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的信件

刑法中的信件

發布時間: 2020-12-29 02:44:21

1. 我因為信用卡欠款還不起坐牢了,刑滿釋放回來還要還銀行錢嗎

因信用卡欠款還不起坐牢了,刑滿釋放回來仍然是要還款的。

因信用卡欠款而被判刑的,則是構成了信用卡詐騙罪。在被法院判刑並服刑的,當事人只是因自己的行為構成犯罪而被追究了相應的刑事責任,但是,當事人已經承擔刑事責任的,並不能因此而免除其應承擔的民事還款責任。

當事人應信用卡欠款而承擔信用卡詐騙罪的刑事責任後,仍然負有償還信用卡欠款的民事義務,相應的發卡行作為債權人,仍然有權要求當事人償還信用卡欠款。

資料拓展: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信用卡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惡意透支的。

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並且經發

銀行催收後仍不歸還的行為。

盜竊信用卡並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2. 刑法關於盜竊郵件的最新規定

關於盜竊郵件並沒有新的司法解釋出台,仍然按照《刑法》中相關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盜竊罪】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並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
在跨地區運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盜竊,盜竊地點無法查證的,盜竊數額是否達到「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應當根據受理案件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確定的有關數額標准認定。

3. 刑法第252條(侵犯通信自由罪)包括父母(監護人)看兒女的信件、手機

不包括

4. 刑法252條定什麼罪

第二百五十二條【侵犯通信自由罪定義、量刑】
第二百五十二條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解釋】本條是關於侵犯通信自由罪的處刑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行為。這里所規定的「隱匿」他人信件,是指將他人投寄的信件秘密隱藏起來,使收件人無法查收的行為;「毀棄」他人信件,是指將他人投寄的信件予以撕毀、燒毀、扔棄等,致使他人無法查收的行為;「非法開拆」,是指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未經投寄人或者收件人的同意,私自開拆他人信件的行為。這里所說的「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是指我國憲法和法律所賦予公民的通信自由不受侵犯的權利。我國憲法第四十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因此,在我國,除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出於國家安全和追查犯罪分子的需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可以對公民的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機關、團體、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對於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行為,應當依法予以懲處。根據本條的規定,構成侵犯通信自由罪的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這里所說的「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經常隱匿、毀棄、非法開拆他人信件或者隱匿、毀棄、非法開拆他人信件數量較多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等等。本罪是故意犯罪,如因過失而遺失、損毀、誤拆他人信件的,不構成犯罪。關於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的犯罪的刑罰,依照本條的規定,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罪名詳解
[返回原順序]綁架罪重婚罪盜竊罪誹謗罪非法經營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合同詐騙罪交通肇事罪挪用公款罪搶奪罪強奸罪搶劫罪敲詐勒索罪侵佔罪受賄罪貪污罪侮辱罪行賄罪詐騙罪職務侵佔罪

5. 生活中常見的刑事犯罪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盜竊刑事犯罪

6. 寫給學生的學法知識守法。平安幸福成長的書信300字

你用下面的資料寫
一、什麼是法?什麼是違法、犯罪?

在講「什麼是法」這個概念之前,我先講一個真實的案例。2011年4月15日晚,某市一位姓王的青年在與女友散步時,突然從暗處沖出幾名歹徒,各持一把尖刀瘋狂地向王某刺去,王某身中十幾刀,血流滿身,暈倒在地。歹徒們搶走王某的諾基亞手機一部和名牌西裝一件,然後乘的士倉皇逃竄,王某因傷勢過重死亡。警方僅用5個小時便偵破了這一血案,5名犯罪嫌疑人竟然都是年齡在12至17歲之間的青少年學生。然而,當辦案人員問5名犯罪嫌疑人關在牢里有什麼感受時,其中一人竟笑嘻嘻地問辦案人員:「我們都關這么久了,什麼時候讓我回學校讀書?」

