,從對法律淵源的解釋,對法定義務的“法”的理解不應局限於“法律”,應包括所有的法律淵源,證券監管部門發布的監管規則自然包括在內。其次,從法律制度的內涵理解,對法定義務的理解不能局限於“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應探究法律制度的內涵和法律條文制定的出發點。如現行的《證券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投資者適當性義務或規則”,但從《證券法》第一條規定的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的立法宗旨,從證券公司從事經紀業務與自營業務的利益沖突禁止、禁止全權委託、禁止利益承諾等方式間接體現了投資者適當性原則的精神,以及證券發行交易活動遵循三公原則、遵守誠實信用原則、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欺詐等行為、《證券法》第79條第(五)、(六)、(七)等,都與投資者適當性原則有共通之處,都反應了投資者適當性原則的精神。再次,《民法通則》第6條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可見,存在於行政法規、規章中的投資者適當性義務也屬於民事義務,應當遵守。最後,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楊臨萍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商事審判工作中的若干具體問題》明確指出,“相關監管部門規范性文件中對銀行理財產品、保險投資產品、信託理財產品、券商集合理財計劃、杠桿基金份額等高風險金融產品的銷售作出的規定,與法律、行政法規等法律規范不相抵觸的,如果部門規范性文件是限制賣方機構權利或增加賣方機構義務,可以適用部門規范性文件”,表明了金融機構違反規范性文件不但要承擔責任,而且直接指出了責任的類型——侵權責任。

二、民事責任比例的分配

鑒於違約責任難以得到支持,締約過失責任保護的是當事人信賴利益的損失,而信賴利益損失難以衡量計算,因此實踐中大多數投資者以侵權責任為由,認為證券公司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義務瑕疵(如未進行風險揭示、非現場開立創業板交易許可權、未進行客戶回訪等)要求證券公司對其賬戶損失的責任承擔賠償責任。關於責任比例分配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當知曉證券公司為投資者提供產品和服務可以分為兩種:主動型和被動型。主動型指證券公司主動為投資者提供產品和服務,如推薦理財產品、資產管理業務等;另一種被動型,也可稱為通道服務,是指證券公司僅僅為客戶提供和證券交易所對接的服務通道,如證券經紀業務。在主動型業務中,證券公司的專業能力和推薦對投資者的決策有較大影響力,也對損失的發生有直接決定作用。如證券公司向風險承受能力低的客戶推薦風險系數高的產品或服務,客戶基於相信金融機構的專業能力而決定購買,若該產品或服務導致了客戶的損失,證券公司應承擔主要責任;而在被動型業務中,證券公司僅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對客戶的投資選擇起不到決定或影響的作用,投資指令完全由客戶自己自主操作和選擇,那麼這時證券公司未盡到“適當性”義務投資者的損失證券公司也只需承擔一定而不是全部責任。

其次,應當注意區分投資者的損失是一次決策行為導致還是多次決策行為導致。一次決策行為導致的損失如投資者聽取證券公司推薦購買了理財產品,投資者購買之後該理財產品盈虧不在其掌握之中;多次決策行為導致的損失如投資者在開立證券賬戶、開通創業板和融資融券交易許可權,雖在開通過程證券公司有過錯,但證券公司開通證券賬戶和開通創業板交易行為本身不必然導致損失,真正導致損失發生的是投資者後面的賬戶操作行為(即股票交易行為,為多次決策行為)。

最後,還需對適當性義務的具體內容進行區別對待,如證券公司為客戶非現場開戶(非現場開戶放開之前)、未做風險測評等,這些義務的違反並不實質影響到客戶是否能成功開立證券賬戶進行證券交易;而若證券公司未進行資格審查而為不符合創業板交易資格的客戶開通創業板交易許可權的,該義務的違反直接影響到客戶能否開通創業板,對客戶創業板交易損失的影響更直接,因此承擔的責任也較其他適當性義務違反的責任更大。

綜上,本文認為,證券公司違反投資者適當性義務應當根據證券公司行為與投資者損失之間影響的大小承擔相應的按份責任。

三、證券公司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

“無救濟則無保護”,當行政監管層面的監管規則無法滿足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價值目標時,民事上的救濟成為對投資者最好的保障。對於證券公司而言,應當認識到其違反適當性義務除了要面臨監管處罰外,還可能承擔民事賠償責任,2016年9月9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就〈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即將出台,這將對證券公司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提出更多更高要求。為落實監管工作要求,減少和防範法律和合規風險,證券公司應當切實加強適當性管理。

