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裁量制度
1. 刑法的裁量制度
第一節 累犯
n一、累犯的概念累犯是指受過一定的刑罰處罰,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赫免以後,在一定的時間內又犯被判處一定刑罰之罪的犯罪分子。累犯分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兩種。
n二、累犯的分類
n1.普通累犯的構成條件(一般累犯)
n 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赫免以後,五年之內又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情形。累犯成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前罪和後罪必須都是故意犯罪。如果前罪和後罪有一個是過失犯罪,或者前後兩罪都是過失犯罪,不能構成累犯;
n(2)前罪所判處的刑罰和後罪應當判處的刑罰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
n(3)後罪必須發生在前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赫免以後五年之內。
n2.特別累犯的構成條件
n 是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赫免以後任何時候再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的,都構成累犯的情形。
n三、累犯的刑事責任
n 應當從重處罰,從重處罰是處理累犯的一個基本原則,對累犯必須一律從重處罰。對於累犯,不適用緩刑。
第二節 自首與立功
n一、自首概念
n二、自首的種類和成立條件
n1.一般自首
n(1)一般自首的成立條件
nA.自動投案----是指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訊問、未被採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
n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後果,委託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
n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後,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n犯罪後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經查實確已准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n並非出於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後,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n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拿獲的視為自動投案
n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
nB.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n 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n2.特別自首
nA.主體是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在服刑的罪犯
nB.必須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n三、自首的認定
n1.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認定
n(1)共同犯罪案件自首的認定
n 自己實施的犯罪和 自己了解的與自己的罪行密切相關的其他共同犯罪人的罪行
n(2)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自首的認定
n自首的效力僅及於如實供述之罪
n2.過失犯罪的自首
n3.自首與坦白的關系
n四、自首犯的刑事責任
n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於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具體確定從輕、減輕還是免除處罰,應當根據犯罪輕重,並考慮自首的具體情節。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同種罪行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如實供述的同種罪行較重的,一般應當從輕處罰。
五、立功
n1.定義
n此立功指的是刑罰裁量中的立功,而非刑罰執行制度中的立功。
n犯罪分子到案後有檢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立功表現。
2.立功的種類及表現形式
n(1)一般立功
n(2)重大立功
n 犯罪分子有檢舉、揭發他人重大犯罪行為,經查證屬實;
n 提供偵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
n3.立功犯的刑事責任
n(1)一般立功,可以從輕、減輕
n(2)重大立功,可以減輕、免除處罰
n(3)自首後又有重大立功的,應當減輕、免除處罰
第三節 數罪並罰
n一、數罪並罰的概念
n數罪並罰,是指一個人在判決宣告以前犯有數罪,或者在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或者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以前又犯新罪,審判機關依照刑法規定的數罪並罰的原則和方法對一人所犯數罪的合並處罰。
n二、數罪並罰的原則
n1.並科原則
n2.吸收原則
n3.限制加重原則
n4.折衷原則
n三、我國數罪並罰的適用原則—以限制加重原則為主,兼采其他原則
n:
