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解釋四徵求意見稿

公司法解釋四徵求意見稿

發布時間: 2023-02-05 09:23:56

『壹』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全文及解讀

法律分析: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結合人民法院審判實踐,現就公司決議效力、股東知情權、利潤分配權、優先購買權和股東代表訴訟等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規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四)》

第一條 公司股東、董事、監事等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條 依據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請求撤銷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具有公司股東資格。

第三條 原告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不成立、無效或者撤銷決議的案件,應當列公司為被告。對決議涉及的其他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列為第三人。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其他有原告資格的人以相同的訴訟請求申請參加前款規定訴訟的,可以列為共同原告。

『貳』 銀行要公司章程去哪辦

有的銀行開戶需要章程,有的不需要的,具體所需資料:約需要3-5個工作日左右——去銀行提交資料,當天下網銀賬戶,辦理常見情況:1、資料不齊,沒有場地使用證明,沒有紅本租賃憑證,無法配合銀行開戶要求,可通過走渠道辦理,根據不同銀行,條件也有所不同,也會根據你這邊自身條件合適安排支行目前可以辦理:農業、中國、浦發、民生、中信,交通,招行等銀行的基本戶推薦:農行,浦發,中信,免年費!註:基本戶、一般戶、外幣戶均可,需法人配合到場,所需資料:執照正本,公章,私章,財務章,法人證件/到場
【拓展資料】
公司章程是指公司依法制定的、規定公司名稱、住所、經營范圍、經營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項的基本文件,也是公司必備的規定公司組織及活動基本規則的書面文件。需要到公司注冊地的工商局相關部門進行調取。需要攜帶的材料有:1、執照副本原件2、公司出具的委託書(蓋公司章)3、被委託人身份證。
一、關於公司章程可以對《公司法》作出突破的一些情形
根據《公司法》第12條的規定,公司的經營范圍由公司章程規定,並依法登記。而且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公司章程必要記載事項,也是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約定的事項。在公司經營范圍中,只要不涉及特許經營的內容,公司原則上可以從事任何的營業,這點可以從合同法司法解釋中得到印證,因為《合同法司法解釋(一)》規定法院不應因超越經營范圍而認定合同無效,公司經營范圍的作用相對來說比較弱化。
第二個方面是關於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規定,依照《公司法》第13條的規定,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約定究竟是董事長還是執行董事甚至總經理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比如總經理,他是公司的高級雇員,可以不持有公司股權,因此持有公司股權並不是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前提條件。
第三個方面是關於轉投資和對外擔保的限制,根據《公司法》第16條的規定,公司在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的,要依照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作出決議;並且公司章程如果對投資擔保的總額或者單項金額有限制的,公司在對外擔保和投資的過程中也需要遵守這種規定。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即使公司章程對轉投資和對外擔保作出了限制,但如果公司的管理者在對外擔保或轉投資的過程中,沒有遵循章程的這種規定,是否有效呢?一般而言,對外仍是有效的,對內公司或者股東可以依照章程的規定來追究管理人員的責任,也就是說在效力上要做內外區分。
第四個方面是股東會的定期會議召開的時間和次數。
第五個方面是股東會的通知時間,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如果召開股東會會議,需要在召開會議前十五日內通知全體股東,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或者全體股東另有約定的除外。《公司法》在立法的價值取向上是遵循放鬆法律的強制性管制的原則的,授權市場主體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設置規則,遵循約定優先的規則。
