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特殊交易

民法特殊交易

發布時間: 2022-12-23 19:11:27

A. 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 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通知 全文

依法妥善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通知。

司法解釋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等: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當前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整體形勢良好,但是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地方出現了與民間借貸相關的債務不能及時清償、債務人出逃、中小企業倒閉等事件,對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了較大沖擊,相關糾紛案件在短期內大量增加。

(1)民法特殊交易擴展閱讀:

借貸責任主體的認定:

7、【法定代表人出具借條】公司法定代表人出具借條時未明確其身份,法院可認定系其個人借款而非公司借款。

8、【空白收據與借款責任】單位有關人員基於損害國家利益的意圖向外提供蓋有單位財務印章的空白收據是無效行為,但不能因此免除該單位對第三人應承擔的返還借款的民事責任。

9、【夫妻個人借款的認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對外舉債數額明顯超出日常生活所需,且債權人未能證明其有理由相信該借款系夫妻共同意思表示,可認定為一方個人債務。

10、【借款債權的繼承】出借人去世後,其繼承人有權向借款人主張債權。

B. 民法典房屋買賣過戶新規定

法律分析:房屋過戶是指房屋出售或捐贈時,原所有權人將房屋所有權轉移到新主人名下,在房地產交易中心登記的行為。購房人應繳納契稅:第一次90平以內為1%,90至144一百平方米為1.5%,144平以上或非首次為3%。購房人繳納印花稅:房價的0.05%,交易費:3元/平方米,測繪費:1.36元/平方米。申請不動產登記的,申請人應當填寫登記申請書,並提交身份證明以及相關申請材料。

申請材料應當提供原件。因特殊情況不能提供原件的,可以提供復印件,復印件應當與原件保持一致。申請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應當根據不同情況,提交下列材料:

(一)不動產權屬證書;

(二)買賣、互換、贈與合同;

(三)繼承或者受遺贈的材料;

(四)分割、合並協議;

(五)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

(六)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

(七)相關稅費繳納憑證;

(八)其他必要材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十一條以出讓或者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頒發土地使用權證書。在依法取得的房地產開發用地上建成房屋的,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核實並頒發房屋所有權證書。房地產轉讓或者變更時,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房產變更登記,並憑變更後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向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經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更換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權證書。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C. 在民法典實施前,夫妻一方父母出資買的房,民法典有溯及力嗎

一、基於《民法典》總則編審視房屋買賣合同效力相關問題

(一)房屋買賣中的「無權處分」行為效力辨析

(二)從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角度衡量特殊房屋買賣合同效力

(三)從意思表示的角度考量房屋買賣中的陰陽合同效力

二、基於《民法典》合同編審視房屋買賣相關法律問題

(一)關於預約合同

(二)關於定金規則

(三)關於情勢變更(以限貸政策為例)

(四)關於合同解除權

三、基於《民法典》物權編審視房屋買賣相關法律問題

(一)抵押物流轉規則的變化

(二)居住權規定探究

四、《民法典》的實施對於房屋買賣交易可能帶來的其他影響

(一)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續期及繳費事宜

(二)中介合同章節中關於跳單行為的規定

(三)物業服務合同可能帶來的延伸影響

(四)妨害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不影響合同效力

一、基於《民法典》總則編審視房屋買賣合同效力相關問題

因合同行為系民事法律行為之一,《民法典》將關於合同效力的相關規定納入總則編民事法律行為一章,而在合同編不再規定合同效力相關問題。此處的編纂及處理方式,是《民法典》體系性的典型例證之一。《民法典》總則編第六章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制度,是民法總則、民法典甚至是廣義上的民商法大體系的核心制度之一,其法理和實踐意義非常強。民法總則關於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則對於民法典分則各編甚至廣義民商法的統轄作用,必須從民法體系化科學邏輯的角度予以充分揭示,才能彰顯其制度意義。1

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性是房屋買賣交易的基礎,而現實中諸多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往往源自於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存在問題。因此,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與否在房屋買賣過程中顯得至關重要。以下筆者將從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角度,審視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中常見的無權處分(含夫妻共有房屋買賣)、特殊房屋買賣(以央產房、經濟適用房、小產權房為例)及陰陽合同之效力問題。