1、數刑中只要有一個是死刑或者無期徒刑的,就應當執行死刑或者無期徒刑。此為吸收原則。
2、數刑中有兩個以上有期徒刑、兩個以上拘役或者兩個以上管制的,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應當執行的刑期。但是按照刑法的規定,管制最高不能超過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1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20年。此為限制加重原則。
3、如果數罪中判處有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此為並科原則。
n四、不同情況下限制加重原則的運用
n1.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並罰
n應當對所犯各罪分別量刑,然後按照刑法第69條規定的上述原則和方法,決定應當執行的刑罰。
n2.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漏罪的並罰
n 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在最高刑期以上總和刑期以下,決定應當執行的刑罰,這就是數罪並罰計算刑期的先並後減方法。
n3.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又犯新罪的並罰
n 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與新罪所判處的刑罰,在最高刑期以上總和刑期以下,決定應當執行的刑罰。這就是數罪並罰計算刑期的先減後並方法。
第四節 緩刑
n一、緩刑的概念和意義
n1.定義
n2.意義
n二、一般緩刑
n1.一般緩刑的適用條件
n(1)犯罪人必須是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
n(2)犯罪人必須不是累犯
n(3)根據犯罪人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
n2.緩刑的考驗期
n(1)緩刑考驗期的期限拘役的緩刑考驗期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能少於2個月。
n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不能少於1年。
n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n(2)緩刑考驗期限內的考察
n三、戰時緩刑
n1.戰時緩刑的適用條件
n2.一般緩刑與戰時緩刑的區別
2. 量刑標准
法律分析:量刑,是指根據刑法規定,在認定犯罪的基礎上,對犯罪人是否判處刑罰,判處何種刑罰以及判處多重刑罰的確定與裁量。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數罪並罰、緩刑等。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標准》第一條 量刑時,應當依照刑法規定的量刑原則和要素,結合本意見規定的量刑基準、量刑要素、量刑適用規則、量刑方法,決定被告人的刑罰。
《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標准》第二條 量刑應與被告人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相適應,在刑法規定的法定刑幅度內進行。
《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標准》第十一條 為防止量刑失衡,應當確立各罪的量刑基準,即按刑法分則構成規定,對已確定適用一定幅度法定刑的個罪,在排除各種輕重情節的情況下,依其一般既遂狀態的基本事實而應判定的刑罰。
《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標准》第十二條 非數額型一般典型犯罪,以法定刑中段略下為量刑基準。法定刑幅度為單一有期徒刑的,以該幅度的五分之二為量刑基準;法定刑僅為兩個刑種的,以兩個刑種的結合點為量刑基準(不同刑種的結合點,合議庭或獨任庭可根據案情選擇適用);法定刑為多個刑種的,以中間刑種或中間刑種的結合點為量刑基準,但法定最高刑為有期徒刑三年的,量刑基準為有期徒刑一年;法定最高刑為有期徒刑五年的,量刑基準為有期徒刑二年;法定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十一年。
數額型犯罪,以犯罪數額比對相應的法定刑幅度確定量刑基準。
絕對確定法定刑的,以絕對確定的法定刑為量刑基準。
本分則有規定的,從分則規定,但有故意犯罪前科的,基準刑不得低於拘役三個月。
3. 刑法第十四講 刑罰的裁量
刑法第十四講 刑罰的裁量
第一節 量刑情節
法定量刑情節有:從重、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等情節。
1.從重處罰和從輕處罰
這是指在同一個刑格幅度內,從重處罰或從輕處罰。
2.減輕處罰
(1)減輕處罰,是指在刑格以下判處刑罰。
(2)減輕處罰有刑格限制,只能在下一個刑格內處罰,而不能跨越下一個刑格。
(3)特別減輕處罰制度。
3.免除處罰
(1)這是指對犯罪分子作出有罪宣告,但是免除其刑罰處罰。
(2)免除處罰在性質上不同於無罪判決或不起訴,免除處罰的前提是有罪判決。
(3)免除處罰是指免除刑罰處罰,不意味著免除非刑罰處罰。
二、累犯
累犯,是指刑罰執行完畢或赦免後,在一定期間內又犯罪的人。
一、一般累犯
1.主觀條件:前後罪都必須是故意犯罪。
2.年齡條件:前後罪都必須是已滿18周歲的犯罪。
3.刑度條件:前後罪都必須是被判或應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
4.時間條件:後罪發生的時間,必須是在前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5年內。
5.累犯(包括特殊累犯)的法律後果:(1)應當從重處罰;(2)不能適用緩刑;(3)不能適用假釋;(4)如果是死緩犯,可以限制減刑。
二、特殊累犯
1.前後罪的種類要求
前後罪是危害國家安全罪、恐怖活動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這三類中任一類罪。也即前罪與後罪只要是這三類罪即可,不要求保持一致。
