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刑法後民法
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獨立存在,並不沖突,存在一個民事責任優先原則,就是指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時,優先承擔民事責任。同時刑訴法規定了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一、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二、具有優先效力的民事權利可分為兩類。
1、設定權利時即專門決定了權利的順位,其優先之根據是明確的。
2、設定權利時未專門決定權利的順位,其優先之根據不明確。嚴格地說,民事優先權僅指第二種情況。
三、民事優先權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特種債權優先權,又稱先取特權。此類債權因債的性質享有優先受償資格。通常包括所欠職工工資、勞務費用、勞動保險費用、人身傷亡賠償費用、個人儲蓄、清算費用等項。賦予特種債權以優先地位,是為了保障當事人的最低生活需求,平衡各方利益。
2、擔保債權優先權。此類債權因被擔保而享有優先受償資格。擔保的宗旨就是為了債權優先受償。分約定擔保和法定擔保。法定性擔保債權優先受償是法律對當事人利益的平衡。法定性擔保債權實際上屬於特種債權。約定性擔保債權反映了擔保人對自己的財產所有權處分權能的利用方式。
3、預告登記人債權優先權。
4、第四種情況:債權設定時,不專門決定其順位,但受償時仍可優先,包括:共有人、出資人、承典人、永佃權人、承租人以及親屬、鄰居的優先購買權;承租人、承典人的優先承租權;承典人、永佃權人的優先承典權;承包人的優先承包權;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土地承包權的優先受讓權等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六條
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2. 先刑後民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先刑後民指: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時,應當在偵查機關對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實查清後,由法院先對刑事犯罪進行審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責任進行審理,或者由法院在審理刑事犯罪的同時,附帶審理民事責任部分。在此之前不應當單獨就其中的民事責任進行審理判決。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已立案審理的經濟糾紛案件,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認為有經濟犯罪嫌疑,並說明理由附有關材料函告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的,有關人民法院應當認真審查。經過審查,認為確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並書面通知當事人,退還案件受理費;如認為確屬經濟糾紛案件的,應當依法繼續審理,並將結果函告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3. 先刑事後民事的法律依據
先刑後民指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時,應當在偵查機關對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實查清後,由法院先對刑事犯罪進行審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責任進行審理,或者由法院在審理刑事犯罪的同時,附帶審理民事責任部分。在此之前不應當單獨就其中的民事責任進行審理判決。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因不同的法律事實,分別涉及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嫌疑的,經濟糾紛案件和經濟犯罪嫌疑案件應當分開審理。
4. 先刑後民的法律規定
先刑後民的法律規定是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時,應當在偵查機關對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實查清後,由法院先對刑事犯罪進行審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責任進行審理,或者由法院在審理刑事犯罪的同時,附帶審理民事責任部分。在此之前不應當單獨就其中的民事責任進行審理判決。因不同的法律事實,分別涉及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嫌疑,而且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又相互關聯,即適用先刑後民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5. 先刑事後民事最新解釋
法律分析: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獨立存在,並不沖突,存在一個民事責任優先原則,就是指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時,優先承擔民事責任。同時刑訴法規定了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由此確立了民事賠償責任優先原則。還規定了沒收財產以前犯罪分子所負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由此確立了債權優先原則。刑訴法也規定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六條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6. 什麼是先刑事後民事
先刑事後民事的法律規定:民事案件中發現刑事犯罪,而且該刑事犯罪事實會直接影響民事糾紛案件的性質、效力、責任承擔的,應當中止審理,等待刑事程序終結後再恢復審理;刑事案件中由民事糾紛的,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在刑事審判之後對民事賠償進行審理,也可以結束後另外提起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四條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最高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四十七條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在刑事案件立案後及時提起。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當提交附帶民事起訴狀。《最高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六十一條第一審期間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在第二審期間提起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可以在刑事判決、裁定生效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7. 先民後刑原則
「先刑後民」是指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時,應當在偵查機關對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實查清後,由法院先對刑事犯罪進行審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責任進行審理,或者由法院在審理刑事犯罪的同時,附帶審理民事責任部分。對其處理是否先審刑事部分,後審民事部分,取決於是否會影響對刑事犯罪追究,若刑事部分不構成犯罪,案件仍將進入民事審理程序。
一、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區別:
(1)訴訟的目的不同。民事訴訟法要解決的是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義務的糾紛與爭議的問題;刑事訴訟主要解決的是刑事被告人是否犯罪及其應否負刑事責任的問題。
(2)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起訴訟,原告起訴後,被告可以反訴;刑事訴訟除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提起訴訟外,均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3)舉證責任不同。
二、屬於同一法律事實或者有牽連關系,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立案:
(一)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或者執行過程中,發現有經濟犯罪嫌疑,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中止訴訟、判決駁回訴訟請求或者中止執行生效裁判文書,並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的;
(二)人民檢察院依法通知公安機關立案的;
(三)公安機關認為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經省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的。
三、在偵查過程中,公安機關發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撤銷案件:
(一)對犯罪嫌疑人解除強制措施之日起十二個月以內,仍然不能移送審查起訴或者依法作其他處理的;
(二)對犯罪嫌疑人未採取強制措施,自立案之日起二年以內,仍然不能移送審查起訴或者依法作其他處理的;
(三)人民檢察院通知撤銷案件的;
(四)其他符合法律規定的撤銷案件情形的。
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
第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在辦理民事案件過程中,認為該案件不屬於民事糾紛而有經濟犯罪嫌疑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並將涉嫌經濟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公安機關的,接受案件的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審查,並在十日以內決定是否立案。公安機關不立案的,應當及時告知人民法院。
8. 先刑事後民事最新解釋
先刑事後民事的法律規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被害人對本《規定》第二條因單位犯罪行為造成經濟損失的,對第四條、第五條第一款、第六條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被告人未能返還財物而遭受經濟損失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受理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一並審理。
被害人因其遭受經濟損失也有權對單位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若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發現與本案有牽連,但與本案不是同一法律關系的經濟犯罪嫌疑線索、材料,應將犯罪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經濟糾紛案件繼續審理。
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9. 先刑事後民事法律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該部分法律依據在《刑事訴訟法》中是有體現的,對於法律規定的先刑後民指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時,應當在偵查機關對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實查清後,由法院先對刑事犯罪進行審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責任進行審理,或者由法院在審理刑事犯罪的同時,附帶審理民事責任部分。在此之前不應當單獨就其中的民事責任進行審理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託訴訟代理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
第一百零一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第一百零四條 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