(一)房屋買賣中的「無權處分」行為效力辨析

無權處分行為,即行為人在沒有處分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處分行為。2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下,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進行登記。在房屋買賣實踐中,買受人及中介服務機構必然會對出賣人是否為不動產權證書上登記的所有權人進行核驗。房屋買賣中的無權處分行為大多因登記產權人非真正意義上或非完整意義上的所有權人而導致,主要爭議包括(1)借名買房形成的無權處分(出名人「

D. 《民法總則》善意相對人是什麼意思

《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三款規定,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

綜上所述,民法總則善意相對人指的是善於取得的人,是合同中的第三人,他們取得一定財產,並不是因為自己的過錯。

因此,當合同當事人向其發起請求權的時候,其有權拒絕。在日常生活中,善意取得的情況也十分普遍,構成善意取得必須符合一定條件,包括第三人是出於善意,並且支付一定價格。




(4)民法特殊交易擴展閱讀:


善意相對人認定標准

1、相對人存在惡意串通情形

如果存在《合同法》第52款所明令禁止的相對方與行為人之間惡意串通的情形,那麼在惡意串通情形下形成的合同無效。這是最基本的除外情形。

2、相對人具有公司內部人身份

如果交易相對人本身就是公司股東或內部人士,自然有義務也有條件對公司的基礎文件及決議事項予以了解,除非股東能證明其已無法正常獲知公司內部信息。

有判決因相對人「為公司內部資產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了解公司資產處理的許可權,應該知道法定代表人在未經資產管委會集體決議之前,不得私自處理資產」為由,判定相對人與法定代表人就公司特定資產所簽訂的合同無效。

這是因為相對方「內部人」的身份,提高了其注意義務的標准,推定他知曉公司內部管理規則。

3、基於行業規定的重大過失

在特定行業中,從業人員因其行業的特殊性而承擔著較普通相對方更為專業的注意義務。以金融行業為例,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對於與之交易(如貸款、理財等)的公司有嚴格的審單程序,多數交易還要求事先進行盡職調查。若銀行或金融機構未能嚴格按照銀行業協會所規定的審單流程,應被認定為交易存在重大過失。

4、相對人在特殊交易事項中存在重大過失

這種情況相對比較復雜,個案情況不同,不應當一概而論。但是無論如何,基本的原則是應當根據交易的特殊性、法律的強制性以及相對人對此所承擔的正常的注意義務。例如,在公司增資的情況下,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增資屬於公司重大事項,必須經過三分之二以上資本多數決或者全部同意方可實行」。

如果第三方在沒有見到公司的有效股東會決議的情況下,就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簽訂增資擴股協議,那麼第三方要主張自己是善意相對方的依據是不充分的。

究其法理,因為決定注冊資本的增減是股東的基本權利,作為交易相對方,應當知曉僅憑法定代表人簽字和公司公章不能夠在這些基礎事項中完全反映公司和股東的真實意志。因此,這種情況下,保護股東權益的急迫性已經超過了保護善意相對人的急迫性。

