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知識產權與民法的關系

知識產權與民法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3-02-12 10:49:09

A. 關於知識產權與民法典的關系

學術界對於知識產權和民法典的關系尚有爭議,但目前中國是把知識產權法納入版了民權法體系。註:中國現在還沒有民法典,之前一直是《民法通則》,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開始施行,民法典預計2020年頒布。

B. 知識產權法與物權法的關系.

知識產權與物權的關系:

知識產權是基於創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業標記而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總稱。

物權是指權利人在法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一定物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知識產權和物權的聯系是:

1,兩者都是民事權利中的財產權。知識產權與物權所反映的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因此它們都具有民事權利的屬性。

2,兩者都是絕對權(或稱對世權)。絕對權是指義務人不特定,權利人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積極協助行為即可實現的權利。因此在保護方法上均可適用絕對權保護的請求權制度,比如停止侵害與侵害防止等。

3,兩者都具有法定性。物權與知識產權都是法律所規定的權利,當事人不得自行設立法律未規定的物權或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與物權的區別是:

1,權利客體不同。物權的客體主要是有體物,包括動產與不動產,他物權的客體還可以包括權利。而知識產權的客體是創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業標記。

2,物權一般可以通過事實佔有實現對客體的支配,而知識產權則必須仰仗法律的保障。

3,獨占性和排他性方面,知識產權弱於物權。法律為了平衡知識產權權利人與公眾利益,特別規定了對知識產權的若干限制,而對物權則沒有這種特殊限制。當知識產權與物權沖突時,知識產權須讓位於物權。

4,保護期限不同。物權的保護期限與其自然壽命競合,而知識產權則有明確的保護期,保護期屆滿,權利歸於消滅。

5,價值的規定性不同。物權取決於人的勞動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知識產權取決於時常的需要和人們對它的利用。

6,物權效力具有優先性和追及性,知識產權不具有。所謂優先性是指在同一物上,當物權與債權並存時,物權優先於債權,當幾個物權並存時,先設立的權利優先於後設立的權利。所謂追及性是指不管物權客體流入何人之手,物權人均可追及到該物並將之取回。

7,保護方法上物權可以採取恢復原狀和返還原物,而知識產權不可以採取這兩種方法。

物權與知識產權都屬於私權,都是民法中的權利——民事權利。我國《民法通則》第五章「民事權利」部分專門用一節規定了「知識產權」,可見知識產權為民事權利的一種。之所以把知識產權歸於民事權利,是由於它所反映和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以及人身關系,因而具備了民事權利的最本質的特徵。知識產權的發生、行使和保護,適用於所有民法的基本原則和幾乎全部民事規范。如果抽掉民事規范和制度,脫離民法的基本原則,知識產權制度就會面目全非,無法生存。同時這也是國際間協調的基礎。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前序」部分要求「全體成員承認知識產權為私權」。這是一條原則性的共識,各成員只有在承認這一條的基礎上,才有協調的可能。物權是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動產的權利。知識產權是人們對其創造性的智力成果

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物權與知識產權性質的相比較,各有其特殊性,這正是它們各自構成不同民事權利的原因,因而導致它們各自形成了不同類別的民事權利。

一、物權是有形財產權,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

物權法是以規范財產歸屬關系和保障財產歸屬秩序為其任務,財產是指有形的動產、不動產,而知識產權最重要的特點就在於它的「無形」性。這一特點把它同一切有形財產及人們就有形財產享有的權利區分開。一台電腦,作為有形財產,其所有權人行使權利如:出售、出租等,標的均是該電腦本身,即該有形物本身。一項專利權,作為無形財產,其所有人行使權利轉讓它時,標的可能是製造某種專利產品的「製造權」,也可能是商標的許可使用權,卻不是專利產品本身和貼有商標的產品本身。

由於無形,使得這種標的所有人之外的使用人,因不慎而侵權的可能性大大高於有形財產的使用人。同時,也使得知識產權權利人有可能「貨許三家」或「一女兩嫁」。一幢房產的所有人,不可能把他的財產權標的同時賣給兩個分別獨立的買主。一項專利權的所有人,則有可能把他的專利權同時賣給兩個(乃至兩個以上)的不同買主。而只要這些買主在市場上不「碰頭」,就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花了「買專利」即轉讓專利的錢,實際得到的只不過是「非獨占許可」。

由於「無形」這一特點,知識產權的取得、持有、性質和范圍以及發生侵權時的處理,都與有形財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知識產權內部的各個部門之間也有所不同,從而都需要有法律的特別規定。

