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考試刑法匯總

司法考試刑法匯總

發布時間: 2023-01-12 19:15:12

❶ 2020司法考試客觀題每日一練【刑法】-多項選擇題【12.18】

一、多項選擇題

1.甲和女友乙在網吧上網時,撿到一張背後寫有密碼的銀行卡。甲持卡去ATM機取款,前兩次取出5 000元。在准備再次取款時,乙走過來說:“注意,別出事”,甲答:“馬上就好”。甲又分兩次取出6 000元,並將該6 000元遞給乙。乙接過錢後站了一會兒說:“我走了,小心點”。甲接著又取出7 000元。關於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2015/二/57)

A.甲拾得他人銀行卡並在ATM機上使用,根據司法解釋,成立信用卡詐騙罪

B.對甲前兩次取出5 000元的行為,乙不負刑事責任

C.乙接過甲取出的6 000元,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D.乙雖未持銀行卡取款,也構成犯罪,犯罪數額是1.3萬元

【答案解析】

1.【考點】信用卡詐騙罪;共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答案】ABD。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規定,“刑法規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具有支付、信用貸款、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電子支付卡”。因此,甲撿到的銀行卡屬於信用卡。又《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拾得他人信用卡並在自動櫃員機(ATM機)上使用的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規定,“拾得他人信用卡在自動櫃員機(ATM機)上使用的行為,屬於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構成犯罪的,以信用卡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故甲拾得他人銀行卡並在ATM機上使用的行為,成立信用卡詐騙罪。A項正確,當選。

對於前兩次甲取出5 000元的行為,乙並沒有參與,甲、乙之間也不存在共同犯罪的意思聯絡,故乙不負刑事責任。B項正確,當選。

當甲准備再次取款時,乙走過來說:“注意,別出事”,該行為在刑法上的重大意義在於:甲在犯罪的過程中,乙強化了甲繼續犯罪與的決心。對於繼續利用銀行卡非法取款這一行為,甲、乙二人達成了共識,故甲、乙成立共同犯罪,乙是承繼的共犯。此後,甲分兩次取出6000元,並將該6000元遞給乙,二人相互協作,共同實施了信用卡詐騙罪。甲是實行犯,乙是心理上的幫助犯。故乙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的幫助犯而非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C項錯誤,不當選。

乙接過錢後站了一會說:“我走了,小心點”。這句話的刑法意義在於:乙對甲此後的繼續取款行為是有預見的,並且是放任的。乙告知甲謹慎行事,進一步支持、強化了甲繼續犯罪的決心。故仍應認定甲、乙二人有共同犯罪的故意,甲是實行犯,乙是心理上的幫助犯。因此,甲接著又取出的7 000元,屬於甲、乙二人共同犯罪所得。綜上,乙雖未持銀行卡取款,但是與甲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的共犯(幫助犯),犯罪數額是6 000元+7 000元=13 000元。D項正確,當選。

故本題選ABD。

❷ 司法考試刑法的重點罪名有哪些

司法考試刑法分則重點罪名
第一分考區 危害公共安全罪重點罪名

放火罪 投放危險物質罪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 劫持航空器罪 非法持有、私藏槍支罪 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罪 交通肇事罪 重大責任事故罪

第二分考區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重要罪名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走私文物罪 走私貴重金屬罪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 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虛報注冊資本罪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 為親友非法牟利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貨幣犯罪 高利轉貸罪 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違法發放貸款罪洗錢罪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集資詐騙罪 貸款詐騙罪 信用卡詐騙罪 保險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逃稅罪 抗稅罪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假冒注冊商標罪 侵犯著作權罪侵犯商業秘密罪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虛假廣告罪 合同詐騙罪 非法經營罪 強迫交易罪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第三分考區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重點罪名

故意殺人罪 過失致人死亡罪 故意傷害罪 強奸罪 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 非法拘禁罪綁架罪拐賣婦女、兒童罪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 誣告陷害罪 強迫職工勞動罪僱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 非法搜查罪 侮辱罪 誹謗罪 刑訊逼供罪 虐待被監管人罪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重婚罪 破壞軍婚罪 虐待罪 遺棄罪 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

第四分考區 侵犯財產罪重點罪名

搶劫罪 盜竊罪詐騙罪 搶奪罪 侵佔罪 職務侵佔罪 挪用資金罪 敲詐勒索罪

第五分考區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重點罪名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罪

妨害公務罪 招搖撞騙罪 妨害公文、證件、印章的犯罪 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聚眾斗毆罪尋釁滋事罪 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犯罪 賭博罪 開設賭場罪

第二節 妨害司法罪

偽證罪 妨害作證罪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 窩藏、包庇罪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破壞監管秩序罪 脫逃罪

第三節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

第四節 妨害文物管理罪

倒賣文物罪 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

第五節 危害公共衛生罪

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非法組織賣血罪 強迫賣血罪 醫療事故罪 非法行醫罪

第六節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盜伐林木罪 濫伐林木罪

第七節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 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