E. 民法典533條規定

隨著《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頒布,《民法總則》將廢止。
1、《民法典》合同解除權的規定是什麼?《民法典》第565條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可見,解除權行使的方式主要可分為通知與進行批准,登記。
2、《民法典》合同編的變化《民法典》合同編主要變化的內容如下:
一、明確規定了預約合同。《民法典》第49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合同的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等,構成預約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預約合同約定的訂立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
二、明確規定了電子合同。《民法典》第49
1、512條,明確規定了電子合同的合同成立時間以及交付時間。例如第49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民法典》在法條中增加了對電子合同訂立與履行的特殊規則部分,這使當事人在遇到很多因新形式互聯網交易而產生的糾紛時有法可依。
三、明確規定了選擇之債、按份責任、連帶責任。《民法典》第515條至521條明確規定了選擇之債、按份責任、連帶責任,其中選擇之債填補了原《合同法》的空白,對按份責任、連帶責任作出了細化的規定。其中,如果標的有多項而債務人只需履行其中一項的,債務人享有選擇權;享有選擇權的當事人在約定期限內或者在履行期限屆滿時未作選擇,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選擇的,選擇權轉移至對方當事人。
四、明確規定了情勢變更原則。《民法典》第533條,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其中,增加了「仲裁機構」也有權確認情勢變更或解除的規定。
五、擴大了債權人代位追償債權的時間范圍,明確規定了第三人可以自願加入債務。《民法典》第535條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但是該權利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到期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相對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可以向債權人主張」。在上述條款中,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的范圍不再限定為「到期債權」。《民法典》第552條規定:「第三人與債務人約定加入債務並通知債權人,或者第三人向債權人表示願意加入債務,債權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的,債權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其願意承擔的債務范圍內和債務人承擔連帶債務」。
六、明確規定了合同解除權的除斥期間。《民法典》第564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自解除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內不行使,或者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七、增加了出賣人保留所有權的規定。《民法典》第641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出賣人對標的物保留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該條規定有利於出賣人對標的物所有權的保護,維護交易安全。
八、增加了分期付款合同出賣人解除權的規定。《民法典》第634條規定:「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數額達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支付到期價款的,出賣人享有請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解除合同的權利」。此規定提高了買賣交易的效率,維護了守約方的合法權益。
九、明確規定了禁止高利放貸。《民法典》第680條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十、改變了有關「保證方式推定」的規定。《民法典》第686條規定:「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第687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十
一、明確規定了房屋按份共有人、出租人近親屬的房屋優先購買權。《民法典》第726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該法律條款表明:在同等條件下,房屋按份共有人或者出租人的近親屬相對於承租人有優先購買權。十
二、明確規定了運輸合同中旅客乘坐交通工具應遵守的秩序。《民法典》第815條規定:「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法律明確禁止「霸座」行為。十
三、明確規定「寄存人從事購物、就餐、住宿等活動時將物品存放在指定場所視為保管」。《民法典》第888條規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並返還該物的合同。寄存人到保管人處從事購物、就餐、住宿等活動,將物品存放在指定場所的,視為保管,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十
四、將「居間合同」改為「中介合同」,明確禁止「跳單。」《民法典》第965條規定:「委託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務後,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機會或者媒介服務,繞開中介人直接訂立合同的,應當向中介人支付報酬」。明確禁止「跳單」,讓違背誠信原則的委託人承擔不利法律後果。十
五、在有名合同中新增加了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中介合同、合夥合同。《民法典》第762條至768條對保理合同進行了規定,如保理的通知,追索權、主張權利。《民法典》第761條規定:「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應收賬款管理或者催收、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的合同」。《民法典》第937條至950條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的內容、物業費用的支付、支付物業費物業公司不得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等。《民法典》961條至966條規定了中介合同,對中介合同的履行、報酬的支付等等作出了相應規定。《民法典》第967條至978條規定,規定了合夥合同的訂立、利潤分配、合夥事務的執行、合夥的終止等。在現代我們國家對於合同這個問題的關注程度都是比較高的,主要還是因為合同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定義,在現實生活中訂立合同,就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達成一致的情況下進行的,發動整個《民法典》當中,都作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定。
《民法典》關於違約方解除合同的規定是,根據《民法典》562條和563條當中明確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也可以因為對方存在違約的行為而解除合同,並且違約的情況之下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八十五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F. 民法總則善意相對人是什麼意思

一、民法總則善意相對人

民法上有所謂「善意第三人」、「善意相對人」的概念。此處的「善意」是民法上的概念,有民法上的特殊意義,不能用我們口語中所謂的善意去解釋。

主要指的是合同的相對人或其他民事法律關系中的第三人,因自身沒有過錯也不可歸責於己的行為,取得一定的財產或利益。善意指的就是沒有過錯。

法律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法律關系中的其他人的權利,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二、善意取得的成立條件

1、出讓人無權處分;

2、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須是善意的。善意指不知存在足以影響法律效力的事實的主觀狀態。我們這里所說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佔有人系非法轉讓。

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並不應知轉讓人是非法轉讓,一般是誤信其為所有人或其他有處分權的人。

第三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這里的善意,是指取得標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佔有人為非法轉讓。

這里不僅不要求第三人有出讓人有權處分的確信,而且是推定任何參加交易的第三人都具有這種善意。物權法對這種善意的保護,是公信原則的體現。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惡意第三人。

惡意就是第三人依當時的情況知道或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讓與的權利。即根據當時的環境,依交易的一般情況,可以得出讓與人無權讓與的結論,則第三人應視為惡意。

例如第三人以不正常的低價購買物品,如無相反的證據,應認為是惡意。

3、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4、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綜上所述,民法總則善意相對人指的是善於取得的人,是合同中的第三人,他們取得一定財產,並不是因為自己的過錯。