第六個方面是關於股東表決權的行使,《公司法》第42條規定,股東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比如公司章程可以約定採取人頭表決,也就是一人一票的表決方式。事實上,台灣地區的「公司法」就是這么規定的,它規定有限公司按照人頭表決,實行一人一票,這是原則;例外則是授權公司章程規定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所以說,這個就反應出了大陸和台灣公司法的區別,大陸地區原則上是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台灣地區原則上按照人頭行使表決權,但是章程規定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的除外。
第七個方面是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上面,除了公司法另有規定的以外,由公司章程進行規定。這里我想講一個特殊的問題,我們的章程是否可以約定某一個股東或者董事有一票否決權。這個處理上是不一樣的,法律後果也不同。在股東會上約定一票否決權法院通常判定有效。因為《公司法》規定股東會行使表決權原則上按照出資比例行使,但另有約定的除外。法律沒有作出特別的禁止規定。比如上海曾經發生一起案件,法院明確支持了股東的一票否決權。但是董事會上約定一票否決權,目前為止還未有進入到法院的,但是有這樣一個案件,深圳證監局在檢查一家股份公司的時候,發現這樣一個規定:董事會在表決的時候一人一票,但如果票數相當,董事長可以再投一票。這樣的章程條款被深圳市證監局認定無效。因為《公司法》48條第3款和111條第2款規定,董事會的表決實行一人一票,其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外,由公司章程規定,也就是公司章程只能針對《公司法》沒有規定的進行規定。在《公司法》已經對董事會表決規定了一人一票的情況下,法律就不允許公司章程作出另外規定。雖然沒有進入到法院,但是主管部門證監會的態度認為這種規定是無效的,這是關於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
第八個方面可以自由約定的是董事長、副董事長的產生辦法,這個由章程規定。
第九個方面就是董事會、執行董事和經理的職權,法律沒有規定的,章程可以另外作出規定。
第十個方面是監事會的職工監事比例,公司法規定不能低於三分之一,這是保證勞動者參與公司管理的權利。但具體的比例可以由公司章程自由規定。比如公司監事會成員由三個監事組成。那麼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至少得有一人是職工監事。至於究竟是一人擔任職工監事還是兩人擔任職工監事還是三個人都是職工監事,這個公司章程可以自由規定。
第十一個方面就是股權轉讓。有限責任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比如規定大家可以任意轉讓,都沒有優先購買權;或者規定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行使優先購買權,甚至規定可以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這個由章程規定。另外對於股份公司,高管在任職期間內每年可以轉讓的股份數不得超過所持股份總額的25%,並且辭職後六個月內不得轉讓股份。剛開始我們就講到公司章程的效力,對公司、股東、董監高均有約束力,因此,如果股份公司的章程對董監高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轉讓作出其他限制的,應當遵守。
第十二個方面公司章程可以做出限定的是是否排除股東的繼承資格。《公司法》第75條規定,自然人股東死亡,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公司章程另外規定的除外。在北京有這樣一個案件,一家科技型公司由幾個技術人員和一個出資方共同發起設立的,由於技術人員資金能力有限,所以佔有的股份比例較小,出資方是絕對的大股東。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公司產品初具規模,逐步成型的時候,大股東發生車禍意外死亡了,他的妻子和母親作為繼承人繼承了股權。但是兩個人不懂這方面的技術,因此在繼承股東資格後,就利用絕對控股的股東身份作出了解散公司的決議,由此發生糾紛。由於妻子和母親在公司處於絕對的控股地位,也是合法的股東,所以法院在審理後只能支持妻子和母親的請求,將公司解散。這也是一個很深刻的教訓,如果公司想排除股東的繼承,應當在章程中作出特別的規定。
第十三個方面是公司重大資產處置,法律規定公司章程可以設定重大資產的標准。多少金額的資產屬於重大資產,是100萬還是1000萬,公司章程可以自行設定,這實際上涉及股東會和董事會及經理的分權問題,多少金額上董事會,多少金額上股東會,公司章程完全可以自行設定。
第十四個方面是關於累集投票的規定,特別是上市公司,證監會是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實行累計投票制。
第十五方面是財會報告送交股東的時間,由公司章程規定。實踐當中,股東有些情況下很難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很少有公司主動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每年將年度財會報告送交股東,往往需要去法院進行股東知情權訴訟。