第八節 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組織賣淫罪 強迫賣淫罪 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引誘幼女賣淫罪 傳播性病罪嫖宿幼女罪

第九節 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 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六分考區 貪污賄賂罪重點罪名

貪污罪 挪用公款罪 受賄罪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行賄罪 介紹賄賂罪

第七分考區 瀆職罪重點罪名

濫用職權罪 玩忽職守罪 故意泄漏國家秘密罪 徇私枉法罪

❸ 【刑法】2021司法考試題庫:刑法解釋

一、試題精講

1.關於刑法用語的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4/二/3.單選)

A.按照體系解釋,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均指購買並賣出;單純的購買或者出售,不屬於“買賣”

B.按照同類解釋規則,對於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後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同類解釋

C.將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行為,認定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屬於當然解釋

D.將盜竊骨灰的行為認定為盜竊“屍體”,屬於擴大解釋

【考點】刑法解釋(擴大解釋、同類解釋、當然解釋、體系解釋)

【難度】★★

【答案】B。解析:體系解釋是指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體系解釋要求前後協調、邏輯一致,但並不要求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法條中均作相同的解釋,即同一文字在不同法條中的含義范圍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買賣”一詞是由“買”和“賣”構成的合成詞彙,單純就文義而言,包括“買進”、“賣出”、“買進+賣出”三種不同的情形,不一定都是指“購買並賣出”。從保護法益、合理劃定處罰范圍出發,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除了包括通常情況下“購買並賣出”的情形,還包括單純購買的行為或者單純出售的行為。A項錯誤,不當選。

對於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後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解釋,這是同類解釋的基本要求。如《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中的“其他危險方法”,應理解為與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方式不同,但法益侵害性程度相當的危險方法。B項正確,當選。

當然解釋是指根據當然邏輯進行推理解釋,即刑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某一事項,但是依照形式邏輯以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自然可以得出的邏輯推理解釋。當然解釋是對刑法沒有明確規定的事項進行解釋。誹謗罪的實行行為是明知是虛假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進行傳播散布,捏造行為僅僅是該罪的預備行為,是否具有該預備行為不影響誹謗罪的成立。自己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虛假事實,而進行傳播散布的,也可以構成誹謗罪。因此,這里不存在將刑法沒有規定的事項進行輕重比較而得出的當然解釋。C項錯誤,不當選。

屍體和骨灰在日常用語上顯然具有不同的含義。將骨灰解釋為屍體,已經超出了“屍體”的文義射程,超出了國民的預測可能性,故這一解釋不是擴大解釋,而是類推解釋。需要注意的是,《刑法修正案(九)》已經將《刑法》第三百零二條盜竊、侮辱屍體罪修改為盜竊、侮辱、故意毀壞屍體、屍骨、骨灰罪,即在“屍體”之外新增了“屍骨、骨灰”,這也正說明了“屍體”與“屍骨、骨灰”是並列的關系,而不是包含的關系。D項錯誤,不當選。

故本題選B。

2.①立法解釋是由立法機關作出的解釋,既然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時可以規定“攜帶凶器搶奪的”以搶劫罪論處,那麼,立法解釋也可以規定“攜帶凶器盜竊的,以搶劫罪論處”。②當然,立法解釋畢竟是解釋,所以,立法解釋不得進行類推解釋。③司法解釋也具有法律效力,當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相抵觸時,應適用新解釋優於舊解釋的原則。④不過,司法解釋的效力低於立法解釋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釋可以進行擴大解釋,司法解釋不得進行擴大解釋。關於上述四句話正誤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08/二/20.單選)

A.第①句正確,其他錯誤

B.第②句正確,其他錯誤

C.第③句正確,其他錯誤

D.第④句正確,其他錯誤

【考點】刑法解釋

【難度】★★

【答案】B。解析:立法解釋不是刑法的淵源,進行立法解釋時,也需要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類推解釋,因此,即使是立法解釋,也不得進行類推解釋。①說法錯誤,②說法正確。

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不同,立法解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因此當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存在沖突時,直接適用立法解釋,而不能適用司法解釋。③說法錯誤。

擴大解釋是指刑法條文字面的通常含義比刑法的真實含義窄,於是擴張其字面含義,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實含義。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都可以進行擴大解釋,但是該解釋結論要符合刑法的目的,不得違反罪刑法定原則。④說法錯誤。A、C、D三項錯誤,不當選。B項正確,當選。

故本題選B。

二、知識點總結

1.刑法解釋的分類

按效力(解釋的主體)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與學理解釋

(1)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屬於正式的刑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學理解釋沒有法律效力,但對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立法解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對同一條文的解釋,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有沖突時,適用立法解釋。

(3)同級司法解釋效力相同,同級司法解釋有沖突的,可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兩高先後頒布的新舊解釋存在沖突,新解釋廢除舊解釋的,適用新解釋。

(4)不同解釋主體的解釋方法沒有限定,但是,無論是立法解釋,還是司法解釋,無論採用何種解釋方法,都必須遵循罪刑法定原則,不能進行(不利於犯罪人的)類推解釋。一種解釋如果被認定為屬於類推解釋,即使是由立法機關作出的解釋,仍然屬於類推解釋。

