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原則6
㈠ 司法的主要原則有哪些
司法原則是指司法機關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規則和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司法獨立、審判公開、程序公開、審判制度等四個方面。
㈡ 司法原則主要有哪些
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司法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司法公正,包括實體法的公正和程序法的公正。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中包括法律對全體公民平等,公民依照法律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
3、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就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排除主觀想像、分析和判斷的依據,要以法律的標准和尺度審理案件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
4、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司法機關依照法律獨立行使職權,不受行政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更多職業教育培訓,請查看:https://wenda.hqwx.com/catlist-3.html/?utm_campaign=hehuoren
㈢ 民法的「六大原則」是什麼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六項: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行政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的重要標志。民法的平等原則是指民法賦予民事主體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並要求所有民事主體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約束。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資格(民事權利能力)平等。第二,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三,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平等地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第四,民事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這一原則是由民法調整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因而平等原則必然貫穿我國民法始終。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有權依自己的意願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自主自願,任何民事主體都不能藉助於經濟優勢或行政權力強迫他人進行某種行為或不進行某種行為。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在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方面,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第二,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實施民事行為由當事人自願協商。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為民事法律行為時,應當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公平原則實際上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法律化。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公平合理,不能隨意抬價壓價,損害對方利益,不能乘人之危,強迫對方接受不合理的條件。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規范要求民事主體在權利、義務與責任的承擔上,體現公平原則,兼顧各方利益。第二,該原則主要是作為當事人在合同關繫上應當遵循的原則。第三,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對於當事人沒有明確約定的,應當遵循這一原則。
(四)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實施民事行為中,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義務,不得濫用權利及規避法律或合同規定的義務。這一原則體現在合同關系中,具有很高的效力,起到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的作用,並且具有禁止權利濫用的功能。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與他人建立民事法律關系,均應誠實,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第二,民事主體在不履行義務造成他人損失時,應當自覺承擔責任。第三,民事案件的裁判人員處理民事案件,應當貫徹誠實信用原則,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平衡當事人的利益。
(五)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這一原則在《民法通則》的第七條中有明確規定。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饜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同時,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六)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在法律上,濫用權利的行為是被禁止的,因』為這一行為有損於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構成濫用權利的條件一般包括:當事人有權利存在;當事人有行使權利的作為和不作為:當事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權利人行使權利在法律上是應當的,但是,如果濫用權利,就可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危害,因此,行使權利應當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
㈣ 司法鑒定的基本原則
司法鑒定的原則是根據法院指定醫院去進行鑒定,然後評現定的結果來判斷索賠的金額比例
㈤ 司法原則
法律分析:司法的基本原則:
1、司法統一原則
統一的國家需要統一的社會主義法制來維護,國家的統一必然要求法制的統一。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民事訴訟法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行政訴訟法第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律師法第3條第2款規定,律師執業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這些規定確立了我國司法工作「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我國早在1954年憲法中就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同年制定的人民法院組織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也把這一原則作為一項重要的司法原則加以規定。
4、保障人權原則
保障人權已成為我國諸多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重要內容,從而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司法原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司法活動中必須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
5、接受監督原則
接受監督原則,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進行司法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接受國家權力機關、檢察機關、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等的監督,切實糾正自己的違法行為,預防司法腐敗的發生,促進司法公正的實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㈥ 司法原則
我國司法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司法公正,包括實體法的公正和程序法的公正。這是司法活動的性質和法的內在精神要求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即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排除主觀想像、分析和判斷的依據。要以法律的標准和尺度審理案件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
4、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八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㈦ 論述:司法的原則
司法原則是指司法機關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規則和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司法獨立、審判公開、程序公開、審判制度等四個方面。 司法的基本要求為正確、合法、合理。 司法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司法公正,包括實體法的公正和程序法的公正。這是司法活動的性質和法的內在精神要求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中包括 I、法律對全體公民平等。II、公民依照法律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III、任何公民的合法權益都受法律保護,任何公民的違法行為都要受法律的追究。 3、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即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排除主觀想像、分析和判斷的依據。要以法律的標准和尺度審理案件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 4、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其中包括 I、國家的審判權和檢察權分別有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統一行使。II、司法機關依照法律獨立行使職權,不受行政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III、司法機關在司法中必須依照法律規定正確的適用法律。這是由於司法權的三個性質即專屬性、行使職權獨立性和合法性決定的。 司法活動的對象是案件,主要內容涉及法律問題的糾紛和爭議及對有關案件進行處理。並且司法原則並不排除當代中國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相關的原則及基本制度: 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的原則 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訴訟的權利 合議制度 迴避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 兩審終審制 審判監督 審判委員會制度 檢察機關除上的還有: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原則
㈧ 司法原則主要有哪些
法律分析:司法的原則主要包括有,一、司法公正,包括實體法的公正和程序法的公正。這是司法活動的性質和法的內在精神要求的。
二、司法活動要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中包括法律對全體公民平等、公民依照法律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任何公民的合法權益都受法律保護,任何公民的違法行為都要受法律的追究。三、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即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排除主觀想像、分析和判斷的依據。要以法律的標准和尺度審理案件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四、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六條?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㈨ 司法原則
司法的原則包括:
(1)司法法治原則。我國的三大訴訟法都規定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以事實為根據,就是指司法機關審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與案件有關的事實作為根據,而不能以主觀臆斷作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就是指司法機關在司法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事,把法律作為處理案件的唯一標准和尺度。
(2)司法平等原則。在法的適用領域,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含義是:首先,在我國,法律對於全體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財產狀況等,都是統一適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權利並承擔同等的義務。其次,任何權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不能歧視任何公民。再次,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要保證訴訟當事人享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當事人;在刑事訴訟中,要切實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最後,對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追究法律責任,依法給予相應的法律制裁,不允許有不受法律約束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特殊待遇都是違法的。
(3)司法獨立原則。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這項原則的基本含義是:首先,司法權的專屬性,即國家的司法權只能由國家各級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統一行使,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此項權利;其次,司法權行使的獨立性,即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獨立行使自己的職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最後,司法權行使的合法性,即司法機關審理案件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正確適用法律,不得濫用職權,枉法裁判。
(4)司法責任原則,是指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在行使司法權過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而應承擔的一種責任制度。司法責任原則是根據權力與責任相統一的法治原則而提出的權力約束機制。
(5)司法公正原則,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應堅持和體現公平和正義的原則。司法公正是社會正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實體公正主要是指司法裁判的結果公正,當事人的權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違法犯罪者受到了應得的懲罰和制裁。程序公正主要是指司法過程的公正,司法程序具有正當性,當事人在司法過程中受到公平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