第十六個方面是股份公司的盈餘分配。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股比例進行分配,但是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進行分配的除外。而且股份公司按照章程規定還可以發行不同種類的股票,比如優先股等等。
最後一個方面是會計師事務所。具體的聘用程序和方式由公司章程來進行規定。聘請或者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的權力到底給董事會還是股東會,由公司章程自由規定。
《公司法》從十七個方面授權公司章程可以作出和法律規定不一致的規定。事實上,這只是法律列明的十七個方面,從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的許可權來講,任何重大事項都可以由股東大會或股東會作出,只要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均可以。
剛才按照《公司法》條文的順序對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約定的事項作出了梳理,其實這僅僅是公司法列明的十七個方面,除此之外,如果股東認為有必要,均可以在公司章程中進行規定,只要章程約定的內容和公司法的禁止性、強制性規定不違背,那麼章程規定都是有效的。而且根據《公司法》第11條規定,這個規定的內容對公司、股東、董監高均有約束力,因此,大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公司章程中進行規定。
二、公司章程條款的效力
在實踐中,公司章程的一些條款的效力該怎麼來認定呢?在之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案由的規定有這樣一個案由:公司章程或章程條款撤銷糾紛。這個案由後來被修改成了「公司決議糾紛」。「公司決議糾紛」下面又有兩個四級案由,一個是公司決議無效糾紛,一個是公司決議可撤銷糾紛。為什麼作這樣的調整呢?我個人認為是因為公司決議的范圍比公司章程的范圍要大,所以公司決議糾紛能夠涵蓋公司章程糾紛。有一家公司在章程中有這樣的規定,股東死亡之後,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繼承人不能對股東會決議進行投票表決,只能無條件的服從股東會決議,這個條款在實踐中被法院認定為無效。為什麼呢?因為根據同股同權的原則,只要繼承了股東資格,其就享有參與股東會和表決的權利,這個權利是不能通過章程規定排除的。所以,法院就認定,這樣的規定是無效的。另外,還有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規定公司設監事會,但監事會主席由工會主席兼任,或者只設一名監事,監事由工會主席兼任。這種兼任的條款在實踐中也常常被法院認定為無效。理由是,監事的選舉分為兩類,一類為職工監事,一類為股東監事。股東監事由股東會進行選舉,職工監事由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來進行選舉。如果直接規定工會主席兼任監事或者監事會主席,就與上述規定不一致了。工會主席是職工組成的工會推選的,那麼有些職工可能沒有加入到工會,如果設監事會的話,監事會主席也是由監事之間相互投票選出的。比如我設立三個監事的監事會,監事會主席就由這三個監事進行互選。這樣的話它就並不必然能把工會主席選舉為監事會主席。這個時候如果工會主席當選為監事會主席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我們剛剛講到監事會中職工監事的名額至少三分之一,那麼首先監事會主席能不能被職代會或者全體職工選舉為職工監事這是一個問題。二、即使工會主席被職代會或者職工大會選舉為職工監事了,他在三個監事的互選之中能不能被選舉為監事會主席也是一個問題。所以說直接規定工會主席為監事會主席這樣的一個條款法院認為選舉不符合《公司法》規定的選舉監事的程序,所以這樣的條款也是被法院認定為無效。
三、股份公司的章程當中如果對股份轉讓作出限制,這樣的限制規定到底效力如何呢?
比如說江蘇的常州就發生過這樣的一個案件,公司由於股權比較分散,它在章程中就規定任何股東如果持股比例超過百分之五,你還要繼續受讓其他人的股權,必須經過公司的同意,否則不能受讓其他股東的股權。這個條款最終被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都認定為無效。因為股份公司的股權自由轉讓是一個原則,法院認為這是一個強制性規則,不能突破。所以限制股份公司的股權轉讓的規定應當是無效的。剛才還講到了一票否決權的規定,這里就不在重復了。還有一點就是說董事會和股東會的職權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公司章程規定的董事會的權利(選舉董事長、聘任總經理等),如果這個時候董事會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我能不能通過股東會來作出決議呢?股東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來做這樣的選舉是不是有效?也有這樣的一個案件,公司章程規定總經理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根據法律的規定應當是由董事會聘任產生的。但是這個時候公司的董事會和總經理都出現問題了,比如被抓了或者怎麼樣了,於是幾個股東就召開了一次股東會,絕大多數股東也來了,作出決議,我們任命一個新的總經理,那麼這樣的一個決定在法院審理過程中,被認定為無效。法院認為股東會和董事會的職權分工屬於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不能突破。