(一)關於留痕管理。

留痕既是證券公司履行監管要求的有效證明,更可以作為法庭上保護自身的證據。加強留痕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積極推行“雙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二十八條規定,經營機構通過營業網點向普通投資者進行的告知、警示應當全程錄音或者錄像。深圳證監局2016年9月29日發布了《關於轄區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開展風險揭示“雙錄”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在金融產品銷售業務中對履行客戶服務、告知和信息公示業務的過程和內容予以全面、有效的留痕,對個人客戶現場銷售復雜或高風險的金融產品,實施風險揭示同步錄音錄像,同時鼓勵對互聯網銷售金融產品以及在融資融券、新三板開戶或者其他高風險業務領域等推行“雙錄”。從嚴規范證券公司在各個環節適當性義務的履行,加強留痕的監管趨勢已確立,對風險揭示、告知、警示等進行雙錄是大勢所趨。各家券商可以從深圳轄區營業部作為試點,提前做好“雙錄”的准備工作,如業務流程的修訂、雙錄環節的確定、標准話術的制定、雙錄資料的存儲管理、分支機構的培訓等。另外,注重客戶回訪留痕。通過回訪客戶進一步履行客戶身份確認、風險提示、重要事項提醒等義務。為保障回訪及時性、規范性、有效性和獨立性,建議監管和適當性管理要求的相關回訪由證券公司總部或分公司集中完成,其他服務性回訪可由營業部完成,同時建立問題反饋和責任追究機制,確保回訪發現的問題得到及時整改。

(二)關於現場開戶問題

依據監管要求和業務特點,證券公司可以對不同業務是否非現場開戶實施區別管理:對於創業板首次開通,根據《創業板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暫行規定》和《創業板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業務操作指南》規定,除年齡超過70周歲、身體殘疾等特殊情況客戶證券公司可視需要安排工作人員上門與其簽署風險揭示書(應當在風險揭示書上載明原因及具體簽署地點)外,首次開通創業板的客戶必須要求投資者在營業部場所進行現場開立;對於融資融券賬戶,《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規定了證券公司應當向客戶講解業務規則和合同內容、告知權利義務和違約處置的風險控制安排、將風險揭示書交由客戶書面確認等,且兩融業務風險較高,業務規則較為復雜,股市異常波動下客戶投訴頻發,近年來多個券商因未能落實適當性管理要求被監管處罰,因此雖然監管規則未直接要求在營業部現場開立兩融賬戶,但結合兩融業務特點,建議各家券商盡量不要非現場為客戶開立融資融券賬戶;對於普通賬戶開立,因現在監管已經放開非現場開戶,各家券商應著重於非現場開戶的留痕管理工作,所有開戶文件、風險提示、身份確認、客戶回訪等都要做到有留痕。

(三)關於風險揭示工作

首先,風險揭示一定要注重避免流於形式。目前各券商的《風險揭示書》和《業務規則知曉聲明》的簽訂大多“走過場,應付監管,流於形式”,只是讓客戶在指定位置簽字以求免責,證券公司營業部風險揭示工作應向客戶就風險揭示書及業務規則進行告知並講解,充分揭示風險,確保客戶知曉業務規則及面臨的風險;其次就是風險揭示一定要注重留痕,抄寫、簽字,並將整個講解過程進行錄音錄像留痕;最後,要求風險揭示的人員崗位與營業部其他崗位進行分離,對有條件的營業部則要求由專員專職風險揭示工作,防止與業務、業績掛鉤。

(四)關於持續適當性管理。

多數證券公司在對營業部日常檢查發現監管要求的每兩年一次的持續風險測評有大量客戶未主動完成,一些客戶在開通創業板和兩融賬戶時符合條件,但在兩年後的風險測評時結果顯示為保守型客戶等不符合開通創業板和兩融賬戶開通條件的,各券商首先要做到提示客戶持續風險測評並留痕;其次,對於融資融券客戶,一旦持續風險測評後不符合條件則合約到期後不為其辦理展期,對於一旦風險測評後不符合創業板條件的則提醒其不符合創業板交易條件注意創業板投資風險並留痕;再次,《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關於客戶持續性管理的要求更加明確和嚴格,如要求證券機構建立投資者評估資料庫並每年更新,根據投資者和產品或者服務信息變情況,及時調整投資者分類、產品或者服務分級以及適當性匹配意見,並主動告知投資者。可見客戶持續性管理工作必須依賴系統和大數據才能有效開展,證券公司總部應盡快做技術准備。

