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無效的民事行為

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無效的民事行為

發布時間: 2023-01-15 22:22:17

❶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下列選項中,屬於無效民事行為的是( )。

無效民事行為

1.法律後果

無效的民事行為回,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答力。

2.種類

(1)主體的行為能力有欠缺

①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3)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

(4)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

(5)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無效。

❷ 在我國民法中,哪些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

《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1款規定: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五)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但1999年公布的《合同法》對無效合同和可撤銷合同的規定,卻與民法通則的規定有很大不同,其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⑴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⑵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⑶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其第53條又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⑴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⑵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即《合同法》沒有把主體資格不合格,以及欺詐、脅迫、乘人之危損害國家以外人的利益等合同置於無效,而是規定在可撤銷行為中。對於民法通則規定的屬於無效的「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行為」,《合同法》根本沒有提及,結合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的改革,這個條文基本已經失去其意義了。

經對民法通則與合同法對無效民事行為和無效合同規定的梳理歸納,無效民事行為的類型有:

(一)行為人不具有行為能力實施的民事行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行為,因沒有意思能力,不發生法律行為之效果意思的效力。法人實施行為能力范圍以外的行為,特別是違反禁止性規定的行為,也不生效力。如:

1.17歲的少年設立的遺囑無效。

2.精神病人設立的遺囑無效。

3.15歲少年放棄接受遺贈的行為無效。

4.精神病人拋棄所有權的行為無效。

5.「間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為,確能證明是在發病期間實施的,應當認定無效。」(《民通意見》第67條第1款)

6.「行為人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所實施的民事行為,應當認定為無效。」(《民通意見》第67條第2款)

7.其他行為。

(二)意思表示不自由的行為

意思的形成自由和意思表示自由是意思表示真實的前提。若在意思形成和表示過程中欠缺自由甚至完全不自由,按合同法的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手段訂立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則應屬無效,不能依照該意思表示的內容發生效力。

意思表示不自由的行為包括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行為。《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行為是無效行為,而《合同法》第54條規定為可撤銷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要根據具體情況。比如因欺詐、脅迫設立遺囑,設立遺囑是單方行為,因此不能適用《合同法》的規定予以撤銷,而只能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確認為無效。

(三)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為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行為,是行為人雙方共同合謀進行的,以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為目的的民事行為。比如採取惡意串通的方式(投標人與招標人惡意串通或投標人之間惡意串通)中標,中標為無效。它須具備下列條件:

1.須表示與內心不一致。即外部表示與內心意思不一致,所表示的並不是行為人的真實意思,行為人內心中存在牟取不正當利益或損害他人的意思,但是卻故意製造某種進行民事法律行為的虛假現象。例如為逃避強制執行而假裝把財產贈與相對人,事實上當事人並沒有出贈和受贈的意思。

2.須有惡意通謀。即表意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不但表意人單方面了解自己的表示是虛偽的,而且相對人也了解這一情況。串通指他們之間有勾結,有意思聯絡。而惡意則指對於該串通是完全了解的,表意人自己了解其表示與意思的不一致,不一致是惡意造成的,而不是出於認識上的錯誤。

3.須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惡意串通的意思表示,必須具有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目的。串通人之所以惡意串通,必然有其損人利己的非法目的。

(四)偽裝行為

即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行為。是指以虛假的合法行為作表面行為,掩蓋非法的隱蔽行為的行為。偽裝行為,它由表面行為與掩藏行為互為表裡構成。其表面行為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無效,而隱藏行為則因為內容違法而無效。比如,簽訂虛假的租賃合同,將租金攤入成本以逃避稅收。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根本屬性之一在於意思表示內容的合法性。因此,意思表示如果違法,當然不屬於民事法律行為。所謂違法行為,不僅指違反民法規范,也包括違反其他部門法的規范,同時包括違反國家政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1.違反法律。

(1)概說。違反法律,是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強制性規定,又稱為強行性規范,是任意性規范的對稱。對強行性規范,當事人必須遵守,如果違反則導致行為無效;對任意性規范,當事人可以合意排除適用。

