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死亡標准

刑法死亡標准

發布時間: 2020-12-28 15:05:25

A. 刑法中的「致人死亡」怎麼看

刑法語境下的「致人死亡」加重結果 ——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為例 「致人死亡」——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在刑法中,卻不僅可以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還可以作為基本犯罪的加重結果或加重情節;不僅可以影響定罪,還可以影響量刑。但是如此重要的四個字,正是因為規范得過於簡單,在理論和實務工作中引起了紛爭。尤其是對於致人死亡的加重結果中是否包括被害人自殺的情形,紛爭不斷。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對於刑法典的注釋,「致人死亡」在加重結果中,有的罪名不包括被害人自殺的情形,例如第二百三十六條強奸罪;有的罪名則包括被害人自殺的情形。例如第二百五十七條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同樣的四個字,在不同的罪名中卻有著不同的內涵,這對於以最為嚴厲的刑罰作為調整手段的刑法,以剝奪犯罪人政治權利、財產、自由甚至生命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刑法來說,是極不嚴肅和危險的。 我們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為例,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規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才處理。」如前所述,在全國人大法工委對刑法的注釋中,本罪的第二款「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包括被害人自殺的情形。但是筆者認為,這種解釋有欠妥當,對於致人死亡的加重結果是否應當包括被害人自殺,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具體理由如下。 首先,從嚴格意義說,結果加重犯,是指行為人實施基本犯罪,引起了可歸責於行為人的加重結果,刑法對加重結果規定了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態。結果加重犯的成立必須是由於基本罪行引起了加重結果,作為原因行為的基本罪行,必須具有有規律地引起加重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即應當具有相當可能性或者必然可能性。[1]在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中,行為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是否會引起被害人自殺,不僅取決於行為人的暴力干涉行為,在更大程度上要取決於被害人的個人心理素質。我們試比較以下兩個案例,案例(一):甲,乙二人自由戀愛,丙為甲的母親,因為對乙不滿意,遂使用性質一般的暴力干涉,甲因內心痛苦無法承受而服毒自盡;案例(二):甲,乙二人自由戀愛,丙為甲的母親,因為對乙不滿意,遂使用性質惡劣的暴力干涉,甲因不願得罪母親而選擇與乙一刀兩斷。我們可以看出,行為人的暴力干涉導致被害人自殺的情形出現概率,並不隨著暴力性質的嚴重而增加,不具有有規律地引起加重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因而在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中,致使被害人自殺的情形不屬於加重結果,不能夠適用於本罪對於致人死亡的加重刑罰。相反,對於非自殺出現的被害人死亡的情形,從「常識,常理,常情」來認識,社會一般的民眾都清楚暴力程度越甚,致使被害人傷亡的情形出現幾率越大。 第二,從上述的案例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果,在案例(一)中,甲僅使用一般性的暴力,但是因為致使甲自殺,需承擔二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加重刑罰,而案例(二)中,甲盡管使用性質惡劣的暴力,但是並沒有導致甲自殺,只需要承擔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我們可以看出,主觀惡性小,客觀行為並不嚴重的行為卻要承擔比主觀惡性大,客觀行為嚴重的行為更重的刑罰,僅僅是因為致使了被害人自殺。刑罰的裁量脫離了行為人的主客觀之間的統一,違背了我國刑法在定罪量刑上堅持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陷入了「自陷理論」[2]的錯誤思想,違背了現代刑法意思責任原則,實質上是客觀歸罪的一種體現。 第三,刑法不僅僅是保護人民的法律,同樣也是保護犯罪人的法律,刑法不能一味的側重於懲罰犯罪人,安撫和滿足被害人及家屬或社會公眾的心理要求,以過於嚴格的責任苛求犯罪人,使其承擔本不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比如對於一個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我們不能因為其罪行罄竹難書,民憤極大,而順應民意違背法律將其處以極刑,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致人死亡」的理解,在刑法中如前所述,並不統一。既可以包括致使被害人自殺,也可以不包括。立法的模糊性,不僅給司法實踐帶來極大的不便,而且對於刑法的權威和尊嚴也會大打折扣。罪行法定這個現代刑法的首要原則,其前提條件即必須有明確的法律可依,過於模糊的立法,對於貫徹罪刑法定原則是致命的打擊,離開了明確的立法,罪行法定原則將會只是一句口號而已,稱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此外,刑法的目的和功能不僅僅是要懲罰犯罪,而且還要對潛在的犯罪人實施震懾和預防,如果刑法在規定上對於相同字眼出現不同理解,對於人民在理解刑法和遵守刑法上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削弱刑法的理解性和操作性,不利於預防和震懾潛在犯罪。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對於「致人死亡」的加重結果,不應當包括致使被害人自殺的情形,只有這樣,才能在我國徹底的貫徹在定罪量刑上的罪刑法定原則,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順應國際上意思責任主義的要求,

B. 多少人死亡才構成刑法146條中的後果特別嚴重

造成重傷五人以上或死亡兩人以上!