2.前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的理解
3.成立特殊累犯不要求的事項
(1)前後罪不要求是被判或應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
(2)後罪發生的時間,不要求是在前罪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5年內。
第三節 自首
一、一般自首
成立條件:
(一)自動投案
1.投案時間:被動歸案前。
2.投案方式:主動將自己置於司法機關控制之下,就屬於自動投案。
3.投案對象:包括司法機關、非司法機關。
4.投案徹底性:投案後自願接受控制,直到最終審判。
(二)如實供述
1.如實
(1)如實的標准。
(2)關於法律適用的辯解不影響如實供述。
2.供述
(1)供述內容:第一,只要求供述主要犯罪事實,不要求供述全部犯罪事實。第二,除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外,還應包括姓名、年齡、職業、住址、前科等情況。
(2)截止時間。
二、特別自首(准自首)
這是指,甲因A罪行被採取強制措施後,甲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B罪行。
1.主體:必須是依法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2.「B罪行」
(1)「B罪行」必須是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
(2)「B罪行」與「A罪行」必須是不同種罪行。
三、自首的特殊問題
1.數罪自首: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對如實供述的部分犯罪,認定為自首。
2.交通肇事罪的自首:逃逸後又歸案,屬於自首;沒有逃逸,直接主動報案、歸案,如實供述,也是自首。
3.單位罪的自首
第一,單位可以成為自首的主體。
第二,單位沒有自首,單位的主管人員(領導)自首,視為單位自首。
第三,單位沒有自首,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直接辦事人)自首,只能認定為其個人自首。
第四,單位自首了,單位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坦白,視為自首。
四、坦白
1.一般自首與坦白的區別。
2.特別自首與坦白:相似點是都被採取強制措施。
3.坦白的法律效果。
4. 量刑規定
量刑 量刑,是指根據刑法規定,在認定犯罪的基礎上,對犯罪人是否判處刑罰,判處何種刑罰以及判處多重刑罰的確定與裁量。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數罪並罰、緩刑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九條 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後,管制仍須執行。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第七十條 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第七十一條 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5. 量刑規則
法律分析:量刑,是指根據刑法規定,在認定犯罪的基礎上,對犯罪人是否判處刑罰,判處何種刑罰以及判處多重刑罰的確定與裁量。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數罪並罰、緩刑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一條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六十二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第六十三條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第六十四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6. 談談我國刑罰裁量與刑罰執行制度的主要內容。
刑罰裁量
刑罰裁量簡稱量刑,指人民法院根據行為人所犯罪行及刑事責任的輕重,在定罪並找准法定刑的基礎上,依法決定對犯罪分子是否判處處罰,判處何種刑罰,刑度或者所判刑罰是否立即執行的刑事審判活動。
特徵
1、量刑的主體是人民法院。量刑時人民法院根據犯罪分子罪行大小和刑事責任輕重,決定對其是否適用刑罰的一種審判活動。量刑的決定權只能歸屬於人民法院,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不能行使刑罰裁量權。
2、.被量刑的對象是犯罪分子。無罪的人不是量刑的對象。
3、定罪是量刑的前提。只有正確定罪,才能找准對犯罪人適用的法定刑。
4、量刑的輕重取決於刑事責任的輕重。刑事責任的大小是量刑輕重的唯一根據。在量刑過程中,判斷刑事責任的大小的唯一依據只能是案件確有的各種從重和從寬處罰的量刑情節。
刑罰執行
刑罰執行,是指有行刑權的司法機關將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所確定的刑罰付諸實施的刑事司法活動。
具體特徵
一、是將刑罰付諸實施的一項刑事司法活動。他是國家對犯罪的偵察、審判、執行刑事司法活動的最後環節,這一環節是對犯罪分子實施刑法懲罰的具體施行環節;
二、執行的前提和基礎是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所確定的刑罰,刑罰執行機關對犯罪人執行刑罰的依據必須是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書和裁定書所確定的刑罰。
判決裁定
1、已過法定期限而未提起上訴、抗訴的判決和裁定;
2、終審的判決和裁定;
3、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判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
人民法院的判決在生效前一律不準交付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