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為民為民司法是哪裡
「人民法院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也是群眾工作部門;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眾工作者」,可見,司法為民是法院一切工作的出發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執政理念,也是與時俱進的執政理念。而司法為民是執政為民思想在司法審判工作中的要求,也是黨和人民對人民法院的要求和希望,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司法工作應堅持司法為民的宗旨,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通過全部司法活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司法親民、司法便民、司法利民,贏得民心,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親民之聲、便民之舉、惠民之實、護民之德,真正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人民將司法權賦予法院,為的就是通過司法機關的運作在具體的個案中得到救濟、獲得正義。如果把司法過程看作正義這一產品的分配過程,而民眾作為正義這一產品的受眾。那麼,司法要真正「為民」就有了兩重含義:一是司法的最終產品是高質量的,即每一個案件的裁決過程都是公開、公平的,裁決的結果是公正的,這是司法真正的永恆的靈魂和生命。二是這些產品是容易為民眾所獲得的,而且是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的。如果獲得正義產品的代價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是昂貴的,司法的過程便成為有錢人的游戲,「司法為民」便成為無意義的空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降低民眾獲得正義的門檻,消除民眾在審判中碰到的各種各樣不合理的訴訟障礙,使他們能夠容易地、最大程度地接近正義,是「司法為民」的真正含義。 關於第一層含義,與司法核心價值觀中的「公正」的要求是相同的。第二層含義中「降低民眾獲得正義的門檻」,可以分為物質門檻和知識性門檻。物質性門檻主要是指在訴訟活動中支付的必要費用,主要包括訴訟費、鑒定費、獲得法律幫助的費用。此類門檻法院已通過相應制度,如降低訴訟費、設立法律援助、縮短訴訟周期等,予以解決。知識性門檻是指當事人由於對法律知識及訴訟技能的匱乏,在進行訴訟活動中遇到的障礙。此類門檻需法官在辦理每一個具體案件中予以解決。筆者認為降低當事人的知識性門檻,正是司法為民對法官工作的具體要求。要達到這一要求,應從釋明權的行使和依職權取證兩個方面努力。 基層人民法院承擔著人民法院80%的審判任務,處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的第一線,只有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堅持司法為民的宗旨,才能有效應對各種新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司法為民,就是為人民提供公正、高效、便利地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務,並為弱勢群體提供必要的司法救濟。 司法為民的前提是司法,目的的是為民,即運用司法權為民。社會主義司法權同我國所有的其他權力一樣建立在人民主權的基礎上,源於人民、屬於人民、服務人民、受人民監督。司法權的終極主體是民,司法為民是社會主義司法的本質特徵,是「以人為本」的具體表現,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特有的本質屬性。司法為民決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揭示了新時期法治工作的宗旨,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實踐意義。 筆者認為,基層人民法院應以方便群眾訴訟為重點,全面落實司法為民的要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增強服務意識,以優質的服務推進群眾工作,徹底改變「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形象,增進同人民群眾的親近感。二是在立案接待窗口應建立「訴訟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電話有人接、咨詢有人答、法官有人找」的一站式服務、一門式服務。三是在基層法院,應提倡把法庭開到離人民群眾最近的地方。在鄉鎮政府、司法所、村委會、居委會和人口相對集中的村民小組設置固定的巡迴審判點,推廣假日法庭、農忙晚間法庭、車載流動法庭和速裁法庭。四是在審判工作中加強訴訟調解,注意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自覺維護安定團結。在現階段,要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判調結合」的原則,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努力提高民事案件的調解結案率,力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五是進一步擴大司法救助的范圍,對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正在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人員提起的訴訟案件,一律免收訴訟費。 在新形勢新任務下,這既對法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對人民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人民法官,要常懷愛民之心、常想為民之策、常練為民之功,如此才是真正的司法為民。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建縣人民法院)
