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理念
1. 社會主義司法理念是什麼
社會主義司法理念包括如下幾個構成要素:
首先是主體要素,即社會主義司法理念是由哪些主體所具有或者應當具有的理念。在社會主義中國,不同主體對於司法理念有一些共同的標准、原則、價值和要求,如公平、正義、效率、廉潔等,但在具體內容等方面又有若干區別和不同。對於社會大眾而言,他們具有的社會主義司法理念大致是文化意義上的、直覺感知性的、普世化以及底線主義的司法理念,他們對於司法案件中的是非曲直、公正與偏私、當與不當、合法與非法等等的評判,除非經過一定時間認真的法律知識學習,較多情況下是「跟著感覺走」的,是一種世代因襲的由中國傳統政治法律文化中的道德評價轉化過來的司法理念和司法評價。這種社會大眾的司法理念,多數可以經過改造和升華後納入社會主義司法理念的范疇,但有些明顯帶有中國封建法制殘余色彩的司法理念,如「法不責眾」、「民憤極大」、「恥於訴訟」等等,則應當廢除。
對於政治領導人和政策制定者而言,他們具有的社會主義司法理念大致應當是政治性、宏觀性、方向性、自我約束性的司法理念。在中國國情下,他們對於司法工作、司法法律、司法制度、司法人員、司法活動、司法案件等的認識、評價、判斷和把握,通常是以政治性原則為首要標準的,以司法不應當獨立為選擇取向的,以司法功能主義為認同前提的。
對於司法職業人員(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法醫等及其輔助人員)而言,他們具有的社會主義司法理念大致應當是專業化、知識化、技能化和高度分工的司法理念。司法職業人員對於司法的理念,與社會大眾的司法理念相比,突出的特徵傾向基本上是專業化、職業化、技能化和抽象化的;在這種特徵的司法理念面前,社會大眾對於司法職業人員往往具有一種依賴關系。與政治領導人和政策制定者的司法理念相比,突出的特徵傾向基本上是非政治化、獨立化、自治化的;在這種特徵的司法理念面前,政治領導人和政策制定者與司法職業人員之間,既存在相互依賴的關系,又可能產生某種非對等的認知沖突。
其次是范疇要素,即社會主義司法理念這個概念由哪些范疇的結構組成。就「社會主義司法理念」的關鍵詞及關鍵詞的組合來說,這個概念在宏觀理論層面涉及四個基本范疇:「社會主義」、「司法」、「司法理念」、「社會主義司法」。1、把司法理念定性為「社會主義」,就意味著與資本主義的對立,與封建主義的區分。這里沒有使用「中國特色」的定語,在通常語境下應當是指適用於一切社會主義社會的司法理念。2、這里的主詞是「司法」,在分權理論的意義上,它意味著與立法、行政的分工關系;在憲政與法治理論的意義上,它意味著對於憲政、法治的從屬關系。3、「司法理念」意味著它不同於司法制度、司法程序、司法主體、司法活動等領域的客觀存在,而屬於知識、理論、思想、觀念、意識等主觀范疇的存在。4、「社會主義司法」表明了它的性質、內容、范疇的規定性。
第三是內容(客體)要素,即社會主義司法理念包括哪些主要內容。根據司法理念的主體不同,可以把社會主義司法理念的內容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地講,社會主義司法理念,是指司法職業人員對於司法領域的法律、法治、法律制度、法律程序、法律規范、司法活動、法律職業、司法慣例等的知識、思想、理論、觀念、意識和文化;廣義的社會主義司法理念,是指包括司法職業人員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所共同具有的司法認知、司法意識和司法文化等。我們今天討論的社會主義司法理念,主要是狹義的司法理念。
2. 樹立公正司法理念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司法公正包括:即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
樹立公正司法理念的現實意義在於有助於維護版司法權威的社會影權響,增強法院裁判的有效性。
樹立公正司法理念的現實意義在於打擊司法領域腐敗勢力和地方保護主義,重振並維護我國的司法權威,恢復人們對司法的信心。
樹立公正司法理念的現實意義在於可以提高司法人員的司法素質,減少因司法人員個人素質問題而產生的不公正判決結果,可以有效指導司法人員在司法過程中的行為。
樹立公正司法理念的現實意義在於符合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 司法的概念、特點是什麼
概念:又稱法的適用,國家司法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具體應用法專律處理各種案件的屬專門活動。
特點:被動性、中立性、終極性、形式性、專屬性等
拓展資料
司法
1.古代官名、星官名
2.現指檢察機關或法院依照法律對民事、刑事案件進行偵察、審判。
3.司法(Justice),又稱法的適用,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參考資料司法_網路
4. 現代司法理念是
我國當前正處於司法制度大變革的非常時期,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樹立以司法獨立為核心的現代司法理念,並使之貫穿於運行法律規則和構建法律制度過程的始終,是實現公正與效率這一永恆主題,維護社會秩序持續穩定,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歷史選擇和必然要求。
[關鍵字]現代司法理念,司法獨立,司法改革