2.刑法的解釋方法

(1)擴大解釋與類推解釋的區分

①形式上,看解釋結論是否超出了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②實質上,看解釋結論是否超出了國民預測可能性。如果解釋結論超出了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超出了國民的預測可能性,該解釋即為類推解釋。

(2)體系解釋: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

(3)同類解釋:對“等”、“以及其他”、“或者其他”的含義進行解釋時,必須遵循同類解釋的規則,解釋時應當根據所列舉的同類行為或對象等的性質進行解釋。

(4)當然解釋:主要運用的是“輕”與“重”相比較的邏輯,出罪時“舉重以明輕”,入罪時“舉輕以明重”。當然解釋所比較的兩個行為,性質應當相同。

①入罪時,舉輕以明重,必須同時符合形式當然和實質當然,對行為人不利的類推解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②出罪時,舉重以明輕,只需要符合實質當然,因為刑法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❹ 2021司法考試知識詳解|考點一:刑法解釋

考點一:刑法解釋:擴大解釋與類推解釋,當然解釋,體系解釋,文理解釋.擴大解釋:

解釋結論大於一般文義

例如:“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羈押

類推解釋:

解釋結論超出用語最大文義、公民預測可能性。類推解釋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禁止不利於被告人的類推解釋,允許有利於被告人的類推解釋。

例如:拐賣“婦女”罪:拐賣男子就不是此罪的入罪條件。

當然解釋:

屬“不言自明、理所當然”,是指刑法規范雖然沒有明示某一事項,但依形式邏輯、規范目的及事物的當然道理,將該事項解釋為包括 該規定的使用范 之內。方法:(1)將“種”的概念(下位概念)解釋到刑法規定的“屬”的概念(上位概念)中,可認為是當然解釋。

(2)運用“輕”“重”比較的邏輯,根據出罪時舉重以明輕、 入罪時舉輕以明重的當然道理解釋刑法。

①出罪時舉重以明輕。亦即,如果刑法規定某種重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舉重),則當出現比該重行為更輕的行為時(明輕),也應不構成犯罪(出罪)。

②入罪時舉輕以明重。亦即,如果刑法規定某種輕的行為構成犯罪(舉輕),則當出現比該輕行為更重的行為時(明重),理論上更應處罰才對(入罪)。

疊罪刑法定原則禁止不利於被告人的類推解釋,故而, 適用舉輕以明重的原理得出不利於被告人的解釋(入罪、罪重)結論後,還要求案件事實符合刑法規范、禁止類推(入罪不能類推)。

體系解釋:

根據前後文解釋:同類解釋規則;但並非對相同詞語作相同含義解釋。例如: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一次大規模死傷。

文理解釋:

指根據刑法用語本身的含義(文義)進行解釋。包括:根據用語本來具有的含義進行解釋,或者用語有多義時選擇其一種進行解釋。文理解釋是最基礎的解釋方法。

❺ 司法考試二卷《刑法》模擬題及答案(2)

二、多項選擇題

1.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對下列哪些情形適用屬地管轄原則( )。

A.外國人甲在中國境外打獵,因疏忽大意擊中中國境內的外國公民斯某,致其重傷

B.外國人乙乘坐外國航空器,當該航空器進入中國領空時在該航空器上實施犯罪

C.中國人丙乘坐中國民用航空器,當該航空器進入外國領空時在該航空器上實施犯罪

D.中國人丁在中國境內打獵,因過於自信的過失造成中國境外外國公民布某重傷

2.甲武裝掩護私運,法院判決其構成私運罪,處以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甲的下列哪些財產可納入適用沒收財產刑予以沒收的范圍( )。

A.甲在私運中使用的

B.甲被查獲的和販毒資金

C.甲在銀行帳戶上的500萬元存款

D.甲所有的2輛豪華轎車

3.下列情形中,應當數罪並罰的有( )。

A.判決宣告前,查明甲分別實施了三次賄賂行為,數額分別為2萬、3萬、5萬元

B.乙因賄賂被處以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在緩刑考驗期內,又查明其另外一起賄賂2萬元的罪行

C.丙因故意傷害罪被處以有期徒刑三年,在服刑期間又犯故意傷害罪

D.丁因盜竊罪被處以有期徒刑二年,執行完畢後,又發現其在該次盜竊以前還有一起重大盜竊犯罪行為

4.甲誤認為遭到乙的緊急的不法侵害,而對乙實行防衛行為,致乙死亡。事後證實乙的行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質。甲的行為( )。

A.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

B.可能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可能屬於意外事件

D.可能屬於防衛過當

5.甲未獲煙草專賣許可,擅自購進明知是假冒的「中華」牌香煙100箱進行批發和零售,在被查獲時已銷售出80箱,收款120萬元。經檢驗該批香煙屬於不合格產品。甲的行為( )。