二、物權與知識產權的專有性

物權與知識產權都有專有性。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專屬權利人所有,這一點與有形財產一樣。在一般情況下,非經權利人許可,其他人都不能利用。不過,在一個國家以內,兩件完全相同的物品雖然可以同時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權利人所有,而互不幹涉。但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專利或商標,則不能同時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權利人。如果一個這樣的權利給予了一個人,就不能再給予另外一個人了。如有兩個人分別研製出完全相同的發明創造,在分別申請的情況下,只能由其中一人獲得專利權。專利權人有權排斥另一人將其自己研製出的發明創造許可或轉讓第三者,另一人只剩下「在先使用權」。這是知識產權這種客體的無形性所決定的。知識產權進入公有領域,專有權喪失。

三、物權與知識產權的地域性

地域性一般指在一個主權國內。知識產權一般是由本國政府主管部門按照本國法律授予的,只在本國范圍內有效。這一點與有形財產很不相同。有形財產適用財產取得地法或物之所在地法;知識產權則適用權利登記地法或權利主張地法。一般有形財產,例如隨身所帶的衣服、首飾、甚至汽車等等,即使到了外國也不會發生所有權喪失的問題。但知識產權則不同,本國的知識產權出了國境就無效。因此,如果權利人希望在其他國家享有某些知識產權,則需要依照其他國家的法律向該國提出申請或登記,並且由該國主管部門審查批准,申請人才可獲得某些知識產權。

四、物權與知識產權的時間性

物權與知識產權的時間性。不論什麼知識產權,各國法律都規定了期限。有的權利的期限不允許續展,一旦期滿或權利人於期滿前放棄,權利即告終止。有的權利的期限允許續展,甚至允許無限期續展(如商標),但如果不續展,權利也即終止。至於有形財產,只要客體存在,權利也就存在,法律上並未規定期限。至於客體的價值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有所降低,則是另一問題。所以有形財產所有權的「永恆性」,是以有關財產「標的」的存在為前提的,而知識產權中的所有權,不以有關物的滅失為轉移。

五、知識產權的可復制性

知識產權之所以能成為財產權,是因為這些權利被利用後,能夠體現在一定產品、作品或其他物品的復制活動上。也就是說,這種權利的客體一般可以由一定的有形物去復制。如專利權人,他的專利必須能夠體現在可復制的產品上,才能實現他的權利,也才能判斷他人是否侵權。又如按照圖紙製作產品,按照一定的方法施工、生產,用印刷、復印、製作光碟等方式復制文學藝術作品等等。物質財產不具有這樣的特點。對一個有形物的仿製,實質上是對該有形物的造型,即其設計的復制,本質上仍然是對該造型所傳達出來的信息的復制。

總之,物權與知識產權都屬於民事權利中不同的權利,各自有不同的性質,只有對他們性質進行比較,才能正確認識他們的性質,更好地利用和保護物權與知識產權,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知識產權法的定義:

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知識產權法的綜合性和技術性特徵十分明顯,在知識產權法中,既有私法規范,也有公法規范;既有實體法規范,也有程序法規范。但從法律部門的歸屬上講,知識產權法仍屬於民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民法的基本原則、制度和法律規范大多適用於知識產權,並且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佔主導地位。

物權法的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是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的法規。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07年(丁亥年)3月16日通過,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物權法的性質是私法:私法性質是基於民法的性質產生的;物權法所調整的基本內容仍是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

物權法是財產法;物權法是強行法;物權法是普通法;物權法是固有法。

基本原則是貫穿一部法律始終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在中國的立法和學理上,有確定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則的習慣:物權法定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公示公信原則。

C. 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還是經濟法

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節知識產權規定如下:

第九十四條: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權(版權),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

第九十五條: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專利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六條: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依法取得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七條:公民對自己的發現享有發現權。發現人有權申請領取發現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公民對自己的發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權申請領取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3)知識產權與民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法的特徵如下:

(1)無形財產權。

(2)確認或授予必須經過國家專門立法直接規定。

(3)雙重性:既有某種人身權(如簽名權)的性質,又包含財產權的內容。但商標權是一個例外,它只保護財產權,不保護人身權。

(4)專有性:知識產權為權利主體所專有。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經權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別規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這種權利。

(5)地域性:某一國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知識產權,只在該國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

(6)時間性:法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規定一定的保護期限,知識產權在法定期限內有效。

