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教唆犯

刑法教唆犯

發布時間: 2020-12-17 14:06:08

Ⅰ 關於教唆犯的概念刑法是怎麼規定的,教唆犯的成立條件

關於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理論上眾說不一,其觀點大致可以概括以下三種:

一是教唆行為說。這種觀點認為,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為就構成教唆犯。

二是以引起犯罪意圖說。這種觀點認為,只要行為人實施了足以引起他人犯罪意圖的行為,就成立教唆犯。

三是實施犯罪說。這種觀點認為,要成立教唆犯必須是被教唆的人實施所教唆的罪,並且教唆行為與被教唆人犯罪之間有因果關系。

筆者認為,三種觀點值得商榷。

其次,教唆行為說和實施犯罪說雖然都有正確的一面,但都失之片面,刑法第29條關於教唆犯的規定有兩款,共犯教唆犯和單獨教唆犯是兩種不同情形的教唆犯,因而,它們各自在客觀方面成立的要件是不盡相同的,實施犯罪說正確地闡述了刑法第29條第一款的規定,而忽視了第二款的規定,教唆行為說則恰恰相反,因此,他們都具有片面性。正確的表述是對兩種不同情形的客觀方面分別加以論述。

(1)共犯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

共犯教唆犯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為,被教唆人犯了(包括預備和實施)所教唆的罪,並且教唆行為與被教唆人犯罪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這種因果關系可以表現為一因一果的形式,即教唆行為是被教唆人犯罪的唯一原因,也可以表現為多因一果的形式,即教唆行為和其他的因素都與被教唆人犯罪有因果關系,不管是一因一果或是多因一果,教唆人都構成共同教唆犯。

(2)單獨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

共犯教唆犯和單獨教唆犯在客觀方面的成立要件盡管有區別,但在行為人須有教唆他人犯罪行為這一點是共同的。那麼什麼是「教唆他人犯罪」呢?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教唆」是慫恿指使的意思。「犯罪」是指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的罪,「教唆他人犯罪」就是指慫恿指使他人實施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的行為。

教唆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以金錢、物質、美女以及其他方面的好處引誘他人犯罪;有的以嘲弄、蔑視或者侮辱的手段刺激他人實施犯罪;有的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脅迫他人犯罪;有的利用封建迷信教唆他人犯罪等等。

教唆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口頭教唆、有文字教唆、還有動作教唆等等。 關於教唆犯成立的主觀方面要件,在只能由故意構成這一點上,理論界的意見是一致的。但在是否可以由間接故意構成這一點上,卻存在著較大意見的分歧:一種主張認為,教唆犯的主觀方面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另一種則認為間接故意不構成教唆罪;還有一種認為刑法第29條第一款的教唆犯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間接故意構成,而第二款的教唆犯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本人同意第一種觀點。

主張間接故意不構成教唆犯的觀點,認為教唆犯是自己不直接實施犯罪,而是通過別人犯罪達成自己犯罪意圖亦即通過別人犯罪實現自己所追求的危害社會的後果。如殺人教唆犯就是通過他人的殺人行為達到自己想把他人殺死的目的。一般情況下,教唆犯要通過他人的犯罪達到自己的犯罪意圖,但是並不能涵蓋所有情形。比如,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有可能使他人犯罪,也明知他人可能實施的犯罪有可能造成危害社會後果的發生,而加以放任;例如甲明知乙是一個盜竊成性的人,卻當著乙的面談自己工廠倉庫管理不善,結果乙實施了盜竊行為,造成了公共財產損失。甲並不是想通過乙實施盜竊而達到非法佔有倉庫財物的目的,但這種行為則是一種典型的間接故意教唆行為。又如,行為人雖然希望教唆人實施犯罪行為,但其意圖在於報復被教唆人或者他的親屬,而對被教唆人實施犯罪會造成的危害社會後果並不關心;例如甲通過教唆乙犯罪報復乙的父親,實施了教唆乙盜竊的行為,至於乙能否盜得財物漠不關心,同時甲也不是通過乙犯罪來達到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綜上所述,認為教唆犯是自己不犯罪,而通過他人犯罪達到自己的犯罪意圖的觀點不符合實際情況。 教唆的對象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不特定的。特定包括特定的個人和特定的多數人,不特定是指無論從教唆人的主觀上還是從客觀的角度上看,被教唆的人數都無法確定。如張貼廣告的方式教唆他人犯罪,就是教唆不特定人犯罪的情況。