A.觸犯非法經營罪

B.觸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C.觸犯銷售偽劣產品罪

D.屬於想像競合犯,從一重罪定罪處罰

6.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對下列哪些情形適用屬地管轄原則( )。

A.外國人甲在中國境外打獵,因疏忽大意擊中中國境內的外國公民斯某,致其重傷

B.外國人乙乘坐外國航空器,當該航空器進入中國領空時在該航空器上實施犯罪

C.中國人丙乘坐中國民用航空器,當該航空器進入外國領空時在該航空器上實施犯罪

D.中國人丁在中國境內打獵,因過於自信的過失造成中國境外外國公民布某重傷

7.甲誤認為遭到乙的緊急的不法侵害,而對乙實行防衛行為,致乙死亡。事後證實乙的行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質。甲的行為( )。

A.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

B.可能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可能屬於意外事件

D.可能屬於防衛過當

8.陳某(15周歲)因喜好計算機,於某日深夜潛入一公司內盜竊價值3萬余元的計算機原器件(事發後均被追回)。問:對陳某應當如何處理?( )

A.追究刑事責任

B.不追究刑事責任

C.從輕、減輕處罰

D.責令他的家長加以管教

9.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

A.脫逃罪與破壞監管秩序罪的主體是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與犯罪嫌疑人

B.偽證罪的主體是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辯護人與訴訟代理人

C.貸款詐騙罪的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

D.信用卡詐騙罪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單位

10.黃某意圖殺死張某,當其得知張某當晚在單位值班室值班時,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燒毀,其結果卻是將頂替張某值班的李某燒死。下列哪些判斷不符合黃某對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態度?( )

A.間接故意

B.過於自信的過失

C.疏忽大意的過失

D.意外事件

【參考答案】

1.ABCD。對屬地管轄的把握,首先注意把握「地」的含義。屬地管轄的「地」包括中國領域,即領土、領水、領空;中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也視為中國領域(第6條第2款)。其次,對於屬地管轄意義上的「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為地,也包括犯罪結果地(第6條第3款)。選項A,犯罪結果地在中國領域內;選項B犯罪行為地,同時也在中國領空內;選項C,犯罪行為地在中國航空器內;選項D,犯罪行為地在中國領域內。因此,選項ABCD都應選。

2.C、D。根據刑法第59條,沒收財產的范圍僅限於犯罪分子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選項A、B屬於非法財物,但並非沒收財產刑的對象,而應當根據刑法第64條的規定予以沒收或者追繳。

3.BC。宣告前數罪,罪名相同的,不實行數罪並罰;宣告前的數罪的罪名不同的,才實行數罪並罰。選項A的情形,犯罪數額累計計算,按一罪處理。選項D的情形,因為前罪刑罰已經執行完畢,當然也沒有並罰的問題。

4.BC。甲的行為不具防衛的起因條件,即不存在現實的不法侵害,構成假想防衛,不是防衛過當。防衛過當,是指符合防衛的起因條件、時間條件、主觀條件和對象條件的情形下,但不符合限度條件的防衛,即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對於不符合起因條件的假想防衛,行為人有過失的且刑法有規定的,為過失犯罪;行為人沒有過失的,屬於意外事件。因此,選項B、C應選。對於不符合起因條件的假想防衛,不存在故意犯罪的問題。因此,排除選項A。如果甲明知不存在乙的.緊急的不法侵害,而致使乙死亡的,才構成故意殺人罪。但題干「甲誤認為」表明不是「明知」。

5.ABCD。根據刑法第225條第1項,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根據刑法第214條,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行為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根據刑法第140條,銷售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行為構成銷售偽劣產品罪。據此,選項A、B、C均正確。甲的行為由於侵犯不同客體而構成不同罪名,構成想像競合犯。據此選項D應選。

6.ABCD。對屬地管轄的把握,首先注意把握「地」的含義。屬地管轄的「地」包括中國領域,即領土、領水、領空;中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也視為中國領域(第6條第2款)。其次,對於屬地管轄意義上的「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為地,也包括犯罪結果地(第6條第3款)。選項A,犯罪結果地在中國領域內;選項B犯罪行為地,同時也在中國領空內;選項C,犯罪行為地在中國航空器內;選項D,犯罪行為地在中國領域內。因此,選項ABCD都應選。

7.BC。甲的行為不具防衛的起因條件,即不存在現實的不法侵害,構成假想防衛,不是防衛過當。防衛過當,是指符合防衛的起因條件、時間條件、主觀條件和對象條件的情形下,但不符合限度條件的防衛,即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對於不符合起因條件的假想防衛,行為人有過失的且刑法有規定的,為過失犯罪;行為人沒有過失的,屬於意外事件。因此,選項B、C應選。對於不符合起因條件的假想防衛,不存在故意犯罪的問題。因此,排除選項A。如果甲明知不存在乙的緊急的不法侵害,而致使乙死亡的,才構成故意殺人罪。但題干「甲誤認為」表明不是「明知」。

8. BD。刑事責任年齡。依據是刑法第17條的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搶劫、販賣、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根據該規定15歲的人對盜竊不負刑事責任因此不追究刑事責任,責令他的家長加以管教。

