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通過民法總則
A. 《民法總則》中財產關系是什麼含義
《民法總則》中財產關系是什麼意思?
您好,財產關系(property relation),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即在法律上被確認的所有制關系。是指人們在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關系。
特徵: 1.這種財產關系的主體處於平等的地位
2.這種財產關系一般是在自願的基礎上發生的
3.這種財產關系一般是有償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民法總則虛擬財產怎麼
您好,《民法總則》第115條: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第127條: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解讀:
傳統觀念里,Q幣、游戲裝備,都是虛擬的東西,雖然也不乏游戲粉們花RMB充值購買,但仍然不能與RMB等同。
但是近年來,不少人出高價尋找游戲升級代練,購買Q幣,讓我們看到游戲裝備這種虛擬的財產也能真的轉換成RMB。這些能換錢的Q幣、游戲裝備到底受不受法律的保護?民法總則告訴我們,這個當然可以有!換句話說,我們有了更大范圍的財產保護法。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民法總則有無追繳財產
根據《經濟合同法》第16條規定:「違反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如果雙方都是故意的,應追繳雙方己經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庫所有。
如果只有一方是故意的,故意的一方應將從對方取得的財產返回對方,非故意的一方已經從對方取得或者約定取得的財產,應收歸國庫所有。」這是處理無效合同案件適用追繳財產之法律依據。
民法總則如何定義家庭財產
婚姻法 第九條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民法總則與民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民法屬於一個大范疇,民法包括,民法總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物權法,婚姻法等諸多法律。
民法總則180條的內容是什麼,民法總則有何意義
您好,《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條因 不可抗力 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民法總則有何重大意義:
(一)開啟民法典編纂的進程。
《民法總則》的制定不僅實質性地開啟了民法典的制定步伐,並成為民法典的核心組成部分,而且也有力地助推了法律體系的完善。頒行後,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都要與《民法總則》進行協調,並以其所確立的立法目的、原則、理念為基本的指導,從而形成一部價值融貫、規則統一、體系完備的民法典。
(二)推進我國民事立法體系化進程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由於《民法總則》是採取「提取公因式」的方式確立的規則,是民法典中最基礎、最通用,同時也是最抽象的部分,所以它可以普遍適用於各個民商事單行法律。《民法總則》的制定將極大地推進民事立法的系統化過程。法典化就是體系化,《民法總則》的制定將使整個民事立法體系更加和諧,更富有內在的一致性。
(三)完善民事權利體系,強化保護機制
民法典被稱為「民事權利的宣言書」。《民法總則》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親屬權、繼承權等權利,使其真正成為了「民事權利的宣言書」。繼續採納《民法通則》的經驗,專設「民事權利」一章,集中地確認和宣示自然人、法人所享有的各項民事權利,充分地彰顯民法對民事權利保障的功能。
(四)完善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民法總則》一方面宣告,要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立法目的,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理念,並確認了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等基本原則,要求從事民事活動,秉持誠實、恪守承諾,這有利於強化人們誠實守信、崇法尚德,推進誠信社會建設,另一方面廣泛確認了民事主體所享有的各項權益,規定了胎兒利益保護規則、民事行為能力制度、老年監護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護等,實現對人「從搖籃到墳墓」各個階段的保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民法總則是什麼?
