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對小孩施刑法

對小孩施刑法

發布時間: 2023-01-08 16:18:25

① 父母虐待兒童會被怎麼判

一般情況下,對於虐待兒童的行為會被認定為虐待罪。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關於虐待罪的規定是: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通過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的規定可以看出,虐待罪容易同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混淆。司法實踐中難以認定某一行為是構成虐待罪還是故意殺人罪時,一般從主觀故意上區分二者的界限,虐待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對被害人進行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摧殘和折磨;故意殺人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剝奪他人的生命。

至於虐待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在司法實踐中,一般主要從主觀故意上區別虐待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限。如果行為人出於對被害人進行肉體上和精神上摧殘和折磨的故意,在實施虐待行為過程中,造成被害人輕傷或者重傷的,其行為構成虐待罪,不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並且在客觀上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則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不構成虐待罪。

(1)對小孩施刑法擴展閱讀:

認定方法

虐待罪是指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給治病或者強迫作過度勞動等方法,從肉體上和精神上進行摧殘迫害,情節惡劣的行為。

由血緣關系而引起的家庭成員,這是由於血親關系而產生的家庭成員,包括兩類:其一,由直系血親關系而聯系起來的父母、子女、孫子女、曾孫子女以及祖父母、曾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他們之間不因成家立業,及經濟上的分開而解除家庭成員的法律地位;其二,由旁系血親而聯系起來的兄、弟、姐、妹、叔、伯姑、姨、舅等家庭成員,但是,他們之間隨著成家立業且與原家庭經濟上的分開,而喪失原家庭成員的法律地位。這里例外的是,原由旁系血親撫養的,如原由兄姐撫養之弟妹,不因結婚而喪失原家庭成員的資格。

在我國,兒童一般是指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其中就包括了男童和女童。一般在對兒童實施虐待行為的時候,達到了一定的情節,那麼就會被認定為虐待罪,需要注意我國《刑法》中並沒有規定虐待兒童罪,所以在對虐待兒童行為進行處理的時候,往往都是認定為虐待罪的。

② 十二歲以下小孩犯罪怎麼處理方法

我國刑法規定負刑事責任年齡始於14周歲,12周歲以下兒童犯罪的免於刑事處罰,但是監護人要承擔相應的監護不利責任並且承擔對兒童犯罪行為危害後果的民事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5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73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6〕1號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5年12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7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6年1月23日起施行。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為正確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貫徹「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根據刑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現就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本解釋所稱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 第二條 刑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周歲」,按照公歷的年、月、日計算,從周歲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第三條 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查明被告人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的年齡。裁判文書中應當寫明被告人出生的年、月、日。 第四條 對於沒有充分證據證明被告人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已經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且確實無法查明的,應當推定其沒有達到相應法定刑事責任年齡。 相關證據足以證明被告人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已經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但是無法准確查明被告人具體出生日期的,應當認定其達到相應法定刑事責任年齡。 第五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實施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以外的行為,如果同時觸犯了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應當依照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罪名,定罪處罰。 第六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偶爾與幼女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七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隨身攜帶的生活、學慣用品或者錢財數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學習、生活等危害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具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一般也不認為是犯罪。 第八條 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出於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或者尋求精神刺激,隨意毆打其他未成年人、多次對其他未成年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公私財物,擾亂學校及其他公共場所秩序,情節嚴重的,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第九條 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實施盜竊行為未超過三次,盜竊數額雖已達到「數額較大」標准,但案發後能如實供述全部盜竊事實並積極退贓,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 (一)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 (二)在共同盜竊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或者被脅迫; (三)具有其他輕微情節的。 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盜竊未遂或者中止的,可不認為是犯罪。 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盜竊自己家庭或者近親屬財物,或者盜竊其他親屬財物但其他親屬要求不予追究的,可不按犯罪處理。 第十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盜竊、詐騙、搶奪他人財物,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當場使用暴力,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殺人的,應當分別以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不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 對未成年罪犯適用刑罰,應當充分考慮是否有利於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矯正。 對未成年罪犯量刑應當依照刑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並充分考慮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後的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因素。對符合管制、緩刑、單處罰金或者免予刑事處罰適用條件的未成年罪犯,應當依法適用管制、緩刑、單處罰金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第十二條 行為人在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前後均實施了犯罪行為,只能依法追究其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後實施的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 行為人在年滿十八周歲前後實施了不同種犯罪行為,對其年滿十八周歲以前實施的犯罪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行為人在年滿十八周歲前後實施了同種犯罪行為,在量刑時應當考慮對年滿十八周歲以前實施的犯罪,適當給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三條 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極其嚴重的,才可以適用無期徒刑。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一般不判處無期徒刑。 第十四條 除刑法規定「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外,對未成年罪犯一般不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如果對未成年罪犯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應當依法從輕判處。 對實施被指控犯罪時未成年、審判時已成年的罪犯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適用前款的規定。 第十五條 對未成年罪犯實施刑法規定的「並處」沒收財產或者罰金的犯罪,應當依法判處相應的財產刑;對未成年罪犯實施刑法規定的「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或者罰金的犯罪,一般不判處財產刑。 對未成年罪犯判處罰金刑時,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判處,並根據犯罪情節,綜合考慮其繳納罰金的能力,確定罰金數額。但罰金的最低數額不得少於五百元人民幣。 對被判處罰金刑的未成年罪犯,其監護人或者其他人自願代為墊付罰金的,人民法院應當允許。 第十六條 對未成年罪犯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可以宣告緩刑。如果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對其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應當宣告緩刑: (一)初次犯罪; (二)積極退贓或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 (三)具備監護、幫教條件。 第十七條 未成年罪犯根據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現好,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免予刑事處罰: (一)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 (二)防衛過當或者避險過當; (三)犯罪預備、中止或者未遂; (四)共同犯罪中從犯、脅從犯; (五)犯罪後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現; (六)其他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 第十八條 對未成年罪犯的減刑、假釋,在掌握標准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適度放寬。 未成年罪犯能認罪服法,遵守監規,積極參加學習、勞動的,即可視為「確有悔改表現」予以減刑,其減刑的幅度可以適當放寬,間隔的時間可以相應縮短。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可以假釋。 未成年罪犯在服刑期間已經成年的,對其減刑、假釋可以適用上述規定。 第十九條 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告人有個人財產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不足部分由監護人予以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被告人對被害人物質損失的賠償情況,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第二十條 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法發〔1995〕9號)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不再執行。 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歲的人實施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青少年犯罪存在著:結伙作案多,嚴重犯罪多,突發性犯罪多,作案動機、目的比較單純,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齡化,及反復性強等特點。青少年犯