真是可悲呀,這樣5個青少年,連最起碼的法律知識都沒有,這就是不懂法,是典型的「法盲」。

什麼是法?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所謂國家強制力,主要指軍隊、警察、法院、監獄等。

什麼是違法?違法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從而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廣義的違法,包括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狹義的違法則指犯罪以外的一般違法。一般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性較小,只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規定,只是受民事的、經濟的、行政的等方面非刑罰制裁方式的處罰。如:有的學生在上學路上毀壞路邊的小樹,違反了《森林法》;有的學生上學、放學時幾個人並排騎自行車在公路上互相追逐,違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這些都是一般違法現象,有這些現象不一定非得抓進監獄,可以批評教育、罰款、拘留。但是,如果情節嚴重,構成犯罪,那就要受到刑法的制裁。

什麼是犯罪?犯罪是指觸犯《刑法》,嚴重危害社會,依照《刑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刑事違法即犯罪。按我國《刑法》第十三條的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

但是,應當看到,一般違法行為同犯罪行為之間有共同點,都是對社會有危害性的行為,只是輕重不同而已;都是違法行為,只是受法律制裁的方式不同、嚴厲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見,一般違法任其發展,有可能滑向犯罪。如:某校一名學生,平常偷拿同學的筆、工具書等學慣用品,後為發展到翻牆入室盜竊,開始是一般違法行為,出於教育、挽救的角度,學校對他進行批評教育,後來觸犯刑法,就要由公安機關處理,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當代中國是一個法治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通俗地講,就是不管你是普通老百姓,還是高官顯貴,只要你違法犯罪了,你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們郴州市原市委書記李大倫,職務算高的了吧,他犯了受賄罪,受賄金額達1400多萬元,被法院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深圳市原市長許宗衡,陝西省安監局原局長、黨組書記楊達才,他們都因為違法犯罪受到了懲處。

20世紀以來,青少年犯罪是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青少年犯罪佔全國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較高,約為65%,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14至18歲的青少年發案率上升較快,成為違法犯罪的高發年齡階段。而且現在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手段呈現出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齡化現象,2002年10月9日,福建省福清市警方破獲一起在校中學生殺害同學案,抓獲陳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這5個少年殺死同學勒索20萬,警方甚至還繳獲了軍用手槍、兩輪摩托車1部、六四式軍用手槍子彈3發等作案工具,真是令人觸目驚心。

二、青少年為什麼要學法?

今天在座的同學都是青少年。「青少年」是如何界定的呢?詞典對「青年」的解釋是:指人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階段;對「少年」的解釋是:指人十歲左右到十五六歲的階段。我們也經常提到「未成年人」這個概念,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界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這個概念與「青少年」有一定交叉。一般來說,從小學五六年級到高中畢業,既是青少年,也是未成年人。

青少年為什麼要學法?第一,通過學習法律,能增強自己的法制意識和法律觀念。知道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違法的,什麼是犯罪的,譬如,知道拾金不昧是合法的,值得表揚,而偷盜、搶劫、故意傷害是違法的,殺人放火更是犯罪行為,我們就能自覺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鼓勵做的,積極去做。

第二,學好了法律才能健康成長。青少年是家庭的寶貝、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紀的主力軍。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的黃金時代,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重要階段。青少年由於年齡小、閱歷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容易沖動,特別是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或自己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容易失去理智,導致違法犯罪。因此,為了自己的健康成長,避免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需要學習法律知識。

第三,學好了法律才能正確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未成年人享有法律賦予的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人身自由受保護權、受教育權等權利。當這些權利受到損害時,我們要懂得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例如:你才十一二歲,正在接受義務教育,你爸爸媽媽就不讓你讀書了,讓你到廠里去打工掙錢,你怎麼辦?學了《義務教育法》之後,你就知道爸爸媽媽不讓你讀書違反了《義務教育法》,你可以向學校或有關單位反映,求得解決。如果你在上學路上被狗咬傷了怎麼辦?學了《民法》之後,你就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向狗的主人討要醫葯費。

有人說「掌握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是跨入21世紀的名片,而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才是跨入21世紀的通行證」。作為21世紀的主力軍,我們青少年一定要學法守法用法,健康平安成長。

三、青少年要學哪些法?

