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商法的特點
海商法是國際經濟法中的一個分支。
國際經濟法是個廣義的概念,包含涉及國際經濟、貿易、商業的各國國內立法和國際法的總稱,它沒有國內立法。而海商法是種特別法,也有國內立法,主要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等。海商法也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狹義的海商法指國內立法,廣義的海商法還包括海上運輸國際公約和國際航運慣例。
補充:既然有爭議,這位白色碎米芥朋友,你怎麼就能確定海商法不是國際經濟法的分支呢。目前海商法在我國的性質定為「涉外民商事法律」,而我國沒有獨立的商法,所以實際上就是民法的特別法,這點和英美法系不同,因為他們大多是民商分離。我國《海商法》是部狹義海商法,沒錯,我已經說過了,狹義的海商法是指國內立法。但是廣義的海商法的淵源和國際經濟法是差不多的。在我國沒有出台海商法之前,研究海上運輸的法學專業就叫做「國際經濟法專業」,後來1993年我國實施《海商法》之後,就有專門的「海商法專業」了,但是原來的國際經濟法專業或者國際商法專業並沒有取消海商法的課程,也保留了海商法的研究方向。
國際教委將海商法從國際經濟法中分離出來是因為我國法律制度和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區別(我們民商合一,人家民商分離)。我國《海商法》的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擁有海商法的國內立法,而國際經濟法無法進行單獨的國內立法,只能通過接受國際條約或者國際慣例的方法來變相進行國內立法。這也是二者的區別之一。
研究一下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就會知道,它已包含了海商法眾所調整的對象范圍。
補充一下:就業的話,我個人認為海商法更好一些。海事海商律師掙得相當多。
Ⅱ 論述你對中國海商法的評價
海商法是調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的商事法,是屬於商事行為的法律。海商法所調整的法律關系具有比較強的國際性,因此,各國在制定海商法時必須參照國際立法和國際慣例,以求得國際海上運輸法律規則的相對統一,維護國際航運市場的秩序。我國在制定海商法時也參照和引入了相關的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的規定。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1992年11月7日審議通過、1993年7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是我國第一部規定海商制度的法律。該法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的內容,系統規定了船舶、船員、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海上旅客運輸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拖航合同、船舶碰撞、海難救助、共同海損、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海上保險合同、時效以及涉外關系的法律適用等海商法律制度,從而為規制海上商事行為、解決海事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鑒於海事案件審理的特殊性,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於1999年12月25日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該法規定了管轄、海事請求保全、海事強制令、海事證據保全、海事擔保、送達、審判程序、設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程序、債權登記與受償程序、船舶優先權催告程序等海事訴訟的特別程序,使得我國的海事審判有了專門的程序法,填補了我國海事立法的空白,為強化海上運輸法制環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Ⅲ 中國海商法為什麼以海牙規則為基礎
我國海商法從我國國情出發 ,以我國40多年海運和經貿實踐為基礎,吸收了目前國際通行的國際公約和航運慣例的規定(因為海商行為大部分為國際性的,你不和國際接軌的話,直接辦推進不了海運的發展),適當考慮到國際海運立法的趨勢,對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做了比較全面、具體的規定。
具體的說,海商法與國際規則的關系:
1、關於承運人的責任期間,《海商法》結合《海牙規則》和《漢堡規則》的規定進行了規定。
2、對於集裝箱貨物,《海商法》採用了《漢堡規則》的規定,即承運人的責任從裝貨港接收貨物時起至卸貨港交付貨物時止;對於非集裝箱貨物,《海商法》採用了《海牙規則》的規定,即承運人的責任從貨物裝上船時起至卸下船時止,貨物處於承運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間。
3、關於承運人對單件貨物滅失和損壞的賠償限額,《海商法》採用了《維斯比規則》的規定。
4、關於承運人遲延交貨的責任,我國《海商法》在部分引入《漢堡規則》的基礎上對此作了規定。
5、同時《海商法》中凡涉及賠償限額的,一律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定的「特別提款權」(SDR)為計算單位,而放棄使用人民幣為計算單位,這是我國立法史上首次在國內法中規定適用國際通用的計算單位。
這種與現行國際通行法規和習慣做法緊密銜接的立法形式,有人稱之為法律的的「國際標准」,它為推進海上運輸走向國際化、時代化,提供了法律條件。
Ⅳ 中國 海商法 第四章與相關國際公約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共同點:都是講的相關法律問題。
區別:
1、性質不同:海商法應定義為海上回運輸中發生的特答定社會關系和與船舶有關的其他特定社會關系。國際公約是國際間有關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方面的多邊條約。
2、特點不同:海商法可以在不同的語境下根據需要靈活使用。國際公約通常為開放性的,非締約國可以在公約生效前或生效後的任何時候加入。