9.ABC。犯罪特殊主體。要領是熟悉法條規定或具體犯罪的特殊主體。A.選項是破壞監管秩序罪與脫逃罪主體的差別問題。A選項所列的是脫逃罪的主體,而破壞監管秩序罪的主體范圍略小於脫逃罪的,只包括依法被關押的罪犯(已決犯)。不包括嫌疑人、被告人這樣的被關押的未決犯。法律這樣規定大約是因為懲罰脫逃罪著重點在關押秩序;而懲罰破壞監管秩序罪著重於監獄秩序。B選項有兩點不妥:1.擴大了偽證罪的主體范圍「辯護人與訴訟代理人」。2.未限定「在刑事訴訟中」。C、D二選項涉及金融詐騙罪的主體范圍,對此刑法第200條對單位可否構成金融詐騙罪的主體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貸款詐騙罪與信用卡詐騙罪的犯罪主體都不包括單位。

關於特殊主體的掌握包括兩方面:1.自然人主體和單位主體,法律沒有特別規定的,一般理解為當然包括自然人;至於單位主體必須依法有明文規定為限。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理解為當然不包含單位主體。2.自然人犯罪主體中的一般主體和特殊主體。一般主體問題屬於總則關於責任能力、年齡的一般規定;特殊主體屬於分則各罪的特殊規定。著重掌握:(1)不包含自然人主體的情形。(2)包含單位主體的情形。(3)特殊主體。而這三種情形都需要用個案的方法掌握,即一個罪一個罪地記憶,非常麻煩,而且不值得。因此只能大致了解,然後結合推理。通常自然犯(倫理犯)不包含單位主體,如殺人、搶劫、盜竊等;反之,涉及經濟、環境等法定犯(行政犯)包含單位主體的可能性較大。特殊主體主要是記住常見罪的,尤其是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一章中的特殊主體的犯罪。因為這涉及案件的偵查管轄歸屬於檢察院還是公安機關。此外,瀆職罪、貪腐賄賂罪絕大多數是特殊主體,只要記住這兩章的罪名中那幾個不是特殊主體就可以了。

10.BCD。間接故意的認定。間接故意的要點是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通常發生在追求一個犯罪結果(張某死亡)而放任另一個犯罪結果(其他人死亡)的場合。黃某對張某死亡結果是直接故意,對放火導致其他人(李某)死亡是間接故意。本題是非常典型的教科書式的說明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例子。因為黃某本有放火殺人致人死亡的故意,所以排斥對行為直接結果(死亡)成立過失犯罪和意外事件。故C、和D、選項肯定不符合黃某對李某死亡的心態。

關於本題有3點值得一提:1.從錯誤論方面解釋。黃某本想放火燒死張某,因為對象錯誤,實際燒死了李某,屬於法律性質相同的對象之間的錯誤,黃某對李某死亡結果同樣承擔故意的罪責。2.從案件處理結論上講,就是故意殺人罪既遂。3.如果問:黃某構成放火罪還是故意殺人罪?如何認定?要點是看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造成重大火災並燒死了李某,應當認定為放火罪,李某死亡作為放火罪的結果,不必另外定故意殺人罪。如果沒有引起重大火災,也就是說沒有實際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屬於使用放火的方法殺人,僅成立故意殺人一罪。

❻ 司法考試科目解讀篇

2017年司法考試科目解讀(匯總篇)

2017年司法考試報名公告已經出台,大家都開始報名了嗎?下面整理了一些對司法考試科目的解讀,希望對大家的復習有所幫助!

2017年司法考試科目解讀:民法

【學科特點】

民法理論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近年來在司法考試中對民法的考查也呈現出理論化的趨勢。

【核心考點】

民事權利的基本分類

民事行為的效力

委託與代理

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

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

善意取得

佔有的分類及保護

不當得利與無因管理

債的保全與擔保

債的轉移

合同的履行抗辯權

違約責任與締約過失責任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替代責任

離婚損害賠償

代位繼承與轉繼承等

2017年司法考試科目解讀:刑法

【學科特點】

近年來我國的刑法學界可謂「百家爭鳴」,不同的學術觀點交鋒激烈,這就使得司考中的刑法試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

【核心考點】

刑法的解釋

刑法的適用范圍

構成要件要素及其分類

不作為犯罪

因果關系

責任能力

單位犯罪

主觀罪過

事實認識錯誤

正當防衛及被害人承諾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共同犯罪

罪數論

盜竊罪、搶劫罪、詐騙罪、搶奪罪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

信用卡詐騙罪

貪罪、賄罪等

2017年司法考試科目解讀:行政法學

【學科特點】

行政法學的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所涉及的單行法律較多,知識點較為分散,體系性不是很強;第二,行政法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不是很密切,很多考生對於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

【核心考點】

合法行政與合理行政

國務院部門的內設機構

公務員的糾紛處理機制

行政行為的成立與效力

行政許可與行政處罰中的聽證制度

罰繳分離制度

行政強制措施與強制執行的區別

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程序

行政訴訟的受案標准

行政復議後被告與管轄的確定

復議和訴訟的關系

復議和訴訟的文書類型

國家賠償的原則等

民事訴訟法

【學科特點】

民事訴訟法近年來考查的知識點越來越細,這對大家的記憶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對於重點法條以及新增法條,必須准確記憶!