③ 兒童犯罪 怎麼判刑 中國法律怎樣規定的

不滿14周歲兒童犯罪一般不會承擔刑事責任的。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實版施的犯罪行為。我國《刑權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據此,在我國,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關押於少管所。

④ 古代針對小孩的刑法

古代對未成年人犯罪


實行刑事處罰的規定



前不久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次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規定:「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其實,中國古代法律也有類似規定。


中國從西周開始就出現了對未成年人犯罪實行特殊的刑事處罰的規定。《禮記·曲禮》:「七年曰悼,八十、九十曰耄,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周禮·秋官·司刺》中有關於「三赦」的規定:「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注曰:「生而痴騃竟昏者為蠢愚。」鄭玄註:「幼弱、老耄,若今律令年未滿八歲、八十以上,非手殺人,他皆不坐。」可見,西周將幼小者(8歲以下)、老年人(80歲以上)及先天痴呆者視為無刑事責任能力者,不處刑罰。這實際上是最早的有關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


戰國初期的魏國李悝制《法經》,也規定了刑事責任年齡,據《七國考》引桓譚《新論》記載:「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減,罪卑一減。」即對15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要根據犯罪的性質和情節的輕重程度適當予以減輕處罰。


漢代以年齡劃分刑事責任,年未滿8歲及80歲以上為刑事責任年齡的界限,法律上對他們實行優待,犯罪應拘押者,「頌系之」,即寬容拘系,其犯罪當關押者不戴械具。漢成帝鴻嘉元年,定令:「年未滿七歲,賊斗殺人及犯殊死者,上廷尉以聞,得減死。」(《漢書·刑法志》)相當於現代對7歲以下犯死罪者,須上報最高法院(廷尉)核准,可以減刑。


對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處罰,唐代制定了一套系統的法律制度。《唐律》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分為三等,規定:第一等是11至15歲年齡段者,犯流罪以下,即除死刑外,適用贖章,即可以錢贖罪,減輕處罰。但犯死罪者仍需執行死刑。例如玄宗時期,雟州都督張審素,清廉正直,被人誣以貪贓之罪,朝廷派監察御史楊汪去查辦,楊汪深按其罪,以謀反斬之,並籍沒其家,張審素的兩個兒子張瑝和張琇當時尚幼小,也被籍沒。幾年後二人逃歸,張瑝(13歲)和弟弟張琇(11歲)殺楊汪以報父仇。雖中書令張九齡稱其「孝烈」,應寬恕,但侍中裴耀卿與李林甫堅持認為「國法不可縱報仇」。玄宗支持這一意見,最後仍對張琇兄弟執行了死刑。說明唐代對15歲以下11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確實是要執行死刑的。第二等是8至10歲犯一般刑事犯罪可不承擔刑事責任,但重大犯罪,如涉及政治性的反、逆與惡性殺人案件,須經過「上請」的程序,由最高當局決定是否適用刑罰;盜及傷人,則以收贖而減免。第三等則是7歲以下兒童,雖犯死罪,也不加刑。《唐律》的這一規定,基本上被其後各代的刑律所繼承沿用直到清末。

