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法條全文最新版

民法法條全文最新版

發布時間: 2023-01-19 01:21:04

民法典一千二百零七條解讀

法典條文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七條 產品責任懲罰性賠償
第一千二百零七條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或者沒有依據前條規定採取有效補救措施,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律師解讀
一、懲罰性賠償概述
懲罰性賠償,是指法院作出決定的賠償數額超出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通常賠償是為了彌補受害者的損害,不具有懲罰性,其數額不能超出受害者的實際損失。各國對應否支持懲罰性賠償存在較大差異,但是懲罰性賠償制度所特有的功能逐漸獲得重視和認可。懲罰性賠償不局限於補償功能,具有懲罰、震懾、激勵等功能。懲罰性賠償的功能主要有:
(一)懲罰和震懾不法行為人
懲罰性賠償是與補償性賠償相對而言的。補償性賠償僅彌補受害人的實際損失,受司法制度、受害人的訴訟能力、訴訟意願等多方面的限制,實踐中,不法行為人並不會對所有受害人以及受害人的所有損失承擔賠償責任,違法成本較低。在產品責任領域,不利於促使不法行為人盡足夠注意義務,防止缺陷產品進入流通市場。懲罰性賠償則使不法行為人承擔更重的責任,一方面懲罰不法行為,另一方面通過提高違法成本,產生示範效應,震懾其他潛在的不法行為人。懲罰著眼於事後補救,震懾著眼於事前預防。
(二)撫慰受害人並促進受害人提起訴訟
在補償性賠償制度下,受害人會因訴訟耗費精力、金錢而不提起訴訟,姑息不法行為。給予受害人懲罰性賠償,不僅使受害人心理獲得安撫,彌補法院通常不予支持的律師費等支出,使其獲得完全賠償,還能獲得超出實際損失的賠償。能夠激勵受害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制止違法行為,有益於維護社會整體利益。
(三)彌補國家機關執法能力之不足
制裁不法行為屬於政府職責,但是政府部門囿於編制、經費,不能及時掌控違法信息和證據,懲治不法行為。懲罰性賠償利用私人力量,使責任人的行為受到懲罰,起到協助公權力的作用,有效彌補了公權力執法不足。
我國的懲罰性賠償主要適用於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產品責任領域。我國早期的懲罰性賠償均未以受害者的實際損失為計算基數,也未將損害後果作為適用條件。例如,1993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2009年《食品安全法》第96條第2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侵權責任法》第47條則對產品責任中的故意行為,規定了懲罰性賠償,使我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更為完善。該條規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本條在這一規定的基礎上對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情形作了進一步細化,增加了「沒有依據前條規定採取有效補救措施」的情形。
二、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
懲罰性賠償與補償性賠償相比,適用條件更為嚴格,對責任人的主觀狀態及其行為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均有要求。具體要件如下:
(一)產品存在缺陷
依據《產品質量法》第46條規定,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產品如果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應認定存在缺陷。缺陷的基本特徵是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例如,葯品所含物質的毒副作用已經超出了其治療效果,植入人體內的醫療器械零件脫落等。缺陷的種類包括設計、製造及指示(警示)缺陷。具體來講,醫療產品的設計缺陷如治療儀不具有治療功能;製造缺陷如鋼板質量不合格,容易斷裂;指示缺陷如葯品說明書未標明葯品對特定人群有副作用。此外,依據第1207條的規定,生產者、銷售者沒有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的情況下,在符合其他構成要件時,也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二)主觀要件是故意
