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商法產生的背景

民商法產生的背景

發布時間: 2022-12-10 16:08:01

商法產生原因 (從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談)

商法的來產生,決非偶然源,而是有其深刻的經濟、政治原因。

1、商法產生的根據原因是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掌握了一定經濟基礎、積累相當物質資料的商人形成一種勢力,他們要求脫離封建領主的司法管轄及宗教勢力的支配,對商品生產交換用一個統一的社會規則進行概括,以保護和發展自由貿易,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商品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使原來作為自治規范的商人法必然發展成為國家制定的統一的商事法律。

2、商法的產生是國家推行重商主義政策的結果。16、17世紀,由於新大陸的發現,世界市場突然擴大,地中海海上貿易隨之遍及世界角落,各國政府為了發展本國經濟,大力推行促使經濟發展的重商主義政策,這一政策導致了商人地位的特殊性和商業活動的特殊化。於是,商法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出現,各國紛紛制定了商法。由此可見,商法只所以迅速在各國法典法,只不過是各國重商主義政策的法律化。

法國學者丹尼斯·特倫曾指出:商法的形成實際上來自於實踐,它們的系統化過程不是民法學者的傳播,而是由於推行者的努力。

❷ 什麼是民商法

民商法是民法和商法。民法主要包括物權法、債權法、人身權法、侵權行為法、知識產權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等;商法(包括商主體法和商行為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企業法、保險法、票據法、破產法、海商法等。

民法與商法共同調整商品經濟關系,同屬私法,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商法使用的一切原則也不斷為民法所吸收。眾所周知,民法是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

它所調整的財產關系主要是指財產歸屬和流轉關系。人身關系指個人非財產關系。民法所保護的利益是個人利益,而商法主要則是與商事交易習慣形成的商品交易規則,它所保護的利益也是個人利益。

民法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在古羅馬時期,商品交換十分頻繁。從事交易的人們漸漸需要一個共同遵守的交易規則來維護交易秩序,保障商品流通。

於是,商品交換的習慣產生。進而,習慣發展為法。這就是民法的起源,民法既然以保護交易利益為主要內容,因而必須適應商品交換的要求。即人格之獨立,能以自身的意志從事交易,所有權之確定性和、定立契約的自由。

(2)民商法產生的背景擴展閱讀

民法與商法比較,其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兩者憑借的社會經濟基礎有所不同 民法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市民社會個體在生活交往過程中因為生活的需要產生的,民法伴隨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

而商法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與依託的、商法的產生是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

(二)兩者的價值追求目標有所不同 民法以追求其主體人格獨立與被尊重為價值目標,具有鮮明的道德性即倫理色彩。

民法在對主體調整的過程中注重的是公平,注重的是對人身關系和與人身關系有關的財產歸屬的調整,更加強調人格的獨立,是立足於民事主體的個體權利,以權力為本位的私法。

(三)兩者制度構建的主要立法技術有別 民法實行為法,因為民事主體的主體地位是「自然」的,它是一種生理過程,客觀地說它只需要法律給予確認而沒有必要賦予其主體資格。

❸ 外國經濟法相比中國經濟法有何特殊的背景與法律需求

中國經濟法與西方經濟法產生發展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中國經濟法不是在社會內部自發產生,而是政府自覺地「從治理到不斷放權的過程」,屬於「政府推進型」;西方經濟法是在自由市場經濟向壟斷市場經濟轉變的背景下產生的。一開始,出現市場失靈的狀況,這種情況用普通的民商法無法彌補,但是必須限制自由主義,由此,國家開始進行干預。西方經濟法的產生,實為「市場經濟內部不斷完善的產物」,屬於「自然演進型」
(2)西方經濟法是在民商法發達的基礎上形成的,其產生是為了彌補民商法行政法調節經濟關系的不足,走的是一條「反民法」「異民法」的道路。而中國經濟法是民商法缺位下發展起來,其產生並非為彌補民商法不足,而是與民商法同生同榮、共同發展。
(3)兩者社會本位形成路徑完全不同,體現在:「西方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是在個體本位上發展起來,是對個體本位的揚棄;中國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是由國家本位發展而來,是對國家本位的修正」,另外,中國經濟法產生於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發展起點在於規范政府幹預經濟行為;西方經濟法產生於自由市場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發展起點在於規范市場競爭行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http://china.findlaw.cn/

