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的平等主體

民法的平等主體

發布時間: 2020-12-28 01:22:52

民法主要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什麼關系

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㈡ 為什麼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

你好,每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都有自己特定的調整對象,解決特定的社會矛盾,從面與其他部門相區別。由於我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因而使我國民法具有其他法律部門所不具有的內容和特點。一、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根據《民法通則》第2條的規定,我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所謂財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產口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關系。財產關系是以社會生產關系為基礎的,涉及生產和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包括各類性質不同的關系。我國民法只是調整一定范圍的財產關系,即發生在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以財產所有和交換為內容。平等主體羊的財產關系具有如下特點:(1)民事腐朽在民法上的地位是平等的。馬克思指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任何主體進入市場從事交易活動,彼此間的關系應當是平等的、互利的,當詹財產利益受到損害時,應該得到同價值的補償。(2)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自由。這是民事主體地位平等的特點決定的。既然地位平等,當事人的表示就應當是自由的。不論雙方的經濟實力差別如何懸殊,也不論雙方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處理何種地位,都不允許他方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非經雙方自願協商,都不能締結協議。(3)等價有償。這是民事認本法律地位什和自身經濟利益。因此,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大部分都應貫徹價有償的原則。但是,當事人依法形成贈與、借用、無償保管、無償代理等民事關系,也是法律所允許的。當然,形成此類關系,也必須堅持商品經濟所要求和決定的平等、自願原則。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包括財產所有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財產所有關系是指佔有、使用、收益、處分財產而發生的社會關系。財產流轉關系是指因轉移財產而發生的社會關系。這兩類財產關系有著緊密的聯系。財產所有關系往往是發生財產流轉關系的前提條件,通常只有財產所有人才能對財產實施法律上的處分,與對方發生債務的關系;而財產流轉關系通常又是實現財產所有關系的方法以即財產所有人通過債的關系取得或行使財產的所有權。這兩種財產關系,只要發是生在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都應該由我國民法調整。這是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的統一性以及民法對商品經濟關系進行統一調所決定的。我國民法統一調整平等主體這間的財產關系,反映了社會說義市場經濟的本質需要。所法固有的屬性決定了它是保護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利益,保護他(它)們發揮獨立性,並允許和鼓勵主體依法從事廣泛的經濟活動,保障主體依法對其行為進行選擇的自由。為了保障交換者對於交換的產品擁有法律上的支配權利,使交易雙方通過合意來完成交換行為,我國民法所有權制度確認財產的歸屬,利用債權制度保障瓷缸的正常秩序。為了使進入市場的商品交換者,彼此把對方視為商品氖者,並基於其自主自願而發生推土等價有償的交換行為,《民法通則》所確立的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就成為市場活動的最基本的法律准則。此外,為了調整社會主義條件下市場中各種紛紜復雜的商品交換關系,我國民法的法律行為制度也精密地控制著交換的秩序,力求使各種交換行為在法律上有所依歸。民法許多體現平等、公平和誠實信用等原則的規范,有助於協調商品交換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引導其按照社會主義原則從事正常的交換活動,開展公平的競爭。尤其應該看到,我國民法的許多制度均為商品交換提供了便利條件。債權制度確認了讓渡商品和實現商品價值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確認了商品在交換時可以發生價值和使用價值、現在利益和示來利益的分離,確認了商品在交換時可以發生價值和使用價值、現在利益和未來利益的分離,使商品交換超出了地域的、時間的和個人能力的限制,從而使商品交換更為迅速、財產的權能分離更為復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可以概括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具體的經濟關系,民法調整財產歸屬關系和流轉關系,是以平等自願為基礎的財產關系。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的特點是:1.主體地位平等;2.與人身不可分離;3.不直接體現財產利益;4.民法確認人身關系,用民事方法保護人身關系這個是民法基本的定義

㈢ 我國民法調整的民事關系是指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什麼關系和什麼關系

民法法律的調整范圍就是法律所規范的社會關系類型。民法的調整范圍是民事主體之間的民事關系,具體說來,就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民事主體是民事關系的參與者、民事權利的享有者、民事義務的履行者和民事責任的承擔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三類。

民法所調整的民事關系根據權利義務所涉及的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人身關系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基於人格和身份形成的無直接物質利益因素的民事法律關系。人身關系有的與民事主體的人格利益相關,有的與民事主體的特定身份相關。如配偶之間的婚姻關系,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和贍養關系。

第二、財產關系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基於物質利益而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財產關系包括靜態的財產支配關系如所有權關系和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如債權債務關系。

(3)民法的平等主體擴展閱讀:

民法的調整范圍:

1、民法僅調整他們之間的民事關系,即作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例如,行政機關在從事行政管理活動時,會與自然人或法人形成行政法律關系,這種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不屬於民法調整。

2、機關從事民事活動,如因購買商品而與公司簽訂買賣合同,民法要求其必須以機關法人的身份進行,此時機關法人與其他民事主體之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這種買賣合同關系就由民法調整。

㈣ 關於民法中平等主體的問題

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即民事法律關系的當事回人。民事主體的資格由法答律規定,在中國,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能夠作為民事主體的有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國家是民事法律關系的特殊主體,在一定情況下,需要國家直接參加民事活動時,國家以民事主體的資格參加民事法律關系,如發行公債、享有財產所有權、接受贈與、對外以政府名義簽訂貿易協定等。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的一方稱權利主體,承擔義務的一方稱義務主體。通常,民事主體既是權利主體,也是義務主體。民法調整的主要是商品經濟關系,商品關系要求對等的勞動交換並體現等價有償的要求,反映在民事法律關繫上就是雙方都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在某些民事法律關系中,只有一方是權利主體,另一方則是義務主體,如絕對權關系、無償的合同關系等。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主體可以都是單一的;也可以一方是單一的,而另一方是多數;也可以雙方都是多數的。在某些民事法律關系中,義務主體是特定的人,例如債權債務關系;在另一些民事法律關系中,義務主體則是不特定的任何人

㈤ 民法「平等主體」中的「平等」如何理解

民法中的平等,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平等原則是民法規定的民事回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法答律地位一律平等的准則,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

《民法通則》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

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

(5)民法的平等主體擴展閱讀:

平等原則主要體現在:

1、主體條件平等。即公民、法人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條件平等。

2、主體地位平等。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任何人沒有特權。而且不論什麼身份,在從事民事活動時地位平等。

3、法律保護平等。即法律適用平等。從抽象平等到具體、特定平等轉變趨勢。平等是指法律地位平等,並非現實的平等。因此實質上只是競賽機會的平等,而非競賽結果的平等。

平等原則還可以延伸出:

1、非經他方同意不得為他方設定權利、義務。

2、對內的權利限制不對抗不知情(善意)的第三人。

㈥ 民法的調整對象中,平等主體的意思我不太明白,個人跟國家不是平等主體么

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和財產關系。
個人和國家專的關系,更多體現為屬個人與某一國家機關的關系。這兩者,是否平等主體,取決於其法律關系。例如城管要向你購買一批文具,城管和你是平等的,該買賣關系由民法調整。但如果是你佔道擺攤賣文具,城管來抓你,此關系中你和城管是不平等的,城管具有管理權,你是被管理的一方。

㈦ 平等民事主體是什麼意思

既然是民事主體,那麼地位就全是平等的。
因為民事關系是平等主體專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屬種關系是法律調整的對象,也就是說人身和財產關系經過法律的調整之後才形成為一種法律關系。民事主體,是指根據法律規定,能夠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當事人。所以法律地位不平等也就不會是民事法律關系調整的主體。

㈧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中的「平等」如何理解

  • 民法「調整平來等主體自之間的關系」中的「平等」可以作如下解讀:

  • 1、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即在我國無論是公民還是法人,無論是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還是機關、事業單位法人,無論是當事人的單位大小、職位高低、經濟實力強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依賴、從屬的關系,也不存在任何特殊的民事主體;

  • 2、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平等地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不允許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民事義務,或者只承擔義務而不享受權利的不平等的現象存在,不允許任何民事主體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 3、任何民事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絕不允許因主體單位大小、職位高低、經濟實力強弱等情況的不同而在適用法律上有所區別。

㈨ 民法上的 「平等主體」的含義

主體「平等」表現為民事活動領域內當事人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

㈩ 民法的平等主體

民法的比平等主體民法的平等主體他倆是人民和人民在一起的更貴人民提供的法律所以是人人平等的

熱點內容
美國法典聯邦法規 發布:2025-04-23 08:01:42 瀏覽:912
三權分置立法 發布:2025-04-23 08:00:15 瀏覽:166
淄博司法局電話 發布:2025-04-23 07:58:37 瀏覽:342
道德經信息舞 發布:2025-04-23 07:54:24 瀏覽:691
浙江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發布:2025-04-23 07:53:39 瀏覽:664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課件百度網盤 發布:2025-04-23 07:53:02 瀏覽:249
內蒙古司法廳廳長秦 發布:2025-04-23 07:49:50 瀏覽:289
法律碩士最簡單的985 發布:2025-04-23 07:47:45 瀏覽:639
珠海法院拍賣 發布:2025-04-23 07:25:25 瀏覽:976
法官跟律師串通 發布:2025-04-23 07:12:16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