法律有很多種,青少年要學的主要有哪些呢?主要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刑法》、《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18周歲以下都是未成年人,作為未成年人我們首先應當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從而知道當我們受到傷害時應如何尋求保護。

學習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刑法》,我們就知道如果自己違法犯罪將會得到什麼樣的處罰或刑罰。法律不會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犯了哪條法律而不追究責任,像前面說的那幾個12至17歲青少年,殺了人還想關幾天就放他回學校讀書,可能嗎?

《民法》和每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涉及人身、財產、經濟等方方面面,學好了《民法》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要在道路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離不開《道路交通安全法》。學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後,你就知道在公路上行走要靠右側靠邊走;不能在公路上追跑、玩游戲、打球;乘車時頭和手不能伸出車窗外;坐在前排不要與司機聊天;未滿12周歲不能騎自行車上路。等等。

四、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們現在還是小孩子,是未成年人,犯點小錯誤有什麼關系?犯了錯誤多多原諒就是了。那麼,是不是凡是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都不承擔法律責任呢?回答是否定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青少年違法犯罪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可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三種。

(一)民事責任

我國的《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二條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而對「監護人」的定義,《民法通則》第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所以說到底,未成年人違法的民事責任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承擔,並不是不承擔。比如,某校學生張三今年15歲,屬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放學路上對同學實施搶劫,並在搶劫過程中把受害人砍成重傷,那麼張三的父母就要對受害人或其親屬負起民事賠償責任。其他如故意損壞公共財物,如損壞教室門窗、玻璃、課桌椅、電器設備等,都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你不滿18歲,則由你的爸爸媽媽負責賠償。

(二)刑事責任

未成年人犯罪都不追究刑事責任嗎?我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也就是說,十六周歲以上的人就具備了刑事責任能力,有了犯罪行為,就要承擔刑事責任,也就是被刑罰制裁。

可能有部分同學會認為,我現在還不到十六周歲,那我做什麼都不負刑事責任了,這種觀念就錯了。《刑法》第十七條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由此可見,已滿十四周歲的青少年,要是觸犯了一些特定的罪名,就要承擔刑事責任;而已滿十六周歲的青少年,無論犯何種罪,都要承擔刑事責任。

某校九年級男生劉某、江某等人,均已年滿14周歲,因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不遵守學校紀律,沉迷網路游戲,經常趁老師查完寢後翻牆進入網吧上網,夜不歸宿,老師、家長多次教育不思悔改,學習成績急劇下滑,後因無錢上網持刀搶劫一名婦女,搶得現金800餘元,被警察當場抓獲,等待他們的將是牢獄中的漫漫長夜。某校學生李某。偷偷將馬刀帶入學校,與同學因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矛盾,出手砍傷對方頭部,那同學因流血過多,昏迷達2個小時,經醫院全力搶救,才倖免於難,但造成終身殘疾。李某除賠償經濟損失外,還被追究刑事責任,被依法判處3年徒刑。這些我們同齡人中的違法犯罪事實,應引起每一個人的警醒。

(三)行政責任

有些調皮的同學會說,我絕對不去犯罪,我「大法不犯小錯不斷,氣死公安難倒法院」。這同樣是一個誤區。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懲治犯罪僅僅是一個方面,大量的是用民事的、行政的管理手段管理國家。因此對於不構成犯罪的,採取行政治理辦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就是一部很重要的行政治理法。

