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是刑事嗎

刑法是刑事嗎

發布時間: 2020-12-27 18:07:00

① 中國刑法中,什麼是刑事責任

不滿14周歲(不包括14周歲)
: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
:現對負專刑事責任年齡
16周歲以上屬(包括16周歲)
: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定義: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

② 刑事司法學就是刑法學

刑事司法是刑事法律科學在實踐中的形態,包含刑事訴訟法、刑法、證據法學等等。

③ 刑法和刑罰的區別

1.刑法是中國法律的一種名稱:刑法(刑事法律)
2.刑罰是違法犯罪的一種處理手段也是對犯罪份子的一種威懾

④ <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有什麼區別啊

刑法是規定刑事責任、犯罪以及刑罰的法律;刑事訴訟法是由國家指定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總稱,那麼,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有哪些區別呢?請大家閱讀下面的文章了解!

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是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刑事訴訟法屬於程序法,刑法屬於實體法。

法規定了犯罪與刑罰的問題,是刑事實體法;刑事訴訟法則是規定追訴犯罪的程序、追訴機關、審判機關的權力范圍、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以及相互的法律關系,是刑事程序法。程序法是為實體法的實現而存在的,而程序法本身具有獨立的品格。刑事訴訟法規范涉及國家權力與個人權利的分配關系,直接關繫到公民的自由、財產等各項權利的實現程度。伴隨著訴訟民主化的發展歷程,刑事訴訟程序發生的變化更大,承擔不同訴訟職能的國家機關之間也存在職責分配的變化。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程序內容是在不斷的變化中走向程序正義,引導刑事程序法治的實現。中國刑事訴訟法的內容在科學化、民主化方面仍有待發展,以適應不斷提升的人權保障的需要。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都以懲罰犯罪、保護人權、維護社會秩序、限制國家公權為目的,刑法是在靜態上對國家刑罰權的限制,而刑事訴訟法則是從動態的角度為國家實現刑罰權施加了一系列程序方面的限制,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成了刑事法的整體內容。

如果我們將刑事訴訟看作是一個邏輯證明的過程,那麼,在這個邏輯證明的鏈條上,刑法的規定就是大前提,刑事訴訟是為了探尋小前提,刑事訴訟的結果便是結論。因此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關系具有一般與個別的關系的性質。

刑法,是指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即什麼行為是犯罪,犯罪了要負什麼責任,怎麼量刑處罰的法律,是刑事犯罪的實質法。民法,是指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大白話:就是調整民與民之間一切不足構成犯罪的行為的法律。

刑事訴訟法,是指涉及到刑事案件,怎麼打官司的法律,是程序法。同樣,民事訴訟法是規定民事案件怎麼打官司的程序法。現在一件案子,如果是公安局立案,檢察院起訴的,那就是刑事案件,這個案件的審判用刑法,要判多少年。這個案子什麼時候開庭,什麼時候一審這些程序問題用刑事訴訟法。同樣,如果它是一個老百姓告另一個的,那就是民事案件,法官判誰對誰錯就按照民法,而這個案件什麼時候申,審判時要去多少人這樣的,就是民事訴訟法。

⑤ 觸犯刑法就是犯罪,對嗎

不對。

犯罪行為的三要素違法性、有害性、社會性,三性結合才構成犯罪行為。犯罪行為必須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這是犯罪的最基本標志。而且還要說明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當罰性是犯罪嚴重危害性以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後果。而且具有觸犯刑法行為的行為才可以算是犯罪行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通過列舉所侵犯的主要客體,揭示了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各個方面的表現。

概括起來說,它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危害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即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基礎;

2、危害國家所有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即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

3、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4、破壞社會主義的社會秩序、經濟秩序。

(5)刑法是刑事嗎擴展閱讀:

刑事處罰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但主體是人身罰。具體情況是:

一、主刑

1、管制:管制是指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由社區矯正的刑罰方法。是我國刑罰種類之—,屬於主刑的一種。管制是最輕的主刑,是我國獨創的一種刑罰。

按照刑法的規定:(1)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2)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由社區依法矯正。(3)對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須服從有關規定;勞動中應同工同酬。(4)管制期滿,執行機關應即宣布解除之。(5)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先期羈押的,1日折抵刑期2日。

管制刑的特徵是:一是刑罰的最低檔;二是不必投入特殊的改造場所,由公安機關負責監管;三是勞動有報酬。四是羈押時間可抵刑期。

2、拘役:拘役,是剝奪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在我國刑罰體系中,拘役是介於管制與有期徒刑之間的一種主刑。

3、有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有期徒刑是剝奪自由刑的主刑,其刑罰幅度變化較大,從較輕犯罪到較重犯罪都可以適用。所以,在我國刑罰體系中,有期徒刑居於中心地位。

4、無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並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5、死刑:是剝奪犯罪人生命的刑罰方法,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執行兩種。死刑是我國刑罰中最重的一種,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執行的剝奪犯罪分子生命權和政治權的刑法,因此,死刑是嚴格控制的。