D. 知識產權法與民法的關系

一、知識產權法與民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1.作為法律,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具有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處。
2.對於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來說,差異大於共性,兩者的區別是很明顯的。
二、知識產權法與民法的共同點
1)兩種法律都是以財產利益和人身利益為杠桿,以權利和義務為手段來調整社會關系的;在具體的法律規范中,都是以確認和保護權利為中心展開的。
2)在知識產權法中,當權利人許可他人使用,或者轉讓自己的權利時,與他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將成為一般的民事法律關系,將依據債和合同的原則來處理。這種現象可以看作是知識產權法與民商法的交叉。
二、兩種法律的區別
1.兩種立法的價值趨向不同
對於民商法來說,立法的目的在於依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法律關系。立法的立腳點在於充分維護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的合法的個人利益,而不是側重於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在民法允許的范圍內,充分尊重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依法處分和使用其權利的自由,國家應當不進行干預,或者只能進行有限的干預。在這里,國家只是一個在原則上行使權利的裁判者和組織者,並不是直接參與具體事物的運動員。而對於知識產權法來說,立法的目的則在於維護和實現整個社會或者全人類的公共利益,為了達到此目的,必須依法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權利和利益。更進一步地說,知識產權法並不是簡單地以保護和實現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為目標的,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只是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橋梁和手段。從這個角度來說,充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的合法權益,在民商法中是第一位的,是立法的終極目標。而在知識產權法中,雖然也是直接提倡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利,但是,總的來說,是對權利人的權利首先限制的基礎上進行保護的,所以,實際上權利人的權利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目標是確保社會的公共利益,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發生沖突時,要求犧牲或者限制個人的利益以滿足公共利益的需要。為此,在知識產權法中,國家往往既是組織者、裁判者,又是運動員。
2.兩種立法的結構不同
對於民商法來說,主要的具體任務可以概括為三個,一是對權利的確認,相當於物權制度和人身權制度;二是對權利使用的規范,相當於債和合同制度;三是對權利的保護,相當於民事責任制度。在這三個具體任務中,對權利使用的規范又是主要內容,因為在整個民商事法律體系中,對交易的規范以及對交易規則的遵守是中心內容。例如,民商法把誠實信用原則列為自己的帝王條款,這本身就說明了交易關系在民商法中的重要性。民商法的側重點在於交易和流通環節。對於知識產權法來說,情況就大不一樣。知識產權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對知識產權權利的確認、規范和保護問題。權利的交易和使用並不是知識產權法關心的重點,相反,在權利的交易和使用這一環節中,知識產權法主張按照民法中的《合同法》處理,但在關節環節上依法實行監管,例如,專利權的轉讓合同必須經過專利局的公告才能生效等。總的來說,在這一問題上,知識產權法中除了個別的限制和程序要求以外,基本上適用民商法中的債和合同的制度,這一點可以看作是兩種法律的交叉。
3.兩種法律的屬性不同
民商法屬於私法,但是,知識產權法並不是明顯地表現為私法,實際上,它更多地表現為公法,它是在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有條件地保護私有利益。對於一些具體的知識產權權利來說,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國家和社會可以與權利人共享,如合理使用、強制許可、一些不被認為構成侵權的例外情況等。雖然在Trips協議的規定中把知識產權列為了私權,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說知識產權法就是私法,如果這種法律中大量地規定的是為了公共利益而使用私權,那麼,這種法律就和一般意義上的私法有所不同,我們就不能簡單地把它定為私法。況且,Trips協議中關於私權的概念與我國民商法中的私權概念並不完全相同。
事實上,與我國民商法所代表的私法的特徵相比,知識產權法具有更多的公法的特徵。在現實應用中,經濟法經常把工業產權法等內容劃為自己的法律體系;在國際經濟法中,更是經常直接地把知識產權法作為自己體系的一部分來處理。出現這些情況,從一個側面說明,知識產權法中國家依法管理和安排權利的成份很大,就像經濟法里國家依法規范和管理經濟的內容一樣。在我國,經濟法與民商法的區別基本是清楚的。這樣來看,如果從法律維護公共利益和私有利益的份額比重來劃分,知識產權法實際上兼具了公法和私法的特徵,而且公法的份額重。這一點與民商法明顯地不同。
4.兩種法律的內容存在很大差別
民商法主要是實體法,而知識產權法中除了關於權利的實體性規定以外,還同時有大量的程序性規定,可以說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結合。當然,這里的程序法是指知識產權的權利依法獲得和保護的程序。
其次,知識產權法中的大部分規定都是強制性規定,任何人,包括權利人在內,都必須無條件的遵守和執行。在知識產權法中,關於權利的取得和保護條件等方面不提倡個人的意志自由和個人的選擇,更不可能遵從某個人的個人意願。即使在權利的使用和轉讓中,雖然允許權利人可以通過與他人簽定協議來行使使用權和處分權,但是,同樣對可以轉讓的權利類型和轉讓方式作了限制,權利人必須遵守。如人身權利不可轉讓,有些權利甚至不能繼承。這與民商法的立法精神和尊重個人意願的作法相差很大,完全不是一種價值趨向。
5.責任的產生方式和承擔的責任不同。
對於民商法來說,產生責任的方式主要是違約和侵權,其中又以違約為主,因為違約責任產生於交易過程中,屬於民商法的主要內容。對於違約責任來說,當事人之間只承擔民事責任。對於侵權責任來說,關於承擔責任的方式,民商法中也只是規定了承擔責任中的民事責任部分,如果侵權人在侵權中造成了他人人身及財產的嚴重傷害和損失,涉及到刑事犯罪的話,則有刑法單獨處理,不再屬於民商法的處理范圍,即在民商法中不含有行政和刑事責任。與此不同的是,對於知識產權法來說,雖然也同樣存在著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兩種責任形式,但是,知識產權法只規定了侵權責任。在權利使用和轉讓一節中,由於是和民商法的交叉部分,直接按照民商法中的違約責任處理,就沒有另做規定。在侵權責任中,同時規定了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種承擔責任的形式,這三種形式的使用范圍和程度又各不相同,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只承擔民事責任;
(2)只承擔行政責任;
(3)既承擔民事責任又承擔行政責任;
(4)既承擔民事責任又承擔刑事責任。
這幾種情況在實踐中都是具體應用的,相比之下,第一種情況使用的程度高一些。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中對責任的不同規定,實質上是兩種法律中的權利不同屬性的反映。作為私權和私法,民商法把承擔責任的方式緊緊地限定在民事責任的范圍中是合適的。而對於知識產權法來說,由於知識產權並不是簡單的私權,知識產權法也不是簡單的私法,甚至可以被認為是半公半私的法,這樣,反映在承擔責任的方式上肯定應該存在差別,這樣是合理的,也反映著兩種法律的差別。
總之,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的區別是非常顯著的,二者之間的相似點只是兩種法律之間的有限的交叉,不同和差異佔了主要部分,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兩種法律並為一起。