Ⅱ 人民法院的宗旨和原則
法律分析: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
首先,堅持司法為民是確保審判事業正確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人民性是我國國家政權的本質屬性。人民法院作為黨領導下的國家司法機關,必須在司法領域體現黨的宗旨和國家性質,把司法為民作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其次,堅持司法為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在於通過法律手段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司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和重要保障,必須將法治的精髓貫穿履行職責的始終,依法服務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第三,堅持司法為民是人民司法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馬錫五審判方式,到建國初期為鞏固國家政權開展的司法工作,再到改革開放三十年多來的司法實踐,人民司法事業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在司法為民。
在新形勢、新條件下,司法為民的優良傳統不能丟,而且要與時俱進,發揚光大。還有,堅持司法為民是解決當前司法工作中突出問題的客觀需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二條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決民事、行政糾紛,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依照憲法、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設置。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
第六條 人民法院堅持司法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護個人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
Ⅲ 如何做到司法為民
司法為民是執政為民思想在司法審判工作中的要求。黨的十六大提出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司法工作作為黨執政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解和落實這一要求,就是要堅持司法為民的宗旨,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通過全部司法活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通過全部司法活動,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做到司法親民、司法便民、司法利民,贏得民心,踐行「心為民所想、急為民所急、法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親民之聲、便民之舉、惠民之實、護民之德,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司法的人文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那麼,如何踐行司法為民,筆者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司法為民意識
司法為民思想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指導思想在司法領域的具體運用,我們必須確立司法為民思想對於司法活動的指導地位。增強司法為民意識才是最終落實司法為民的前提。
首先要增強宗旨意識。法院要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解民憂、排民難、保民安。為此,要求法院工作人員在審判和其他一切工作中切實做到為民宗旨要牢,為民之心要誠,為民舉措要細,為民效果要實。切實通過司法行為為人民服務,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
其次要增強感情意識。司法為民解決的是法院工作人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法院工作人員應該懂得司法的權力來源於人民,也屬於人民。人民是衣食父母,司法權應為人民行使,對人民要抱有深厚的牢不可破的感情。情通則理達,對人民的感情問題解決好了,才能端正對人民的態度,才能始終從人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司法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從而搞好司法工作。法院工作人員作為法律的執行者,人民利益的衛士,不能抖威風、耍特權、高高在上、唯我獨尊,而要修身奉法,改進司法手段,講究司法藝術,規范司法行為,增強司法親和力。司法對人民有感情,人民才會對司法有信心,司法為民的印象才會樹立。
三是增強責任意識。司法為民,責任重於泰山。要求法院工作人員要有司法為民,來不得半點疏忽與馬虎。否則,食之無味,寢食難安。司法為民的理念要牢固,內容要擴展,程度要提高,責任要到位,真正把司法為民貫穿於各項司法工作的始終,體現在法院工作人員的一言一行之中。
