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未

刑法未

發布時間: 2023-01-12 23:30:14

刑法未成年故意傷害罪怎麼判刑

法律分析: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對於該類未成年人,應當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此,對於該類未成年人,應當該罪的法定基礎刑上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㈡ 刑法未成年犯罪是怎麼處罰的

未成年人犯罪 怎麼處罰?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里指的從輕是在法定刑的下限處刑;這里指的減輕,是在法定刑的下一檔次,如應判五年以上的,實判在五年以下處罰。 2、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 監護人 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管教。這里指的「必要的時候」,是指家中無人管教或者家長、其他監護人缺乏管教能力、或者群眾、或者基層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強烈要求政府收容教養的時候,政府從社會保護的角度出發,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未成年人的 刑事責任年齡 根據我國 刑法 第17條的相關規定,分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相對負刑事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和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三個階段: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不滿14周歲 一般地說,不滿14周歲的人尚處於幼年時期,還不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不具備責任能力。因此法律規定,對不滿14周歲的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一概不追究刑事責任;但必要時可依法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嚴加管教。 2、相對負刑事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14周歲不滿16周歲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的相關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 或者死亡、強奸、 搶劫 、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 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應當對所有的犯罪都應負有刑事責任,但應當根據情形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未成年犯罪 的處罰會根據所犯罪行的惡劣程度進行判定,如只是 打架斗毆 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年齡又不到16歲,那麼就會以管教為主,而如果造成人員傷亡,或是故意殺人,那麼性質惡劣,就要承當刑事責任。另外,對未成年人的處罰主要還是以糾正他們的認知為目的,在接受處罰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悔悟,那麼還是可以 減刑 的。

㈢ 刑法未成年犯罪規定

《刑法》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據此,在我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只對情節惡劣的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擔刑事責任,我國的未成年犯關押於少管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㈣ 刑法上的未成年是指多少歲以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八條規定: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而在其他國家,未成年人被定義的年齡范圍並不完全不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八條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㈤ 新刑法未成年

法律分析:將未成年人的偏常行為劃分為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等,進行分級干預矯治。. 對於未成年人吸煙、飲酒,多次曠課、逃學等不良行為,法律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及時制止並加強管教,公安機關、村居委會應及時制止並督促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學校應對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學生採取訓導等教育管理措施。. 公安機關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採取訓誡、責令參加社會服務活動、責令接受社會觀護等矯治教育措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 故意犯罪 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㈥ 刑法未遂條款有哪些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三條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㈦ 刑法未成年是指多少歲以下