❹ 商法相關的論文

商法相關的論文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於飛速發展時期。在此背景下,商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我國法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並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商法相關的論文,歡迎閱讀。

前言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營利性主體日益增多,彼此間的商事關系不僅日益復雜,而且在不斷拓展,逐漸發展成為一種主流的社會關系[1]。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基於法律角度對這些關系進行約束和規范,這一類法律便是所謂的商法。總之,在社會生活中,商法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地位日益凸顯。

1 商法概述

1.1概念

商法是指基於調整商事關系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的總稱。

1.2性質

商法是市場經濟的法律表現,是對在構成市民社會基礎的市場經濟中基於營利而建立的特定社會關系的法律調整,具有兩大特性,一個是具體性,另外一個是實用性。商法由種類繁多的市場組織規范以及五花八門的交易規范組成,因此,基於市場經濟調整角度分析,商法的存在為市場經濟法律規范的適用提供了詳細而具體的法律指導。如果將民法視作一般私法,那麼商法則屬於特殊私法[2]。

1.3發展現狀

在市場經濟體制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我國商事立法也隨之取得了明顯進步。我國前後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商事單行法,如《海商法》、《公司法》、《證券法》以及《合同法》等。由這些商事法律的相繼實施可以看出,商法體系日漸完善,已經成為我國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 確定商法基礎性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商法的基礎性法律地位是新時期我國社會實際的客觀要求,具體表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以及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客觀要求;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及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

3 商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3.1從商法的重要性看我國商法的地位

商事活動源遠流長,原始社會時期的以物易物便是最初的一種商事活動。商法歷史要追溯到中世紀,當時從商人員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性質的階層,商會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商事習慣法的形成和發展。到了近代,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空前發展和繁榮造成商事習慣法越來越無法滿足實際需要,一系列成文法應運而生,各國陸續開始商事法典的編撰工作。從確立市場經濟發展道路開始,我國才慢慢認識、接受和關注商法,可見起步較晚,但我國商法的完善速度以及其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卻非同一般[3]。

民法和商法存在密切的內在聯系。選擇民商分立,還是選擇民商合一,影響深遠,關繫到商法是否有繼續存在的必要,關繫到商法通過何種形式運作,還關繫到商法和民法之間的關系協調。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分立,又或者是合一,均不允許對商法規范的存在以及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民商合一並不代表否定了商法存在的意義和作用;商法的存在並不代表要百分百制訂一部完全獨立於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4]。基於全球范圍的民商立法情形來看,無論是民法的商事化,又或者是商法的民事化,均屬於一種再普遍不過的現象。民法的商事化指的`是,在民事關系和商事關系深入交融的背景下,民法法規在不停地吸收和融入一系列與商事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慣例,並對自身調整范圍予以進一步拓展,從而在商事領域發揮作用;商法的民事化指的是,在經濟生活日益頻繁的背景下,用於規范企業的商法日益重要,並逐漸在民法系統中發揮主導作用,進而造成對民法原理進行必要調整和修正的現象。隨著一系列商事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民法已經無法完全覆蓋商法,由此可見,民法和商法在客觀事實上已經發生分化,商法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3.2從商法相鄰法律部門的關系看商法的法律地位

3.2.1商法與民法

支持民商分立的專家和學者認為,商法能夠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性質的法律部門,其原因在於商法有著本身專屬的調整對象,即商事關系,同時商事關系也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發生在具有平等地位的商事主體之間;出於營利目的而得以建立;發生在具有持續性質的營業之中。但是,對商事關系的特點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便會發現,其與「民事關系」的界限存在的一定的模糊區域。首先,對於民事主體而言,一方麵包括法律直接規定的普通主體,另一方麵包括經由特殊登記途徑獲得主體資格的那些特殊主體,即商事主體(如合作企業等);其次,無論是民事關系,又或者是商事關系,均將主體之間的平等性關系作為自身的一大基本特徵,基於平等互利的原則進行相關調整;再次,民事活動的實際范圍不僅涉及營利性的活動(如生產領域等),同時也涉及非營利性的活動(如消費領域的等)[5],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營利性活動是民事活動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第四,對於民事活動而言,其營利性活動可能具有持續性,也可能具有非持續性。上述提到的諸多相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民法商法化」的未來發展方向,使得二者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表現出一種明顯的包容和被包容關系。

