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規定成年人

民法典規定成年人

發布時間: 2020-12-27 14:53:02

『壹』 民法總則規定,多少歲的未成年人為限制

1、明確承認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民法總則》(以下條款皆引用該總則)第十六專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予屬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劃分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標准。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3、部分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八條第二款: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4、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法定代理人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5、八周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6、例外規定。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貳』 國家規定多少歲才算是成年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版人為成年人權。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各國根據本國公民的生理、智力發育、習慣和社會要求,對成年人的年齡規定各不相同。如澳大利亞,美國為22周歲,埃及、新加坡等國為21周歲,泰國為20周歲,日本、法國、英國、義大利為18周歲。

(2)民法典規定成年人擴展閱讀:

權利

1、 公民參與政治方面的權利:平等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 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權利:包括公民的人格、姓名權、榮譽權、名譽權、肖像權、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3 、公民的社會經濟、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權利:公民的勞動權、勞動者的休息權、物質幫助權、受教育權、以及科學文化方面似的權利和自由。

4、特定人的權利:保障婦女的權利、保障退休人員和列軍屬的權利、保護婚姻、家庭、母親、兒童和老人的權利;關懷青少年和兒童的成長;保護華僑的正當權利。

『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幾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民法典規定成年人擴展閱讀:

制定法理

界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主要標準是年齡和精神狀況,因為一個人的年齡與他的智力發育程度和精神發育是否健全有直接聯系。一般來說,各個國家的未成年人的發育成熟年齡上基本相同,未必有什麼差距,但是 各個國家的民法仍然按不同的年齡來劃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

這是跟各國的歷史傳統、宗教信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相聯系的。就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年齡而言,大多數國家界定為18周歲以下,也有的國家規定為20或21周歲以下。

從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自然人的行為能力是其獨立做有效之法律行為的資格,這種資格的取得,主要是由自然人的認知能力決定的,而年齡是自然人獲得認知能力的最基本條件。



『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成年人是指年滿

憲法,刑法,民法典指的成年人均為18周歲以上的公民。

『伍』 民法典規定不滿18周歲的自然人可以接受別人的饋贈嗎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抄接受別人的饋贈是純獲利益的行為,不會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任何損害。不論是多大年齡的未成年人,都可以自己接受別人的贈與,而不需經過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同意。只要贈送的財物交給了未成年人,贈與就已經具有了法律效力,贈與人或者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要求未成年人返還贈送的財物。未成年人接受的獎勵、報酬也是一樣,任何人都不可以要求未成年人返還。
未成年人享有和成年人同樣的權利,可以擁有個人財產。只要贈與人是想把其財物贈送給未成年人個人,而不是給未成年人父母或家庭,則該財物就是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父母或者其他人都不能將贈送給未成年人的財物收歸自己所有。

『陸』 民法典為什麼要在條款中對未成年人的相關方面進行單獨規定

我國憲法、刑法、民則通法、婚姻法、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法規,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版明權確規定 。另外,我國還特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法律,從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四個方面具體規定了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責任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家庭應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回重視家答庭文明建設。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

結婚應當男女雙方完全自願,禁止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加以強迫,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加以干涉;登記結婚後,按照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7)民法典規定成年人擴展閱讀: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

對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關於父母子女的規定。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捌』 民法典規定什麼為家庭成員

根據《民抄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條的規定,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家庭成員

家庭成員合法權益受到法律保護,並應當履行法定義務。家庭成員中的撫養、扶養、贍養權利和義務, 禁止歧視、虐待、遺棄等權利。

(8)民法典規定成年人擴展閱讀:

家庭成員特徵:

(一)家庭成員,是近親屬。

(二)配偶、父母、子女是法定家庭成員,還包括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

(三)近親屬范圍,主要包括血親;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也包括姻親(配偶)。

(四)共同生活近親屬,是指一定的時間共同居住,生活事務中相互扶助的近親屬。一定時間性、生活事務中相互扶助性,是共同生活近親屬的關鍵詞(特徵),偶爾共同居住或生活事務中相互扶助的近親屬,不屬於家庭成員。

『玖』 民法典215頁第1012條關於姓名權成年人可以改名字嗎具體什麼流程

可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內作的法律規定,是民容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姓名變更權,指自然人享有的依法改變自己姓或名的權利,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都是允許的,只不過需要到戶籍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改名權就是指自然人按照法律規定改變自己姓名的權利,也稱為姓名變更權。其含義為,自然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不受其他限制。

『拾』 關於民法典規定未成年人不準打賞的材料寫材料作文

打賞錢12萬元已經支付完畢還能要回來嗎?我國《民法典》規定,八周歲以上內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容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路付費游戲或者網路直播平台「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路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再分析本案,依照我國《民法典》規定,12周歲的未成年人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他用父母的錢給主播打賞12萬元,未經父母的同意、追認,父母有權要求網路游戲直播平台來退還。
未成年給主播打賞錢,
父母有權主張來返還。
經營者要有社會責任感,
全社會都要關心未成年。
游戲直播平台接到投訴後,
退回了打賞12萬元。

熱點內容
個人寫的欠條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2 20:55:15 瀏覽:704
國家信訪條例全文 發布:2025-04-22 20:42:40 瀏覽:240
第五次全國法律援助工作會議召開 發布:2025-04-22 20:20:02 瀏覽:869
司法體制弊端 發布:2025-04-22 19:55:22 瀏覽:514
公司獎罰條例 發布:2025-04-22 19:47:58 瀏覽:347
行政訴訟法模擬審判報告 發布:2025-04-22 19:29:03 瀏覽:292
高空拋物造成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2 19:17:19 瀏覽:723
2016法學就業 發布:2025-04-22 18:59:33 瀏覽:559
通山法院拍賣 發布:2025-04-22 18:49:07 瀏覽:209
大學教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2 18:46:15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