懲罰性賠償對生產者、銷售者的主觀要件有嚴格要求。產品責任是嚴格責任,被侵權人無須證明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存在故意還是過失,即可請求其承擔補償性賠償(先行賠償人有追償權)。但是被侵權人要求生產者、銷售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則應證明生產者、銷售者存在故意。比如,就醫療產品懲罰性賠償責任而言,受害人應證明「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明知醫療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明知,是指意識到某種事物,是一種意志活動。故意,是指意識到某種事物,還積極去做。故意,包括生產者、銷售者有侵害被侵權人的利益的意圖,還包括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但是無視受害人的人身或者財產利益仍然生產、銷售。前者是直接故意,後者是間接故意。受害人能夠證明生產者、銷售者存在間接故意即可,即使生產者、銷售者並不希望損害發生,但是由於其對損害持放任的態度,其行為應受懲罰。
比如,葯品必須符合國家葯品標准。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假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1)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的;(2)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醫療器械產品應當符合醫療器械強制性國家標准;尚無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應當符合醫療器械強制性行業標准。如果生產、銷售企業違反法律規定,生產、銷售假葯、劣葯,不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醫療器械,應視為其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存在主觀故意。在一個案例中,某葯品生產企業違反規定,將「二甘醇」冒充輔料「丙二醇」用於「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產,而「二甘醇」在病人體內氧化成草酸,導致腎功能急性衰竭。即屬於生產者明知生產的是不合格產品,仍然生產、銷售。如果生產者明知自己沒有生產某種產品的資格,仍然生產;銷售者明知生產者不具備有生產資格、產品沒有合格證而銷售,均可認定為存在故意。另外,生產者、銷售者收到產品存在相關質量問題的反饋意見後,而不採取任何措施,仍然繼續生產和銷售,亦可認定存在故意。有學者建議生產者、銷售者存在重大過失時,亦應承擔懲罰性賠償,如葯品生產企業對原材料檢驗發生重大疏漏,導致生產的葯品不符合國家標准,存在缺陷。生產者雖不明知葯品存在缺陷,但是存在重大過失,其行為亦應受譴責。但本條僅是將生產者、銷售者承擔懲罰性賠償的主觀要件規定為故意。
(三)後果上須造成受害人死亡、健康嚴重損害
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排除了被侵權人僅遭受財產損害後果的情況。死亡的結果容易判斷,但是如何認定健康嚴重損害,民事法律規范對此未進行界楚,可以參考相關刑事規范。生產、銷售的假葯、劣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以上傷害,或者輕度殘疾、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或者嚴重功能障礙,或者有其他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情形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可見,健康受到嚴重損害並不僅指重傷或者殘疾,也可能是輕傷以及器官功能障礙。
根據本條規定,損害應該是實際發生的,而非具有危險性。比如,如果葯品含有超出國家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在患者未大量服用時,可能尚未造成功能障礙,則無法依據本條請求懲罰性賠償。這與《食品安全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懲罰性賠償有所區別。《食品安全法》規定的懲罰性賠償並未要求造成健康嚴重損害的後果,其第148第2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消費者即使未受到嚴重損害,亦可請求支付價款的10倍,或者損失3倍的懲罰性賠償金,這體現了國家對違反食品安全行為的嚴厲制裁。
在受害人未受到嚴重損害的情況下,如果經營者生產、銷售產品的行為構成欺詐,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第1款規定,請求懲罰性賠償。此外,生產者、銷售者應承擔行政責任,情節嚴重的承擔刑事責任,並不能逃脫法律的制裁。
(四)產品缺陷與損害後果具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損害賠償的歸責要件之一。如果生產者、銷售者雖然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但是產品缺陷並非受害人遭受損害的原因,被侵權人亦不能主張懲罰性賠償。
三、生產者、銷售者承擔責任的方式