(五)其他問題

一是高齡客戶管理:對老年投資者的適當性義務和適當性服務較其他投資者的要求有一定程度提高,首先,營業部在為老年投資者開戶時,對風險揭示和業務規則講解等開戶過程確保做到錄音錄像;其次,提高對高齡客戶的回訪頻率,隨時發現風險;再次,對於高風險的產品和服務,提高其開通門檻;最後,在系統中將老年投資者單獨列示並進行定期排查,通過電話回訪、現場走訪等方式予以重點關注。二是提示客戶注意密碼保護以使證券公司自身免責。在合同條款設置提示客戶注意保護密碼,並規定任何使用客戶密碼進行的操作均視為客戶自身行為,由於密碼失密造成的損失客戶自行承擔,並在客戶回訪時提示客戶注意密碼保護。三是關於檔案管理。現實中有營業部保存客戶檔案資料中《創業板市場投資風險揭示書》丟失是導致營業部最終承擔賠償責任的先例,證券公司應當明確要求各營業部必須要有專門場所、專員保管客戶檔案,並在對營業部檢查中將檔案管理和保存作為重點檢查內容之一。

;

C.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了

因為結婚充滿了各種變數,讓當代年輕人望而卻步!

很多人不想結婚的原因之一:這是個賭局,風險很高的賭局。

婚姻本身是幸福的,但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是如意的。

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另外一半的要求。對於我們父輩而言,大多都是相親結婚,然後共度一生,而到了我們這一代,很多都是自由戀愛,可慢慢地,大家發現結婚的人越來越少。有關數據顯示,我們國家年輕人的結婚率已經連年下降,年輕人結婚的年齡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

人生短短幾十年,肯定要選擇讓自己最開心的活法,無論你最終會不會選擇結婚,都希望你的人生開開心心,一帆風順!

D. 什麼是「共同借款人」,「共同借款人」有什麼責任和義務

借款人也就是債務人,債務人為二人以上的,是共同債務人,按照確定的份額分擔義務。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規定,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義務。第八十五條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第八十六條規定,債權人為二人以上的,按照確定的份額分享權利。債務人為二人以上的,按照確定的份額分擔義務。第八十七條規定,債權人或者債務人一方人數為二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享有連帶權利的每個債權人,都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

E. 欠條上錯寫、漏寫名字,欠款還能追回嗎

它是可以追回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627條規定,“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金額和支付方式支付價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628條規定,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支付價款。 對支付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不能確定的,買受人應當收到標的物或者取出標的物收據。 與證書同時付款。”

F. 每年的司法考試是什麼時候,一年可以考多少次。

一年只有一次哦,分別考的是主觀題與客觀題。

一、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時間定於9月5日、6日。
歷年考試時間:
015年國家司法考試時間為9月20日、21日。
2016年國家司法考試時間為9月24日、25日。
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定於9月16日、17日舉行。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時間為9月22日。
2019年法考客觀題考試於8月31日、9月1日開考,分兩個批次。主觀題考試於10月13日開考。
2020年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時間定於9月5日、6日,主觀題考試時間定於10月17日。

二、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考試時間定於10月17日。
歷年考試時間:
015年國家司法考試時間為9月20日、21日。
2016年國家司法考試時間為9月24日、25日。
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定於9月16日、17日舉行。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時間為9月22日。
2019年法考客觀題考試於8月31日、9月1日開考,分兩個批次。主觀題考試於10月13日開考。
2020年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時間定於9月5日、6日,主觀題考試時間定於10月17日。

考試科目與分數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共兩卷。分為試卷一、試卷二,每張試卷100道試題,分值為15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50題、每題1分,多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共50題、每題2分,兩張試卷總分為300分。
具體考試科目如下:
試卷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二: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主觀題考試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題、法律文書題、論述題等題型,分值為180分。主觀題考試設置選做題的,應試人員可選擇其一作答。
具體考查科目為: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G. 路上捎同事一段,若發生交通事故,免費「搭便車」出事誰負責

上下班路上,開車捎同事一段兒、或搭了同事的便車是日常時有發生的事兒,親朋好友出行互相搭乘也屬正常。若在搭載的過程中,不幸發生了交通事故,搭便車的人還受了傷,那原本利他的小事兒很可能就演化成了糾紛。