青少年經常有打架斗毆現象,有的同學多次與人打架,或欺負小同學,還以為這是小事,殊不知這已經觸犯法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某校兩個學生陳某、鄧某,下課時在樓梯口陳某不小心踩了一下鄧某的腳,鄧某非常惱怒,認為陳某是故意的,便破口大罵,隨後兩人便打了起來,但由於陳某身強力大,鄧某吃了虧,便糾集校外的小混混對陳某一頓毒打,導致陳某受傷住院。經醫院確認,陳某左耳鼓膜穿孔,花去醫療費1萬余元,經法醫鑒定為重傷。法院的判決,一是鄧某家長賠償陳某醫療費和後續治療費等3萬元,二是判處鄧某1年勞動教養。這個教訓是深刻的。同學們,千萬不要認為打架斗毆是小錯誤,如果因這類所謂的「小錯誤」而受到治安處罰,將影響到你將來的升學、參軍、招乾和就業。如果積小錯而犯大法,受到刑事處罰,你將有漫長的歲月在牢房中度過,「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古人曾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實在是太有道理了!

當今時代,青少年要避免掉進違法犯罪的泥坑,要做到「四個謹慎」,即謹慎上網,警惕網路不良或者有害信息的誘惑;謹慎交友,警惕染上哥們義氣、尋釁滋事的惡習;謹慎娛樂,預防意外傷害;謹慎言行,努力矯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一)曠課、夜不歸宿;(二)攜帶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網吧等場所;(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這九種不良行為最容易引發違法行為,甚至誘發走上犯罪的深淵!同學們,如果你有上述不良行為,就應該及時反省,幡然改悔。

五、在遭到違法犯罪行為侵害時如何自我保護?

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是個好學上進的學生,從不違反學校紀律,更談不上違法犯罪,我沒有必要學習法律。這種觀點也是不對的。你不違法,但是社會上總有人以身試法,當你不幸遭到壞人侵犯時,你怎麼辦?是忍氣吞聲、任人宰割嗎?不!你們要學會自我保護,必要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自尊、自律、自強,好學上進,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重要前提。你們要有遠大的理想,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真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法律知識,養成自覺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不閱讀黃色書刊,不觀看黃色、暴力影視劇,不迷戀游戲、賭博、上網,遠離毒品,不結交狐朋狗友。此外,你們還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這樣有助於在遇到侵害時,能夠及時擺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到違法人員的隨意侵害。

下面我給同學們介紹一些自我保護常識。

同學們要了解壞人常用的作案方式方法,從而有所警惕:(1)偽裝身份。冒充警察、某部門人員、水電修理人員、推銷人員等,使你放鬆警惕,便於他們下手。(2)編造事由。有時壞人謊稱他有什麼困難,需要你幫助解決,利用你的同情心,使你放鬆戒備。(3)利益引誘。有時壞人利用你的虛榮、貪財心理,送你禮品和錢物,用小恩小惠使你漸漸地鑽入他的圈套。遇到這些情況,腦子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想想老師和家長的教導,腦子清醒些,以免上當,受到不法分子侵害。

女同學容易受到壞人侵害,為了保護自己,要做到:(1)不要單獨行走在偏僻地方,夜晚少外出,外出需要結伴而行。(2)不要穿著過分「露」、「透」的衣服,不要過分妝飾打扮。(3)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不要會見網友。(4)出門之前告知家人或朋友自己的行蹤,不要去不熟的人的住處。未經得家長許可,不可在別人家夜宿。(5)不要隨便接受別人送的錢財、禮物,不隨便搭乘便車。(6)不要在外吃不熟的人給的飲料或食品,謹防有麻醉葯物。(7)不要進入營業性歌舞廳、網吧或錄相廳等復雜場所,防止受到壞人引誘和騷擾。(8)發現有人心懷不軌或帶有危險性立即躲避。

在遇到壞人侵害時,要以躲避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你們去同壞人面對面搏鬥,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與壞人鬥智斗勇。曾經有一個漂亮的女生,坐火車回家沒有位置,站在車內,手提著行李,這時一個男子走過來,故意挑逗女孩,問這問那,然後動手要為女生提行李,這時女生急中生智說不用了,我男朋友在上廁所,馬上回來,那男子聽後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同學們,如果你在家裡,有身份不明的人來敲門,你千萬不要給他們開門,你可以說,我爸媽剛才出去,馬上要回來。萬一壞人闖進屋子,你一定要走出來,不能走進屋,保命要緊。