《侵權責任法》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均規定產品責任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關於該責任是否為連帶責任有不同的觀點,主流觀點是連帶責任應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法律並未規定生產者和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受害人可選擇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承擔責任。該規定便於被侵權人提起訴訟,其可選取經濟能力強或者訴訟方便的侵權人。先行賠償人有追償權,對產品缺陷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應承擔最終責任。《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者、銷售者應承擔首負責任。《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1款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上述生產者和銷售者承擔的補償性賠償責任,雖然不屬於連帶責任,但是能較好地保護受害人利益,生產者或者銷售者不能以非自身原因造成產品缺陷向受害人請求免責,而應在承擔責任後向最終責任人追償。
懲罰性賠償需審查生產者或者銷售者的主觀狀態,是否明知缺陷存在而生產、銷售。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應根據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均存在故意的,均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不存在互相追償的問題。如果銷售者不存在主觀故意,被侵權人不能要求其承擔懲罰性賠償後再向生產者追償。
四、懲罰性賠償數額的確定
(一)法律對懲罰性賠償數額限制的原因
懲罰性賠償的數額問題是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核心問題,也是司法實踐的難點。在懲罰性賠償制度發展較為充分的美國,濫用懲罰性賠償,給予原告過高賠償問題也引發諸多爭論。美國最高法院曾經審理過一個案件,該案補償性賠償只有100萬美元,但是猶他州法院確定的懲罰性賠償高達億美元。美國最高法院認為該案中確定的懲罰性賠償違反了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正當程序規則(未經正當程序不得剝奪財產),懲罰性賠償通常不應超過補償性賠償的10倍,故撤銷了猶他州法院的判決。在該案中,美國最高法院重申了其在1994年審理的寶馬公司案中確立的規則,判斷懲罰性賠償金額是否過高,應考慮如下因素:被告侵權行為的惡劣程度;懲罰性賠償金額與原告實際及可能遭受的損害的差額;陪審團決定的懲罰性賠償金額與其他類似案件確定的賠償差額。猶他州法院重新審理後認為,被告的行為極其惡劣,判令其承擔900萬元的懲罰性賠償,系補償性賠償金額的9倍。域外法的經驗表明,如果不對懲罰性賠償的數額予以規范,會導致數額畸輕畸重,不利於法律適用的統一。
在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法過程中,懲罰性賠償金額如何確定曾存在爭論,有學者建議不設上限,但是最低不少於補償性賠償的2倍。法律委員會最終研究認為,在補償性賠償(人身、財產、精神損害賠償)的基礎上,再明確2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其考慮是懲罰性賠償金額應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實際,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水平看,這個賠償額是適當的。如果確定的比例過高,經營者會因為忌憚責任而不敢研發新產品,不利於增強產品競爭力及經濟發展;如果確定的比例過低則不能起到遏制違法行為的作用。從修法過程看,我國對懲罰性賠償金額的態度比較克制,不會出現給予天價賠償金額的情況。審判實踐中應領會上述立法本意,根據案件情況確定適合的懲罰性賠償數額。
(二)懲罰性賠償數額的計算基數
本條並沒有規定懲罰性賠償的具體數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條的具體適用。本條僅提供了有關懲罰性賠償的一般性規則,具體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規則需要依據有關具體法律或者司法解釋的規定進行。通常而言,懲罰性賠償數額需參考補償性賠償數額。例如《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司法解釋》第23條就參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第2款的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確定了以下規定:「醫療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明知醫療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患者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被侵權人請求生產者、銷售者賠償損失及二倍以下懲罰性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的是人身損害賠償范圍,「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第51條規定的是精神損害賠償,「經營者有侮辱誹謗、搜查身體、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權益的行為,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與懲罰性賠償均有撫慰受害人的功能。