⑤ 古代怎麼刑罰兒童

在古代大大小小有很多種刑罰,輕則皮外傷,重則喪命,可是在古代有一種刑罰既不讓你好活,也不讓你死。這種刑罰叫做——「採生折割人」。

古代殘忍刑法,專門懲治兒童,手法極度殘忍,至今還存在

「採生折割人」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生存方式,顧名思義就是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去殘害兒童,采就是抓的意思,生就是生命,折割就是刀割斧削,換句話就是說要控制兒童,用刀斧等利器進行沒有人性的傷害。他們將兒童的手腳砍掉,然後放在大街上博取同情來獲得金錢。

古代殘忍刑法,專門懲治兒童,手法極度殘忍,至今還存在

據記載在古時候,使用採生折割的妖人甚至有將人變為黑熊野狗的能力。《清稗類鈔》就有過記載:「乾隆辛巳(1761),蘇州虎丘市上有丐,挈狗熊以俱。狗熊大如川馬,箭毛森立,能作字吟詩,而不能言。往觀者施一錢,許觀之。以素紙求書,則大書唐詩一首,酬以百錢。一日,丐外出,狗熊獨居。

人又往,與紙求寫,熊寫雲:『我長沙鄉訓蒙人,姓金,名汝利,少時被此丐與其伙捉我去,先以啞葯灌我,遂不能言。

先畜一狗熊在家,將我剝衣捆住,渾身用針刺亡,勢血淋漓,趁血熱時,即殺狗熊,剝其皮,包於我身,人血狗血相膠粘,永不脫,用鐵鏈鎖以騙人,今賺錢數萬貫矣,』書畢,指其口,淚下如雨。眾大駭,擒丐送有司,照採生折割律,杖殺之。押『狗熊』至長沙,還其家。」

通過這段文字我們也可以看出,自古以來政府對待採生折割的處罰就是非常嚴厲的。按清律是將使用採生折割的乞丐杖殺,即亂棍打死,而按照大明律:「凡採生折割人者,凌遲處死,財產斷付死者之家。妻、子及同居家口雖不知情,並流二千里安置。為從者斬。」

⑥ 古代針對小孩的刑法

對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處罰,唐代制定了一套系統的法律制度。
《唐律》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分為三等,規定:第一等是11至15歲年齡段者,犯流罪以下,即除死刑外,適用贖章,即可以錢贖罪,減輕處罰。但犯死罪者仍需執行死刑。例如玄宗時期,_州都督張審素,清廉正直,被人誣以貪贓之罪,朝廷派監察御史楊汪去查辦,楊汪深按其罪,以謀反斬之,並籍沒其家,張審素的兩個兒子張_和張_當時尚幼小,也被籍沒。幾年後二人逃歸,張_(13歲)和弟弟張_(11歲)殺楊汪以報父仇。雖中書令張九齡稱其「孝烈」,應寬恕,但侍中裴耀卿與李林甫堅持認為「國法不可縱報仇」。
玄宗支持這一意見,最後仍對張_兄弟執行了死刑。說明唐代對15歲以下11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確實是要執行死刑的。第二等是8至10歲犯一般刑事犯罪可不承擔刑事責任,但重大犯罪,如涉及政治性的反、逆與惡性殺人案件,須經過「上請」的程序,由最高當局決定是否適用刑罰;盜及傷人,則以收贖而減免。第三等則是7歲以下兒童,雖犯死罪,也不加刑。《唐律》的這一規定,基本上被其後各代的刑律所繼承沿用直到清末。

⑦ 虐待兒童的人,將會負哪些法律責任

虐待兒童將會負刑事責任,法院會根據情節輕重做出公正判斷。

虐待兒童的人觸犯了我國刑法,將會負刑事責任,受到刑事處罰。法律明確規定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看護對象,情節惡劣的犯虐待罪應該處於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因虐待導致兒童重傷後死亡的,應判處兩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為了保護兒童,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現在很多地方的基層組織已經採取了定期上門的方式來關心未成年人,看這些家庭中是否存在虐待兒童的行為,同時也針對兒童暴力,虐待等多種行為,制定了相應的措施,鼓勵當地民眾及時揭發舉報虐待兒童的行為,讓那些施暴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應有的處罰,讓虐待兒童的行為無所遁形。

熱點內容
公司章程法律制度研究 發布:2025-01-01 11:59:48 瀏覽:723
天峨縣龍灘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1 11:58:53 瀏覽:6
道德與法治老婆 發布:2025-01-01 10:46:04 瀏覽:48
ps公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1 10:36:13 瀏覽:256
中國勞動法普及率 發布:2025-01-01 10:34:53 瀏覽:722
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 發布:2025-01-01 10:12:43 瀏覽:794
誦盈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1 10:10:12 瀏覽:212
刑事訴訟法開除 發布:2025-01-01 10:03:42 瀏覽:567
廣州鐵路供電段嚴重違法勞動法 發布:2025-01-01 10:03:37 瀏覽:569
模擬法庭劇本經濟法 發布:2025-01-01 09:56:16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