案件回顧: 好心讓人搭便車,卻出了車禍

2016年11月17日下午17時許,黃黃(化名)搭乘范范(化名)駕駛的電動自行車行駛至海門市北京路路段左拐彎時,與對向直行的由羅羅(化名)駕駛的小型客車發生碰撞,造成車輛不同程度受損,黃黃倒地受傷。黃黃隨即被送往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好意同乘」寫入民法典,讓善意供乘人的責任減輕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讓司法實踐和人們的出行有了明確指導,也是倡導樂於助人的良好道德風尚的具體體現。

H. 犯人每天寫日報告嗎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公民個人信息和數據日趨成為社會發展的關鍵資源。在利益驅使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危害信息數據安全的行為與日俱增,如淘寶12億個人數據泄露案件、「暗網」兜售個人信息案件等等,其造成的後果也是十分嚴重。
基於此,我們應當重新審視刑事救濟手段在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過程中的重要性,並結合典型的案件,對相關罪名所涉及的手段和爭議焦點展開討論。本文對2016年以來,涉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相關犯罪的司法大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梳理出圍繞公民個人信息的刑事犯罪案件數量、涉及罪名、典型案例及主要爭議焦點。一方面為行政機關開展「兩法銜接」工作提供指引,對於涉刑案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另一方面也是向企業機構合規建設提供指引,避免陷入刑事風險。
11月,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現在我國在公民個人信息數據保護方面已基本形成了「民、行、刑」三位一體的新時代安全防護網。當前,在我國的刑事司法以國家公權力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不受侵害,對個人信息的保護相較於行政、民事立法可以說是走在前列。筆者對近10年來,關於侵犯個人信息相關刑事犯罪的一審判決進行了匯總研究,用數字來展示我國個人信息刑事犯罪保護的發展趨勢,並結合典型案例對焦點問題進行總結。
個人信息立法不斷完善
為刑事司法救濟提供製度保障
(一)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刑事立法的演變
我國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經歷了從以公法保護為主到日益重視私法保護的發展歷程。
2005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五)》中増設的「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第177條之一第2款)是我國首個關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法律規定。
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中新增第253條之一,首次將竊取或以其他方式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情節嚴重的規定為犯罪行為,從而納入刑事打擊的范圍。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對第253條之一作了修改:將「違反國家規定」修改為「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同時對犯罪主體的不同身份作出區分,對於特殊身份主體,規定了從重處罰的原則。對處理個人信息中履行相關職責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5月,針對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仍處於高發態勢,而且與電信網路詐騙、敲詐勒索、綁架等犯罪呈合流態勢,為加大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司法解釋根據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和有關法律適用問題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
(二)我國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相繼出台
201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對網路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收集、使用、保管公民個人電子信息中應當遵循的原則、承擔的義務及法律責任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2015年7月,《國家安全法》頒布實施,將數據安全保障提高到國家安全層面。強調國家建設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網路與信息安全保護能力,實現網路和信息核心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可控;加強網路管理,防範、制止和依法懲治網路攻擊、網路入侵、網路竊密、散布違法有害信息等網路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國家網路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2017年6月,《網路安全法》正式實施,其在第四章「網路信息安全」中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保管和使用進行了更全面的規范。對於侵犯個人信息的責任承擔問題,雖然該法主要還是規定了網路運營者違反各種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定義務的行政法律責任。
2021年1月,《民法典》正式實施,民法典明確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和范圍;明確了個人信息的處理范圍、要求及原則,以及免責情形;明確了個人信息主體權利,規定信息處理者義務;完善對患者的隱私及個人信息保密責任等等。
2021年9月,《數據安全法》生效實施,《數據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有關數據安全的專門法律,首次將數據安全全局決策統籌工作升格至中央國家安全領導機構,其上位法是《國家安全法》,這一法規確立了「國家核心數據」的概念,與「重要數據」「其他數據」形成責任界定,並且優化了數據出境的規則。
2021年11月,《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個人信息保護法首次在我國確立一整套系統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制度,彌補以前立法的缺陷。既從我國實際出發,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措施上升為法律規范;又充分借鑒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地區的有益做法,體現立法的前瞻性和完整性。
至此,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形成以《刑法》《國家安全法》《網路安全法》《數據安全法》《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為主導的,全領域、多層次的保護體系,構建中國信息及數據安全領域的法律框架。
樣本情況及數據分析
(一)從2017年開始爆發式增長
本次檢索在Alpha資料庫中,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數據「為關鍵詞,獲取了自2011年至今的一審刑事裁判文書,共計5624篇裁判文書。以此作為我們本次分析的樣本數據,並重點分析自2016年以來,我國個人信息刑事司法保護的發展和趨勢。
圖表 1涉個人信息類刑事案件數量趨勢
通過圖表1我們可以看出,侵犯個人信息類刑事犯罪案件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特別是在2017年,成為了我國個人信息刑事保護的關鍵起點。
因為在這一年,最高法、最高檢發布《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開啟了我國涉個人信息刑事保護新時代。因此從2017年開始,案件增幅速度明顯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時,這也體現出了立法者和司法機關通過司法解釋避免法的滯後性,緊追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大趨勢,堅決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態度和決心。
(二)案涉地域以沿海發達城市為主
(本次統計將案件涉及的全部犯罪實施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區均統計為犯罪地,因此犯罪地數據可能大於案件樣本總數)
通過對犯罪地統計可以看出,在涉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刑事類案件中,案發地所涉省市前五名,有四個省市位於我國南方的沿海城市,並且是經濟大省江浙滬以及廣東省,而另外一個河南省則是我國的人口大省。其中有4223件次涉及到江浙滬地區,可以說,江浙滬會成為個人信息刑事保護的前沿陣地。