3.2.2商法與經濟法

商法和經濟法之間存在何種關系,不同專家和學者提出了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兩者均將企業當作最為核心的對象,因而兩者並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另一種觀點認為,兩者無論在理念上,還是在機能上,均存在明顯差異,因而它們屬於兩種不同性質的法。第二種觀點又可被細化為以下兩種:商法和經濟法是相互分立的,但商法和民法是合二為一的;商法和經濟法是相互分立的,同時商法和民法也是相互分立的,即商法是具有獨立性質的法律部門。

基於商法和經濟法各自性質分析,它們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商法是一種私法,其實施理念在於有效維護主體私權,對平等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進行積極調整;經濟法雖然在原則上被納入公法的范疇,但仍舊能夠從中發現某些私法特點。對於經濟法而言,其公法性主要表現在其將社會作為基礎本位,立足於整體利益的綜合調整,即以國家經濟管理關系為目標對象,進行積極調整,從而在國內營造並維護一種良好的公平競爭關系;經濟法具有一定的私法特點還表現在,其在調整過程中將會體現國家意志的組織管理性的流轉以及協作關系[6]。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於商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進行分析時,不管是從國際商法的整體發展趨勢分析,又或者是從國內立法體例所處的具體國情分析,均能夠看出:在我國,商法若想成為具有獨立性質的法律部門,在內外部條件上均存在一定的不成熟。商法應當屬於民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法中的特別法;商法和經濟法之間在本質屬性上便存在很大差異;無論是商法,還是經濟法,均和企業法存在直接而密切的關系,然而均無法分別涵蓋企業法涉及的所有內容,由此可見,商法和經濟法基於不同視角以及側面以實現對企業關系的有效調整。

參考文獻:

[1]劉道遠. 再論商法在市場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商法地位之思考[J]. 政法論叢,2011,04:13-22.

[2]王作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商法立法分析――兼論商法的存在價值[J]. 青海社會科學,2011,05:77-81.

[3]趙萬一,趙吟. 論商法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 現代法學,2012,04:60-73.

[4]楊芳. 探討民商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發展歷程[J]. 法制與社會,2012,36:268+271.

[5]孫峰. 社會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及其社會作用[J]. 法制與社會,2014,02:12-15.

[6]呂海寧,王彥斌. 我國海上保險合同法律和諧體系之構建――以《海商法》和新《保險法》為視角[J]. 中國商法年刊,2010,00:433-441.


;

❺ 民商法學的專業背景

民商法學科分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婚姻家庭與社會法四個方向,其中民法版方向自1950年起即有建權置,是新中國最早的培養民商法人才的基地。本學科1953年便開始招收民法專業研究生,1981年被確定為國內第一個民法碩士學位點,1987年被確定為第一個民法博士學位點,1988年被評為國內唯一的民法學國家級重點學科,1990年培養出國內第一位民法學博士,1994年接收國內第一位民商法學博士後進入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10月被評為全國唯一的民商法學重點文科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法學科在1988年7月、2002年1月和2007年4月三次連續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內公認的中國民法教學與研究的重要基地。

❻ 什麼叫民商法

民商法部門由民法和商法兩部分構成。

民商法是指民法與商法。關於民版法和商法的關系,有兩種體權例:一是民商合一,一是民商分立。所謂民商合一,是指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並指導和統帥商法,而商法是民法的子法或者特別法。如瑞士、義大利等國;所謂民商分立,是指民法與商法屬兩個並存的獨立的部門法,通常在民法典以外還制定了商法典,如法國、德國等國。

(6)民商法產生的背景擴展閱讀:

民法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在古羅馬時期,商品交換十分頻繁。從事交易的人們漸漸需要一個共同遵守的交易規則來維護交易秩序,保障商品流通。於是,商品交換的習慣產生。進而,習慣發展為法。這就是民法的起源,民法既然以保護交易利益為主要內容,因而必須適應商品交換的要求。即人格之獨立,能以自身的意志從事交易,所有權之確定性和、定立契約的自由。

❼ 論述西方國家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經濟法可分為西方經濟法和東方經濟法兩家,中國經濟法屬於東方經濟法。東西方經濟法由於興起的歷史背景不同,從而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總的來說,中西方經濟法的基本特徵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國家為克服市場調節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矯正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進行干預、協調、平衡和調節,最終實現社會公平和效率的兼顧,實現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但是,由於中西方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差異,從而決定了中西經濟法在產生發展過程中有很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經濟法的生成背景看。我國經濟法不是生成與於自由競爭的經濟環境,不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的經濟法是政府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作為法制建設的一部分而主動的建立起來的,同時,經濟法也是國家作為主體,在應對外部挑戰與時代要求的一種回應。所以,中國經濟法不是在社會內部自發產生,而是政府自覺地「從治理到不斷放權的過程」,屬於「政府推進型」。與中國相比,西方經濟法是在自由市場經濟向壟斷市場經濟轉變的背景下產生的。一開始,出現市場失靈的狀況,這種情況用普通的民商法無法彌補,但是必須限制自由主義,由此,國家開始進行干預。可見,西方經濟法的產生,實為「市場經濟內部不斷完善的產物」,屬於「自然演進型」。

其次,從經濟法生成的法制環境看。我國由於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及相應的自給自足封閉的經濟形式,以及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扼殺市場經濟的觀念的影響,我國市場經濟基礎薄弱,「橫向經濟關系萎縮」,「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微觀經濟日漸放開,政府職能也在不斷轉變,民商法經濟法等幾乎同時上馬」。回頭看西方,西方的市場經濟是不斷發展逐漸自然成熟的,所以與中國相對應,各種調控經濟行為的「法律制度也經歷了從孕育分離,到獨立成熟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在「刑法民商法及行政法充分發展之後,經濟法也自然分娩了」。西方經濟法是在民商法發達的基礎上形成的,其產生是為了彌補民商法行政法調節經濟關系的不足,走的是一條「反民法」「異民法」的道路。而中國經濟法是民商法缺位下發展起來,其產生並非為彌補民商法不足,而是與民商法同生同榮、共同發展。

最後,從經濟法生成的路徑看。在中國經濟法體系中,最先產生的是宏觀調控法,市場規製法是在經濟法得到初步發展後才產生的。而在西方經濟法體系形成過程中,市場規製法先於宏觀調控法產生,市場規製法產生於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宏觀調控法產生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兩者社會本位形成路徑完全不同,體現在:「西方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是在個體本位上發展起來,是對個體本位的揚棄;中國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是由國家本位發展而來,是對國家本位的修正」,另外,中國經濟法產生於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發展起點在於規范政府幹預經濟行為;西方經濟法產生於自由市場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發展起點在於規范市場競爭行為。