如果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就應該採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庭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報告。此外學生之間打架事件也要引起注意,據調查,一些學生被同學毆打後並不是向家長或學校匯報,而是自己做主到外面找人來報復,要知道報復傷人也是違法的,也會受到處罰。

遇到非法侵害和危急情況,我們還要學會及時報警報案。要熟記以下電話:遇到各類刑事案件和社會治安等案件,撥打匪警電話「110」;發生各種火災,撥打火警電話「119」;發生交通事故的報案電話是「122」;各種突發的嚴重急病和受傷,撥打急救中心求救電話「120」。

總之,同學們如遇上不法侵害時,不要害怕,一定要沉著、冷靜,機智勇敢,要敢於檢舉揭發,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我們要堅信邪不可能壓正的道理,干壞事的人心總是虛的,害怕的應該是他們。

作家柳青曾經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同學們,你們正處在青春年華,朝氣蓬勃,充滿著活力,美好的人生畫卷等著你們去描繪,你們應該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做一個健康平安快樂的好學生,做一個學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7. 我國刑法對私拆他人信件有沒有處罰規定

私拆他人信件以侵犯通信自由罪論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條)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次數較多或數量較大的;

2、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致使他人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妨害或身體、精神受到嚴重損害的;

3、非法開拆他人信件、塗改信中內容,或者張揚他人隱私、侮辱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

4、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7)刑法中的信件擴展閱讀

侵犯通信自由罪一罪與數罪的界限

(1)非郵電工作人員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並從中竊取財物,或者竊取匯票、匯款支票,騙取匯兌數額不大的。依照刑法第49條(即本條)有關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的規定從重處罰。

(2)非郵電通信人員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並從中竊取財物數額較大的,應按照重罪吸收輕罪的原則,依照刑法中關於盜竊罪的規定處罰。

(3)非郵電工作人員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情節嚴重的,並從中竊取匯票或匯款支票,冒名騙取匯兌數額較大的,應依照刑法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和詐騙罪的規定,依法實行數罪並罰。

8. 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是否構成犯罪我國刑法對這種行為如何處罰

一般人抄實施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如果情節嚴重構成侵犯通信自由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構成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郵政工作人員犯本罪而竊取財物的,依法構成盜竊罪,並按照該罪從重處罰。

9. 紀檢機關收到反映黨員幹部違反刑法中濫用職權罪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信件應如何處理

紀檢的調查是根據一定線索進行的,其收到信是否調查取決於是否是實名舉報、有無確定的線索等;經其調查,如果僅僅是違紀,則可以做出內部處分;如果可能構成刑事案件,將會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10. 罵人犯法嗎

罵人是違法行為,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性質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10)刑法中的信件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條在出版物中刊載歧視、侮辱少數民族的內容,情節惡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熱點內容
東莞有幾個法院 發布:2025-04-25 03:29:41 瀏覽:823
試論述道德的定義本質特徵 發布:2025-04-25 03:29:38 瀏覽:803
肥西法院最近案件 發布:2025-04-25 03:26:30 瀏覽:771
興城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5 03:22:40 瀏覽:37
行政法律關系有幾類 發布:2025-04-25 03:11:12 瀏覽:829
安徽大學法律碩士求職 發布:2025-04-25 03:04:37 瀏覽:251
人民法庭上的審判輔助 發布:2025-04-25 02:53:30 瀏覽:784
浙大遠程教育行政法學作業 發布:2025-04-25 02:52:42 瀏覽:660
刑法成熟 發布:2025-04-25 02:51:19 瀏覽:137
法治食品葯品監管 發布:2025-04-25 02:49:32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