該項數據更多的反映出了在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刑事類案件中,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案發概率更高。同時對於該類案件的刑事偵查手段和司法裁判也相較於其他地區走在前列,刑事打擊力度也相對較大,司法保護力度也會更有成效。
接下來,其他地區將會借鑒江浙滬粵等地區的工作經驗,逐漸追趕上來,掀起個人信息刑事保護的新增長趨勢。
(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手段多樣,涉及罪名廣泛
在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中,被告人實施侵犯個人信息的手段是多種形式的。
一種是以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為犯罪客體。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公民的個人信息,從而轉賣、轉售獲得非法利益。如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以4476件占據了此類案件的決對多數。
隨著信息存儲的數字化、數據化以及網路化,更多的被告人採取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程序、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的方式實施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不僅觸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同時也會觸犯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程序罪等罪名。
另一種是以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為犯罪工具。其目的是利用個人信息實施具體的違法犯罪活動。如典型的電信詐騙、信用卡詐騙等。我們可以看出採用違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實施詐騙的案件數量有560件。特別是在跨境網路電信詐騙過程中,採用非法獲取、購買的個人信息實施詐騙近年來不斷攀升。為此,2021年10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路詐騙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這說明我國已經將打擊電信網路詐騙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
(四)個罪趨勢及典型案例分析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2017年《解釋》的發布實施,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定罪處罰的案件數量大幅提升,2019年達到了峰值,2021年由於大部分案件尚未審結,但是隨著當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正式實施以及數據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的程度上來,未來一段時間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案件數量仍會持續在較高的水平,但是新增犯罪數量必然會隨著監管的加強而逐漸減少,待兩三年內存量犯罪案件查辦處理後,該案涉案數量將會回落至常態。
典型案例

王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私家偵探」非法獲取並出售特定自然人個人信息
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基本案情
2019年3月,呂某找到「私家偵探」王某,僱傭王某調查自己的丈夫。在五個月里,王某通過跟蹤拍照、查詢開房記錄、定位手機等方式,獲取了呂某丈夫的行蹤軌跡、住宿信息等公民個人信息。憑借這些信息,王某從呂女士處先後收取酬金共計6.4萬元。
2019年9月,王某被警方抓獲,經查,王某在此次案發前,就在從事類似的違法活動。
最終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2年6個月,罰金10萬元,並繼續追繳其6.4萬元違法所得。
典型意義
本案中,對於接受個人委託,獲取並出售特定自然人個人信息給單一委託人、數據未向不特定群體披露的情形,是否屬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進行了確認。兩級法院經審理認為,王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其接受呂某的委託實施本案行為,並不能排除其行為的違法性,因此對於此類「私家偵探」的非法調查個人信息的行為,已經納入刑事打擊的范圍之內。
典型案例

張某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依法公開的企業法定代表人、
相關負責人信息不屬於公民個人信息