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法律中的強制性規范、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范,是確認合同效力的依據,不能以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作為否定合同效力的依據。

(2)對三種具體情況的規定:

①《合同法解釋(一)》第10條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禁止經營的規定,屬於違反強制性規定。

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產後,在破產程序終結前經人民法院允許從事經營活動所簽合同是否有效問題的批復》(自2000年12月9日起施行)指出:「企業被人民法院宣告破產後,破產企業應當自人民法院宣告破產裁定之日起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但經清算組允許,破產企業可以在破產程序終結之前,以清算組的名義從事與清算工作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清算組應當將從事此種經營活動的情況報告人民法院。如果破產企業在此期間對外簽訂的合同,並非以清算組的名義,且與清算工作無關,應當認定為無效。」

③無效的免責條款。免責條款,是當事人在合同中確立的排除或者限制其未來責任的條款,包括格式免責條款和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的免責條款。

《合同法》第53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人身安全權是不可轉讓、不可放棄的權利,也是法律重點保護的權利。因此不能允許當事人以免責條款的方式事先約定免除這種責任(這種責任通常表現為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對於財產權,不允許當事人預先約定免除一方因故意或因重大過失而給對方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責任,否則會給一方當事人提供濫用權利的機會。

2.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當事人為追求自己利益而訂立的合同,其履行或履行結果危害國家利益的,或者為了損害國家利益而訂立的合同都是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比如,實施結果污染環境的合同、從事犯罪或者幫助犯罪的合同等等。損害社會利益的合同,當事人主觀上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過失。

❸ 在我國民法中,哪些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

根據《民法通則》規定下列幾種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但間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為,確能證明是其在沒有發病期間實施的,並且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條件的,應當認定有效。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的。 (6)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7)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另外,《合同法》對無效合同的形式也有規定與上述的情況有此許的不同。

❹ 民法通則 認為無效民事行為包括哪幾類

《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1款規定: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五)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
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1]
但1999年公布的《合同法》[2]
對無效合同和可撤銷合同的規定,卻與民法通則的規定有很大不同,其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⑴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⑵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⑶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其第53條又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⑴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⑵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❺ 依照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無效的民事行為被認為是什麼

無效民事行為指已經成立的民事行為,嚴重欠缺民事行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絕對、確定、當然、永久地不按照行為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表示發生預期效力的民事行為。

經對民法通則與合同法對無效民事行為和無效合同規定的梳理歸納,無效民事行為的類型有:

(一)行為人不具有行為能力實施的民事行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行為,因沒有意思能力,不發生法律行為之效果意思的效力。法人實施行為能力范圍以外的行為,特別是違反禁止性規定的行為,也不生效力。

(二)意思表示不自由的行為

意思的形成自由和意思表示自由是意思表示真實的前提。若在意思形成和表示過程中欠缺自由甚至完全不自由,按合同法的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手段訂立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則應屬無效,不能依照該意思表示的內容發生效力。

❻ 無效民事行為有哪幾種

無效民事行為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等多種情況。

根據《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6)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無效的民事行為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第六十條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六十一條 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後,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第三人。

熱點內容
法官員額制考試試題 發布:2024-11-07 08:30:08 瀏覽:493
勞動法里對工齡工資 發布:2024-11-07 08:30:08 瀏覽:773
立法強制生育 發布:2024-11-07 08:25:02 瀏覽:794
清華法律碩士考研 發布:2024-11-07 08:09:00 瀏覽:378
在職法律碩士面試題目 發布:2024-11-07 08:06:16 瀏覽:990
公務員法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4-11-07 07:53:10 瀏覽:227
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79條 發布:2024-11-07 07:39:34 瀏覽:708
山東師范大學法律碩士復試題 發布:2024-11-07 07:13:29 瀏覽:877
太原法律援助中心地址查詢 發布:2024-11-07 07:11:16 瀏覽:782
勞動法關於報銷小孩拖班費用 發布:2024-11-07 07:02:26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