隨著我國社會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單一的專政轉向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由貧窮落後發展到小康社會,由義務主導轉向權利主導,那些不能反映司法職能特有性質和司法活動特有規律的傳統司法觀念將會逐漸退出司法制度的歷史舞台,那些明顯不適應新形勢要求、違背客觀規律的司法體制與工作機制也將遭遇巨變。時代的變革呼喚司法制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銳意改革,而改革的基礎就是要樹立現代司法理念。
樹立現代司法理念,首先應當知道何謂理念?所謂「理念」,實際上就是原理、信念或價值觀。她是一種制度在構建和設計中內在的指導思想、原則和哲學基礎,她是經過歷史歷練後價值選擇的結果,指向某種特定的目標。理念具有特定的客觀基礎,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現狀決定的,而不是純主觀的、先天的和超然的東西;理念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而不是靜止和一成不變的;理念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然的或普適的,理念應該能夠通過外在的表現形式和活動得到反映和驗證,具體化為一系列實證性的可考察的制度和實踐,理念的合理性必須與具體的制度及其運作環境相結合才有真實的意義。具體制度是理念的慣常表現方式,而理念則在這種制度的產生、發展和運作中貫穿始終,並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和完善。每一個擁有思維的人都有理念,一個人在其行為中始終遵循的原則或信念、信仰,就是他們的個人理念。而一個制度的理念,則必須建立在若幹人的集體智慧之上,是這個群體在圍繞這個制度行為的過程中普遍遵循和奉行的原則和信仰。
現代司法理念即是如此。法官個人在審判活動中既需要通過自己的生活理念和學理知識進行事實判斷和法律理解,又需要准確把握整個法官群體在運行法律規則和構建法律制度過程中所普遍遵循和奉行的現代司法理念。司法理念是指導司法制度設計和實際運作的理論基礎和主導價值觀,也是對司法的功能、性質和應然模式的系統思考,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司法制度在設計中應該有系統成熟的理念作為基礎,理論准備不足會導致立法的矛盾、混亂和缺乏可操作性;也會帶來法律和制度的不穩定性;[1]其次,司法改革應當從理念的變革切入,但必須形成相對成熟的思考和共識,沒有理論指導的改革將會反復無常,邏輯混亂,比如本文將探討的司法獨立問題與現行體制中的司法監督,就存在邏輯上的沖突;再次,理念的匱乏會導致信仰的危機,以往我國關於司法理念的論述,很多往往是以一種意識形態化的方式出現的,表現為類似於「為市場經濟保駕護航」,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人民滿意的好法官」之類的口號,並輔之以運動式的動員和推進。這種意識形態化的表述,往往把理念推向極端,一方面容易導向謬誤,另一方面則掩蓋了其內在的合理性,以至於極易招致同樣意識形態化的反駁,使建立在正當性與合理性之上的理念研究失去了科學性的基矗口號在其熱情鼓動之下,往往可能掩蓋著一種片面性甚至錯誤,在矯枉過正的做法之後,有時會產生許多始料不及的危害。正如一位學者指出的:「口號這種特殊的話語形式往往張揚了一種強硬的語言暴力色彩,力圖用斬釘截鐵的語義和簡潔短促的句式結構遮蔽所有的話語空間,將對話、討論、質疑、辯駁等統統拒之門外。誠然,口號運用得當往往可以充分發揮其感召力和號召力,成為凝聚民心的話語磁場.然而,口號式的感性宣洩終究代替不了理性的思考和務實的實踐,口號的泛濫或許會潛伏著一種非理性的災難。法治口號往往成為主流法律意識的話語載體,甚至會擁有法治領域的話語霸權。」[2]
因此,在當前司法領域中各項具體的改革措施方興未艾、加快司法改革步伐、實現司法公正之呼聲日漸高漲之際,樹立系統周密的現代司法理念,夯實當代中國司法改革的理論基礎,為司法制度的設計和實際運作提供科學完善的價值觀導向,就成為擺在所有致力於中國司法改革的法律人面前的瓶頸。
現代司法理念,是人們在現代司法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學的基本觀念,是支配人們在司法過程中的思維和行動的意識形態與精神指導,是我國實現依法治國需要確立的司法理念。現代司法理念的內涵是現代法治原則的結晶,是法律文化的積累,是司法客觀規律的集中反映。它雖然不包括具體的法律制度,不同於普通的司法理論,但這些理念支配著人們建立制度、運用制度、改造制度的一切行動。從人民法院的審判實踐來看,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逐漸樹立了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獨立、司法尊嚴、司法民主、司法文明、司法正義等現代司法理念。其中,司法獨立是現代司法理念的核心,是實現司法的公正與效率這一現代司法理念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的唯一出路和根本保障。