❽ 民商合一的中國的發展現狀

「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立」,是針對處理民法和商法關系的兩種立法形式或編纂模式。不同模式的形成都有它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不同的國家在同一時期,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時期,採取不同的立法形式,都是由它所處當時當地的諸如歷史、法律文化等各種因素所決定的。
衡量各種因素,我國採取了「民商合一」的立法形式。其理由在於:
1、由於民法的商事化和商法的民事化,已經使得民商法的關系愈加密切。
所謂民法的商事化、商法的民事化,是指隨著民事關系和商事關系的互相滲透和交融,民法規范吸收了許多商事法律規則和慣例,並將調整范圍擴充到商事領域;或與此相適應,由於商人特殊地位的消失,商法日益變成適用於平等主體之間的商業交易的法律,從而使得商法規范具有民法規范的特徵。
雖然民法已經日益商事化,但商事化的民法,在充實了現代商事關系的規范後將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適應性,對現代經濟關系的調整將會釋放出更大的能量。無論如何,民法的商事化不會影響民法在當代私法體系中的根本的主導地位;而商法的民事化,正好反映了商法規范被民法所同化和吸納的趨勢。
當今社會之所以會出現民法商事化、商法民事化的現象,最根本的原因 在於商事關系與民事關系的傳統界限已被打破。隨著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和參與商業交易的主體的非特定性,商業交易的范圍已擴展到工業、農業、不動產、有價證券、期貨等領域,「泛商化」的發展,便促使商法向民法的「回歸」和靠攏,促使民、商法之間的互相滲透,這已是當代私法的主流。
2、世界和中國的立法實踐,證明民商合一是可行的。
盡管大陸法系傳統民法的代表——《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均采民商分立,但並沒有因其廣泛傳播而使民商分立主義各國立法所借鑒。我們看到,20世紀以來,瑞士、蘇俄、泰國等國紛紛采民商分立主義,舊中國的民法也從民商分立走向民商合一。「民商合一」已成為當今世界之潮流。
舊中國的民商立法發展了傳統的民商合一理論,同時吸收了民商分立制的某些優點,創立了由民法典和商事單行法構成的開放性民商合一模式,較好地解決了現代經濟生活中民法與商法的關系問題,可為我國制定民法典所借鑒。
南京國民政府在制定民法典時,由立法院院長胡漢民、副院長林森提議制定民商統一之民法典,筆者以為其所陳述的理由是相當深刻、科學的,迄今對我們理解及對待商法仍不乏參考價值。不妨引述其要點如下:
(1)「商法之於民法以外,成為特別法典,實始於法皇路易十四。維時承階級制度之後,商人鑒於他種階級,各有其身份法,亦遂組織團體,成為商人階級。而商法法典漸相因而成,是商法之與民法對立,乃基因於歷史上商人之特殊階級也。我自漢初馳商賈之律以後,四民受治於一法,買賣錢債,並無民商之分。清未雖有分訂民法法典及商法法典之議,民國以來,亦治其說,而實則商人本無特殊階級,亦何可故為歧視。
(2)「反對民商法典合一者之言曰:商法所定,重在進步,民法所定,多屬固定。此在昔日之陳跡,容或有之,不知凡法典應修改者,皆應取進步主義,立法者認為應修改即修改,與民商合一與否無關。例如英國民商合一,而公司法施行後亦有數次之修改,而德國為民商分立之國,乃商法之改變還不如英國,於此可見進步與否,並不在民商之合一與否。
(3)「反對民商法典合一者之言曰:商法具有國際性,民法則否。此亦狃於舊見之說,民商合一,對於商事法規應趨於大同與否,立法者盡可酌量規定,並不因合一而失立法之運用。
(4)「昔時各國之商法,以人為標准,即凡商人所為者,均入於商法,德國於1897年所訂之商法亦然。法國自大革命之後,以為不應為一部分之人專訂法典,故其商法以行為為標准,即凡商行為均入於商法。然何種行為系商行為,在事實上有時頗不易分,我國如亦編訂商法法典,則標准亦殊難定。
(5)「各國商法之內容,極不一致,日本商法分為總則、公司、商行為、票據及海商五編。德國商法無票據,法國則以破產法及商事法院組織法訂入商法法典。可知商法應規定之事項,原無一定范圍,而劃為獨立之法典,亦止自取煩擾。再法典應訂有總則,取其綱舉目張,足以貫串全體,關於商法則不能以總則貫串其全體。
(6)「在有商法法典之國,其商法僅系民法之特別法,而最重要之買賣契約,仍多規定於民法,而民法上之營利社團法人,仍須准用商法。則除有特別情形,如銀行交易所之類外,民法商法牽合之處甚多,無取於兩法之並立。且民商劃分,如一方為商人,一方非商人,適應上亦感困難。」
新中國的立法實踐,亦體現了「民商合一」之立法體系。尤其是《合同法》的制定,使民法與商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供了民商合一的典範。《合同法》採取三種方法很好地處理了民法與商法之間的矛盾。第一,在某一類合同中同時規定由所謂商人參與的合同關系和沒有商人參與的合同關系。如《合同法》第十二章「借款合同」中明確規定了公民之間的借款關系和銀行參與的信貸關系。第二,只規定由所謂商人參與的合同關系,而忽略另一種關系,或者相反。如《合同法》第二十一章 「委託合同」中只規定了商事委託合同。第三,不區分民事規則與商事規則,用統一規則來統一調整,有例外情形的,適用例外性規定。如《合同法》關於合同行為形式、瑕疵通知義務的規定。
3、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需要。
按照我國政府確定的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要在2010年前建成一個與發展市場經濟和建設法治國家相適應的完善的法律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必須,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更需盡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法律體系。近幾年,我國立法機關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在於強調市場主體的平等性,否定其身份上的差別,因而人為地把「商人」作為一類特殊的主體對其行為進行規范,在民法典之外再制定一部商法典,這與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潮流相違背,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必要的。
當然,還必須指出的是,我們要建立的「民商合一」的立法體系,應該是「開放式」的。開放式的民商合一模式,既不同於民、商法典並行的民商分立,以維護民法與商法在私法本質上的統一;又不同於傳統的民商合一,後者偏執地要求將商法內容全部納入民法典。開放性的民商合一模式,應該是民法典與作為民事特別法的商事單行法的有機結合。