《民法總則》系著名法學家施啟揚先生之重要著作。
《民法總則(修訂第8版)》以明白淺顯之語言,介述與研討民法基礎理論,融法律條文釋義、典型案例評析、部院解釋與指令等為一體,並施先生具三十餘年法務公職經歷,於理論闡釋之際多有經驗體悟,較之一般學院派著作,更具知行合一之特點。施先生於書中尤重視對於民法基本理論之比較研究,而不囿於地方性實踐。
解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八大亮點。
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總則是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通過梳理總結,有以下八大亮點。
亮點1:胎兒有繼承接受贈與權利:
第16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解讀:比如母親懷孕時,胎兒遭受了人身傷害,此條法律賦予了胎兒在出生後提起賠償的權利。
亮點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為8歲。
第19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解讀:這意味著年滿八周歲的孩子可以做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事情。比如打醬油、贈與東西,以及在父母離異時,自主選擇跟父親還是母親生活。
亮點3:成年人可協議確定監護人。
第33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有關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解讀:按照這條法律,成年人在自己身體健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日常生活、醫療護理、財產管理等事務提前以協議的形式,將監護人確定下來,監護人在受託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既可以是親友,也可以是社會保障機構。這對於無法依靠子女監護的老人和失獨老人,多了一條合法現實的養老途徑。
亮點4:民政部門可擔任監護人。
第32條: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解讀:這將促使民政部門真正擔負起監護人的職責,承擔監護監督責任。
亮點5:居委會被賦予法人資格。
第96條:本節規定的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
解讀:居委會、村委會被賦予法人資格,意味著可以獨立簽訂合同,到銀行開戶,遇上糾紛,可以獨立地起訴、應訴打官司。
亮點6:網路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
第127條: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解讀:這意味著「Q幣」、「網游裝備」等網路虛擬財產,都將成為民法意義上的私人財產,受法律保護。
亮點7:倡導見義勇為樂於助人。
第184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解讀:這是為免除見義勇為者的後顧之憂,倡導培育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亮點8:一般訴訟時效增至3年。
第188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其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解讀:針對各界提出訴訟時效過短問題,民法總則將訴訟時效期間從2年調整為3年,提醒權利人要及時行使權利。
通過民法總則,民法總則何時生效
《民法總則》第二百零六條規定,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B. 今年五月的全國人大會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何謂《民法典》
今年5月的全國人大會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所謂民法典就是「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編纂民法典不是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
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
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後,再與民法總則合並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和我有啥關系?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和「保障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分為七編和附則,共84章、1260條,是迄今為止我國條文數最多的一部法律。它不僅在我國法治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而且真正照顧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
C. 民法總則生效時間是什麼時候
【法律分析】
《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民法總則。《民法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D. 民法總則什麼時候實施
法律分析:《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E. 什麼是民法總則,它有什麼作用
什麼是民法總則,它有什麼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帥、綱領作用,保障競爭、公平、統一的市場經濟秩序,及和睦、健康、親情的家庭生活秩序。其規定的內容包括基本民事主體和關系的定義,民法體系內通用的原則,與法律系譜中相近的重要上位法和下位法的關系等
民法總則213條是什麼
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一共只有206條。沒有第213條。第二百零六條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謝謝閱讀!
民法總則 作者
- 《民法總則》作者: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2017年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國家主席 *** 簽署第66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華社3月18日受權全文播發這部法律。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