【核心考點】

訴的標的

獨任制的適用范圍

合同糾紛的管轄

第三人撤銷之訴

本證與反證的判斷標准

特殊侵權案件中舉證責任的分配

行政強制措施與強制執行的區別

公益訴訟

一事不再理

訴訟中止與延期審理的區別

小額訴訟

有限審查原則

案外人異議之訴與許可執行之訴

檢察院啟動再審

執行回轉等

2017年司法考試科目解讀:刑事訴訟法

【學科特點】

刑訴和民訴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不要求考生對知識點有很深的理解,但是要求考生記憶要准確!

【核心考點】

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事由

級別管轄的變通

辯護人的權利

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證據規則

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須遵循的義務

補充偵查的種類

判決、裁定與決定的區別

二審中的重要原則

死刑立即執行的復核

附條件不起訴制度

不起訴的種類

申訴與上訴的區別

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等

2017年司法考試科目解讀:理論法學

【學科特點】

理論法學是最典型的「背多分」學科,不管是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還是法理、憲法、法制史,如果你記不住,到了考場上你只能是兩眼一抹黑。

【核心考點】

法的概念的爭論

法的規范作用

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

法律規則的分類

法律關系的種類

法律證成

法與道德

法的現代化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基本權利的內容

地方各級政府

憲法修正案的內容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人事任免權

國家主席的職權

法官和檢察官的任免

立法審查等

2017年司法考試科目解讀:商經知

【學科特點】

商經知由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三部分組成,其中商法所佔比重最大,並且,除了商法中涉及一點理論知識外,經濟法、知識產權法全部都是考查考生對重點法條的記憶情況。對於經濟法,其會重點考查對新修改法律的掌握,比如《環境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知識產權法分值比較穩定,重點很突出。

【核心考點】

法人人格否認

發起人

股東出資瑕疵責任

名義股東、冒名股東

股份回購請求權

公司僵局的解決途徑

合夥事務的執行

破產程序中對債務人財產的保護

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的清償

保險利益原則

匯票的追索權

勞動合同的解除

經營者集中

消費者的權利

著作權的法定許可、合理使用

專利實施許可權等

2017年司法考試科目解讀:三國法、司法制度

【學科特點】

三國法包括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三部分,所佔分值不高,近兩年都考了29分。本學科的考點集中、知識簡單,要想卷一取得好的成績,這29分至少要拿下25分。

【核心考點】

領海的無害通過權

外交特權與豁免

領事特權與豁免

條約的締結程序和方式

安理會表決制度

自然人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法律適用

婚姻家庭繼承的法律適用

侵權責任的法律適用

沖突規范

域外送達

優先權原則

海牙規則

信用證

《80公約》的適用范圍

最惠國待遇原則

國民待遇原則等

;

❼ 司法考試《刑法》章節考點

不作為犯的成立條件

1.不作為犯的成立條件

(1)行為人負有積極實施某種行為的義務這里的義務屬於法律性質的義務,而非一般的道德義務,對於僅僅違反一般道德義務的行為,不成立不作為犯罪。而且,法律性質義務的內容是實施特定的積極行為。

(2)行為人具有履行該積極義務的能力

指負有作為義務的行為人具有履行義務的可能性。對於根本不具備履行積極義務能力的行為人,刑法並不對之施加強行的義務,這也表明刑法並不強人所難。至於行為人是否具有履行該積極義務的能力,則應當從行為人履行義務的主觀能力和客觀條件兩方面進行綜合判斷。

(3)行為人沒有履行該積極義務、沒有實施某種積極的行為,從而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即不作為與危害結果的發生之間存在著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換句話說,只有當行為人履行作為義務可以避免結果發生時,其不作為才可能成立犯罪,即行為人必須具有結果迴避可能性。

2.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

(1)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

這里的「法律」是廣義的,包括狹義的法律以及法令、法規等。如婚姻法規定的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因此,拒絕撫養或贍養,可能成立不作為犯罪。

(2)職務、業務要求的義務,以及對危險源負有監管、控制義務而產生的作為義務。如值班的醫生、執勤的消防隊員。

(3)法律行為(合同行為、自願接受行為)引起的義務

例如,在若幹人組成登山隊(合法的危險共同體),並約定在登山過程中相互救助的情形,任何人在登山過程中發生危險時,其他人均有救助的義務。再如,根據約定暫時撫養他人兒童的人對該兒童負有撫養義務,將棄嬰領回家中的人也對該棄嬰負有撫養義務。