四是增強服務意識。司法為民,要堅持圍繞全國和地方工作大局開展各種服務。用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使司法工作與黨中央同步,與大局合拍,與人民同心。為此,法院工作人員應切實做到服務意識要主動,服務方式要深入,服務措施要有力,服務工作要依法。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提出的增強服務意識並不是為某一特定的對象主動提供服務,也不是上門找案源,那就背離了司法的被動性的特徵。司法服務強調的是對業己成訴的案件處理中的服務意識,即在嚴格執法的同時要熱情服務,要以人為本,強調對人的尊重。通過各項審判執行工作的開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法治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法律服務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五是增強職業意識。按照公正、務實、清廉的要求,著力抓好法官隊伍的政治和業務學習,積極探索更加科學有用的隊伍管理模式,規范管理,強化監督,嚴格審判執行工作紀律,增強法官職業道德意識,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廉潔高效,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法官隊伍。
二、積極改進審判作風,落實司法便民利民的措施
一在司法親民方面,要堅持以人為本,在司法活動中大力弘揚司法文明,堅持嚴格司法與熱情服務的統一,堅決杜絕「冷橫硬推」的官僚作風,使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官既公正無私又親切可靠的優良作風。一是要注重庭審紀律,杜絕法官在庭審過程中一切與案件審理無關的活動,避免出現一些影響法官形象和引起當事人主觀臆測的舉止,凸顯法官居中裁判的地位。二是要注重文明執法,在實施具體司法行為或採取法律強制措施時,應向當事人表明身份,多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多與當事人取得溝通和共識,盡可能以「和風細雨」取代「疾風驟雨」。三是要促使司法審判工作重心下沉,將有限的司法資源向基層偏遠民眾傾斜,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維護自身權益的客觀必然,使下鄉巡迴辦案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二在司法護民方面,要堅持從保護當事人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合法權益入手,通過對案件公正、高效的審判和執行,充分發揮司法對社會關系的規范、調節、引導、保障作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進一步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體現司法護民。一是嚴格執行審判流程管理,強化審限跟蹤管理制度,確保訴訟案件在法定期限內審結。對情況特殊確需延期審理的案件除堅持依法辦理延期審批手續外,還要及時向涉訟當事人告知延期審理事由。二是嚴格執行刑事訴訟法,保障被告人正常行使訴訟權利,對經審理後確認有罪的被告人予以及時審判,對無罪的被告人依法予以釋放。三是優先受理、優先審理、優先執行涉農案件,依法打擊和制裁坑、害農行為。四是及時審結涉及行政機關整治地區封鎖和部門行業壟斷行為的案件,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育和發展。五是及時審理家庭暴力引發的刑事和民事案件,依法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六是積極支持企業改制、改革、及時審理、優先執行侵害企業和企業職工以及下崗職工合法權益的案件,為促進本地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七是依法嚴格施行執行收費制度,及時向申請執行人支付、發放己執行到位的款物,並積極推行債權憑證、勞務抵債等易於實現債權的執行制度和重大執行事項聽證制度。實行執行事務全程分開、增強執行工作的社會透明度。八是切實加強對槍支、警車、警具的管理,對因違規使用槍支、警具,給人民群眾造成危害或損失的,要從嚴懲處。九是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四項制度」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規定的「十三種不得有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懲戒制度」20條和省高院「六個嚴禁」,加大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十是依法嚴懲抗拒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犯罪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三在司法便民方面,要大力發揚人民司法的優良傳統,盡可能為群眾參與訴訟提供時間、地點上的便利,並在審理過程中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合理進行訴訟,為人民群眾利用國家司法資源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一是對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人民法院一般應在當日辦理立案手續,並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和《訴訟風險提示書》。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在當日辦理的,應向當事人說明情況,並在七日內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二是對己受理的案件實行排期開庭,並將案件開庭時間、地點等事項對外公開。三是選擇、確定司法鑒定、評估、拍賣機構實行名冊制度,貫徹當事人的選擇為主、法院指定為輔原則,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四在司法利民方面,要努力提高審判效率,降低訴訟成本,合理分擔訴訟費用,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使司法服務能夠充分滿足群眾需求。一是普遍實行繁簡分流機制,依法擴大適用簡易程序,簡便案件審理,減輕群眾訴累。二是切實加強對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的業務指導,積極配合司法行政機關對調解人員的業務培訓,充分發揮調解組織的職能作用,平息糾紛,減少訴訟。三是實行訴訟收費項目、標准公開,未公開項目、標準的不予收費。