制定過程:
-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
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3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並且先後3次於會後將草案審議稿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兩次將草案印送全國人大代表徵求意見,還將草案印發中央有關部門、地方人大、法學教學科研機構徵求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6年10月和11月在北京、四川、寧夏和上海召開4次座談會,直接聽取中央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和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基層立法聯系點代表、法律實務工作者和專家學者等各方面的意見,並到基層進行實地調研。
民法總則159條什麼意思
您好,
第一百五十九條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解讀
這是沿用《合同法》的規定。條件本身是一種未來的不確定事件,這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果。如果他人故意促成或阻止條件的成就,那麼就按照反方向擬制,以便排除他人惡意干涉,使當事人得自由實現其意志。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即對附條件的權利人的保護——期待權。雖然條件尚未成就,但條件畢竟具有成就的可能,因此需要對因條件成就將獲得權利者予以保護。[1]這里具體涉及兩類情況:
1.在與行為相對方關系中的保護
(1)附延緩條件下的權利保護
如果行為相對方在條件成就與否未定期間因過錯破壞或侵害取決於條件的權利。但需要注意的是,損害只有在條件成就時才會出現。
(2)附解除條件下的權利保護
就附解除條件的法律行為而言,雖然法律行為已經生效,但鑒於條件成就可能,法律行為效力隨時喪失,原有的法律狀態必須恢復。因此,如果他人由於自己的過錯破壞了「原有法律狀態恢復可能性」使原權利人受損,那麼其負有損害賠償義務,同樣須以該解除條件成就為前提。
2.在與第三人關系中的保護
如果處分人在進行了附延緩條件但有利於相對人的處分後,在條件成就前又進行一次有利於第三人的處分,那麼附條件的權利人在條件成就時同樣可以取得該權利。立法者通過如下手段達到這一目的:對條件成就前一直是權利人的處分權施加有利於附條件權利人的限制。也即處分人在條件成就未定期間所實施的新處分在條件效力限度內不發生效力。但如果第三人對第一次附條件處分並不知情,鑒於對交易安全以及善意的保護,不能再適用上述規定,即應當類推適用善意取得規定。
如果所附條件是解除條件,其法律效果與附延緩條件並無不同。一旦解除條件成就,則第一次處分失效,第三人原則上不能取得權利,除非其對附解除條件之事實並不知情,可類推適用善意取得。
[1] 這里主要是指期待權。但個人認為,當一方惡意組織條件成就時,視為條件成就,也是對附條件權利人保護的一種方式。
民法總則什麼時候敲定?
我國沒有統一的民法典,沒有民法分則,總則之分,只有民法通則和各個民法部門,當然你所指的應該是理論上的民法總論與民法分論(各個民法部門,如侵權,物權,婚姻繼承,合同)
通過的《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相比有什麼變化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有何不同 「盡管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具有支架性的民事法律已經制定出來了,但由於長期缺乏具有統率性的民法總則,我國民法體系化程度不高。」《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說。 通則和總則是兩回事,前者不僅涵蓋了民法總則的部分,還規定了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等大量原本屬於民法分則的內容。 一9吧陸年制定的《民法通則》距今已有三0年,限於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立法技術,其中許多制度已經過時,比如「聯營」;而許多勃興於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內容又沒能規定在《民法通則》中,如環境權、公司股東權等。 (據人民中國、央廣中國
民法總則什麼時候起施行?, 民法總則 何時適用
您好!
民法總則國家主席 *** 簽署第66號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百零六條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民法指的就是民法總則?
民法是一系列法律,民法總則只是其中之一,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等都屬於民法。
榮譽權在民法總則中是指什麼
榮譽權,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獲得的光榮稱號或其他榮譽的權利。其特徵有二:其一,榮譽權的客體是榮譽的本身及榮譽本身所包含的利益。其二,榮譽權既是一種既得權,也是一種期待權。
F. 民法總則是什麼
問題一:民法總則、民法通則、民法總論的區別是啥啊??? 5分 民法通則是現行的民法法律文件。
總則和總論說的是一回事。是指民法中基礎的、原則性的規定,這些是與分則來對稱的。
問題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與通則的區別 民法通則既包括了總則的內容又包括了分則的內容,但多不詳盡。這次系統的編纂民法總則就相當於民法通則的總則部分,只是更完備,更具體、更豐富。。
問題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增加哪些內容 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為什麼說這是一則歷史性的事件呢?
因為,民法總則太重要了,它是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是我國治國理政和法制建設的基礎性法律。今年10月1日起實施,自此,中國民事法律制度進入「民法典時代」!
那麼,民法總則跟我們老師、家長、孩子有啥關系?
關系太大了!
從生到死,從簽合同做生意到結婚生子繼承收養,老百姓的一切皆離不開民法,所以,民法也被稱為社會生活的大網路,它直接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對於我們家長、老師來說也不例外!而且呀,在此次審議通過的民法總則中,不少內容也和我們作為家長的責任義務有關,比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從十歲下調至八歲、比如監護制度有了變化、比如胎兒的利益也將得到保護,等等。
所以呀,快跟我一起來看看,《民法總則》有什麼需要我們老師、家長知道的內容吧!
