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民規
① 民法對公民的民事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是民事行為能力吧。
民法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無民事行為能力。
一、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通則》第11 條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當然,這里還要求自然人精神健康、智力健全,不屬於《民法通則》第13條規定的精神病人。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法律確定年滿18 周歲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主要考慮是自然人的智力狀態,而不考慮自然人的經濟狀況。因此年滿18周歲的自然人沒有經濟收入的,仍然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如在校學習的大學生。這些人如果因為違法行為需要承擔責任的,首先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沒有收入的,由撫養人墊付。
16 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所謂「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根據《民通意見》第 2條的規定,指「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將這些人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利於他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有利於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是已經參加工作的人,都應當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另外只要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即使後來失去工作,也仍然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兩類:分別是10 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後果的精神病人。《民法通則》第12條第1款規定,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第13條第2款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具有部分民事行為能力。他們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對事物有一定的識別和判斷能力,因此他們可以從事一些民事法律行為。但是由於他們的智力水平和判斷能力的影響,因此法律對他們的行為能力給予必要和適當的限制,一些重要的民事法律行為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根據法律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進行的民事行為,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後獨立進行。法定代理人由監護人擔任。
三、無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通則》第12條第2款規定,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民法通則》第13條第1款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區別在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而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以自己的法律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他們要從事民事活動,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由監護人擔任。
四、例外性規定
對於涉及民事行為能力的問題,還要注意兩個例外: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這樣規定目的在於保護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利益,避免其在從事民事行為時的利益受損。
例如:甲8歲,擅長小提琴演奏,暑假期間在某酒吧打工掙錢。暑假結束後酒吧老闆乙以行為人無行為能力為由拒絕支付報酬。此例中老闆乙的理由不能成立。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報酬時,老闆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為由拒絕支付。
2.行為人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所實施的民事行為,應當認定無效。依照《民通意見》第67條第2款的規定,即使當事人成年且平時精神正常,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在神志不清狀態下所為的民事行為仍然無效。這實際上強調行為能力與意思能力是有區別的。
② 我國民法規定的民事權利主要有哪些
我國民法規定的民事權利主要有: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繼承權;人身權等。
法條鏈接:《民法總則》 第五章 民事權利
1、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2、第一百一十四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3、第一百一十八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
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4、第一百二十三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
(一)作品;
(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三)商標;
(四)地理標志;
(五)商業秘密;
(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七)植物新品種;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5、第一百二十四條 自然人依法享有繼承權。
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財產,可以依法繼承。
6、第一百二十五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
7、第一百二十六條 民事主體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事權利和利益。
8、第一百二十七條 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③ 民事法律規范
一、法律規范的概念
法律規范又稱為法律規則,是指通過法律條文表現出來的,版規定社會關系參加者法律上權的某種具體的權利和義務,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結構的特殊行為規則。
二、法律規范的基本特徵
法律規范作為特殊的社會規范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認可的,由國家強制的行為規范。
2、法律規范規定了社會關系參與者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
3、法律規范是普遍適用、並能反復適用的。
4、法律規范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
5、法律規范具有嚴密的邏輯結構。
④ 民法是什麼
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版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權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⑤ 民事自助行為在民法總則中有規定嗎
您好,目前公布的民法總則中無民事自助行為,但未來,有可能在民法分則侵權編增加回。
自助行為制度是指答權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後,為保全或者恢復自己的權利,在情勢緊迫而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應措施的行為。自助行為的性質屬於私力救濟,與緊急避險、正當防衛的性質是相同的。自助行為作為正當化事由的根據即在於其是權利。私力救濟分為自衛行為和自助行為,上述的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就是自衛行為。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⑥ 民法系統包括哪些法律
一、法學理論上的體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版管理、不當得利、侵權權行為)、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