他們這個案件當時發生在廣西,廣西這個案件發生之後,股東就拿著作出來的決議去工商局要求備案。工商局認為根據章程的規定,董事會來選舉總經理,現在通過股東會來做決議是不行的,於是不予變更。於是這些股東便作為原告起訴到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直接起訴工商局。法院認為,這涉及到公司治理問題,公司治理如果順暢,和股東權利是相關的。法院審查認為,股東作為行政訴訟的原告是可以的。但是,公司章程關於董事會的職權和股東會的職權分工是強制性規定,你突破了這個強制性規定就是不合法的,所以法院不支持股東的訴請。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章程修改內容帶有針對性的或者歧視性的排除某個股東的權利的話,法院會以屬於股東濫用股東權利從而認定這樣的修改內容無效。實踐中發生過這樣的一個案件,一個股東去世了,去世之後,其他股東立即召開股東會作出了一個決議,股東資格不能繼承,只能按照出資多少進行現金結算退股。去世股東的繼承人因不服這個決議就起訴到法院,法院認為股權能否繼承在之前的公司章程中沒有規定,根據《公司法》的默認規則,沒有規定就是可以繼承,其他股東利用表決優勢作出的這樣一個決議屬於濫用股東權利的情形,法院認為,有針對性的明顯歧視性的排除某個股東的約定是無效的。
四、章程與股東出資
現在,《公司法》對於注冊資本採取的是認繳制,就是說注冊資本是不需要一次到位的,你可以分期繳納。我想講在實務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在認繳制下面,仍然有以一些依法不具有轉讓特徵的財產出資的。事實上,根據《公司法》的規定以非貨幣出資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可以評估作價,二是可以依法轉讓。比如說,你的關系、你的人脈等是不可以作為出資的,但實踐中這些內容確實是一種資源,可以帶來經濟利益。如果想用這種方式出資,操作上可能需要做一些變通處理。變通的方式通常有兩種:第一個方案可以根據《公司法》第34條的規定,通過約定表決權和約定盈餘分配比例的方式來實現。比如說以人脈、關系等不可轉讓特質的資源出資的股東可以象徵性的出資,出資5000元或者10000元,但在章程中約定你具有80%的表決權,這是可以的。包括盈餘分配的比例,比如你可以分配80%等等,這也是可以的。通過這樣的一種約定表決權或者盈餘分配比例的方式從而在事實上達到了你以人脈、關系、管理經驗等資源出資的效果。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先設立一家合夥來實現,我先以自己的勞務等和你一起設立一家合夥企業,依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勞務是可以作為合夥企業的出資方式的,你設立合夥企業之後,另外貨幣出資的人再和這個合夥企業一起設立一家公司。這樣在分配時,合理分配表決比例就可以了。
五、公司章程與股東除名
關於開除股東,作為律師也是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咨詢的。那麼,能不能開除呢,其實在現在的法律規定中,規定得比較少,《公司法司法解釋(三)》規定得比較窄。只有在公司股東根本不履行出資義務或者在履行了出資義務後又抽逃出資的,這種情況下,公司可以催告股東一定期限內完成出資,如果催告後仍然不出資,那麼可以通過股東會決議將股東除名。公司章程在這方面可以有所作為,比如公司章程可以規定,股東不能從事與公司經營業務相同或相似的業務。《公司法》的競業禁止只針對高管,不針對股東,股東原則上可以從事與公司經營業務相一致的事情。但對一些公司而言,股東人數相對較少,股東在事實上也參與了公司的管理,這種情況下,股東如果從事與該公司業務相同的事情,就可能和公司進行競爭,這種情況下股東就可能出現競業禁止的情況;但是如果在章程中對此不作規定,股東競業將不會受到限制。在實踐中,也有這樣的一些案件,公司的章程規定如果股東與公司從事相同的業務,那麼公司可以將股東除名。這樣的案件發生在南京,叫祝鵑案。章程規定股東不能和公司做同樣的事情,如果做同樣的事情就可以解除你的股東資格,祝鵑恰恰違反了這幾條的規定,最終公司依據公司章程的規定解除了祝鵑的股東資格。祝鵑不服提起了訴訟,最終的結果法院沒有支持祝娟的請求,認可了公司章程可以約定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解除你的股東資格。但是這樣的解除是有條件的,就是公司必須要將除名股東的股權買回來,不能說無條件沒收。這個案件最終上了最高法院的公報。另外,章程還可以約定股東實施了嚴重危害公司的行為,可以解除股東的資格。還可以約定在股東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後,解除股東的資格,如果章程中有這樣的規定,這種規定也是解除股東資格的事由。另外在實踐中,還有一些特殊的公司,它可能會對股東具備某些資格作出特殊的規定,當你股東喪失這個資格時,公司可以依據章程的這個規定解除你的股東資格。舉個例子,某某某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規定,股東必須要有會計師執業資格,如果你的會計師資格被吊銷的話,那麼公司將會將你的股權強制收回,然後現金結算,將你除名,這個是可以得到法院支持的。其實,在《證券投資基金法》裡面也有這樣的規定,比如《證券投資基金法》第23條第2款規定,公募基金的管理人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有一些行為不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的話,證監會可以責令改正,並可視情節責令其轉讓所持有的股份或者所控制的基金公司的股權。這種情況之下,證監會就可以強制要求你轉讓股權,如果這個時候你在公司章程中約定,股東出現哪些情況或者出現不符合《證券投資基金法》規定的條件的話,你的股權必須被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進行回購。這個規定也就當然合法的。還有一些章程中規定,比如你達到退休年齡了,或者說從公司離職,你就必須要交出股權,這種約定在股份合作制的企業中比較多,這樣的一些規定都是得到法院支持的。這是關於公司章程對股東除名事項作出的規定。