Ⅱ 刑法中的教唆犯

你可以到中國知網上搜一下,上面的文章都很專業的,學校圖書館一般都有資料庫的,多搜集點資料

Ⅲ 教唆犯如何處罰 劉憲權

教唆犯就復是故意教唆他人實制施犯罪的人,對於教唆犯的刑事責任比較復雜,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根據《刑法》第29條第1款的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2)根據《刑法》第29條第1款的規定: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3)根據《刑法》第29條第2款的規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Ⅳ 教唆犯應如何定罪處罰

教唆犯就是故抄意教唆他人實施犯罪的人,對於教唆犯的刑事責任比較復雜,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根據《刑法》第29條第1款的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2)根據《刑法》第29條第1款的規定: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3)根據《刑法》第29條第2款的規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Ⅳ 簡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國刑法對教唆犯規定的原則

教唆犯,是指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等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罪意圖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圖實施犯罪,教唆人,即構成教唆犯。
《刑法》
第三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款 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刑,並處罰金。
引誘、教唆、欺騙或者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五十六條 因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節規定之罪的,從重處罰。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禁毒的決定)的 若干問題的解釋》
(1994.12.20 法發〔1994〕30號)
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
根據《決定》第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引誘、教唆他人吸毒,是指 通過向他人宣揚吸食、注射毒品後的感受等方法,誘使、唆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欺騙他人吸毒,是指用隱瞞事實真相或者製造 假象等方法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為。
本罪是選擇性罪名。實施了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行為之一的,即以該行為確定罪名。實施了其中兩種以上行為的,將所 實施行為並列為一個罪名。不實行並罰。 被引誘、教唆、欺騙的人吸食、注射毒品後是否成癮,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Ⅵ 什麼是刑法中的教唆犯,教唆犯罪的分類有哪些

教唆犯,是指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等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罪意圖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圖實施犯罪,教唆人,即構成教唆犯。

縱貫中國大陸學界關於教唆犯性質問題的理論爭議主要有從屬性說、獨立性說、獨立罪名說、機械的二重性說、辯證統一的二重性說等八種觀點

1、從屬性說。該說又稱教唆犯的借用說,它以行為主義、犯罪共同說、客觀主義理論為其理論基礎。只有實行犯構成犯罪,教唆犯才能構成犯罪。而且教唆犯與正犯的成立階段方面是同步的,正犯的行為構成未遂,教唆犯亦成立未遂。中國贊同共犯獨立性說的學者都認為教唆犯的從屬性並非絕對的,無條件的,而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從屬性。

2、獨立性說。中國堅持該說的學者認為,教唆犯具有獨立性或相對獨立性,在共同犯罪中處於獨立的地位,而非從屬於實行犯,教唆行為本已構成犯罪,是獨立的犯罪行為,而被教唆人是否實施犯罪,對教唆犯之成立影響不大。

3、獨立罪名說。有學者認為刑法應將教唆犯單獨規定為一種獨立的犯罪和罪名。它與獨立性說的區別在於,獨立性說是在共同犯罪的前提下探討教唆犯的性質,而獨立罪名說則是將教唆犯作為單獨之罪名予以規定。