三、創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司法質量與效率
公正與效率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題,是司法為民的根本要求。各級人民法院都制定了許多司法為民的具體措施,其根本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要實現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使人民群眾滿意。因此,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一切行為路徑選擇就是要提高司法質量與效率,依法保護公民、法人和共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強烈問題。
第一、堅持嚴肅執法,解決裁判不公的問題。公正包含公平和正義,是人民法院司法的核心和靈魂。追求公正、維護公正、弘揚公正,是人民法官的天職。踐行司法為民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多種路徑,確保嚴肅執法,公正裁判,解決群眾反映執法不公的問題。公正裁判的行為路徑主要有三條:一是清正廉潔,不辦金錢案。在任何時候,堅持抵制金錢的誘惑,拒絕當事人行賄和各種變相行賄,保持清正廉潔,做到從法如流、執法如山。二是剛正不阿,不辦權力案。現在,執法環境不盡如人意,政黨機關的少數領導為了當事人一方的利益,向法院打招呼說情,希望法院作出有利於一方的不公正裁判。法官要剛正不阿,威武不屈、不懼權勢,抵禦各種非法干擾,公正裁判。三是一身正氣,不辦人情案。「案件一進門,兩邊都託人」是法院辦案中的普遍現象,法官要自覺保持一身正氣,只講法律,不講人情,只講原則,不講關系,不偏不倚地中立裁判。
第二、提高辦案效率,解決超期審理的問題。公正與效率是司法活動追求的最大的兩大價值目標。公正與效率是相互統一的,一方面沒有公正就沒有效率,錯誤的裁判作出的越快,危害就越快;另一方面,不講效率的裁判決不是公正的裁判,「遲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因此,在司法為民的實際中,要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案效率不高、超期審理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條:一是增強審限意識。樹立牢固的司法效率理念,在工作中勤勉敬業,全心全意地致力於履行職責,保證每件案件在法定期限內審結,並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案。二是加強審判管理。建立和健全審判流程管理制度,對案件審理中的每一個環節實行跟蹤動態監管,對有可能超審限的案件及時發督辦令進行警示,消除人為的超審限,確保及時審結。三是深化審判方式改革,強化合議庭和審判長職責,並且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減少案件審理環節,縮短辦案時間。
第三、加大執行力度,解決執行難問題。近年來,「執行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也是困擾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問題。解決「執行難」問題必須經過多種路徑,強化多種措施,實行綜合治理。一是要正確理解「執行難」。「執行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執行難」主要有:由於商業風險等原因造成的「執行難」;由於地方保護主義干擾造成的「執行難」;由於司法權威沒有樹立而造成的「執行難」;由於有關法律規定不科學、不完備造成的「執行難」;由於法院執行不力甚至違法執法而造成的「執行難」。狹義的「執行難」是指客觀上能夠執行,而由於法院執行不力而沒有執行的情況。二是深化審判方式和執行方式改革。深化審判方式改革,提高裁判公信力,防止錯誤的裁判進入執行程序。深化執行方式改革,建立完善執行命令權、裁決權和實施權「三權分離」的內部制約機制,防止因執行權過分集中,滋生腐敗,導致執行亂而造成「執行難」。三是加大執行力度。既反復做被執行人的思想工作,督促自覺履行義務,努力提高執行和解率,又要用好、用准、用夠法律賦予的強制措施,確保執行效果。四是加強執行工作的法制宣傳。實行訴訟和執行風險告知制度,增強當事人的訴訟風險意識,對金錢給付案件提醒當事人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以免裁判後沒有財產可供執行。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識,為執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強化便民措施,解決告狀難問題。首先,重視信訪接待工作。信訪接待工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司法為民的「第一窗口」。要建立和健全信訪首訪制、登記制、限制答復制等便民措施,為群眾告狀、申訴、反映社情民意開避暢通渠道,切實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其次,落實司法救助制度。依法切實實行訴訟費減、免、緩制度,解決困難群眾和特困企業告狀難問題,讓困難群眾無錢打得起官司,有理打得贏官司;讓特困企業通過訴訟收回債權,盤活資金,搞活生產經營。再次,方便群眾訴訟。現在有些基層法院法庭管轄三四個鄉鎮,交通偏遠的地方距法庭相距幾十公里,甚至達百公里,訴訟很不方便、很困難。法庭要根據本地實際建立巡迴辦案制度,或者在各鄉鎮建立巡迴法庭,或者在農村趕集日定期接待訴訟群眾、定期開庭辦案,方便群眾訴訟,減少群眾長途旅行之苦。
總之,落實司法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從人民群眾最盼望之事情做起,不斷提高司法為民意識,改進審判作風,提高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當然,這項工作不是短時期就能完全實現,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不斷探索,逐步落實。