章程在設定股東除名事項的時候要遵循幾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股權平等原則,不能惡意的排除股東的權利。第二個是除名事由要具有正當性。比如股東損害公司利益、喪失行為能力等等。另外在股東除名的時候還需要用盡內部救濟。比如說我向公司認繳出資100萬,但是我只繳了50萬。我這個時候出資當然是有瑕疵的,但這種瑕疵不是用股東除名的方式,根據《公司法》的規定,你可以僅僅以50萬元的出資來限制我的表決權或者盈餘分配權,這種限制已經能夠達到對我懲戒的目的了,這個時候就不能因為這種瑕疵而直接將股東除名。再一個,作出股東除名決定的時候,要對被除名股東給予一定的公平救濟,不能是直接無償沒收。你要根據現金對價來給付。
六、公司章程和優先購買權的問題
對於有限責任公司,如果股權對外轉讓的話,其他股東是有優先購買權的,但是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那麼結合《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的徵求意見稿,有這樣幾個規定可以和大家簡單說一下。第一個規則是,作為有限責任公司,你的股權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他股東才有優先購買權;在股東之間轉讓,其他股東原則上沒有優先購買權,但是如果章程規定在股東之間轉讓有優先購買權,以章程約定優先。第二個規則是,股東死亡或者在臨死之前將股權贈與,由於這種行為股權的受讓不是基於意思表示,不是基於合同行為,原則上其他股東無優先購買權,但章程有規定的,依照章程的規定。另外,關於能不能部分主張優先購買權,比如說我是100萬的股權轉讓,如果按照默認的規則,你要麼主張優先購買權全買,要麼放棄。但是這個時候我能不能只買一半,這種情況能不能主張優先購買權,這個也是根據章程的規定,如果章程規定可以分割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就部分股權行使優先購買權,那麼法院也會予以支持。
七、法院介入公司僵局或者說調整章程適用的情形
在英國的公司法中有這樣的規定,法院可以組織召開股東會或股東大會。並且在法院組織開會的情況下,可以不受章程中相關規定的約束。舉個例子來講,上海發生過這樣的一個案件,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後來增資到1億,有9900萬是浙江的一家公司增資的,原來的兩個自然人股東在增資後只持股1%。但99%的股權對應的9900萬沒有到位,兩位自然人股東於是催告浙江公司出資,但浙江的這家公司現在處於實際控制人的地位,他就不理股東的催告。後來兩個自然人股東就召開股東會,作出決議,將其除名。按照章程規定的表決規則來講的話,1%的股權顯然未過半數,實際上沒辦法通過股東會決議。後來,兩個股東將公司起訴到法院,要求確認這個決議是有效的。法院在處理的過程中認為,根據股權平等原則,只有真正出資的股東才具有表決權,沒有出資的股東表決權應當受到限制,浙江這家公司未出資而且與該股東會決議的內容有利害關系,應當迴避表決。法院認可了這個股東會決議的法律效力,支持了兩個股東的訴請。
第二個案件發生在無錫,一個股份公司控股股東和這家公司發生關聯交易,欠這家公司一筆錢,這個控股股東是廣東的一家公司,它就用其在海南的房產向股份公司做了抵押,以物抵債。股份公司的小股東認為房產不值這么多錢,要求公司評估,廣東的這家公司不同意。小股東就起訴到法院,法院組織評估,發現海南的房產已經被海南省高院查封了,而且房產價格根本不值這么多錢,所以法院判決這個以物抵債的協議無效。協議無效後,廣東的公司應當償還所欠的公司的幾千萬。判下來之後,廣東的公司也沒有履行。小股東於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執行過程中,法院去查控股股東的財產,發現根本沒有資產,控股股東只在這家公司里有股權,其他沒有什麼財產可供執行的。於是只能把控股股東的股份拿過來抵債,一旦抵債,股份公司必然要進行減資。減資按照程序來講要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同意。控股股東的出資是到位的,只是後面有個關聯交易,但是股東資格是沒有爭議的。並不能像上海的案件那樣因為出資瑕疵而限製表決權,法院最終決定,為了制止股份公司的內部侵權行為,如果嚴格按照《公司法》要求三分之二的股東表決權通過來進行減資顯然不具有可行性,所以法院就以裁定的方式強制這家股份公司進行減資,所以這個減資不是股東大會作出的,而是法院以裁定的方式作出,裁定減少注冊資本,以減少的注冊資本來收購控股股東的股權。這樣就解決了控股股東對公司債務的賠償問題。所以現在也有這樣的傾向,法院可以對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的治理以及公司的一些特殊情況做一定的干預,這種干預也是可以突破章程甚至是《公司法》的一些規定。這些形成的實踐經驗以後可能會在司法解釋或者立法中成為立法變化的實踐基礎。