二、附加刑

1、罰金:它是指由人民法院判決的、強制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的金錢,從經濟上對犯罪分子實行制裁的刑事處罰。罰金的適用對象是經濟犯罪,財產犯罪和某些故意犯罪。

人民法院對犯罪判處罰金有兩種情形:一、單位犯罪。對單位犯罪,人民法院可以對單位判處罰金;二、犯罪分子。對犯罪分子處以罰金,可採用單處罰金和並處罰金兩種方式之一。

2、剝奪政治權利:根據《刑法》第三章第七節各該條之規定,該附加刑對於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以及對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適用;若獨立適用則應當依照《刑法》分則的規定。

同時,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但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期限改為3年以上10年以下。

除此之外,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被假釋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適用於主刑執行期間。

3、沒收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章第八節,以及分則的相關規定,沒收財產主要適用於犯罪所得巨大或者特別巨大的犯罪,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刑罰,但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須的生活費用。

與此同時,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於犯罪分子家屬所有的或者應有的財產。另外,沒收財產前犯罪分子所負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

4、驅逐出境:驅逐出境是指強迫犯罪的外國人離開中國國(邊)境的刑罰方法,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另外,軍事法院在審理軍人犯罪時,還可以依法作出剝奪榮譽稱號或勛章的處罰

我國刑罰只能由刑法加以規定,除刑法以外,其他任何法律都無權規定刑罰體系。而且,刑種按照由輕到重的順序加以排列,人民法院必須依法按照這些刑罰方法及條件、幅度、方式來判處刑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事處罰




⑥ 刑事訴訟與刑法的關系是什麼

刑事訴訟與刑法的關系是程序法與實體法的關系。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的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活動。

根據訴訟的內容和形式不同,訴訟活動可以具體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部分。其中,刑事訴訟是指審判機關(人民法院)、檢察機關(人民檢察院)和偵查機關(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等)在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訴訟活動。

(6)刑法是刑事嗎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程序

(一)立案

立案是指司法機關按照管轄范圍,對刑事案件接受、審查和作出受理決定的訴訟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報案或舉報。被害人對於侵害其人身權或財產權的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報案或控告。

(二)偵查

偵查是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為查明案情、收集證據和查獲犯罪嫌疑人而依法進行調查工作和採取有關強制措施的訴訟活動。偵查人員在偵查過程中可以採用下列偵查手段: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物證、書證;鑒定;通緝。

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通過偵查,弄清事實真相,證據確實充分後就終結偵查。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的案件和自己受理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分別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

一般情況下,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2個月。案件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1個月。對於案情特別復雜的案件,可以根據有關規定,嚴格按照程序,經有關機關批准,適當延長羈押期限。

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重新計算偵查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或者身份不明的,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明身份之日起計算,但是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

(三)起訴

起訴是指請求人民法院對被告人進行審判的訴訟活動。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進行的起訴,稱為公訴。被害人本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進行的起訴,稱為自訴。

人民檢察院的公訴活動,包括審查起訴、提起訴訟、不起訴等。審查起訴,是人民檢察院對偵查終結需要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起訴的訴訟活動。凡是需要提起公訴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這類案件主要是由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審查的案件,當然也包括檢察機關自行偵查終結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1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1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2次為限。

提起公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以及自己偵查終結的案件,經審查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作出起訴決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要求法院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除了法律規定允許由自訴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案件以外,其餘案件均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的案件或者偵查案件,經審查認為犯罪嫌疑人不構成犯罪,或者依法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從而決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一種訴訟活動。

(四)審判

刑事訴訟中的審判,就是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或者自訴人提起自訴的案件,依照法定程序,審查案件事實,並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作出被告人是否有罪、應否處罰的裁判活動。

⑦ 刑法學是不是刑事法學

您好!兩者不同。
「刑事法學」與「刑法學」兩個概念的大小不同。前者回是個大概念。簡單的說答,「刑法學」是「刑事法學」的一個學科。
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刑法學」是專門研究犯罪與刑罰的科學;而「刑事法學」不光要研究犯罪與刑罰還要研究刑事訴訟的程序,「刑事訴訟法就是專門研究刑事訴訟程序的科學」。
因此,「刑事法學」包涵了兩個領域。即實體法學和程序法學。實體法學就是「刑法學」;程序法學就是「刑事訴訟法學」。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熱點內容
分公司和總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2 22:30:05 瀏覽:613
合同法司法解釋一二三四五 發布:2025-04-22 22:30:03 瀏覽:686
民法上欺詐案例 發布:2025-04-22 22:12:57 瀏覽:773
央視社會與法還不起的青春債 發布:2025-04-22 21:48:10 瀏覽:12
浙江信訪條例 發布:2025-04-22 21:40:36 瀏覽:881
勞動法關於產假工資規定2015 發布:2025-04-22 21:25:22 瀏覽:124
個人寫的欠條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2 20:55:15 瀏覽:704
國家信訪條例全文 發布:2025-04-22 20:42:40 瀏覽:240
第五次全國法律援助工作會議召開 發布:2025-04-22 20:20:02 瀏覽:869
司法體制弊端 發布:2025-04-22 19:55:22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