4、機械的二重性說。該說認為,教唆犯的性質是變幻不定的,刑法對教唆犯的不同規定決定了教唆犯在某種情況下具有從屬性,而在某種情況下則具有獨立性,而且教唆犯的從屬性和獨立性是可以分離的。他們認為,根據現行刑法第29條第2款之規定,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情況下,教唆犯與被教唆犯之間便不具有共同犯罪關系,而刑法對其規定了從輕或減輕處罰的刑事責任,表明這里的教唆犯既無犯罪的從屬性,而只具有犯罪的獨立性。

5、辯證統一的二重性說。此說現在理論界占據通說地位。該說認為,刑法中的教唆犯是獨立性與從屬性的辯證有機統一。一方面教唆犯處於相對從屬地位,另方面,教唆犯的社會危害性較大,教唆犯向被教唆人傳輸翻譯,使得教唆犯的人身危險性與社會危害性一起暴露,因而在共同犯罪中又處於相對獨立的地位,具有相對獨立性。因而教唆犯有從屬性和相對獨立性的二重性。

雖然該說中有具體的二重性說與抽象的二重性說之分歧,但抽象的二重性說目前在學界占據主導地位,即其認為教唆犯的獨立性與從屬性無主次之分,二者不可分割,辯證統一。

6、非獨立共犯人說。中國刑法將共同犯罪人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三類,而教唆犯並不屬於此三類人,而是依據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予以定位,有些教唆犯是主犯,有些教唆犯則可能是從犯。

7、不作為說。教唆犯的犯罪方式是不作為,而教唆犯使被教唆人產生犯意,從而對刑法保護的客體造成威脅,所以教唆犯便負有排除危險的義務,而教唆犯沒有履行其義務,故構成犯罪。

8、摒棄性質說。教唆犯沒有任何屬性,沒有所謂的從屬性、獨立性和二重性,這種探討在理論與實踐上沒有任何意義。

縱觀以上八種學說,其共同的缺陷在於未能根據教唆犯的所有形態對教唆犯有整體性把握。教唆犯的未遂形態不但包括通常所理解的教唆未遂與未遂教唆,即教唆未遂指教唆行為已經實施,正犯尚未至於著手實行犯罪的場合,而未遂教唆是指一開始就以使被教唆者限於未遂的目的的教唆,而且還包括其他形態如目的錯誤、打擊錯誤、中止犯罪、更犯他罪、改犯他罪等。易言之,上述諸說所揭示的教唆犯性質僅限於對中國刑法所規定的教唆犯的局部理解,未能全面認識中國刑法對教唆犯的全部涵義,所以他們得出的論點均有一葉障目嫌疑,故存在有待商榷之處。

Ⅶ 刑法中關於教唆犯的問題

乙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且精神正常.所以它應當對殺人承擔刑事責任,但是不能成為盜竊罪的犯罪主體。對於盜竊罪而言,乙不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

Ⅷ 刑法對教唆犯的處罰是怎麼規定的,處罰教唆犯

我個人來認為:
第一、關於自您提出的問題,適用《刑法》等法律文件的規定。
第二、根據《刑法》第29條的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具體法律條文附後。
第二十九條【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三、綜上,我的答復是: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熱點內容
關於法治原則 發布:2025-01-04 05:47:56 瀏覽:202
法治思維推進法治工商建設 發布:2025-01-04 05:40:52 瀏覽:170
陽光司法鑒定 發布:2025-01-04 05:38:50 瀏覽:639
法院法官級別 發布:2025-01-04 03:31:50 瀏覽:749
道德是燈照亮 發布:2025-01-04 03:23:27 瀏覽:22
司法警察心聲 發布:2025-01-04 03:02:40 瀏覽:639
經濟法業務招待費支出 發布:2025-01-04 02:54:32 瀏覽:369
蘋果法治新聞 發布:2025-01-04 02:25:22 瀏覽:12
杭州司法行政 發布:2025-01-04 02:23:12 瀏覽:250
刑事訴訟法卞建林下載 發布:2025-01-04 01:52:40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