因此,當合同當事人向其發起請求權的時候,其有權拒絕。在日常生活中,善意取得的情況也十分普遍,構成善意取得必須符合一定條件,包括第三人是出於善意,並且支付一定價格。

(6)民法特殊交易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善意相對人,即善意第三人。

此處的「善意」是民法上的概念,有民法上的特殊意義,不能用我們口語中所謂的善意去解釋。主要指的是合同的相對人或其他民事法律關系中的第三人,因自身沒有過錯也不可歸責於己的行為,取得一定的財產或利益。

區分原則的一個重要後果,是實際上允許相對人在對交易過程中的法律關系和法律狀態的主觀認知方面存在過失,並且,這種過失不影響其「善意相對人」法律身份的成立。但是,顯然,超過一定程度的過失會導致相對人喪失「善意相對人」身份無異。

善意相對人認定標准

1、相對人存在惡意串通情形

如果存在《合同法》第52款所明令禁止的相對方與行為人之間惡意串通的情形,那麼在惡意串通情形下形成的合同無效。這是最基本的除外情形。

2、相對人具有公司內部人身份

如果交易相對人本身就是公司股東或內部人士,自然有義務也有條件對公司的基礎文件及決議事項予以了解,除非股東能證明其已無法正常獲知公司內部信息。

有判決因相對人「為公司內部資產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了解公司資產處理的許可權,應該知道法定代表人在未經資產管委會集體決議之前,不得私自處理資產」為由,判定相對人與法定代表人就公司特定資產所簽訂的合同無效。

這是因為相對方「內部人」的身份,提高了其注意義務的標准,推定他知曉公司內部管理規則。

3、基於行業規定的重大過失

在特定行業中,從業人員因其行業的特殊性而承擔著較普通相對方更為專業的注意義務。以金融行業為例,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對於與之交易(如貸款、理財等)的公司有嚴格的審單程序,多數交易還要求事先進行盡職調查。若銀行或金融機構未能嚴格按照銀行業協會所規定的審單流程,應被認定為交易存在重大過失。

4、相對人在特殊交易事項中存在重大過失

這種情況相對比較復雜,個案情況不同,不應當一概而論。但是無論如何,基本的原則是應當根據交易的特殊性、法律的強制性以及相對人對此所承擔的正常的注意義務。例如,在公司增資的情況下,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增資屬於公司重大事項,必須經過三分之二以上資本多數決或者全部同意方可實行」。

如果第三方在沒有見到公司的有效股東會決議的情況下,就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簽訂增資擴股協議,那麼第三方要主張自己是善意相對方的依據是不充分的。

究其法理,因為決定注冊資本的增減是股東的基本權利,作為交易相對方,應當知曉僅憑法定代表人簽字和公司公章不能夠在這些基礎事項中完全反映公司和股東的真實意志。因此,這種情況下,保護股東權益的急迫性已經超過了保護善意相對人的急迫性。

G. 民法典961條規定

中介合同並非一種全新的合同類型,其實就是以前的居間合同,民法典對此作出了更加詳細的規定。當事人在簽訂中介合同時,應當注意民法典相關規定,避免發生違約的情況。中介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中介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請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如實告知委託人情況還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個例子就是中介隱瞞交易房產為凶宅的情況,不僅退了中介費賠了一筆錢,當然這僅限於中介明知的並且故意隱瞞的情況。中介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請求支付報酬;但是,可以按照約定請求委託人支付從事中介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所以,不是說不成交就不能收取報酬,只要當事人約定好,必要的費用還是可以支持的。
委託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務後,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機會或者媒介服務,繞開中介人直接訂立合同的,應當向中介人支付報酬。這對於保護中介的權益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不守規矩的人還是有的。但是對於客戶委託了A、B、C三家中介,但是最後選擇了費用稍微低一點的B中介,那麼AC是無權要求客戶支付中介費用的。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一批指導性案例之上海中原物業顧問有限公司訴陶德華居間合同糾紛案明確指出,房屋買賣居間合同中關於禁止買方利用中介公司提供的房源信息卻繞開該中介公司與賣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
一、中介合同的法律特徵
1、中介合同是一方當事人為他方報告訂約機會或為訂約媒介的合同。
2、中介合同為有償合同。
3、中介合同為諾成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4、中介合同的委託人一方的給付義務的履行有不確定性。在中介合同中,居同人的活動實現中介目的時,委託人才會履行支付報酬的義務。而中介人能否實現中介目的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委託人的給付義務的履行也具有不確定性。
5、中介合同的主體具有特殊性。法律和法規應當對中介人的資格作出限制,要求中介人具有相應的知識、能力和從業素件,並規定國家機關、領導幹部等有特殊職權的人不得作為中介人從事中介交易。
二、居間合同的法律特徵?
1、居間合同是由居間人向委託人提供居間服務的合同。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是否與第三人訂立合同,與居間人無關,居間人不是委託人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的當事人。
2、居間人對委託人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沒有介入權。居間人只負責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為委託人與第三人訂約居中斡旋,傳達雙方意思,起牽線搭橋的作用,對合同沒有實質的介入權。
3、居間合同是雙務、有償、諾成合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六十一條】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H. 特殊動產的物權變動規則