❾ 近代民商法到現代民商法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 民商法是指民法與商法。關於民法和商法的關系,有兩種體例:一是民商合一,一是民商分立。所謂民商合一,是指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並指導和統帥商法,而商法是民法的子法或者特別法。如瑞士、義大利等國;所謂民商分立,是指民法與商法屬兩個並存的獨立的部門法,通常在民法典以外還制定了商法典,如法國、德國等國。

  2. 主要表現在:

    (1)民法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市民社會個體在生活交往過程中因為生活的需要產生的,民法伴隨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而商法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與依託的、商法的產生是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現代商法不再是維護商人特殊利益的法律,已經變成了規范商事組織和商事活動的法律,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法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規范市場主體、維護交易安全。

    (2) 民法以追求其主體人格獨立與被尊重為價值目標,具有鮮明的道德性即倫理色彩。民法在對主體調整的過程中注重的是公平,注重的是對人身關系和與人身關系有關的財產歸屬的調整,更加強調人格的獨立,是立足於民事主體的個體權利,以權力為本位的私法。而商法的價值追求目標,在於使社會生產的效率能夠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具有極強的功利性質,即經濟學色彩,商法是以從事商事經營的商人為其主體性,這種特定的主體階層及其營利之目的就決定了它的功利性,商法更強調安全、效率,這些都與其生產目的有著直接的關系。

    (3)兩者制度構建的主要立法技術有別 民法實行為法,因為民事主體的主體地位是"自然"的,它是一種生理過程,客觀地說它只需要法律給予確認而沒有必要賦予其主體資格。民事規范只是民事主體的行為給予必要的約束以及在長久的生活交往中的一般性規則。而商事主體的地位卻不是自然就有的,它是需要根據法律的規定,符合條件的並經過一定的程序才能獲得的,商人是因職業而形成的一種身份。商法既然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同時也就是市場經濟運作技術規則在立法層面的集中反映,所以它的制度設計采之以"組織兼行為法"。這是因為商法既有對商事主體的制度的規定又有對商事主體行為的規范。