『叄』 我國現行《公司法》是什麼時候生效的《公司法》目前為止共出台了哪幾個集中的司法解釋(列出名稱)

現行公司法於年1月1日起施行。共有三個公司法專門的司法解釋(具體內容可復制以下名稱搜索法條及司法解釋全文)。還有一個未生效的《關於新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徵求意見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四十二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05年10月27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法釋〔2006〕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已於2006年3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8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6年5月9日起施行。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2008年5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47次會議通過法釋〔2008〕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已於2008年5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47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5月19日起施行。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已於2010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4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法釋〔2011〕3號

(2010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4次會議通過)

『肆』 公司法股東決定具有法律效力嗎

一、 公司法 股東決定具有法律效力嗎? 參照民法和 合同法 的相關理論,總結我國司法實踐中認定公司股東會決議效力的判例,公司股東會決議的效力分為如下種類: 1、按照是否形成合意(即區分股東會決議是否成立),分為成立和不成立兩類; 2、成立的股東會決議按照是否生效,區分為有效和無效兩類; 3、有效的股東會決議按照其效力是否存在瑕疵,分為可撤銷的股東會決議和不可撤銷的股東會決議。即股東會決議的效力實際有四種情況:不成立、成立但無效、成立但可撤銷、成立且有效。 根據上述分類,司法實踐中,關於股東會決議的效力產生的爭議主要包括三類:股東會決議是否成立、股東會決議是否無效、股東會決議是否可撤銷。 《公司法》第二十二條規定 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 法規 的無效。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 公司章程 ,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股東依照前款規定提起 訴訟 的,人民法院可以應公司的請求,要求股東提供相應擔保。 公司根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已辦理變更登記的,人民法院宣告該決議無效或者撤銷該決議後,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撤銷變更登記。 二、股東會決議不成立的判斷 我國《公司法》並未明確規定股東會決議不成立的情形。但按照我國民法的相關理論,「作出股東會決議」這一行為屬於民事法律行為。其成立的條件為: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其中3項條件屬於股東會決議無效的情形,詳見本函「無效股東會決議的判定」部分)。因此,除3項條件外,「作出股東會決議」這一民事法律行為,必須符合主體適格(即由股東會作出且在股東會許可權內)、意思表示真實(即真實意思表示是作出股東會決議)的條件。 根據上述條件,司法實踐中,不成立的股東會決議主要有以下兩類,共五種情形: (一)主體不適格的股東會決議 1、未召開股東會作出的股東會決議(法律規定可以不召開的除外) (1)相關法律規定 《公司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股東會行使下列職權:對前款所列事項股東以書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開股東會會議,直接作出決定,並由全體股東在決定文件上簽名、蓋章」。 (2)法律規定的含義 根據上述《公司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股東會行使職權的方式為召開股東會,未召開股東會而形成股東會決議的,應當認定為並非股東會在行使職權,而是股東個人在行使職權。當然,根據上述法律規定,「股東以書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開股東會會議,直接作出決定」屬於例外情形。 因此,除有限公司的股東書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外,其他情形要作出股東會決議,必須召集股東會(但股東會的召開形式不一定為面對面會議)。若未召集股東會的,該等股東會決議作出的主體實際並非公司的股東會,應當認定為不成立的股東會決議。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徵求意見稿)》實際支持了該觀點。其認為未召集股東會而形成的股東會決議無效,是由於我國司法實踐中一般將未成立的股東會決議當做無效處理,該類決議的性質實際是未成立的股東會決議。 2、並非股東會作出的股東會決議 認定一個會議系股東會的基本標准為: (1)股東會由符合法律規定和公司章程約定的人召集; (2)意思表示應當為召集股東會而非其他。 在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進行決議時,股東行使權力參與決議權應當根據大會全體人員的意見進行表決。不成立的決議將會作為無效,不去執行。股東大會的召開也是尊重全體股東的意見,實現公平公正,促進公司重大決定的合理性以及有效實施。會議內容也應當提前進行准備。

『伍』 新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已經正式出台了嗎

1、沒有。
2、目前最新的公司法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發布於2011年02月16日。