實踐中,精神損害賠償應否計入懲罰性賠償的計算基數,認識上有分歧。根據上述法律規定,精神損害賠償是被侵權人實際受到的損害,屬於補償性賠償。因此被侵權人可請求的懲罰性賠償的計算基數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人身損害賠償的標准及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法律有較為明確的規定,司法實踐也有成熟的經驗。確定受害人的實際損失後,法院在此基礎上確定懲罰性賠償的數額。
(三)確定懲罰性賠償的數額應考量的因素
確定懲罰性賠償的數額,應考慮以下因素:侵權人的主觀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細節;所造成的後果;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不法行為發生後的態度;原告或者潛在原告的數量;侵權人因其行為已經承擔和將要承擔的其他財產性責任。確定醫療產品的懲罰性賠償數額,應與生產者、銷售者的行為及主觀狀態相適應。司法實踐中應審查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存在主觀故意,不法行為的方式、持續時間,發現被侵權人有損害後,是隱瞞還是積極補救,從上述事實推斷生產者、銷售者對損害後果是否積極追求或者放任。如果生產者、銷售者的主觀惡性大,不法行為持續時間長,已經知道產品缺陷造成實際損害仍然生產銷售,採取各種措施隱瞞產品的缺陷,其應承擔較重的懲罰性賠償。
懲罰性賠償的數額也應與生產者、銷售者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否則不能充分發揮懲罰性賠償的功能。故應考量生產者、銷售者是否有獲利及本身的經濟能力。懲罰性賠償的目的是震懾不法行為,故生產者、銷售者在獲利多、經濟實力雄厚的情況下,應承擔較重的責任。
產品缺陷致人損害,生產者、銷售者還可能承擔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產品質量法》第49條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中規定了生產、銷售假葯罪,生產、銷售劣葯罪,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療器材罪。因懲罰性賠償與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的功能有相似性,均有懲罰、威懾功能,如果生產者、銷售者承擔了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則應減少懲罰性賠償的金額,避免對生產者、銷售者進行雙重懲罰。
懲罰性賠償的數額應考量原告的情況,原告所受損害的程度,受缺陷產品影響的原告數量等。原告死亡、重傷、殘疾的,使眾多受害人遭受損失的,懲罰性賠償的數額應增多。但是在有多個原告就同一不法行為起訴或者存在多個潛在原告時,應考慮被告對所有原告承擔的懲罰性賠償總額是否會超出其承受范圍,以確定被告對每個原告應承擔的懲罰性賠償數額。
五、舉證責任與提交證據義務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91條規定: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就懲罰性賠償的舉證責任而言,需要將懲罰性賠償責任和產品責任中的補償性賠償責任予以區分,醫療產品懲罰性賠償責任本身是一種獨立的責任,在責任形態上屬於自己責任的范疇,此作為責任的加重,已經不屬於充分救濟受害人的填平責任的范疇,故有關嚴格責任的法理對於懲罰性賠償部分不能適用,但懲罰性賠償又要以構成產品責任為一般要件。因此,我們認為有關產品責任的懲罰性賠償的舉證責任問題,應當分為一般的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懲罰性賠償部分的構成要件,對於前者,應當適用產品責任舉證責任的一般規則,對於後者,由於其已不存在對弱勢一方進行充分救濟的法理基礎,也就不存在舉證責任倒置的基礎,且構成要件為故意,這時應該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舉證規則,即由原告方對於被告方的主觀故意承擔舉證責任。
相關鏈接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3修正)
第四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
第一百四十八條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18修正)
第四十六條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2019修訂)
 