Ⅳ 司法為民感悟體會
國的法律制度是作為統治階級的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它代表著最廣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司法為民行使人民的權利,為人民謀求利益。下面是我整理的司法為民 心得體會 ,歡迎大家參閱。
司法為民心得 範文
胡錦濤同志指出:群眾利益無小事,和諧社會建設,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為群眾多辦好事、實事。這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肩負著維護穩定、服務大局、打擊犯罪、調處社會矛盾、化解民間糾紛、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神聖使命。人民法院的全部工作必須以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緊緊圍繞保穩定、保民生、保發展的大局,自覺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指導思想,推動工作科學發展上水平。
在新的歷史時期,司法審判工作面臨的基本矛盾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首先要明確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工作有哪些新需求、新期待;其次是要明確司法工作與人民的要求有哪些差距,突出存在什麼問題。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司法審判涉及的領域更加凸顯民生問題,不僅要保護人身、財產、婚姻家庭權利,還要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不僅要保護基本的生存權利,更要保護公民發展的權利。憲法和法律把公民的權利設定和保護到哪裡,司法保護就涉及到哪裡,其廣度和深度與人民利率息息相關。公民在尋求司法保護時,不僅要求司法公正,而且要求司法快捷高效;不僅要求實體上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僅要求司法要廉潔,而且要求司法要文明,不僅要求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護,而且要求司法要公開,充分行使監督權和知情權。總之,公民權利保障的意識和要求日益增強,對司法保護的要求和期待越來越高。
從司法審判自身來看,司法能力、體制等諸多方面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改變這種現狀,還需要一個較長期的發展過程,這個發展過程,我們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將決定著司法審判事業發展的方向和結果,我們依靠誰,為了誰決定著司法工作發展的動力。胡錦濤同志講:維護人民利益,是黨的根本宗旨和要求,也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目的,政法工作搞的好不好,最終要看人民滿意不滿意。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檢驗司法審判工作的根本標准,也就是說司法審判工作搞得好不好,人民說了算。所以司法審判工作如何發展,也要問計於民,謀利於民,發展依靠人民。一是不能脫離人民群眾,不僅要拓寬監督 渠道 ,讓人民行使充分的監督權、知情權,而且要讓人民群眾參與司法權的行使,用群眾的語言,群眾的感情和群眾能接受的方式解決群眾的司法需求。二是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把司法保護覆蓋到邊沿群眾,確保社會公平正義。鄧小平指出:「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農村。中國社會是不是安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我國的協調發展是城鄉統籌發展,司法工作的科學發展應當把為農村農民利益提供優質司法保障作為重點,只有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穩定,實現司法的價值和目的。三要切實提高司法能力,切實做到司法為民,要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增強親近群眾,體恤群眾感情,學會團結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共同維護一方平安的能力。下大力氣解決司法不公、不廉、效率低下、作風粗暴的問題,以優良的作風、過硬的本質、良好的司法保障取信於民,真正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司法為民 心得體會範文
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大法寶,也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掃除障礙,引領發展的重要法寶。我們過去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得益於思想的不斷解放;完成新階段的目標和任務,更需要繼續解放思想。在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中,人民法院如何通過解放思想活動,更新司法觀念,創新司法機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大顯身手,值得我們深入探索。