民法總則中的這些變化,家長、老師要知道!
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
其實,草案的起草工作早已開始。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先後3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並將草案公布,徵求社會公眾意見。
前天下午,剛剛審議通過不久的民法總則總算在人大官網「亮相」了,總則分為11章,包括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附則,共206條。
那麼,哪些點是值得我們老師、家長關注的呢?這些變化又該怎樣看待呢?我們邀請到了法學博士、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前資深教育媒體人翁小平為我們解讀。
一、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從十歲下調至八歲
變化
此次修改的民法總則中,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標准從「十周歲」下調至「八周歲」,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而八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按照總則規定,他們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典型事件
日前,一則「孩子偷用母親手機打賞網紅25萬」的新聞引發熱議。事實上,隨著現代生活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兒童的生理和心智發育水平較以往有了新的變化。偷拿手機「發紅包」「買裝備」之類的事情越來越多,人們開始重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標准問題。
【專家解讀】未成年人身心成熟程度在提高,適當降低年齡充分尊重他們的自 ***
所謂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行使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的資格。
按照現在的民法通則,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就是說,十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是無效,比如,如果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不滿十周歲的小學生獨立買東西、交學費等行為都是無效的。以往我們生活中開玩笑說:孩子都會「打醬油」了,從法律的角度來看,8歲孩子獨自一人去「打醬油」,才是有效的。
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身心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如果還按照以前的規定,不僅不能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自 *** ,而且很多事情也會面臨法律上的尷尬。因此,適當降低年齡有利於其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
二、構建了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的監護制度
變化
總則針對未成年人監護領域的突出問題,對監護制度作了以下完善:
1.調整了監護人的......>>
問題四:《民法總則》制定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法律依據是憲法。
《民法總則》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問題五:什麼是民法總則,它有什麼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帥、綱領作用,保障競爭、公平、統一的市場經濟秩序,及和睦、健康、親情的家庭生活秩序。其規定的內容包括基本民事主體和關系的定義,民法體系內通用的原則,與法律系譜中相近的重要上位法和下位法的關系等
問題六:通過的《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相比有什麼變化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有何不同 「盡管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具有支架性的民事法律已經制定出來了,但由於長期缺乏具有統率性的民法總則,我國民法體系化程度不高。」《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說。 通則和總則是兩回事,前者不僅涵蓋了民法總則的部分,還規定了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等大量原本屬於民法分則的內容。 一9吧陸年制定的《民法通則》距今已有三0年,限於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立法技術,其中許多制度已經過時,比如「聯營」;而許多勃興於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內容又沒能規定在《民法通則》中,如環境權、公司股東權等。 (據人民中國、央廣中國
問題七:民法總論是什麼 《民法總論》教學大綱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民法概述
第二節民法的法源
第三節民法的本質
第四節民法的本位
第二章民事法律關系
第一節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第二節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第三節民事能力
第四節民事權利
第五節民事義務
第六節民事責任
第三章物
第一節作為權利客體的物
第二節物的分類
第四章民事主體――自然人
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
第二節民事行為能力
第三節監護
第四節宣告失蹤制度
第五節宣告死亡制度
第六節人格權之保護
第七節住所
第五章民事主體――法人
第一節法人的概念
第二節法人的本質
第三節法人的分類
第四節法人的民事能力
第五節法人的成立
第六節法人的機關
第七節法人的住所
第八節法人消滅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為
第一節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第二節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第三節民事法律行為的要件
第四節意思表示
第五節意思與表示不一致
第六節意思表示不自由
第七節條件、期限
第八節期日、期間
第九節民事法律行為的解釋
第十節民事行為的無效與撤銷
第七章代理
第一節代理的概念
第二節代理關系
第三節代理權
第四節代理的分類
第五節代理行為
第六節無權代理
第七節表見代理
第八章訴訟時效
第一節時效的概念
第二節訴訟時效的效力
第三節訴訟時效的客體
第四節訴訟時效期間
第九章民法的效力、適用與解釋
第一節民法的效力
第二節民法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民法的適用與解釋
第四節民法解釋方法與漏洞補充方法
問題八:民法總則什麼時候敲定? 我國沒有統一的民法典,沒有民法分則,總則之分,只有民法通則和各個民法部門,當然你所指的應該是理論上的民法總論與民法分論(各個民法部門,如侵權,物權,婚姻繼承,合同)