基本案情
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間,被告人張某某在重慶市融信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信天下公司)擔任業務員。為了拓展貸款業務,其通過QQ從他人處非法獲取信息79921條,其中包括姓名、業主樓號、住宅套內面積、聯系方式等內容的財產信息1940條;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貸款記錄、聯系方式等內容的交易信息588條;包括企業及法人、相關負責人信息73244條;一般公民個人信息4149條。通過QQ提供給他人包括姓名、電話號碼等內容的信息278324條,其中包含車主姓名、身份證號碼、上戶日期、車型、車牌號、車架號、住址、聯系方式等內容的財產信息1318條;包括姓名、業主樓號、住宅建築面積、聯系方式等內容的財產信息37條;包括企業及法人、相關負責人信息267580條;一般公民個人信息9389條。2017年4月11日,被告人張某某被公安機關抓獲,其到案後如實供述了上述事實。
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以被告人張某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並處罰金5000元。
典型意義
認定企業法定代表人信息是否屬於公民個人信息,應先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入罪范圍進行實質界定。
首先,從保護法益角度出發,公民個人信息被侵犯後將給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重大風險。而對外公開的企業法定代表人相關信息屬於向社會公示範圍,並沒有違背其本人不予公開的真實意思表示。這類信息的對外公開表明企業法定代表人讓渡出部分個人權益,概括同意該信息自由流通,保護價值降低。因此,從保護法益角度來講,企業法定代表人信息不屬於公民個人信息。
其次,從公民個人信息的類型劃分來探究不同類型信息的內在屬性。在公示的企業法定代表人信息中有相當部分僅為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手機號碼,它既不同於財產信息、交易信息等敏感信息,又不同於一般公民個人信息,無法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故不應認定為刑法規范中的公民個人信息。
詐騙罪
近年來,電信網路詐騙案件高發,特別是通過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之後,再冒充公檢法向其本人、親友實施詐騙活動,既包括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同時又觸犯了詐騙罪,應當數罪並罰。此類案件隨著我國打擊電信網路詐騙力度加強,嚴格互聯網運營商、服務商監管義務,並且隨著個人信息保護的加強,對個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封堵,該類案件在未來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但是鑒於跨境互聯網犯罪打擊難度較大,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顯現成效。
典型案例

章某某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後,實施電信網路詐騙等犯罪
構成數罪的,依法予以並罰
基本案情
2016年初,被告人章某某到廣東省河源市租住源城區建設大道德欣豪庭C2棟1201室,准備手機等作案工具並通過互聯網非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12555條。
2016年3月至4月間,被告人章某某先後僱傭被告人汪某某等三人在該租房內,通過撥打章某某事先從網上購買的學生個人信息上的家長聯系電話,冒充「學校教務處」、「教育局」工作人員,以獲取國家教育補貼款為由,誘騙學生家長持銀行卡到ATM機上轉賬至章某某掌控的銀行賬戶,從中獲取錢財。至被查獲時,共撥打詐騙電話4392人次,騙取116200元。
2016年4月期間,被告人章某某還夥同他人利用同樣的手段實施詐騙行為,至被查獲時,共撥打詐騙電話807人次,騙取他人錢財近3000元。
2016年12月14日,安溪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章某某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八千元;其他3名被告人以詐騙罪分別被判處一年至二年九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典型意義
打擊利用互聯網出售、提供、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切斷其與電信網路詐騙等犯罪的犯罪鏈條,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犯罪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本案中章某某等人通過網路及QQ向他人購買學生個人信息,撥打學生家長電話,先後冒充學校及教育局工作人員,以領取學生助學補助金為幌子,騙取錢財,不僅侵犯了學生及學生家長的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還破壞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和教育系統聲譽,社會危害極大。隨著《反電信網路詐騙法》草案的徵求意見,此類案件將會持續納入司法機關重點打擊的對象。
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該罪名被普遍認為是幫助犯的正犯化,新增該法條目的是單獨對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進行確認和定性,加強對幫助行為的打擊力度。在樣本數據中,共有47件案件涉及到公民個人信息問題。
在對該類犯罪行為定罪定性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兩個方面:一方面要考慮法條競合的問題,即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第三款(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另一方面,案件涉及到的「信息」是否屬於法律所保護的公民個人信息的范疇。
典型案例