一、堅持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核心。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開展審判活動。審判工作有嚴格的法定程序,必須嚴格依法進行。那麼,從事審判工作的人民法院是否有必要解放思想?回答是肯定的。審判工作的最終目的在於公正司法,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但由於我國的法治建設起步較晚,在法律制度、法律規范、法律適用、審判機構設置、審判模式、審判管理、法官遴選、法官考評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些不完善的地方已直接影響司法公正、司法為民的實現,急待我們不斷改進和完善。要解決這些些問題,只有通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調查研究,科學實踐、大膽探索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那又如何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呢?人民法院在工作中解放思想,必須緊緊圍繞「司法為民」這一條主線進行。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一切權力來自人民。人民法官手中的審判權也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為人民用好權、辦好案,為老百姓排難解憂,也就是說司法要為人民服務。偏離這一條主線,司法就背離了正確的政治方向,背離其根本宗旨。這是黨和人民所不允許的,實踐證明也是行不通的。人民法院解放思想不堅持「司法為民」的指導方針,就會導致胡想蠻干,違法辦事,踐踏法律,嚴重損害法律的尊嚴。前些年的解放思想活動中,一些法院沒有根據人民法院工作的情況和特點,認為解放思想就是敢想敢幹多收費、搞創收,不少人民法院還開辦公司,參與經營,並產生各種經濟糾紛,嚴重偏離人民法院的工作性質和要求,嚴重損害人民法院的形象和司法的權威,這些沉重教訓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必須圍繞「司法為民」這一主線,把解放思想中提倡的「敢想敢闖敢幹」與「依法、科學、責任」結合起來,在合法、科學的尺度內負責任地、扎扎實實地干起來,經得起人民的評議和歷史的檢驗。這才是人民法院真正的解放思想。
二、堅持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著力點。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核心和本質,也是司法的終極追求,更是司法為民的前提和必然;只有實現司法公正,才有可能實現全社會的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惠及老百姓。這些年,人民法院始終致力於對司法公正的不斷追求,從多角度、多形式、多層次實踐司法公正,取得可喜的成效。人民法院案件審判准確率、當事人服判息訴率、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的信任度不斷提高。但不可否認,人民法院當前的司法公正水平與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影 響和制約司法公正的因素還不少。我們必須借這次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契機,深入分析當影響司法公正的各種因素,通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求的審判工作規律;樹立司法公正的理念,投入更大的決心、勇氣、精力去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實現的問題,千方百計解除制約司法公正的難題,真正實現司法公正和司法為民,實現解放思想的真正目的。我們要通過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克服司法審判活動中因循守舊思想,強化改革創新意識;克服自滿保守思想,增強危機憂患意識;克服狹隘封閉思想,增強開放和作意識;克服片面發展思想,樹立科學發展意識。這幾個方面思想解放成果落實到審判實踐中來,就要緊緊圍繞司法為民這一主線,運用科學、發展、開放、創新、為民的觀念來理解法律,在解釋和運用法律之中賦予時代價值觀念,使法律的適用顯得更加合情、合理,使法中有真情、法中有真理,真真正正做到案結事了,化解矛盾,使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人民的評價;就是要不斷提高司法效率,「遲到的公正不是公正」,要盡可能減少當事人的訴累和訴訟成本;就是要在訴訟中加強調解和協調工作力度,使被喻為東方司法之花的調解制度在化解矛盾、和諧訴訟、構建和諧社會中開放得更加艷麗多姿;就是要 為當事人提供優質、文明的服務,切實保障當事人尤其是處於弱勢地位的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為他們提供更加方便、文明的訴訟環境,尊重他們的人格,傾聽他們的呼聲,為他們伸張正義。這才是我們所要的解放思想。
三、深入司法改革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具體 措施 。 上文已述,由於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起步較晚,在司法體制和司法制度的設計等方面還存在不少不完善地方,這些地方已嚴重地制約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影響司法公正、文明和權威,阻礙我國民主和法治進程,必須加以改革。黨的十七大也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我們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要服務於當前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之中,體現在司法改革的力度和成果上。當前,我區各級法院要著重抓好審判委員會、立案工作、級別管轄、審判監督工作、執行工作、案件管理和質量評估體系、法官助理制度等七方面改革。在改革中逐步完善案件管轄制度,避免外界干擾,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突出審判委員會的最高審判組織特徵,推進審判委員會專業化建設;完善便民措施,及時准確依法立案,防止訴權濫用,浪費司法資源;建立和完善案件的監督和考評機制,提高審判、執行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為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我們要把握好改革的原則、方向、標准和重點。