『陸』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全文的具體條款有哪些

在公司的正常運營與市場運作中,往往會出現一些 經濟糾紛 以及合同協議簽署中條款模糊所帶來的不必要麻煩。國家為了應對問題的出現出台了以 公司法 為代表的一些列法律條款。那麼,眾多公司法人對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全文的具體條款有哪些了解嗎?下面來為大家解答。 一、強化對股東法定知情權的保護 1、近年來,隨著公司數量的快速增長,公司治理和 股東權利 糾紛兩類糾紛案件逐年上升,在公司糾紛案件中佔比高達60%多。一些大型公司的決議效力糾紛,甚至成為輿論焦點和熱點。為統一法律適用問題,解決一批在審理公司糾紛案件、適用公司法過程中經常遇到的疑難復雜問題,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並出台了該《解釋》。《解釋》共27條,涉及決議效力、 股東知情權 、利潤分配權、優先購買權和股東代表 訴訟 等五個方面糾紛案件審理中的法律適用問題。 2、關於決議效力,《解釋》從三個方面完善了決議效力瑕疵訴訟的法律適用規則:一是確定了決議不成立之訴,與決議無效之訴和撤銷決議之訴一起,共同構成了「三分法」的格局;二是明確了決議效力案件的原告范圍,確認決議無效或者不成立之訴的原告包括股東、董事、監事等,規定決議撤銷之訴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具有股東資格;三是明確了確認決議無效或者撤銷決議的法律效力,規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或者撤銷的,公司依據該決議與善意相對人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不受影響。 3、公司法賦予了股東查閱、復制 公司章程 、決議等文件材料的權利,為依法強化對股東法定知情權的保護,《解釋》對股東查閱公司會計賬簿可能有的不正當目的作了列舉,明確劃定了公司拒絕權的行使邊界,並明確規定公司不得以公司章程、股東間協議等方式,實質性剝奪股東的法定知情權,並對股東聘請中介機構執業人員輔助查閱作出了規定。 4、制定《解釋》,旨在加強股東權利的司法救濟,妥善處理股東之間、股東與公司之間等利益沖突,盡可能避免公司僵局,是依法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迫切需要,將對提高我國公司法律制度的國際競爭力、改善投資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二、探索完善對股東利潤分配權的司法救濟 1、是否分配和如何分配公司利潤,原則上屬於商業判斷和公司自治的范疇,人民法院一般不介入。因此,《解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明確規定,股東請求公司分配利潤的,應當提交載明具體分配方案的股東會或者 股東大會決議 ;未提交的,人民法院原則上應當不予支持。 2、近年來,公司大股東違反同股同權原則和股東權利不得濫用原則,排擠、壓榨小股東,導致公司不分配利潤,損害小股東利潤分配權的現象時有發生,如公司不分配利潤,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領取過高薪酬,或者由控股股東操縱公司購買與經營無關的財物或者服務,用於其自身使用或者消費,或者隱瞞或者轉移利潤,等等。因此,《解釋》積極探索完善對股東利潤分配權的司法救濟,規定公司股東濫用權利,導致公司不分配利潤給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司法可以適當干預,以實現對公司自治失靈的矯正。 3、中小股東在公司中通常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因此公司法對股東權利的保護,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中小股東權利的保護,《解釋》既加強了對表決權等公益權的司法救濟,也加強了對利潤分配權等自益權的司法救濟,將指導人民法院更加准確地適用公司法,充分發揮司法功能,依法保護股東權利。 三、規范股東優先購買權行使 1、公司 法規 定,股東向公司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時,其他股東享有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轉讓股權的權利,但關於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行使通知、行使方式、行使期限、損害救濟等,公司法沒有具體規定,就此,《解釋》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2、《解釋》規定, 有限責任公司 的轉讓股東在其他股東主張優先購買後又不同意轉讓的,對其他股東優先購買的主張,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時,為了防止轉讓股東惡意利用該規則,損害股東優先購買權,《解釋》明確規定,轉讓股東未就 股權轉讓 事項徵求其他股東意見,或者以欺詐、惡意串通等手段,損害其他股東優先購買權的,其他股東有權要求以實際轉讓的同等條件優先購買該股權。 3、《解釋》還細化了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的程序規則,如規定轉讓股東應當以書面或者其他能夠確認收悉的合理方式,將轉讓股權的同等條件通知其他股東;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期限,應當按照章程規定期限、轉讓股東通知期限和30日最低期限的先後順序確定;判斷「同等條件」應當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轉讓股權的數量、價格、支付方式及期限等等。 4、就損害股東優先購買權的 股權轉讓合同 的效力問題,對此類 合同的效力 ,公司法並無特別規定,不應僅僅因為損害股東優先購買權認定 合同無效 、撤銷合同,而應當嚴格依照 合同法 規定進行認定。正是基於此類合同原則上有效,因此人民法院支持其他股東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股東以外的受讓人可以請求轉讓股東依法承擔相應合同責任。 綜上所述,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全文 的具體條款規定了公司在應對利益糾紛,合同模糊,股權糾紛,公司管理等方面對公司的運營進行了法律角度的解釋和約束。希望企業法人能夠對公司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切莫打法律的擦邊球。遵紀守法,誠信經營。

『柒』 股東不同意股東會轉讓股權決議的該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一、大股東不同意小股東股權轉讓的情形

股權可以依法轉讓是公司法基本原則,依據《公司法》第七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強制執行程序轉讓股東的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及全體股東,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滿二十日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

依據《公司法》相關規定,掌控公司的大股東如果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如遇到大股東欺壓小股東,不開股東會又不分紅,小股東完全可以依法起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股東對外轉讓股權的情形

(一)股權轉讓的法定程序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這里講的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是以股東人數為標准,而不是以股東所持表決權多少為標准。

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在這里,要注意的是:

1、書面通知

書面通知即股東通知對外轉股事宜應採取書面形式,而不能簡單以口頭、電話等方式代替書面通知義務,同時,書面通知必須是全面的,書面通知時須將擬轉股股東姓名、所持股權份額、擬轉股對象、擬轉股份額、價格、轉股時間等詳細信息寫明,擬轉股股東如果只是簡單的知會、告知其他股東其要對外轉股而未提供任何具體相關信息,視為未履行通知義務,《公司法解釋四》第二十七條(徵求意見稿)也已對此作出明確規定。