問題九:民法總則規定 自然人享有什麼權利 民事權利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並受法律保護的利益范圍或者實施某一行為(作為或不作為)以實現某種利益的可能性。
1、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2、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 *** 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3、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4、自然人因婚姻、家庭關系等產生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
5、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
6、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7、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8、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9、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10、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11、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12、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13、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的人,有權請求受益人償還由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14、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15、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
(1)作品;
(2)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3)商標;
(4)地理標志;
(5)商業秘密;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7)植物新品種;
(8)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16、自然人依法享有繼承權。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財產,可以依法繼承。
17、民事主體依法享有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
18、民事主體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事權利和利益。
19、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0、法律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婦女、消費者等的民事權利保護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1、民事權利可以依據民事法律行為、事實行為、法律規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22、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願依法行使民事權利,不受干涉。
23、民事主體行使權利時,應當履行法律規定的和當事人約定的義務。
24、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問題十:民法總則213條是什麼 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一共只有206條。沒有第213條。第二百零六條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謝謝閱讀!
G. 民法總則實施的時間
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施行時間是一部法律的必備內容。由於《民法總則》是民事生活領內域的基本法容,有些制度是對《民法通則》的修改和補充,有些制度是創設性的全新制度,需要在通過後宜留出一定的時間供社會各界學習、准備。但是,考慮到力爭在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在這之前,需要使《民法總則》施行一段時間,接受實踐的檢驗。因此,反復研究後,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建議《民法總則》在2017年3月15日通過後,預留約五個半月的時間,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從該日起,《民法總則》發生法律效力,以後發生的民事事實和行為應依照《民法總則》的規定;該日之前發生的民事事實和行為,《民法總則》不發生法律效力,即沒有溯及力。但是,這些事實和行為在2017年10月1日後仍處於延續狀態的,可以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H. 中國民法總則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什麼起開始實施
2017年3月15日,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獲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權議表決通過,相對於現行的民法通則來說,民法總則草案作出了不少修改,像明確對胎兒利益的保護、個人信息的保護、訴訟時效期限、民事責任年齡、見義勇為、涉外民事法律適用等規定,都被視為草案的幾大亮點。
中國民法總則實施時間2017年10月1日
I. 我國民法最高形式是民法總則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岳仲簡橋燃明對於即將頒布的民法典的評價。而為了等來民法典,無數法律人曾為之思考與奮斗。而這部民法典相較以前,對民事法律做了哪些變動與刪減,文末更有全面解讀的文件。
03、合同編(463-988):占據民法典半壁江山
——「禁止高利放貸」擬入法:對於高利放貸問題,民法典草案作出了強硬回應。此前合同編草案二審稿規定,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為解決民間借貸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民法典草案明確規消仔定禁止高利放貸,將這一款修改為: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在典型合同中增加「保理合同」一章,具體有三個改動:
001、增加規定保理合同的主要條款內容,規定:保理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業務類型、服務范圍、服務期限、基礎交易合同情況、應收賬款信息、轉讓價款、服務報酬及其支付方式等條款。保理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002、規定應收賬款債務人接到保理人發出的應收賬款轉讓通知後,應收賬款債權人和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協商變更或者終止基礎交易合同,對保理人產生不利影響的,對保理人不發生效力。
