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最
⑴ 民法典是什麼東西
民法典來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自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司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民法典的最擴展閱讀: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
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⑵ 哪個國家民法典最好
我認為應該是法國,它是歐洲大陸最富革命意義的法典,拿破崙曾經說他的戰爭功績可能會被遺忘,但是他執政時期頒布的《民法典》確實可以萬古留芳的
⑶ 民法典(草案)中哪個條文最吸引你的注意
明法典中最吸引人的那個條款就是夫妻雙方離婚時有30天的冷靜期。
⑷ 目前的世界有最合理,最接近完美的法律嗎
什麼是最合理?什麼是完美?
我認為沒有。
目前世界上的法律體系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主要是指包括歐洲大陸大部分國家從19世紀初以羅馬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仿效這種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它是西方國家中與英美法系並列的淵源久遠和影響較大的法系。
中國是大陸法系國家。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或者海洋法系。是指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於英國,後擴大到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以及非洲的個別國家和地區。到18世紀至19世紀時,隨著英國殖民地的擴張,英國法被傳入這些國家和地區,英美法系終於發展成為世界主要法系之一。它們在法律分類、憲法形式、法院權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 英美法系的主要特點是注重法典的延續性,以判例法(簡單解釋判例法就是以前怎麼判,現在還是怎麼判)為主要形式。(判例法就是以前的經典案例經過承認負有法律效力,可以作為法律依據處理以後與之類似的案子。)
兩種法系各有優缺點。是兩種不同的立法體系。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法律也是這樣,它也有兩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完美的法律,100%好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我們更加努力地去改善法律,使之趨於完美,但永遠不可能使法律達到完美(沒有一點缺陷和弊端)。
在依法治國的道路上,世界上的任何法律都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是一段不斷探索、完善自我的路程,沒有盡頭,也沒有最完美。
⑸ 為什麼民法典歷經五次才最終
編纂一部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法典,是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法典的編纂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先後啟動過五次民法典編纂的工作。
第一次編纂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
第二次編纂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
第三次編纂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後來制定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第四次編纂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
第五次編纂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的目標。
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此前,我國已修改婚姻法,出台了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為民法典編纂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7年3月,作為中國民法典開篇之作的民法總則,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編纂完成了關鍵的「第一步」。
2018年8月,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其中包括6編,即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共1034條。民法典編纂邁出「第二步」。
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6月、2019年8月、2019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會議對各分編草案進行了拆分審議。
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現場,一本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擺放在與會人員面前,「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公開徵求意見。期間,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網民提出的114574條意見。
2020年5月,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編纂進入最後階段。
中國民法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⑹ 民法典(草案)中那個條紋最吸引你的注意為什麼
兩會期間,最受關注的當屬對《民法典》(草案)的審議了。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通過了,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執行。其中有兩條尤其吸引了我的注意。新設居住權以及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自動續期。
《民法典》在物權編中,專門設一章用6個條文確立了居住權。應該說這是一個明顯進步。
第366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居住權必須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確定下來,規范過去長期存在的租賃公房只有住房證明,沒有合同,雙方權利義務不明確容易產生糾紛的問題,同時也規范保姆與僱主之間權利義務關系以及以房養老問題。
第367條規定:居住權合同的形式和內容,必須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內容包括當事人的姓名、住所、住宅的位置、居住的條件要求、期間以及爭議解決方法等。
第368條規定:居住權應當是無償設立的,不能有償,除非有約定,為的是保障弱勢群體的居住需求。同時規定應當向登記機構進行登記,這符合物權公示原則。
第369條規定:「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目的是為了解決自身居住,去世後收回。因此不得轉讓、繼承,也不得出租謀利。如長期租賃的公房,夫妻去世後,子女不能繼承,也不能轉讓給親朋好友居住或者出租,必須收回。
第370條規定:「居住權期間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那麼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後,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對於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如父母立下遺囑,去世後留下的房屋由沒有房屋的子女或者保姆居住等問題,也應參照本章規定。
(6)民法典的最擴展閱讀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在向會議做說明時說,編纂民法典已列入調整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民法典編纂工作擬按「兩步走」進行:第一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爭取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2018年上半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爭取於2020年3月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⑺ 民法典新增的最能體現時代特色的基本原則是
一:綠色原則。是最有時代特色的新增。
⑻ 如果要在大學校園里展開關於民法典的宣傳教育活動,你最關注的內容是什麼,請闡
現在年輕人較為關注的是有關民法典中的婚姻法更改,這個比較符合年當下年齡段的關注焦點和熱點話題,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望樓主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