在改革中要堅持黨的領導,從我國國情出發,從我區實際出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改革必須體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的願望,必須鼓勵人民參與,傾聽人民呼聲,必須主動接受人民監督和評判。總之,要通過改革,優化司法職權,規范司法行為,建設符合我區法院工作實際,符合司法規律,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的審判工作機制,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使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充滿信心。
四、加強隊伍建設是人民法院解放思想的重要保障。 解放思想和隊伍建設是相輔相承。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客觀地了解當前人民法院隊伍現狀;才能打破論資排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安於現狀、固步自封的舊框框,建立切實可行的隊伍建設機制,改善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完善法官 教育 培訓機制,建立健全教育、監督、懲戒並重的廉政懲防體系,完善隊伍的選拔運用機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讓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讓德才兼備、發展潛力大的年輕幹部脫穎而出,充分激發隊伍的活力,提高隊伍的思想政治、專業 文化 、道德修養等多方面素質。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保持和發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求真務實,秉公裁判的司法優良傳統;才能堅決反對門難進、臉難看、生、橫、冷、硬、攤的衙門作風,使隊伍具有更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人民的信賴和擁護,促進司法公正和司法為民的實現。隊伍建設好,隊伍的思想就更加活躍,幹警素質更高,更能主動學習,開動腦筋,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這樣又有利於我們解放思想。畢竟解放思想是一項長期的主觀世界的自我改造,解放思想將永遠伴隨我們對客觀世界改造的全過程,不可能一蹶而蹴。要深入持久地解放思想,必然需要加強隊伍建設來做保障。
司法為民心得體會
胡錦濤同志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 報告 中指出:「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司法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一環,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防線。「公正司法,一心為民」作為當前和今後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導方針,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體現了司法的人民性、科學性和權威性。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為民,是人民司法的本質特徵。今日的中國朝氣蓬勃,正堅定的向法治社會邁進,社會轉型階段的利益重組過程中,是否建立健全公正、高效、權威的審判體系尤為重要!它關乎民心向背,關乎黨和政府形象,關乎社會穩定,關乎人民群眾利益,關乎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走向和進程。
就像德沃金在其不朽名著《法律帝國》中的描述的那樣:法律帝國的首都是法院,而法官們,則是帝國的王侯將相。今天的我們,在人民法院工作,是一種光榮,我們平凡的工作背後,是崇高的事業,神聖的使命。與光榮同在的,是責任!人民群眾是司法公正的最大受益者,人民群眾也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受害者。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建立法院,不是為了建一座宏偉壯觀的帝國之都;人民賦予法官獨立的審判權,也不是為了法官的尊榮顯貴。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擊出公平與正義的時代最強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讓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熠熠生輝,法院與法官,就會在當今偉大的時代,失去存在的價值。
肖揚院長曾經說過「一心為民』是公正司法的精神支柱,這根支柱一旦倒塌,法官將淪為私利的俘虜,司法將成為違法者的幫凶。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廣大-法官應當始終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始終不渝地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司法工作永恆的價值追求和道德底線。
天視我我民視,天聽我我民聽。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我們義無反顧!司法為民不是一個裝點門面的宣傳 口號 ,需要我們用熱血和汗水去兌現。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人民法院的時代責任,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人民法官的神聖使命!