特殊動產的物權變動的規定是: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以及非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物權的變動須以法定的公示方式進行才能發生相應法律效果的原則,物權具有絕對排他的效力,其變動須有足由外部可以辨認的表徵,才可透明其法律關系,避免第三人遭受損害,保護交易安全。
特殊動產是什麼?
1.物權登記制度是從古羅馬法中的交付制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現代物權制度中,對於動產物權變動往往以交付為公示方法,而不動產之物權變動則需要經過登記而實現其公示效力。然而,對於某些特殊種類的動產,如船舶、航空器、機動車等動產的物權變動,我國法律亦規定了登記制度。研究特殊動產的登記變動我們要先明確特殊動產的范圍。
2.目前學界對特殊動產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物理形態說,即認為凡在物理形態上與一般動產不同的不動產之外的財產均可稱其為特殊動產。二是登記標准說,即以物權的不同公示方法作為標准來區分普通動產與特殊動產,凡是需要以登記作為公示方法的動產均可納入特殊動產的范疇。三為價值標准說,即認為凡因價值巨大且交易不頻繁,為保護交易安全,應將其視為不動產,在物權變動上實行不動產的規則的動產,在理論上亦稱其為准不動產。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二百二十五條則規定: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的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I. 論民法上物的特殊性

物的特徵
須存在於人身之外
民法上的物只能是存在於人身之外的物,而不能是人身。現代法上人只能為主體,而不能為客體。不僅人身不能成為客體,人身上的某一部分包括各種器官在未與人體脫離前也不能成為物。以人身上的某一器官為交易對象的,不受法律保護,法院不能強制執行。人身的組成部分只有在與人體脫離後才可成為物。人死亡後已無生命,不為主體,因而屍體可成為物。
須能夠為人力所實際控制或支配
只有能夠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的物,才為民法上的物。因為只有這樣的物,才能滿足主體的個體需要,才能用於交易。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支配自然的能力增強,物的范圍也不斷擴大。例如,電、熱、聲、光、氣等自然力,在不能為人實際控制和支配時不為物,而能夠為人力控制和支配後則成為物。
須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
民法上的物須具有可使用性,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因為只有能夠滿足人們的生產或生活需要,才可為主體所有,才可用於交換。不能滿足人們生產或生活的實際需要的物,在法律上沒有意義。
須為獨成一體的有體物
民法上的物一般僅指有體物。所謂有體,是指具有一定的形體,能夠為人的感官感觸到。民法上的物還須獨為一體,即能夠單獨滿足人們的需要。如不能獨成一體,則不能單獨用於交易,不為民法上的物。
物必須具有稀缺性
並非一切能滿足人的需要的物都必然能成為民法中的物。陽光和空氣能滿足人的需要,在通常情況下卻不能成為民法中的物,原因在於它們是無限地供給的, 不具有稀缺性。要成為民法中的物,除了須具有效用外,還必須具有稀缺性。

