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公民法
㈠ 古羅馬第一部典型公民法是什麼
據我所學!古羅馬是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至於《公民法》與《萬民法》,我不是很記得!
㈡ 公民法特點及代表法律
1.法律是一種行為規范系統
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系統,具有如下兩個法律基本特徵):
第一,具有規范性和普遍性。法律的規范性是指法律規范是一種一般的、抽象的行為規則,不針對具體事或具體人,而是為人們規定一種行為模式或行為方案,在相同的條件下可以反復適用。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規范在國家權力所及的范圍內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對社會全體成員有效,人人必須遵守。
第二,具有嚴格的結構和層次。法律每個法律規范在邏輯上都由假定、處理和制裁三個部分組成;不同規范之間有緊密的聯系,不同法律部門和法律制度構成緊密聯系的整體。法律有法定的創制方法和表現形式,不同等級的規範文件之間有嚴格的效力從屬關系。
2、法律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系統。
制定或認可是國家制定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是指由國家機關在某職權范圍內按照法定的程序創制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一般是指成文法創制的過程。認可,是指國家承認某些社會上已有的行為規則具有法律效力。
3、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系統
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強制力包括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等國家暴力機關,這些機關的執法活動使法律實施得到直接保障。國家強制力使法律獲得了對全社會的普遍約束力,這種約束力不僅對敵對階級存在,而且在本階級內部也存在。當然,並非法律的每一個實施過程都必須藉助於國家強制力,國家強制力常常是「備而不用」。但是,法律如果失去了國家強制力,就無異於「一紙空文」,也就失去了法的屬性。不同性質的國家的法律,其國家強制力具有不同性質和目的。
4、 法律是以規定人們的權利義務作為主要調整手段的法律行為規范系統
法律與權利義務是不可分的,它把一定生產方式要求的行為自由規定為法律權利,把與之相對應的社會責任規定為法律義務,使一定社會形態中人們的相互關系轉化為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規定人們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禁止做什麼,並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這些權利和義務的實現,以此來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秩序。法律所規定的權利與義務,不僅是指公民、社會組織、國家的權利和義務,而且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職權和職責。
㈢ 公民法和十二銅表法的關系 是什麼
十二銅表法來屬於公民法,羅馬源法按不同方式可分為公民法與萬民法、習慣法與成文法,公民法是處理本國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萬民法是羅馬帝國時代用於處理各國人民之間關系的法律。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用於緩解羅馬貴族與平民關系的法律,屬於公民法。
㈣ 簡述公民法與萬民法形成的歷史意義`````
羅馬法的發展演變過程
1、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紀中期,由貴族組成的十人委員會制定的法律,鐫刻於十二塊銅表上發表,稱為《十二銅表法》,它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保護了平民利益。
2、從公民法到萬民法:公元前3世紀中期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稱為公民法。它具有明顯的狹隘性,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演變成為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稱為「萬民法」 。
3、從零散到形成完整體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成立專門的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法律匯編,統稱為《民法大全》。它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①、什麼是羅馬法?
指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7世紀羅馬制定和實施的全部法律。
②、羅馬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羅馬法的起源及發展階段
起源: 習慣法――成文法
發展: 公民法——萬民法
完成: 《民法大全》
1、起源: 習慣法――成文法
③、什麼是習慣法?
習慣法 含義: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並默認的社會法則。
局限:伸縮性和不確定性
⊙該文章轉自[歷史風雲網]:http://www.lsfyw.net/Article/HTML/12741.html
首先,羅馬的公民法特別注重形式,如法庭上必須用固定的語言、還要祭神、還有特別的手勢等等,誰錯一點就算敗訴。外邦人無法接受。第二,它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可以不認可外邦人。而高盧人、西班牙、義大利人也有自己的公民法。羅馬政府設置了外事裁判官來處理外邦人之間以及羅馬人與外邦人之間的訴訟案件。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萬民法體系。它普遍適用於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內的一切自由民,把外邦人歸入,使他們也成為法律主體。萬民法內容很多,是把各種法統為萬民法。針對行省地區還有各行省的法,但是要服從中央。
盡管萬民法還不是非常的完整統一,但萬民法取代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它協調羅馬人和外邦人之間的關系及外邦人相互之間的關系,羅馬和外邦之間的政治、軍事、經濟關系。它可被看作是准國際法的最早形態,對於在龐大帝國內維系、協調各地區的民族關系也起有重要作用。成為鞏固羅馬統治的重要工具。http://hist.cersp.com/jxsj/jxll/200701/5190_3.html
古羅馬的法律對當今社會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
(1) 歐洲國家大多數以羅馬法為基礎制定本國法律.