提示注意:上述危險共同體必須是合法的危險共同體,非法的危險共同體不是作為義務的來源,例如,搶劫集團的成員之間不具有相互救助對方生命的義務。

(4)先行為(危險前行為)引起的義務

先行行為導致刑法所保護的某種權益處於危險狀態,行為人負有採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險或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即先行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權益處於某種危險狀態,行為人就負有防止、排除和避免危險發生的積極義務。至於引起危險狀態的先行行為則既可能出於故意也可能出於過失。如成年人帶兒童游泳的行為,導致他負有保護兒童安全的義務,否則該成年人可能成立故意殺人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

因果關系中斷的判斷問題

1.如果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雖然介入了中間因素,但該因素是由前行為引起的,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中斷。

2.如果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介入的因素不是由前行為引起的,是一個獨立出現的因素,要分兩種情況:

(1)在沒有前行為的情況下,中間因素不能獨立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中斷。

(2)反之,在沒有前行為的情況下,中間因素能夠獨立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被中間因素切斷。

學員問:甲追趕小偷乙,乙慌忙中跑到高速路上被車撞上死亡。甲的行為和乙有無因果關系?如果A追B ,B忙中跑到高速路上被車撞上死亡,A的行為和B有無因果關系?

「甲追趕小偷乙,乙慌忙中跑到路上被車撞上死亡。甲的行為和乙無因果關系」這是這個講義上的2010-2-3例題B的選項。但是老師在講中斷因素中,又舉例說「如果A追B ,B忙中跑到高速路上被車撞上死亡,A的行為和B無因果關系。我不太明白,同一個情況,為什麼有兩種不同的結果?請老師詳解。謝謝。

教務老師回復:A追B說的是追殺吧,對於追殺與追小偷是不一樣的,第一追小偷是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追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對於追殺行為,因為B被追殺,B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表明B除此之外無路可走,此處的被迫表明介入因素發生的可能性很大,並且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的概率很大,所以並不阻斷因果關系。

而對於追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汽車,乙撞車並不是唯一選擇,只是乙由於慌忙撞上汽車,此事發生的概率不大,所以撞車阻斷了因果關系。

特殊主體

1.概念。

特殊主體是針對自然人犯罪而言的。

2.只要求實行犯是特殊主體,教唆犯、幫助犯可以是一般主體。如女幫男****,妻子協助局長丈夫貪腐。

3.與貪腐罪有關的一個司法解釋:

(1)國家工作人員與非國家工作人員勾結,將本單位的財產據為己有的,以主犯的身份定性。

① 國家工作人員的判斷:

就非國有制單位而言(包括國有控股公司):關鍵看委派的單位。

國有單位委派的,視為國家工作人員;非國有單位委派的,視為非國家工作人員。

②如果從題目表述能夠看出誰起主要作用的,以起主要作用的'為主犯;看不出誰起主要作用的,以地位高的為主犯;既無法判斷誰起主要作用,也無法判斷級別高低的,定貪腐罪。

主犯——地位高——貪腐罪

(2)單位外部的人員與單位內部的人員勾結,侵吞、竊取、騙取單位財產予以私分的,以單位內部的人員的身份定性。

單位犯罪

刑法第30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31條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一)不以單位犯罪論處的情形:

1.法律沒有規定可以按單位犯罪處理的:單位犯罪具有嚴格的法定性。

2.沒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企業犯罪的,按個人犯罪論處。

3.個人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單位犯罪的,以個人犯罪論處。

4.單位成立後主要以犯罪為目的,以個人犯罪論處。

5.盜用單位名義犯罪,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以個人犯罪論處。

(二)主要的單位犯罪和非單位犯罪:

1.理論規律:

自然犯不能由單位構成,只有法定犯才可能由單位構成。

2.立法規律:

(1)整節犯罪基本都可由單位構成的,主要有:

刑法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前兩節和後兩節:第1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第2節「違法犯罪」、第7節「侵犯知識產權罪」、第8節「擾亂市場秩序罪」。第6節妨害稅收征管罪除「抗稅罪」外都可由單位構成。

刑法分則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的:第6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第9節「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2)整章、整節犯罪一般都不能由單位構成的:

刑法分則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除「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外,其他都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刑法分則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除「強迫勞動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後兩個罪名為《修正案七》增加)外,其他都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刑法分則第五章「侵犯財產罪」除「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修正案八》規定),其他都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刑法分則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二節「妨害司法罪」除「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修正案七規定)外,都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刑法分則第九章瀆職罪主體只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當然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3)金融詐騙罪比較特殊,有三個犯罪(貸款詐騙罪、信用卡詐騙、有價證券詐騙)只能由自然人構成,其他都可以由單位構成。

正當防衛

(一)成立要件:五項條件

1.起因條件:必須存在不法侵害行為。

(1)只能針對人的行為。對動物的自發侵害進行反擊不成立正當防衛;動物受人驅使襲擊他人,被害人無論是對動物進行反擊,還是對驅使動物的人進行反擊,都成立正當防衛。

(2)不存在不法侵害以為存在不法侵害對他人進行打擊是假想防衛,定過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2.時間條件:不法侵害必須正在發生。