落實司法為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關鍵。崇高的事業,始於平凡的努力。一位智者曾經這樣說過: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司法為民,就是對日復一日平凡甚至瑣碎的工作毫不懈怠;司法為民,就是在一個個案件中為點滴的公正奔波操勞。正是這平凡的努力,正是這點滴的公正,體現著新時期樹立崇高社會主義。
相關 文章
1. 心得體會範文
2. 學習心得體會
3. 工作心得體會
4. 讀書心得範文4篇
5. 正能量的工作心得體會
Ⅳ 司法行政機關
我國司法行政機關就是國務院下屬的司法部;地方各級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就是司法局。隸屬於司法機關,司法機關包括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及有關功能部門。
司法機關職責:管理對罪犯的勞動改造工作和對違法分子的勞動教養工作;領導和管理輪訓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部門的在職領導人員和律師、公證處負責人員的工作;領導直屬的政法院校並指導大專院校法律系和各類學校的法學教育;領導和管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管理法律報刊和書籍的出版工作。
領導和管理律師工作;領導和管理國家公證和涉外公證工作;領導和管理司法助理員的工作;領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建設和業務建設;管理司法方面的外事工作;調查研究司法行政工作的政策、理論問題;指導下級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等。
(5)司法為民為民司法是哪裡擴展閱讀:
司法行政機關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司法體系和法制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是最高的司法行政機關。
司法機關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是國家機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關國家職權的司法組織。包括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及有關功能部門。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偵查部門、軍隊保衛部門等其他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機關。
Ⅵ 司法為民的宗旨
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聽了光榮傳統教育報告後深受教育,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在新形勢下,我們黨仍需要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才能永葆祖國繁榮昌盛。.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司法領域集中體現為司法為民。.司法為民就是把人民賦予我們的審判權用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長期的審判實踐表明,作為審判人員,沒有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固然不可能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也難以為人民謀利益,這兩方面是緊密結合的。.立場觀點的問題必須解決好,工作水平和審判能力的問題也要解決好。.既要有司法為民的觀念,也要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司法為民的水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Ⅶ 執法為民的含義是什麼
「執法」的含義
「執法」,顧名思義,就是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執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執法由行政機關和司法兩個部分組成。狹義的執法就是指司法。行政執法,是指部分國家行政機關依據國家行政法規行使行政職權的活動。司法是指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據國家的三大訴訟法行使司法權的活動,這裡面也包括司法行政機關的部分職能活動,如勞動改造的執行、監獄內的犯罪偵查等。我們所講的「司法為民」是指狹義的執法,僅指司法活動。
「民」的含義
「為民」當中的「民"指的是什麼?對這個問題,人們的認識是不一致的.有人認為,他指的是人民,不包括敵人;有人認為,他指的是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和其它組織;有人認為,他是指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不包括刑事訴訟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人認為,他是指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不包括國家和國家機關等。我認為,上述的觀點各有道理,但都不夠全面。這個「民」字,應當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人民」,二是「公民」。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執法為民」為的就是人民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公民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法律規定的各種權利的擁有者,它不僅是指公民個人,還包括法人和其他組織,還有國家和國家機關。我們所說的「執法為民」既是指政治概念「人民」,也是指法律概念「公民」。應當做廣義的理解。
「為」民的含義
為民是執法的根本目的,是執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具體來說,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利出發,正確地理解社會主義法律的精神和本質。
2.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利出發,正確地運用法律,實施社會主義法治。
3.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利出發,切實增強執法者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4.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利出發,依靠人民群眾,動員人民群眾共同維護社會主義的法律權威和尊嚴。
5.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利出發,端正執法者的執法作風和態度。
Ⅷ 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出處
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出處來源於《人民的名義》。陳岩石、侯亮平以「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為工作主線,堅持依法辦事,嚴格履行法律程序和規定,創新審判工作方式,拓寬審判工作思路,執行舉措窮盡,認認真真履行工作職責,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