C. 刑法關於一起喝酒致人死亡的規定

那是一起喝酒還不停勸酒導致被勸酒者死亡,沒有勸酒行為沒事的,刑法典里也沒有你說的這種規定。

D. 中國刑法有注射死亡嗎

注射是刑法規定的對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執行死刑的一種方式,另一種方式是回槍決。答由於槍決比較殘忍,用的越來越少,有條件的地方一般都採取了注射執行死刑的方法。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二條【執行死刑】人民法院在交付執行死刑前,應當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
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
死刑可以在刑場或者指定的羈押場所內執行。
指揮執行的審判人員,對罪犯應當驗明正身,訊問有無遺言、信札,然後交付執行人員執行死刑。在執行前,如果發現可能有錯誤,應當暫停執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執行死刑應當公布,不應示眾。
執行死刑後,在場書記員應當寫成筆錄。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執行死刑情況報告最高人民法院。
執行死刑後,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罪犯家屬。

E. 《刑法》第一百三十四和一百三十五條所說的「 重大傷亡事故」具體指的是什麼

重大傷亡事故是指:

企業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即職工在本崗位勞動,或雖不在本崗位勞動,但由於企業的設備和設施不安全、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業領導指派到企業外從事本企業活動,所發生的人身傷害(即輕傷、重傷、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

【重大責任事故罪】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條

【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條 之一

【大型群眾性活動重大安全事故罪】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違反安全管理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5)刑法死亡標准擴展閱讀:

重大傷亡事故用於定罪量刑,其出發點是懲戒安全生產領域的犯罪行為,任何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容侵犯的,從刑法的角度來看,只要犯罪行為導致他人死亡,那就是很惡劣的需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因此,造成一人以上死亡,就足夠認定為重大傷亡事故了。

一、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

1、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事故發生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當於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依照下列規定上報事故情況,並通知公安機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會和人民檢察院:

1、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級上報至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2、較大事故逐級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3、一般事故上報至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F. 故意傷害至死罪和故意殺人致死罪在刑法上的量刑標准有多大的區別

沒有故意傷害致死一罪之說,只有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致死只是故意傷害的較嚴重情節。

故意殺人,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從死刑到10年有期徒刑,從高到低,是看罪犯有無從輕處罰的情節(如自首,檢舉立功等),有就減刑。而故意傷害,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量刑從10年有期徒刑到死刑,從低到高,是看罪犯有無從重處罰的情節,有則加刑。

(6)刑法死亡標准擴展閱讀

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

這兩種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傷害罪的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兩種情況。容易混淆的原因在於每種情況中的兩種罪,都造成相同的結果,因此,必須准確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

傷害致死與殺人既遂在客觀方面都產生了死亡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他人,後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傷害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雖然只產生了傷害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後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如何判斷行為人故意的內容,是一個復雜細致的問題。必須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既要考慮行為人的認識水平、行為能力,也要考慮作案時的客觀環境,作案的全過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實搞清的基礎上,才能准確判明行為人主觀要件的具體內容。故意殺人罪與暴力犯罪中致人死亡的聯系、區別

(1)、強奸致人死亡於故意殺人罪的區別。強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實施強奸犯罪過程中,因使用暴力而直接導致被害人當場死亡或者經治療無效而死亡的。

這種情況,仍然以強奸罪定罪。如果在實施強奸婦女行為之後,為了報復、滅口等動機而將婦女或殺死的,不屬於強奸致人死亡,而應當分別定強奸婦女罪、故意殺人罪,然後實行數罪並罰。

G. 刑法規定盲目施救致人死亡怎樣定罪

可能構成過失致人死亡,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可能無罪。

H. 刑法中死亡一人以上如何理解

刑法當中的嚴格術語不會使用死亡一人以上的表述的,一般是「致回一人死亡」答。我給你拆開來解釋,「死亡」是一種狀態,是生命的終結,我國現行刑法通說採用腦死亡的標准。「一人」,是指自然人,有生命的個體,沒有死亡的個體。「以上」,我國刑法當中,以上、以下,一般都包括本數,一人以上,包括1人。

熱點內容
承擔相關法律責任英文 發布:2025-04-24 13:53:21 瀏覽:384
台城人民法院坐幾號公交車 發布:2025-04-24 13:53:08 瀏覽:890
律師事務所村居法律顧問工作總結 發布:2025-04-24 13:35:34 瀏覽:963
法院房產繼承調解 發布:2025-04-24 13:19:41 瀏覽:809
刑法損毀財物 發布:2025-04-24 13:04:21 瀏覽:30
如何做好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2025-04-24 13:03:32 瀏覽:616
2016年欠債不還新立法 發布:2025-04-24 12:46:36 瀏覽:61
按勞動法辭工為多少天 發布:2025-04-24 12:43:05 瀏覽:980
農村旅遊政策法規 發布:2025-04-24 12:40:43 瀏覽:73
立法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發布:2025-04-24 12:40:42 瀏覽: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