Ⅱ 民法典1133條原文

「遺囑」那些事
在中國傳統社會的認知里,許多人忌諱談及死亡,認為生前立遺囑「不吉利」。正是受到這種觀念影響,往往容易出現在被繼承人死後因遺產繼承問題協商無果,產生甚至激化家庭矛盾,上演家族間遺產「爭奪戰」,使得家庭原本的溫情消散殆盡。
生前立好遺囑,未雨綢繆,它既能夠確保立遺囑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處分遺產,還能避免自己的「身後事」變成「麻煩事」。
1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3條規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託。
Q1
所有的人都可以立遺囑嗎?
不是

立遺囑人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具有立遺囑的能力,所以不能設立遺囑。
Q2
遺囑中可以處分哪些財產?
遺囑人可以處分自己名下的財產,如工資、存款、車輛、房屋等合法財產。但是注意,
不能處分國家、集體、他人所有的財產
,例如夫妻之間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遺囑人只能處分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財產。
2
遺囑是單方法律行為,
只有在遺囑人死亡時才生效
。並且,遺囑人的想法發生變化的,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
Q3
寫好的遺囑,被他人篡改怎麼辦?
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遺囑必須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欺詐、脅迫所立的遺囑無效。偽造的遺囑無效。
3
《民法典》頒布後,在保留原有的自書、代書、公證、錄音、口頭遺囑的基礎上,繼承編
新增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兩種形式
。遺囑的形式這么多,該選擇哪種好呢?
(一)
口頭遺囑要慎用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8條: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消除後,遺囑人能夠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 案例:
張大爺因突發心臟病緊急送入醫院,在手術前因情況緊急,張大爺在醫生和護士的見證下,口頭立下遺囑將自己的財產的一半留給老伴,一半留給兒子。好在醫生的極力搶救,張大爺轉危為安,並且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康復出院。五個月後,張大爺心臟病復發死亡。若張大爺僅有老伴和兒子兩位繼承人,且未立其它遺囑。那麼張大爺去世後的遺產該如何處置呢?
√ 解答:
張大爺病危時在兩個以上見證人見證下,其立有一份口頭遺囑。但張大爺康復後,未能及時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下遺囑,故其先前的口頭遺囑內容是無效的,按照法定繼承處理,遺產原則上由老伴和兒子平分。
(二)
自書遺囑要注意什麼?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4條: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
自己寫是遺囑是自書遺囑,需要從頭到尾都要本人親筆書寫、簽名,並且註明年、月、日哦。
(三)
代書遺囑的關鍵是?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5條: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並由遺囑人、代書人和其他見證人簽名,註明年、月、日。
若遺囑人不會寫字,或因身體原因無法拿筆寫字,此時可以找其他人幫忙書寫遺囑,即法律規定的代書遺囑。代書遺囑關鍵是要找到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其中一個見證人可以代書,寫完之後遺囑人、代書人、其他見證人都要簽名,並註明年、月、日。這樣一份代書遺囑就寫好了。
另外,無論是在立自書、代書遺囑或者口頭遺囑,最好能夠將自己
立遺囑的過程全程拍攝下來
,這樣就能很清楚到知道立遺囑時神智是否清楚,都有誰在場,是否是遺囑人真實意思表示,避免他人對遺囑真實性產生質疑。
(四)
遺囑也可以列印了
《民法典》將列印遺囑確定為法定遺囑形式之一,對其形式要件也予以明確。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6條: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簽名,註明年、月、日。
■ 案例:
王阿姨生前立有兩份遺囑,自書遺囑在前,載明自己名下房產由再婚的丈夫繼承,落款處有王阿姨親筆簽名,註明年、月、日。兩年後,王阿姨列印了一份遺囑,載明自己名下房產由兒子繼承,除簽名外其他內容均是列印。現再婚丈夫起訴王阿姨兒子要求按照自書遺囑來繼承房產,其訴請能否得到支持呢?
√ 解答:
應當得到支持,雖然《民法典》確認列印遺囑形式,但是王阿姨列印的遺囑不滿足其形式要件,未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且未在每一頁簽名,註明年、月、日,故因列印遺囑不滿足形式要件而被法院認定未無效,進而支持王阿姨再婚丈夫的訴請。
(五)
拍一段短視頻可以做遺囑嗎?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7條: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民法典》繼承編在錄音遺囑的基礎上,確認了錄像遺囑作為法定遺囑形式之一。這就意味著遺囑人可拍一段短視頻作為遺囑,
但需要滿足一定形式要件
,
一是
需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
二是
遺囑人口述遺囑內容;
三是
遺囑人和全體見證人應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六)
公證遺囑不再具有優先效力
公證遺囑即遺囑人經公證機構辦理的遺囑,需遺囑人親自到公證機關申請辦理公證或者請求公證人員到其所在地辦理遺囑公證,需由兩名以上的公證員按照公證處標准流程辦理,公證人員在對遺囑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審查的基礎上依法作出公證,出具《遺囑公證書》一式二份,由公證機關和遺囑人分別保存。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42條: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立遺囑後,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
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
無論選擇哪種遺囑形式,都需要
確保遺囑的內容表述准確,具體,否則易產生歧義
。其次自書、代書遺囑要本人簽名,若僅有蓋章或手印,很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時,要寫清楚年、月、日,若遺囑人前後存在多份遺囑的,能夠區分出前後順序。再次,選擇誰做遺囑的見證人也很重要,否則,遺囑的真實性難以保證。
Q4
哪些人不可以作為遺囑的見證人?
一是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見證能力的人不能作為見證人。
二是
繼承人、受遺贈人。
三是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例如繼承人、受遺贈人的債權人,因遺產份額的處分關繫到其債權能否完全實現的問題。

Ⅲ 民法典全文多少字

民法典1260條法條,100000餘字左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Ⅳ 民事訴訟法2022全文

《民事訴訟法》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條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十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Ⅳ 民法典1213條原文