王某某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案
出售公民自願提供的公民個人信息
不屬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基本案情
2020年4月份,被告人王某某明知他人收購電話卡用於信息網路犯罪,通過「藍牙工作室」網路招聘成為一名「開卡代理」,其以每張60元的價格讓其親朋好友及他人開通了164張手機卡,後再以每張100元至140元不等的價格將164張手機卡賣給「藍牙工作室」「卓越」「擼擼移動聯盟」等微信用戶,違法所得共計14430元,其中非法獲利4590元。王某某所售手機卡之一被用於詐騙被害人翟某所用。案發後,王某某退出非法獲利4590元。
濮陽市華龍區人民法院於2020年11月30日,以被告人王某某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典型意義
濮陽市華龍區人民法院認為,公訴機關指控王某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罪名不當,本院認為王某某對外提供的手機卡號均系卡主自願、真實開通,其並沒有侵犯到卡主的個人信息,但其將開通的手機卡號提供給他人用於實施網路犯罪,其行為侵犯的客體符合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的構成要件,而非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構成要件,應認定王某某犯有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
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相關犯罪
近年來,隨著python等計算機語言的快速普及,利用爬蟲技術等簡單的技術手段便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數據,並且隨著個人信息數據的價值不斷增加,鋌而走險採用侵入計算機系統、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數量在2017年以後也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在涉及個人信息數據犯罪方面,以非法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案件數量增長趨勢最為明顯。
典型案例

解某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
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
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辨析

基本案情
2017年7月至10月,被告人解某某使用「滅天戰神」「遠程爆破」等黑客軟體攻擊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並將破解的計算機IP地址、賬號、密碼及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出售。
2017年7月,在天津市東麗區一無名網吧,被告人解大偉使用上述方法攻擊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侵入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周某某經營的中國移動代辦點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王某經營的通訊經營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獲取他人身份證照片、電話號碼等公民個人信息510條,並存儲於其網路雲網盤中,後將上述個人信息向他人販賣。
2017年7、8月,在天津市北辰區小淀鎮某網吧,被告人解大偉在QQ群內下載「公安資料庫」「公安局的褲子」「教育局」「學生數據」等共享文件,並儲存於其騰訊微雲網盤中。其中「公安局資料庫」及「公安局的褲子」文件共含有公民個人信息2342條、「教育局」文件含有公民個人信息1339條、「學生數據」文件含有公民個人信息12154條。
2017年7月,在天津市東麗區一無名網吧,被告人解大偉使用上述方法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獲取12306網站登錄賬號、密碼等身份認證信息及姓名、居民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公民個人信息共計13組,並儲存於其騰訊微雲網盤中。2017年10月18日,被告人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法院於2018年9月20日作出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法院(2018)津0113刑初156號刑事判決:被告人解大偉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5000元;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20000元,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25000元。
典型意義
如何辨析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通過網路非法獲取的信息中有可能包含公民個人信息,也就是說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的行為在一些情況下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手段行為,所以兩罪之間存在一定的競合關系。而這種競合是因「一行為侵害數個獨立之法益,致觸犯數個罪名,同時具有數罪之性質」。也就是說,兩罪之間的競合由於一個犯罪行為侵害多個法益所在,是想像競合關系。
但兩罪之間又存在諸多不同點,存在實質性差別,成為司法實踐中構成不同罪名進行處斷的依據。如何根據獲取的「個人信息」性質不同,區分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獲取他人身份信息的行為應如何定罪?合議庭經合議後認為,被告人解大偉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獲取12306網站登錄賬號、密碼等身份認證信息共計13組的行為,同時符合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犯罪構成,應按照想像競合從一重規則進行處理;其實施的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獲取他人身份證照片、電話號碼等公民個人信息510條及在QQ群內下載「公安資料庫」等文件獲取公民信息15835條的行為,與上述犯罪行為在犯罪性質上有所區分,僅侵犯了公民個人信息隱私權,應認定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罪。
特殊主體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相關犯罪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對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中特殊主體的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這里的「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的人員不僅限於公職人員,對於酒店從業人員、互聯網運營管理人員等均屬於該特殊主體的范疇之內。當前,各監管機構對於互聯網APP的治理是一項急切的工作。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作為個人信息收集、處理、使用的第一責任人,如果在強監管之下仍然抱著僥幸心理,不切實履行自身的法律義務,放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事件的發生,屆時受到追訴的不僅僅是具體工作人員,整個企業都有可能陷入刑事風險。
在國家機關的數據保護義務方面,《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也都分別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典型案例

馮某某受賄案
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便利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權的
罪名適用