物的分類
動產與不動產
根據其是否具有可移動性,物可分為動產與不動產。
動產是指可以一般方法移動且移動後不會改變或不會損害其價值的物;不動產則是指不能以一般方法移動或移動後會改變或損害其價值的物。依我國法規定,土地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為不動產,不動產以外的物為動產。
區分動產與不動產的法律意義在於:第一,法律對動產與不動產的調整原則不同。法律對動產一般賦予其流通性,而對不動產一般不賦予自由流通性。第二,權利的公示方式和變動要件不同。動產上的權利一般以佔有為公示方式,權利的變動以登記為要件。第三,在某些法律關系中,法律的適用不同。第四,訴訟管轄不同。不動產糾紛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動產糾紛則不依動產的所在地確定管轄權。
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 禁止流通物
根據其是否具有自由流通性,物可分為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流通物,是指允許在民事主體之間自由流通的物。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對其流通予以一定限制,僅可在特定主體之間或特定范圍內流通的物。禁止流通物與禁止流通物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
主物與從物
區分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主要意義在於:流通物可以自由流通;限制流通物只能在限定的范圍內流通,否則交易無效;禁止流通物則不得為交易的標的物。
根據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物可分為主物與從物。

主物是指由同一人所有的需共同使用才能更好發揮效用的兩物中起主要作用的物;從物則是指畏助主物發揮效用的物。從物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與主物同屬同一人所有;第二,須獨成一物;第三,須與主物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地發揮物的作用。區分主物與從物的主要法律意義在於: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對主物處分的效力及於從物,從物隨主物的轉移而轉移。
原物與孳息
根據兩物間的關系,物可分為原物與孳息。
原物為產生孳息的物,孳息則是由原物產生的收益。孳息又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屬性而產生的收益,法定孳息,是指依法律關系所生的收益,如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
消耗物與非消耗物
根據其使用後形態的變化性,物可分為消耗物與非消耗物。
消耗物,又稱消費物,是指經一次性使用就會歸於消滅或改變形態和性質的物。非消耗物,又稱不消費物,是指可長期多次使用而不會改變形態和性質的物。

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根據其是否可分割,物可分為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可分物,是指經分割後並不會改變其性質或影響其效益的物。不可分物,是指經分割會改變其性質和影響其用途的物。
特定物與種類物
根據其在交易中確定方式,物可分為特定物和種類物。
特定物指以單獨的特徵具體確定的的。特定物既可是因物自身的特徵而區別於他物的物,也可以是依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確定的物。種類物是指僅以品種、規格、型號或度量衡加以確定的物。
代替物與不代替物
根據其可否由他物替代,物可分為代替物與不代替物。
代替物,是指得以同一種類、品質及數量的物代替的物,不代替物,是指不能以他物代替的物。

法律上的意義
物在民法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物是民事法律關系中最普通的客體。物為物權關系的客體。物又是最常見的交易對象,因而債的客體也常涉及物。第二,物可決定法律關系的性質。一方面,物會影響到法律關系的效力,如以限制流通物進行交易的,若在限制的范圍內,可有效,若超出限制交易的范圍,則無效。另一方面,物會決定某些法律關系的類別。第三,物會影響案件的管轄。當事人發生糾紛時,會因物的性質不同而受不同法院的管轄。

J. 民法典對凶宅交易有規定嗎

法律分析:有。「凶宅」買賣合同是房屋買賣合同的一種特殊情形,只是標的物具有區別於一般商品房的一定特徵。在平等自願原則的指導下,買賣雙方具有平等的交易地位。然而出賣人作為房屋的所有權人,通常掌握更多關於房屋的關鍵信息,買受人基於一般經驗僅能對房屋的外觀進行考察,可能無法知悉某些可能影響其訂立本房屋買賣合同的意願的信息。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應對信息優勢方加以告知義務,以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且此種告知義務須由出賣人在與買受人為締約而進行磋商的過程中履行。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出賣人對「凶宅」信息負有告知義務,它有利於平衡買賣雙方之間的利益關系,確保真正的合同自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買方可基於此條要求賣方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向賣方主張損害賠償。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熱點內容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 發布:2024-11-07 16:30:53 瀏覽:400
我國知識產權立法 發布:2024-11-07 16:21:55 瀏覽:753
合同與合同法國際商法 發布:2024-11-07 15:43:34 瀏覽:624
以下哪些屬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7 13:55:49 瀏覽:484
公司輪崗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1-07 13:50:14 瀏覽:302
經濟法的答題技巧 發布:2024-11-07 13:50:04 瀏覽:903
公務員行政法考點 發布:2024-11-07 13:16:58 瀏覽:153
司法e通行 發布:2024-11-07 13:02:24 瀏覽:762
道德經眼裡 發布:2024-11-07 12:57:04 瀏覽:872
私下簽訂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7 12:51:01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