(2) 現在許多國家的陪審制度,律師制度等直接來
源於羅馬法.
(3) "不告不理","一事不再理"等原則被繼承.
古羅馬法的地位及影響:
地位:
是世界歷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 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體系
㈤ 《十二銅表法》《公民法》《萬民法》頒布的時間分別是哪年
1 公元前454年,羅馬元老院被迫承認人民大會制定法典的決議,設置法典編纂委員10人,並派人赴希臘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補充二表.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銅鑄成,故習慣上稱作《十...
㈥ 羅馬法、習慣法、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公民法、萬民法、民法大全的基本概念
羅馬法其實就是古代羅馬創建的一個法律體系,而羅馬法早期就是專習慣法(即法律由貴族屬隨意確定的法律),後來隨著平民們越來越希望得到一些權利,所以由習慣法發展到了成文法(即用法律條文來確定律法),由習慣法到成文法的標志是《十二銅表法》的頒布。隨著侵略擴張,羅馬法由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公民法(范圍是羅馬統治境內的公民,不包括外來人民及奴隸)發展到了羅馬帝國時期的萬民法(范圍是羅馬統治境內的一切自由民,包括被羅馬侵略後被羅馬帝國統治的受侵略國家人民)而民法大全,又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它的頒布,就標志著羅馬體系的最終確立和完善,這一些是我的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吧
㈦ 公民法,民法的特點體現在范圍,應用,內容這幾個方面,准確的敘述一下這幾點。
公民法」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產生的法律的統稱。它是專門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缺乏靈活與變通,內容上側重於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及個人財產關系等問題的私法規范不夠完善。
《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屬於「公民法」范疇。
㈧ 把羅馬法分為公民法和萬民法的標準是什麼
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適用於羅馬共和國早期的公民(公元前5世紀中期),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取得的成果。
公民法適用於羅馬共和國中期的公民(前5世紀中期~前3世紀中期)。
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
為統治龐大的國家,處理羅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區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糾紛,羅馬帝國最早形成的法律是萬民法。
萬民法的調整范圍最初只限於羅馬司法管轄范圍內的羅馬公民與異邦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異邦人本身間的關系,後來逐漸成為調整各國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
萬民法是「市民法」的對稱,又稱「各族人民的法」。羅馬法中調整非羅馬人之間相互關系的法律。
體系較市民法更加完備,程序上較為簡便靈活,更適用於維護羅馬奴隸制和社會經濟關系的要求,具有某種國際法和自然法的性質。
現代國際法的語源就直接來自萬民法,產生於公元前242年。
公元前3世紀後,萬民法的原則移用到市民法中去,羅馬非公民取得市民權後,與市民法在內容上逐漸接近、融合。
查士丁尼民法典頒布後,兩者最終統一起來。
㈨ 公民法和萬民法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首先,羅馬的公民法特別注重形式,如法庭上必須用固定的語言、還要祭神、還有特別的手勢等等,誰錯一點就算敗訴。外邦人無法接受。第二,它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可以不認可外邦人。而高盧人、西班牙、義大利人也有自己的公民法。羅馬政府設置了外事裁判官來處理外邦人之間以及羅馬人與外邦人之間的訴訟案件。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萬民法體系。它普遍適用於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內的一切自由民,把外邦人歸入,使他們也成為法律主體。萬民法內容很多,是把各種法統為萬民法。針對行省地區還有各行省的法,但是要服從中央。
盡管萬民法還不是非常的完整統一,但萬民法取代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它協調羅馬人和外邦人之間的關系及外邦人相互之間的關系,羅馬和外邦之間的政治、軍事、經濟關系。它可被看作是准國際法的最早形態,對於在龐大帝國內維系、協調各地區的民族關系也起有重要作用。成為鞏固羅馬統治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