也就是不法侵害即已經開始,並且尚未結束。否則是事先的防衛和事後的防衛(防衛不適時),構成故意犯罪。

(1)開始的時間:一般情況下,自不法侵害人著手實施不法侵害行為時開始。但在不法侵害的現實危險十分明顯、緊迫,待其著手實行後無法避免危害結果時,也應認為不法侵害已經開始。

(2)結束的時間: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包括侵害人被制服、自動停止侵害、逃離現場、已經造成損害後並且不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損害後果。

事後防衛:在不法侵害行為結束後進行防衛屬事後防衛。事後防衛考得較多,按故意犯罪處理。

一個重要例外:在財產犯罪中,行為雖然已經結束,現場還來得及挽回損失的(因為財產還沒有完全脫離控制),應當認為不法侵害尚未結束,可以實行正當防衛。

3.主觀條件:必須具有防衛的意圖。

中國刑法學界傳統上認為,主觀上具有防衛的意圖,是指主觀上是為了保護合法利益。

新的觀點認為,防衛意圖包括防衛認識和防衛意志兩個方面。防衛認識是指行為人認識到對方正在實施不發侵犯行為;防衛意志是指行為人主觀上是為了保護合法利益。

防衛挑撥、互毆、偶然防衛主觀上不是為了保護合法利益,不成立正當防衛。

4.對象條件:必須是針對加害人。

針對其他人不成立正當防衛。

對象錯誤常見的是圍魏救趙,不成立正當防衛,但可成立緊急避險。

5.限度條件:不得超過必要的限度。

理論上一般概括為:大體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的發生。可以小於、等於、大於不法侵害造成的損害。

防衛過當

是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

重點注意罪名。

防衛過當不是獨立的罪名,一般定過失犯罪,定過失致人死亡罪或過失致人重傷罪。

❽ 2021司法考試每日一練:刑法-多項選擇題(1.6)

一、多項選擇題

1.甲與乙(女)2012年開始同居,生有一子丙。甲、乙雖未辦理結婚登記,但以夫妻名義自居,周圍群眾公認二人是夫妻。對甲的行為,下列哪些分析是正確的?(2015/二/62)

A.甲長期虐待乙的,構成虐待罪

B.甲傷害丙(致丙輕傷)時,乙不阻止的,乙構成不作為的故意傷害罪

C.甲如與丁(女)領取結婚證後,不再與乙同居,也不撫養丙的,可能構成遺棄罪

D.甲如與丁領取結婚證後,不再與乙同居,某日採用暴力強行與乙性交的,構成強奸罪

參考答案

1.【考點】虐待罪;不作為的故意傷害罪;遺棄罪;強奸罪

【答案】ABCD

解析:《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成立虐待罪,要求行為主體與行為對象之間是家庭成員關系。甲、乙雖未辦理結婚登記,但以夫妻名義自居,周圍群眾也公認二人是夫妻,應當認定甲、乙之間存在事實婚姻關系。事實婚姻關系也屬於婚姻關系,刑法上承認事實婚姻關系。故甲、乙是彼此的家庭成員。甲長期虐待乙,應當構成虐待罪。A項正確,當選。

無論事實婚姻是否屬於婚姻關系,乙都是孩子的母親。在兒子丙遭受傷害時,乙作為母親在法律上負有救助的作為義務,但乙未履行救助的義務,不阻止甲的傷害行為,致丙輕傷,乙構成不作為的故意傷害罪。甲是故意傷害罪的實行犯,乙是不作為的故意傷害罪的幫助犯。B項正確,當選。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甲即便是與丁領取結婚證,不再與乙同居,甲也是丙的父親,對丙負有法定的撫養義務,如果甲不撫養丙,情節惡劣的,可能構成遺棄罪。C項正確,當選。

甲如與丁領取結婚證後,不再與乙同居,可以認為甲、乙之間的婚姻合意不復存在,因而事實婚姻關系也不復存在。此時,甲採用暴力強行與乙性交的,屬於強奸普通婦女,應當構成強奸罪。即便認為甲、乙的事實婚姻關系仍然存在,甲的這種婚內強奸行為,司法實務也主張,在婚姻關系非正常存續期間,丈夫也可以構成強奸罪的主體,故甲的行為同樣構成強奸罪。D項正確,當選。

故本題選ABCD。

熱點內容
法官員額制考試試題 發布:2024-11-07 08:30:08 瀏覽:493
勞動法里對工齡工資 發布:2024-11-07 08:30:08 瀏覽:773
立法強制生育 發布:2024-11-07 08:25:02 瀏覽:794
清華法律碩士考研 發布:2024-11-07 08:09:00 瀏覽:378
在職法律碩士面試題目 發布:2024-11-07 08:06:16 瀏覽:990
公務員法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4-11-07 07:53:10 瀏覽:227
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79條 發布:2024-11-07 07:39:34 瀏覽:708
山東師范大學法律碩士復試題 發布:2024-11-07 07:13:29 瀏覽:877
太原法律援助中心地址查詢 發布:2024-11-07 07:11:16 瀏覽:782
勞動法關於報銷小孩拖班費用 發布:2024-11-07 07:02:26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