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鑒定人處罰
Ⅰ 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參與實施保險詐騙的如何處罰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四款規定:「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而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職責的中介組織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構成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那麼應當如何理解這兩個法條之間的關系呢?對此,有的學者認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四款與第二百二十九條第一、二款實際上屬於法條競合關系,既然刑法明確規定對上述人員按保險詐騙罪的共犯處理,顯然是為了加重為保險詐騙提供條件的該類人員的刑罰,所以對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應適用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定,而不得適用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定。」另有學者認為,這種情況在罪數理論上應當視為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基本犯)與保險詐騙罪(幫助犯)的想像競合犯,由於後罪的法定刑重於前罪,根據想像競合犯「從一重處斷」的原則,應當以後罪(幫助犯)處罰。
筆者認為,上述觀點均有可商榷之處。因為從犯罪主體方面來看,證明人並不屬於中介組織人員的范疇,因而即使其在明知他人有騙取保險金的故意的情況下而有意提供虛假證明,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也只能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並不構成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因而不能籠統地講上述兩條規定究竟屬於法條競合關系還是想像競合關系,只有在主體為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財產評估人時才涉及這一問題。那麼在此情況下是否構成法條競合呢?筆者持否定意見。所謂法條競合,是由於立法者基於復雜社會關系而予以刑法保護的復雜性、多層次性而作出的錯綜復雜之規定,反映了刑法對具體社會關系保護側重點的不同,從而這種法條競合往往發生在刑法分則條文之間。而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與第一百九十八條第四款的關系並非刑法分則條文之間的關系,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四款之規定實質上是刑法總則性內容的規定,屬於一種注意規定,即使沒有該款的規定,對這種情況也應按照刑法總則關於共同犯罪的規定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處理。因而兩者並不屬於法條競合。比較而言,上述情況更符合想像競合犯的特徵。詳言之,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財產評估人明知他人有騙取保險金的目的而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依法構成保險詐騙的共同犯罪。但由於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另外將這種行為規定為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即一行為同時觸犯兩個罪名,這時應比較法定刑的輕重,由於保險詐騙罪的法定刑重於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故對其應以保險詐騙罪定罪量刑。
應當注意的是,「以保險詐騙罪的共犯處罰」是以投保人等的詐騙行為構成犯罪為前提的,如果投保人等不構成保險詐騙罪,根據共犯從屬性原則,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便不能構成保險詐騙罪的共犯。這時如果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財產評估人故意向保險公司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應以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論處。那麼上述人員在何種情況下可以構成保險詐騙罪的共犯呢?有學者認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四款的規定具有特殊性,即保險詐騙的共犯在鑒定人等不知情或單方面故意的情況下也可以成立。其中單方面故意的情況屬於「片面共犯」。
筆者認為對此問題應具體分析。根據刑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其共同故意的內容包括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兩個方面。就保險事故的鑒定人參與實施保險詐騙罪的共同故意的內容而言,行為人必須明知投保人等意圖騙取保險金,而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為其實施詐騙提供條件,同時對於保險公司財產被騙取這一危害結果持希望或放任的心理態度。因而如果鑒定人等在不知投保人等意圖實施保險詐騙的情況下,僅僅因為接受投保人的賄賂或出於其他原因,開具虛假的證明文件,客觀上雖然有助於保險詐騙的實施,但因主觀上缺乏明顯的共同故意,不能構成保險詐騙罪的共犯。
至於「單方面故意構成片面共犯」之說雖然在理論上尚有爭議,但司法實踐中確實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保險事故的鑒定人等未與投保人等相互勾結,只是偶然得知投保人等准備騙賠後,出於對保險公司的不滿或其他原因,故意向投保人等出具虛假的證明文件,從而為其實施詐騙提供條件,的確符合「片面共犯」的成立要件,對其如果僅以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定罪處罰,很可能會寬縱犯罪分子。當然,司法實踐中要證明保險事故的鑒定人等未與准備騙賠的投保人等相通謀,卻在知道投保人等要騙賠後暗中為其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助其騙賠確實有一定的困難,但並不能因此否定這種可能性。
Ⅱ 市司法局是否有對司法鑒定機構違法的行政處罰權
有權行政處罰,抄司法襲局是主管部門。
司 法 鑒 定 程 序 通 則
第九條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應當依法接受監督。對於有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對於有違反司法鑒定行業規范行為的,由司法鑒定協會給予相應的行業處分。