❿ 民商分立的緣起

民商分立的淵源可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民商法的來源主要有三個:羅馬法、教會法和中世紀商法。中世紀商法出現以後,由於它形成了專門的概念和體系,它具有了與羅馬法、教會法相獨立的地位。這樣,商法作為一種專門的法律體系發展起來。從這一時期商法的特點來看,它主要是適應地中海沿岸商業貿易發展的需要,在商人的商業交往中產生的各種習慣規則,如匯票規則、海上保險契約、商業契約等,其中以海商方面的規則更為突出,此外,商人還自己組織法庭來處理商事糾紛案件。因此,商法是適應商業和貿易的發展在商人之間獨立發展起來的。從中世紀商法的形成來看,可以說它與羅馬法、教會法沒有直接的聯系,因此它不是從普通私法中分離出來的。中世紀商法一經產生,它就自治自立,與普通私法平行發展。
中世紀末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日益壯大。16、17世紀,隨著歐洲中央集權國家的強大,歐洲諸國將在各國商人之間普遍適用的、具有國際性的各種商事習慣、商事規范納入本國的國內法,從而開始了近代商事立法。法國路易十四時期頒布的《商事條例》(1673)和《海事條例》(1681)就是近代最早的兩部商事法令。另一方面,法國的民事關系屬於民法規范調整,南部成文法地區施行的是羅馬的《優士丁尼法典》,北部的習慣法地區施行的是由法律傳統形成的並經官方文件予以記錄的習慣,主要是1580年修正的1510年的巴黎習慣,1509年和1583年的奧雷昂習慣。因此,在這一時期,民商分立的格局已經開始出現。
民商分立的真正標志是19世紀初法國民法典和法國商法典的先後頒布施行。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成功和國家統一後,在全法國統一法律的任務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面對法國民事法律的混亂狀況,法國1791年《憲法》明文規定:「應制定一部共同於整個王國的民法典」。由於「在西方發達的法律體系裡,一直存在著一股促進法典化的驅動力」,加之法典編纂的政治條件和經濟條件已經成熟,因此,在拿破崙的推動下,法國民法典於1800年開始起草,於1804年3月21日通過。幾乎與此同時, 法國在1801年成立了商法起草委員會,並於1807年頒布了商法典。因此,以法典為標志的民商分立體制正式得以確立。繼法國開創民商分立體制後,德國 1861年頒布了《普通德意志商法》(即舊商法典),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成立後,開始編纂新的商法典,並於1897年5月10日頒布, 1900年1月1日生效。另一方面,1874年、1890年分別成立了民法起草委員會,起草民法典,於1897年頒布、1900年施行。因此,在德國也形成了民商分立體制。除了法德兩國以外,採用民商分立體制的國家還有義大利、日本、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除了普通法系國家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之外,把私法劃分為民法與商法兩個分立的體系,在當年似乎是私法的一個基本特徵」。據統計,迄今為止,大約有四十多個國家制定了獨立於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
所謂民商分立,其基本含義是指民法典與商法典自成體系,分別立法,各自調整社會經濟關系中的民事關系與商事關系。由於自羅馬法到法國民法典,私法與民法幾乎是同義語,因此有的西方學者將僅有民法典的私法體系稱為「一元化私法體系」,而將民法典和商法典並存的私法體系稱為「二元化私法體系」。二元化私法體系, 既是民商分立的結果,也是民商分立的表現。民商分立體制具有四個特點:
1.民法典與商法典並存。從國外立法來看,既有民法典先於商法典而立法的,也有商法典先於民法而立法的。但從中世紀末期歐洲大陸國家的情況看,商法法典化的起步一般要較民法為早。
2.民法與商法的地位和效力不一樣。通說認為:民法是普通私法,或者說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基本私法,而商法屬於民法的特別法。因此,民法與商法的關系,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民法的原則和精神適用於商法,但在對商事關系進行調整時,商法優先於民法而適用,即「凡商法典有規定的事項應適用商法典的有關規定,至於商法典沒有規定的事項,則適用普通民法的規定」。
3.在司法管轄權方面, 民事案件由普通法院管轄,商事案件在一些國家歸商事法院管轄。
4.在民商分立的內容方面,民法典一般規定總則、權利主體、權利客體、法律行為、時效、債權、物權、親屬、繼承等制度;而商法典一般沒有民法典那樣系統全面的總則,並主要規定商人、商事公司及隱名合夥、商行為、票據、海商、破產、商業裁判權等制度。從調整范圍的角度看,人身非財產關系是民法典的重要內容,但商法基本上不予涉及。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第52條 發布:2025-01-10 04:06:05 瀏覽:931
法學理念遠超 發布:2025-01-10 03:51:00 瀏覽:610
麵包原料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03:11:11 瀏覽:839
質量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0 03:10:33 瀏覽:74
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 發布:2025-01-10 02:31:50 瀏覽:270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
新監理工程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00:05:32 瀏覽:402
天元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9 23:40:10 瀏覽:997
勞動法五險之生育險 發布:2025-01-09 22:54:14 瀏覽:700
台灣公益募捐條例 發布:2025-01-09 22:49:24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