基本案情
2017年6月至8月間,馮某某利用擔任某法院執行三庭法官助理的職務便利,接受社會人員曹某請托,違規使用法院協助查詢存款通知書及工作證件等,多次在中國工商銀行知春路支行等多家銀行查詢與案件無關的公民個人銀行賬戶信息共計300餘條,將200餘條銀行查詢結果非法提供給曹某,並因此收受曹某給予的好處費共計人民幣8.35萬元。
2018年7月3日,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作出維持原判裁定,即判處馮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罰金人民幣十萬元;犯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二年,罰金人民幣十萬元。二、在案之人民幣十一萬三千五百元,予以沒收。
典型意義
一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與濫用職權的行為的罪名適用問題。馮某某的行為不僅觸犯了濫用職權罪,同時還符合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構成要件,屬於犯罪行為的想像競合。濫用職權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主刑的法定刑幅度相同,盡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規定附加判處罰金刑,但考慮到馮力文身份的特殊性,其犯罪行為具有突出的職權屬性,因此以濫用職權罪擇一重罪處罰。
二是受賄罪與濫用職權罪數罪並罰是否屬於重復評價?受賄罪和濫用職權罪均與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密切相關。然而,受賄罪重在懲罰被告人收受財物的行為對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廉潔性的損害,濫用職權罪則重在懲處被告人不正當行使職權對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重大損失。故兩罪雖相互關聯,又具有獨立性,數罪並罰不存在重復評價的問題。
當前,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我國數據及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經過多年的沉澱和積累,正處於質變的過程,並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元宇宙等依靠數據支撐的產業的持續爆火,各領域圍繞個人信息數據爭奪的熱情在短時間內不會消減。因此,我們認為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的刑事犯罪案件數量在未來幾年內仍然會保持較高的水平。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企業而言,仍然要持續關注個人信息刑事保護的法律適用與政策研究,緊緊跟隨這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潮流。
·律師介紹

龐理鵬
北京策略律師事務所 黨支部書記、執行主任、合夥人
數據合規項目組負責人
策略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爭議調解中心負責人
EXIN數據保護官(DPO)&信息安全官(ISO)雙認證律師、授權講師
田浩男
北京策略律師事務所 執業律師

擁有多年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關工作經驗
特別 聲明: 以上 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 代表 策略 律師 及策略律師事務所 出具的 任何形式之 法律意見。 如有意向就相關議題進一步交流 探討,歡迎與本所 聯系!

I. 樓上漏水樓下如何處理案例分析

樓上漏水產生的物業糾紛,其責任歸屬採用民法中的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以過錯為要件,因當事人一方的過錯所造成的後果,就由過錯一方承擔責任,負擔費用,沒有過錯就沒有責任。因此,要確定王小姐洗手間漏水翻修費用由誰承擔,首先要弄清造成洗手間漏水的責任歸屬,即漏水是建設單位在設計建造房屋的質量問題,還是業主使用不當或裝修者的責任問題。

由於王小姐的洗手間漏水給樓下業主或住戶造成了妨礙或損失,樓下業主或住戶可以要求建設單位或王小姐承擔漏水的責任。但是鑒定屬於物業自然老化而造成的漏水,則應有樓上樓下業主各承擔一半的維修費用。

因為樓上王女士家的衛生間和廚房漏水,居住樓下苦不堪言的賀女士在和王女士就房屋漏水問題協商未果後,將王女士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日前,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要求王女士對其居住的房屋的漏水部位進行修理,停止對樓下賀女士的侵害,並賠償賀女士經濟損失917元。

(9)民法60講2016擴展閱讀

對於地下防水工程的防水層,嚴禁在雨天、雪天和五級風及其以上時施工。 雨天施工會使基層含水率增大,導致防水層粘結不牢,嚴重影響防水層質量。防水混凝土的變形縫、施工縫、後澆帶、穿牆管道、埋設件等設置和構造,均需符合設計要求,嚴禁有滲漏。

砼在澆築地點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檢查兩次。水泥砂漿防水層表面應密實、平整,不得有裂紋、起砂、麻面等缺陷;陰陽角應做成園弧形。防水砼結構的變形縫、施工縫、後澆帶等細部構造,應採用止水帶、遇水膨脹橡膠膩子止水條等高分子防水材料和接縫密封材料。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第52條 發布:2025-01-10 04:06:05 瀏覽:931
法學理念遠超 發布:2025-01-10 03:51:00 瀏覽:610
麵包原料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03:11:11 瀏覽:839
質量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0 03:10:33 瀏覽:74
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 發布:2025-01-10 02:31:50 瀏覽:270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
新監理工程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00:05:32 瀏覽:402
天元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9 23:40:10 瀏覽:997
勞動法五險之生育險 發布:2025-01-09 22:54:14 瀏覽:700
台灣公益募捐條例 發布:2025-01-09 22:49:24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