Ⅲ 司法鑒定超時限了司法鑒定機構受到什麼樣的處分
法院等機構委託的,會下發司法鑒定意見書,大概要求就是要求盡快出鑒定並對該鑒定中心作出相應處罰,嚴重的是停業整頓,聽的就是記錄在案,以後法院等機構委託的案件抽簽不從此鑒定機構中選擇
Ⅳ 司法鑒定部分行為能力判刑
司法鑒定部分行為能力判刑,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第18條明確規定:精神病版人在不能辨認或權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Ⅳ 如果經過司法鑒定後確定屬於精神病人,那麼此人要是犯罪會受到什麼處罰
問:如果經過司法鑒定後確定屬於精神病人,那麼此人要是犯罪會受到什麼處罰?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送一種活動。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2005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規定,國家對從事下列司法鑒定業務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制度:
(一)法醫類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
(四)根據訴訟需要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的其他應當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的鑒定事項。
法律對前款規定事項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決定的規定,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鑒定通常包括:法醫鑒定,即對與案件有關的屍體、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內物、毛發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司法精神病鑒定,即對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沒有刑事責任能力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刑事技術鑒定,即對指紋、腳印、筆跡、彈痕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會計鑒定,即對賬目、表冊、單據、發票、支票等書面材料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技術問題鑒定,即對涉及工業、交通、建築等方面的科學技術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等。
司法鑒定中,人身傷害情況鑒定和犯罪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病鑒定是常見的兩種鑒定。
Ⅵ 兩方打架,乙方以報警,司法鑒定為輕微傷,派出所已處罰,事情沒有解決,人在拘留所30天,怎麼辦
首先明確一下,在拘留所30天就不是治安處罰,治安處罰合並最多25天,因專此是涉嫌刑事犯罪被刑事拘留在屬看守所。司法鑒定肯定是輕傷。
按照法律規定,因民間糾紛引起的傷害案件,如雙方達成和解,就是就賠償情況達成和解,公安機關或檢察院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如和解不成,就依照法律程序追究刑事責任,這原因多是因賠償數額分歧太大引起。
目前已到檢察院就是公安機關已基本完成偵查取證工作,提請檢察院逮捕,後面還有不少法律程序。
現在可以做得是適當賠償部分醫療費用,這在法院判決時能起作用,一般傷害案件判決是3年一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有期徒刑多是緩刑。還可以與被傷害一方進行磋商,看能否就賠償數額達成一致。
Ⅶ 犯罪嫌疑人被司法鑒定為人格缺陷,在判刑時可以進行減刑嗎
首先你要明確一個問題,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與司法鑒定之間是兩個概念。
其次,司法專鑒定結論中,會明屬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即完全、限制、無刑事責任。
在明確了這些前提後,才能做出是否可以從寬處罰的判斷。
另,這里不涉及減刑的問題,只涉及是否從輕處罰的問題。
Ⅷ 被刑事拘留後經司法鑒定為限定行為能力人,檢察院決定免予起訴,算受過刑事處罰嗎,能考公務員嗎
不算,可以考
Ⅸ 刑事案件中鑒定人作出虛假鑒定意見應予什麼處罰
刑法有偽抄證罪 第三百零五條在襲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Ⅹ 司法鑒定所多收費有什麼處罰條例嗎
你可參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司法部《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
第八條 涉及財產案件的司法鑒定收費,根據訴訟標的和鑒定標的兩者中的較小值,按照標的額比例分段累計收取。具體比例如下:
(一)不超過10萬元的,按照本辦法附件中所列收費標准執行;
(二)超過1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收取;
(三)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收取;
(四)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收取;
(五)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4%收取;
(六)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2%收取;
(七)超過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1%收取。
第十八條 司法鑒定收費實行明碼標價制度。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在顯著位置公示司法鑒定收費項目、收費標准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九條 各級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司法鑒定收費的監督檢查,對司法鑒定收費違法行為,按照《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有關規定進行查處。 第二十條 任何公民和組織發現司法鑒定機構有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或者其他價格違法行為的,可以向司法鑒定機構所在地價格主管部門、司法行政部門舉報、投訴。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