司法獨立,在我國憲法中稱之為審判獨立,即經國家確權的中立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對沖突事實在適用法律的過程中排除任何非理性干預的法律自主性。德國學者把司法獨立概括為八個方面:1.獨立於國家和社會間的各種勢力;2.獨立於上級官署;3.獨立於政府;4.獨立於議會;5.獨立於政黨;6.獨立於新聞輿論;7.獨立於國民的時尚與時好;8、獨立於自我偏好、偏見與激情。[3]我國有些學者認為,司法獨立體現的是特定社會司法實體的法律自主性,是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國家權力架構中法院的獨立地位,即法院單獨享有全部司法裁判權力而不依附於任何其他機構;二是司法程序上法官的獨立地位,即法官只依法律、自身的學識和道德裁判,不服從任何外部命令和利益;其中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法院和法官獨立於社會其他政權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二是一個法院獨立於其他法院.
5.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1、依法治國,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2、執法為民,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宣傳,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3、公平正義,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4、服務大局,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5、黨的領導,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5)司法理念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核心精髓: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胡錦濤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憲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這是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法制建設的經驗,借鑒現代法治理論合理成份的基礎上形成的基本理念。我們只有全面把握這一核心理念,才能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內涵。
6. 司法理念有哪些
社會主義的司法理念就是基於特定的價值觀對社會主義司法的功能、性質和應然模式的系統思考。社會主義的司法理念最根本的要求是姓社,是依據社會主義制度,遵循社會主義原則而形成的觀念和理性認知。
7.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
一、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二、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
四、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五、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7)司法理念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
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8. 司法所工作理念
一是把司法所建設納入街道建設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與街道發展同部署、同專規劃。屬 二是把司法行政工作納入街道的三個文明建設中,在三個文明建設中始終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和諧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三是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納入街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不斷提高廣大幹部職工的法律意識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促進管理教育水平。 四是把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工作納入為民服務工作中,傳送黨的溫暖和關懷,積極化解矛盾糾紛,為民排憂解難; 五是把社區矯正工作納入和諧社會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情感育人等各種有效教育手段,促使矯正對象認罪悔過; 六是把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努力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穩定。
9. 中國司法理念和美國司法理念的不同
中國司法是大陸法律。美國司法是海洋法律,海洋法律講究因人而異,陪審團制度。中國要照章辦事。
大陸法律100本法律書,海洋法律一本就夠。這就是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