《民法典》第1213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先由承保機動車強制保險的保險人在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承保機動車商業保險的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予以賠償;仍然不足或者沒有投保機動車商業保險的,由侵權人賠償。
該條規定了機動車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的賠償順序問題,即:
第一個層次,先賠的是交強險,其只考慮有責和無責,並在此基礎上判斷是賠償、墊付先賠後再追償還是不賠;沒有投保交強險的,相關人員應該先在交強險范圍內承擔責任。
第二個層次,是作為交強險重要補充的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它主要是對機動車肇事後逃逸不明的、沒有交強險或超過交強險醫療費限額外的部分或全部醫療費、喪葬費先進行墊付後再追償。
第三個層次,對於購買了商業保險,尤其是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來講,在交強險賠償之外,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或者地方法規中關於損害賠償的有關規定條款,結合保險合同約定,再按照相應的責任比例承擔賠償責任或者不承擔賠償責任。對於商業三者險的責任限額不夠賠償的,商業三者險按責任限額賠償之後,剩餘的部分進入第四個層次。
第四個層次,對於沒有購買商業三者險的,則是由機動車使用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或者地方法規中關於損害賠償的有關規定條款,確定承擔相應的責任比例。
第五個層次,在使用人之外,如果還有其他責任人,如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道路管理者、設計者、施工者,車輛的生產者、銷售者,僱主、單位,轉讓人、受讓人,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品的人,等等的,法院通常都會對相關人員的責任和使用人的責任一並進行處理,要麼承擔連帶責任,要麼承擔按份責任,要麼承擔補充責任,要麼承擔道義方面的補償責任。
(一)該條在《侵權責任法》中沒有規定,其淵源主要來源於《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司法解釋中的規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2〕19號)》(本文中簡稱為《道路交通事故司法解釋》)第16條:「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0〕17號】》(本文中簡稱為《新道路交通事故司法解釋》)第13條:「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條的規定,確定賠償責任。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未完,若有興趣,敬請期待木林編著的《民法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法條解讀之7:第1213條(2)......

Ⅵ 民法典新修改的法條有哪些

法律分析:
《民法典》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最後正式頒布的民法典與之前民事單行法律、司法解釋條文相比,新增148處,實質性修改200餘處。
其中,《民法典》總則編共10章、204個法條均從《民法總則》承襲或修訂而來。絕大多數修訂均為非實質性修訂。主要新增了與疫情防控有關的規定,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對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民法典》物權編共5個分編、20章、258條。該編大部分法條從《物權法》和《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等承襲或修訂而來,實質性的修訂主要集中於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抵押權、質權等章節;並結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增加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應當執行政府依法實施的應急處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積極配合開展相關工作,業主應當依法予以配合。適當降低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特別是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維修資金的表決門檻,並增加規定緊急情況下使用維修資金的特別程序;此外,還增加規定居住權。明確居住權原則上無償設立,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的生活居住需要等。
《民法典》合同編共3個分編、29章、526條。該編大部分法條從《合同法》、《擔保法》、《合夥企業法》、以及《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等承襲或修訂而來。其中實質性修訂主要集中於通則編、保證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以及合夥合同等章節;此外新增法條70個,主要涉及通則分編中關於債的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的規定、典型合同分編中關於物業服務合同以及保理合同的規定以及准合同分編中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的具體規則等。
《民法典》人格權編共6章、51條。由於我國之前並沒有人格權法,因此該編大部分法條都是新增條款。從民事法律規范的角度規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體人格權的內容、邊界和保護方式,
《民法典》 婚姻家庭編共5章、79條,大部分法條是從《婚姻法》、《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收養法》的相關規定承襲和修訂而來。其中有32個法條為實質性修訂,此外新增8個法條,主要涉及關於親屬、近親屬以及家庭成員范圍等界定、婚姻撤銷的相關規定、增設夫妻家事代理權、明確夫妻共同財產和債務的范圍以及重大疾病婚前告知義務、離婚「冷靜期」等方面的規定。
《民法典》繼承編共4章、45條。該編大部分法條是從《繼承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承襲或修訂而來。其中,實質性修訂16個法條,主要是擴大了遺產范圍、明確了放棄遺囑需要以書面形式、增設了寬宥制度、增加了遺囑繼承的形式、擴大了代位繼承製度的適用范圍、明確了歸國家所有的遺產用途;並新增7個法條,主要是新設遺產管理人制度,包括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指定、職責及責任等。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共10章、95條。該編大部分法條是從《侵權責任法》《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信息網路侵權司法解釋》《道路交通事故司法解釋》承襲或修訂而來,還有部分條款參考了《電子商務法》的相關規定。其中實質性修訂44條新增8條,完善了完善預防高空拋物的侵權責任制度、公共道路管理人的義務及侵權責任;新增了「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生態環境修復責任和侵權賠償制度」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Ⅶ 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2022有哪些