2、其他股東

「其他股東」應指擬向外轉股股東以外的公司其他股東,即擬轉股股東不能參與對轉股事項的表決。

3、其他股東的答復期限

其他股東的答復期限即是指其他股東自接到股權轉讓事項的書面通知之日起30日內答復。規定最長30日的答復期,既考慮到其他股東慎重權衡和決策的需要,又考慮到轉讓者能及時轉讓股權的需求。

4、股東不同意轉讓的應當購買股權

在維持有限責任公司任何性的同時,為了保障股東行使股份轉讓權、避免其他股東的不當或消極阻撓,公司法進一步規定,股東對股權轉讓的通知逾期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如果半數以上其他股東不同意轉讓,則應購買要求轉讓的股權,否則視為同意對外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二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強制執行程序轉讓股東的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及全體股東,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

『捌』 有限責任公司部分股東減資

按照現行《公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如果公司通過違法的程序作專出減資決議,公司債權屬人無法通過主張公司決議無效的方式保護自身利益。這一困境有望通過《公司法司法解釋(四)》的頒布實施得到扭轉。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徵求意見稿)第一條規定:「公司股東、董事、監事及與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內容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職工、債權人等,依據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起訴請求確認決議無效或者有效的,應當依法受理。」

『玖』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全文有哪些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全文的具體條款內容包括公司決議效力、股東知情權、利潤分配權、優先購買權和股東代表訴訟等內容,具體條款由於數量過多不一一贅述。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四)》第一條
公司股東、董事、監事等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條
依據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請求撤銷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具有公司股東資格。

『拾』 股東知情權的范圍

根據《 公司法 》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股東有權查閱、復制的范圍包括 公司章程 、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的范圍包括公司會計賬簿,且不能要求復制。其實公司在經營過程當中會產生非常多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對股東了解公司經營情況會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實務中爭議的核心是會計賬簿是否屬於 股東知情權 的范圍之內,這就涉及到會計賬簿的本身范圍問題,關於會計賬簿的范圍,各地法院在認定時存在較大爭議。根據《會計法》第九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會計賬簿包括總帳、各種明細帳、往來賬、現金日記帳、銀行日記賬、固定資產卡片明細賬、銀行對賬單交易明細及其他輔助性賬簿、原始會計憑證(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也有一些地方法院認為,會計賬簿並不包括會計憑證或者股東無必要查閱原始會計憑證,但同時認為,股東如果查閱會計賬簿等後發現瑕疵,會計賬簿等文件無法真實、客觀反映公司資產情形或侵害 股東權利 等情形,股東可以另行主張查閱原始會計憑證。針對上述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徵求意見稿》第十六條擬規定:「 有限責任公司 的股東起訴請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及與會計賬簿記載內容有關的記賬憑證或者原始憑證等材料的,應當依法受理。公司提供 證據 證明股東查閱記賬憑證或者原始憑證等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應當 駁回訴訟請求 。」 我們認為,根據實際工作經驗,如果股東不能對公司經營中產生的原始憑證進行充分的了解和審查,就沒有辦法對公司的真正經營狀況進行了解,為保證股東准確了解公司真實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會計賬簿應包括原始會計憑證,否則很可能使股東知情權流於形式。從上述徵求意見稿來看最高人民法院准備採納同樣觀點。但我們進一步認為,應當在徵求意見稿基礎上予以擴大,建議可以適當擴大至與影響股東行使自身權利相關的所有資料。我們的上述看法在國際上早有先例,根據美國的《示範公司法》相關規定,股東可查范圍包括但不限於任何董事會議的記錄、董事會委員會取代董事會代表公司所採取任何行為的記錄、股東會議記錄以及董事會或股東不舉行會議所採取的行為的記錄的摘要、公司章程、股東登記簿和公司會計記錄、財務信息等材料,這種規定方式將很多與股東行使權利相關的資料包括進入可查閱的范圍,建議可以作為我國制定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的借鑒。從我們的實務工作經驗中,公司經營的合同、納稅申報表、稅務鑒證報告等資料也屬於重要的財務信息,對股東行使權利有重大影響,建議可以將上述資料明確列入股東知情權的范圍之中。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的立憲宗旨 發布:2024-12-27 15:17:50 瀏覽:466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政審表 發布:2024-12-27 15:07:30 瀏覽:535
法院分判決和 發布:2024-12-27 13:53:08 瀏覽:637
旌陽法院招聘 發布:2024-12-27 13:35:46 瀏覽:605
二建經濟法口訣 發布:2024-12-27 13:35:05 瀏覽:491
法官陳朝暉 發布:2024-12-27 13:23:40 瀏覽:860
政府案例最高人民法院 發布:2024-12-27 13:22:18 瀏覽:283
車撞人法律責任劃分 發布:2024-12-27 13:00:54 瀏覽:545
高校法律援助站工作 發布:2024-12-27 13:00:49 瀏覽:965
稅務相關行政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7 12:57:58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