E. 知識產權法與民法的區別

相同點:作為法律,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具有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處。兩種法律的區別:對於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來說,差異大於共性,兩者的區別是很明顯的。

F. 簡答知識產權基本法與民法的關系

一、在我國民法典制定的大背景下,探索知識產權法與民法典的關系具有重大立法價值和實踐意義。作為民事基本法的知識產權法,亦需恪守民法基本原則。公序良俗原則作為知識產權法與民法的連接點之一,其在知識產權法上的適用反映了二者之間的密切邏輯關系,亦體現了知識產權法向民法進一步回歸的趨勢。
二、我國知識產權法學界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基本原則十分關注,但對作為一個學科的知識產權法的基本原則的研究卻較為薄弱。在我國民法典制定之際,作為民事基本法的知識產權法與民法典的制定存在密切聯系,貫穿於民法典制定始終的民法基本原則亦為知識產權法所遵循。劉春田教授認為,「知識產權法制的運作,一直處於民法的陽光普照之下。離開民法的制度觀照與理論滋養,知識產權的實踐寸步難行。

熱點內容
民法典改了 發布:2024-11-07 02:31:39 瀏覽:811
關於招投標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07 01:39:33 瀏覽:920
2013年司法考試真題解析 發布:2024-11-07 00:56:39 瀏覽:485
幼兒園對幼兒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發布:2024-11-06 23:59:57 瀏覽:542
禁狗肉條例 發布:2024-11-06 23:28:05 瀏覽:320
條例審核 發布:2024-11-06 22:48:36 瀏覽:388
紀檢監察機關案件檢查條例 發布:2024-11-06 22:42:06 瀏覽:393
化妝品衛生條例 發布:2024-11-06 21:30:00 瀏覽:873
經濟法在克服市場失靈 發布:2024-11-06 21:25:17 瀏覽:488
越南勞動法加班 發布:2024-11-06 21:09:34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