最新 民事訴訟法 司法解釋全文 一、 管轄 第一條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爭議標的額大的案件、案情復雜的案件,或者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等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第二條 專利 糾紛案件由 知識產權 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第三條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 第四條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第五條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個人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 訴訟 ,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 管轄權 。 第六條被告被注銷戶籍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確定管轄;原告、被告均被注銷戶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七條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八條雙方當事人都被監禁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九條追索 贍養費 、撫育費、 扶養 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條不服指定監護或者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可以由被 監護人 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一條雙方當事人均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民事案件由軍事法院管轄。 第十二條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 起訴離婚 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三條在國內 結婚 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 離婚訴訟 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者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四條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者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五條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第十六條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 法院起訴離婚 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七條已經 離婚 的中國公民,雙方均定居國外,僅就國內 財產分割 提起訴訟的,由主要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八條合同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 合同履行 地。 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時結清的合同,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 財產租賃合同 、 融資租賃合同 以租賃物使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二十條以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 買賣合同 ,通過信息網路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二十一條因財產 保險合同 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可以由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 因人身保險 合同糾紛 提起的訴訟,可以由被保險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因股東名冊記載、請求變更公司登記、 股東知情權 、公司決議、公司合並、公司分立、公司減資、公司增資等糾紛提起的訴訟,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確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 債權人 申請支付令,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由 債務人 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 侵權行為 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第二十五條信息 網路侵權 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第二十六條因產品、服務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 人身損害 提起的訴訟,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服務提供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民事訴訟對於我們的生活有著較大的影響,因為民事訴訟涉及的案件就是我們實際運用中的較多出現的案件,所以對於此類法律的司法解釋,在自己的進行去權益維護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清楚,這樣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就可以依據有關的法律進行為維權。

Ⅷ 民法典108條內容

民法典108條內容是: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債務清償是企業債務運動即借債一用債一還債中的必然現象和重要環節。
途徑編輯債務清償途徑就是指解除債權債務關系的方法。主要分兩大類,即正常途徑和特殊途徑。正常途徑正常途徑是債務人依據約定履行債務時所採用的方法。如企業到期足額以現金或銀行存款還銀行貸款、支付供貨廠商的應付貨款;用合質合量的產品或勞務償付預收貨款等;特殊途徑由於債務企業暫時的償債能力或約定條件的變更等原因,不能履行其債務時所採用的方法。依具體情況的不同,有以下方式:協商。它是因債務人的原因到期不能履行債務,經與債權人協商,由債權人做出讓步,同意延期償還並免除債務人違約責任的一種方法。在我國法律中,比較鼓勵這一和解糾紛的方式。因為,一方面有利於債權債務企業之間保持良好的業務關系;另一方面,又可避免採取其他方式所花費的開支。但這一方法只有在債權人對債務人有同情或樂觀預期時才使用。調解。因債務人的原因不能約期履行債務而又不能與債權人協商一致時,經由中間人調停,促成雙方當事人諒解,達成新的協議,使債務得到解決的一種方法。
企業要開展好負債經營活動,必須摒棄我國目前企業之間不正常的債務拖欠現象,遵循在債務清償中應當遵循的一些原則。
(1)實際履行原則,也稱實物履行原則,是指債權人、債務人必須嚴格依約規定的標的完成各自應履行的義務。在合約的履行中,不能以其他標的物代替合同的履行。不能用支付違約金和賠償損失的方法代替合同的履行。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當然,由於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不能實際履行時,也可酌情允許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不履行。
(2)全面履行原則,也稱適當履行原則。債務人必須依合同約定的期限、方式來履行債務,而不得隨意提前、遲延或更改履約方式。這樣,可有效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3)協作履行原則。債權債務當事人雙方要團結協作、互相幫助、共同努力,履行各自應盡的責任,保證合約的履行。
(4)強制履行原則。債務人對到期債務不償還,而又不屬於例外責任的,執法機關可以強制其履行,直至其破產清算。這樣可促使企業強化經營管理,增強法制意識,有效地避免「債多不愁」的不正常現象。
(5)履行的效益原則。指債務人在法律規定及債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可合理選擇償債期限與方式,做到於人於已有利或於人無損、於已有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零八條非法人組織除適用本章規定外,參照適用本編第三章第一節的有關規定。