未成年人的年齡目前規定的都是18周歲以下,且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在量刑上是有保護的,表現在犯罪時未滿18周歲的,不能適用死刑。未成年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一、未成年重要時期
兒童青少年教育保護的三個重要而煩惱時期
3歲前後幼兒期——第一逆反期,表現為不聽話;
13歲前後童年期——自我中心,表現為玩游戲機、學習分心;
15歲前後青春期——第二逆反期,「暴風驟雨期」、「危險期」、「分化期」,表現為叛逆、心理閉鎖、學習分化。
初二家長最擔心的事:孩子逆反——親子溝通障礙;孩子網癮——無心學習、學習分化;孩子早戀——學習分心。
不要把心理問題看作品德問題。
二、未成年心理因素
(1)遺傳與生理成熟
(2)家庭
(3)學校
(4)同伴
(5)社會(大眾傳媒,社會文化,現代科技如互聯網,游戲機)
(6)自我與心理成熟
三、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有著深刻的客觀背景,主要受不良的家庭、學校、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1.家庭原因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諸因素的縮影,家庭教育、環境好壞,對青少年成長至關重要,家庭的不良影響主要在:
(1)家庭不健全,對子女失於管教
不健全的家庭往往壓力大,生活緊張。單親家庭的子女多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雙方的關懷,享受不到應有的歡樂。一般說來民主的教育方式與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在離異和破裂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產生反抗社會的不良心態和行為。有些離異家庭的子女無人教育,或受到父母的冷落歧視,他們幼小的心靈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得不到應有的父愛、母愛,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庭管教不當
獨生子女較多,有些家庭對子女溺愛縱容,百依百順,放任自流,助長了小孩的任性,放盪不羈,嬌寵和溺愛容易造成未成年人心理發展上的扭曲,形成不良的意識和行為習慣,如自私、任性、驕橫、懶惰、粗暴、貪婪等,同時又缺乏獨立生活能力,造成適應社會困難,長期嬌寵、溺愛還會形成未成年人極端的「自我中心」意識,凡是從個人角度出發,不達目的不罷休。這樣,在個人利益,需要不能滿足時,他們可能不擇手段,甚至以身試法去追求和滿足。有的父母只顧自己的工作或享樂,無力顧及子女。有些家長平時對子女不進行管教,出了問題非打即罵,有的甚至把孩子轟出家門或採取更為簡單粗暴的方法。一些家長對子女過分粗暴,導致子女怕家長,對父母不說實話,父母難以覺察孩子的不良行為,也不可能及時制止其犯罪行為,從而導致其犯罪心理的惡性發展。家長之間對子女教育態度不一致,一方嚴厲,一方袒護的做法也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有的家長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他們自己有著各種不良的嗜好或忙於發家致富,無暇兼顧子女,使這些子女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來往而學壞,導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學校教書與育人脫節
在升學教育、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有些學校由於片面追求升學率,只抓智育,忽視德育尤其是法制教育,只管教書,不為育人,一些學校形成了重文化知識傳授,輕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的傾向。不少中小學生普遍存在講吃、講穿,不願勞動的現象,道德水平下降,組織紀律鬆弛,缺乏遠大理想和信念,有些學生因成績欠佳,受到教師和同學的輕視,對學習、學校產生反感。有些學校不重視對後進生的管理和教育,以「甩包袱」的錯誤方式把他們推向社會,使他們走向犯罪的邊緣。
3.社會原因
經濟的發展促使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潛滋暗長了一些腐朽思想與社會不良風氣。不良的社會風氣使青少年中個人主義,自私自利傾向日益得到強化,進一步毒化了社會風氣,反過來又影響了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增加了犯罪發生的可能性。青少年已處於世界觀的形成時期,面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盛行缺乏抵禦能力,這就使得某些青少年的價值取向發生重大偏差。最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高檔的賓館、酒店、娛樂城不斷興建,有些青少年根本不考慮自身的經濟實力如何,為了滿足非分的慾望,便實施盜竊、搶劫等犯罪。特別是城市興起的游戲廳、網吧等,將那些無心上學的學生、青年吸引過去,沉迷於此,一旦欠債多了,便步入盜竊、搶劫等犯罪道路。
另外,文化垃圾也污染著未成年人的心靈,文化市場雖然多次清理整頓,但出於牟取暴利迎合低級趣味,還是有及少數經營者公然出售內雜大量不健康的宣揚暴力和色情的書籍、雜志、音像製品。這樣的文化市場環境,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法律依據
《刑法》
第十七條
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負刑事責任。」也即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人只對自己實施的這八種嚴重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嚴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則,不得突破這一界限。

㈧ 刑法未成年是指多少歲

《刑法》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 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 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 投放危險物質罪 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隨著年齡日漸增長,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從不具備辨認和控制自身行為能力,到能部分辨認和控制自身行為能力,再到完全能夠辨認和控制自身行為能力這幾個階段。

㈨ 刑法未成年故意傷害罪怎麼判刑

刑法中未成年構成故意傷罪的判刑規定為,如果是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構成故意傷害罪,則應當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基礎上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致人重傷的,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礎上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㈩ 刑法上未遂的立案標準是什麼

刑法未遂立案標准:
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個構成要件或特徵也是與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態相區分的標志:
第一,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這與犯罪預備相區別;
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來,這與犯罪既遂相區別;
第三,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態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導致的,這與犯罪中止相區別。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十三條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熱點內容
行政訴訟法第35條 發布:2024-12-29 17:11:12 瀏覽:726
合同法代持股法律規定 發布:2024-12-29 16:19:34 瀏覽:577
齊河法律援助殘疾人 發布:2024-12-29 15:50:30 瀏覽:209
有關立法學的論文 發布:2024-12-29 15:30:45 瀏覽:528
不滿14歲犯法受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9 15:10:59 瀏覽:316
國本立法 發布:2024-12-29 14:45:54 瀏覽:580
俄羅斯立法機構 發布:2024-12-29 14:45:50 瀏覽:371
訴訟法司法考試講義 發布:2024-12-29 14:44:22 瀏覽:432
建築公司項目部公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9 14:42:37 瀏覽:999
法官類小說 發布:2024-12-29 14:41:49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