003、完善同一應收賬款有多個保理人時的受償規則,規定:已登記的先於未登記的受償;均已登記的,按攔虛照登記的先後順序受償;均未登記的,由最先到達應收賬款債務人的轉讓通知中載明的保理人受償;既未登記也未通知的,按照應收賬款比例清償。
04、人格權編(989-1039):人格權獨立成編
在小編還讀書時候,人格權是否需要獨立成編就已經成為學術界激烈爭論的焦點,幾年過去這一問題最終塵埃落定。
王勝明委員認為,民法典草案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符合民法對人身權和財產權並重的發展方向。左中一委員表示,人格權編是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具體體現。李巍委員表示,人格權編是民法典體系的一大創新,體現了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的中國特色。
——預防職場性騷擾問題的立法有了最新進展。此前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採取合理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為使這一規定在防止職場和校園性騷擾方面更有針對性,民法典草案將「用人單位」修改為「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 隨著近期曝出個別高校教師性騷擾學生的消息,社會各界對完善法律法規防止、懲治性騷擾行為的呼聲進一步高漲。建立防止性騷擾的「防火牆」,必須明確容易發生性騷擾的單位、場所的有關責任。
——完善了隱私的定義,增加了維護私人生活安寧、排除他人非法侵擾的內容。相關條款修改為: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05、婚姻家庭編(1040-1118)
——進一步明確近親屬范圍。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規定,共同生活的公婆、岳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有的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共同生活」的認定較為困難,不宜以此界定是否為近親屬,建議刪除這一規定。對此,民法典草案採納這一意見,刪去該款規定。
——合理確定無效婚姻的情形。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規定,以偽造、變造、冒用證件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婚姻無效。有的專家學者和地方提出,以偽造、變造、冒用證件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情形較為復雜,其中既可能有重婚、未達到婚齡等問題,也可能僅是違反結婚登記的形式要件,不宜一律認定為無效,可在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婚姻效力。對此,民法典草案刪去這一規定。
——明確對隱瞞重大疾病婚姻的撤銷機關。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為更好解決「是否婚前如實告知患病情況」的認定困難問題,民法典草案刪去此種情況下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請求撤銷婚姻的規定,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撤銷權。
孟強表示,實踐中,婚姻登記機關更多是對結婚登記的要件形式進行審查,而婚姻登記機關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法定職權對於一方是否健康、是否隱瞞重大疾病等事實進行核實和認定,所以這項職權交由法院來行使更有可操作性。
06、繼承編(1119-1163)
設立了遺產管理人制度,便於解決遺產繼承問題。
07、侵權責任編(1164-1258)
——自甘風險。《民法典(草案)》第1176條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損害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除外。
——私力救濟。《民法典(草案)》第1177條作出了規定,但現實生活中可能出現適用不當的問題,因此必須對私力救濟嚴格限制。
——高空拋物。《民法典(草案)》第1254條作出了規定,對高空拋物墜物零容忍!民法典草案進一步完善高空拋物墜物責任規則,將保障責任落實到位,規定: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高空拋物墜物情形的發生。此處將「建築物管理人」責任主體明確。
我國民法典的立法過程可謂艱難!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總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啟動,從做法上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總則的徵求意見稿已經出來,預期6月份能夠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
2016年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新增離婚冷靜期。
2019年12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岳仲明表示,由民法總則和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並組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交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這是合並後的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在回應記者關於2020年立法規劃提問時,岳仲明再次表示,立法工作計劃已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民法典草案將提請2020年3月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將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
鑒於發生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大決策部署,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決定,適當推遲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具體開會時間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另行決定。
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秩指出;「民法典的編纂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是一件大事。單從立法技術角度講,就算是以成文法為法律傳統的國家,也未必就一定需要有一部民法典。但是如果一個國家決定要編纂民法典,其實是給自己出了一道測試題,它要檢驗立法機關的立法理念,要檢驗民商事審判的水準,要檢驗法學尤其是民法學研究的水平,從某種意義來講也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軟實力的一次檢驗。在這次檢驗中,究竟能夠交上一份什麼樣的答卷,影響是相當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