Ⅸ 民法典56條如何理解

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無法區分的,以家庭財產承擔。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以從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農戶財產承擔;事實上由農戶部分成員經營的,以該部分成員的財產承擔。
隨著我國法制化的建設,我國法律制度和內容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有法可依。但同時我們公民也要了解相關法律,為了保護自己的日常合法利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接觸到的就是《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民法典》第56條具體內容。
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法條精解
第五十六條 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無法區分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以從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農戶財產承擔;事實上由農戶部分成員經營的,以該部分成員的財產承擔。
二、解讀
本條規定了個體工商戶與農村承包經營戶的責任承擔問題。
就第1款而言,個人經營,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家庭財產承擔;無法區分的,以家庭財產承擔。問題關鍵在於,家庭的標准認定,立法者並未給出具體標准,這給適用籠上陰影。
就第2款而言,原則上應當以農村承包經營戶的財產承擔債務,但部分農戶經營的,則以部分農戶財產承擔。
三、相關內容
第一章 基本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第二十五條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第二節 監 護
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三十一條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第三十二條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第三十四條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保障並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第三十六條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一)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二)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
(三)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本條規定的有關個人和組織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前款規定的個人和民政部門以外的組織未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民政部門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
第三十七條依法負擔被監護人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當繼續履行負擔的義務。
第三十八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除對被監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確有悔改表現的,經其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監護人真實意願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護人資格,人民法院指定的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監護關系同時終止。
第三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監護關系終止:
(一)被監護人取得或者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
(三)被監護人或者監護人死亡;
(四)人民法院認定監護關系終止的其他情形。
監護關系終止後,被監護人仍然需要監護的,應當依法另行確定監護人。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四十條自然人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
第四十一條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時間從其失去音訊之日起計算。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自戰爭結束之日或者有關機關確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計算。
第四十二條失蹤人的財產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人代管。
代管有爭議,沒有前款規定的人,或者前款規定的人無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第四十三條財產代管人應當妥善管理失蹤人的財產,維護其財產權益。
失蹤人所欠稅款、債務和應付的其他費用,由財產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
財產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失蹤人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四條財產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職責、侵害失蹤人財產權益或者喪失代管能力的,失蹤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財產代管人。
財產代管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財產代管人。
人民法院變更財產代管人的,變更後的財產代管人有權要求原財產代管人及時移交有關財產並報告財產代管情況。
第四十五條失蹤人重新出現,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失蹤宣告。
失蹤人重新出現,有權要求財產代管人及時移交有關財產並報告財產代管情況。
第四十六條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
(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滿二年。
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請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時間的限制。
第四十七條對同一自然人,有的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死亡,有的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失蹤,符合本法規定的宣告死亡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宣告死亡。
第四十八條被宣告死亡的人,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視為其死亡的日期;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發生之日視為其死亡的日期。
第四十九條自然人被宣告死亡但是並未死亡的,不影響該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五十條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死亡宣告。
第五十一條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死亡宣告被撤銷的,婚姻關系自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但是其配偶再婚或者向婚姻登記機關書面聲明不願意恢復的除外。
第五十二條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養的,在死亡宣告被撤銷後,不得以未經本人同意為由主張收養關系無效。
第五十三條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依照繼承法取得其財產的民事主體返還財產。無法返還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利害關系人隱瞞真實情況,致使他人被宣告死亡取得其財產的,除應當返還財產外,還應當對由此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五十四條自然人從事工商業經營,經依法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型大小。
第五十五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事家庭承包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五十六條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無法區分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以從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農戶財產承擔;事實上由農戶部分成員經營的,以該部分成員的財產承擔。
人們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用到法律,《民法典》是最好的,最全面的一步參考法律。如今天小編介紹的《民法典》第56條,它規定了個體承包戶和農村責任承擔經營戶的責任承擔問題。財產承擔是任何經營者都必須面對的,《民法典》就為此規定了責任承擔問題,責任明確。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各科老師 發布:2024-12-28 23:00:30 瀏覽:235
刑法學的向度 發布:2024-12-28 22:39:15 瀏覽:834
乙肝兩對半法規 發布:2024-12-28 21:49:52 瀏覽:556
萊蕪債務律師 發布:2024-12-28 21:25:06 瀏覽:554
亂港分子立法議員 發布:2024-12-28 21:16:43 瀏覽:968
民商法學賺錢嘛 發布:2024-12-28 20:57:43 瀏覽:629
周鄭強律師 發布:2024-12-28 20:38:51 瀏覽:813
周口司法拍賣 發布:2024-12-28 20:36:51 瀏覽:376
規劃公司法 發布:2024-12-28 20:21:59 瀏覽:426
合同法00230的歷年自考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4-12-28 20:16:18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