3、適用范圍不同:海商法適用范圍為調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國際公約適用范圍為國際間有關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
(4)中國海商法的特點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我國海商法第206條規定:被保險人依照本章規定可以限制賠償責任的,對該海事賠償請求承擔責任的保險人,有權依照本章規定享受相同的賠償責任限制。
責任保險人享受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是由其與被保險人的關系所決定的,因此其享受責任限制的條件是被保險人及其賠償責任依法可以限制賠償責任。
被保險人是我國海商法規定的責任限制主體,第二被保險人負有的賠償責任屬於法律規定的可限制性債權,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的要求,對被保險人承擔的海事賠償確實負有實際賠付的義務。
Ⅳ 中國海商法是依據那些法律制定的
國際公約,民法,刑法,稅法,出入境管理辦法
Ⅵ 國內海商法研究生武大好還是海事好
選擇兩個學校看你看重什麼,因為縱然都是海商法,兩個學校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海大的海商法是傳統學科,但是海大的海商法偏實務性,說實在的,海大的出來做法律的很少的,多是做航運的。因為海大非常偏科海商法,而且老師大多都是做航運實務的,所以這所學校沒有大法學的理論根基,在老師在學生與武大比都是大大欠缺的。但是航運裡面,上海和大連海事還是老大。
那武大的法學二級學科裡面最強的就是他們家的國際法了,武大是傳統的法學院校,而海大今年才建的法學院,以前都是在交運學院里,在專業設置上也可窺見一斑吧,既然你在海大讀了四年本科,這個應該是清楚地,武大的國際法是全國排名第一的,這個你查得到,海商法說實話只是國際法中國經濟法中國際運輸的這么小小一部分。
如果你想出國深造再繼續讀博的話,選武大吧,這個國際影響力武大研究生豈是海大研究生能比,更重要的是武大這個平台,海大研究生國際交流項目或者是與其他國家院校的聯系,呵呵,怎麼可能比得上武大涅,當然這是就事論事,單單從學校的角度來說的,這應該也是你想要知道的,因為我們不能排除,海大研究生畢業的出國留學!因為海大在航運界是老大,但是出了航運界,影響力非常有限,很多人都沒聽過,在法律界~呵呵,微妙,比如,每年的國際法年會,海大是不參加的,明白不。
不過,雖然武大是更好選擇,但是考研要從實際角度出發的,明白?就是是不是適合自己,從你看來,並無太多准備,我可以斷定你在海大讀的四年不足以支撐你去考武大,明白嗎,因為武大的專業課要考③611綜合知識(含法理、憲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國際法與國際經濟法,光這個綜合知識,呵呵,海大的小朋友就掂量掂量吧,武大考幾本書海大考幾本,而且武大招幾個,海大招幾個,難度根本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這個是客觀說話,不是要打擊小朋友的信心,就是說武大固然好,但是小朋友要看自己實力夠不夠,當然如果你是當作一個夢想,今年輸了明年再來就是除外,否則,我們還是要從實際出發嘛。選擇了海大也是可以出國深造的嘛,比如世界海事大學,南安普頓~
但是如果小朋友實力夠的話我們就祝福小朋友,加油加油,凡事都有風險的,要有信心,不過現在一定要開始准備了哦!!!!只有3個月了也
祝你有個好的適合自己的選擇~
Ⅶ 《中國海商法研究》期刊怎麼樣
《中國海商法研究抄》,挺好的襲期刊,是CSSCI核心期刊。
主辦單位:中國海商法協會;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SSCI 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4-2015)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Ⅷ 國際海商法法律規范,各國海商法立法特點
海商法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特徵。這些特徵主要表現為:
1、海商法的海事性
海商法的適用對象是海,這是毋庸置疑的。而這里所說的海,主要又不是指的內海、領海,而是佔地球表面水面95%以上的公海。公海不屬於哪一國的領域,自然也不在我國的管轄范圍之內。所以主張以屬地原則作為確定海商法的效力原則並不利於貫徹海商法,其結果反而會限制海商法的適用。當然不可否認,在海商法所指的海中也包含了領海、內海以及其他部分內水,但一方面由於這些水面所佔的比例很小,另一方面由於對發生在領海和內水范圍內的純屬國內性質的海事和海商活動,法律大都已明確規定不適用海商法(如我國《海商法》第2條第2款的規定即如此),所以,強調這一部分水域的屬地性意義不大,而重點是要解決發生在公海上的海事爭議的法律適用問題。
2、海商法的涉外性
與海商法的海事性有密切聯系的是海商法的涉外性,這一點在當今世界各國的海商法中都有體現。所稱涉外性,是指海商法主要調整的不是本國公民或者法人之間的海事法律關系,而是本國公民或者法人與外國公民或者法人之間的海事法律關系。對此,我國《民法通則》雖然在第八章中也規定有「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這部分內容,但《民法通則》總的任務還是為了調整國內公民或者法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而制訂的,涉外性不是其主要特徵,所以,海商法的適用范圍與其明顯不一樣,所採用的效力原則自然也不應相同。
3、海商法的國際性
海商法是國內法,但它又具有很強的國際性,這從海商法的歷史發展以及當今各國的海商法與有關國際公約的相互銜接中即可看出。海商法最早起源於西歐,在它剛產生時,並不屬於國內法,而是以國際性規范形式出現的。例如最早流行於東地中海一帶的《羅得海法》實際上就是以共同海損為中心,在長期航海實踐中形成的國際海上商業習慣法。後來,中世紀在歐洲形成的三大海法,即《康蘇拉地海》、《奧列龍法》和《威斯比法》,它們不屬於哪一國的國內法,而是沿岸各國都普遍承認並採用的國際性規范。最先將海商法由國際法轉變為國內法的是法王路易十四,他於1681年頒布的「海事勒令」,實際上就是一部國內海商法,在此基礎上,拿破崙1807年在制定法國商法典時又將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收編為該法典中的海商編,此即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海商法。以後西方各國相繼仿效,紛紛制定本國的海商法,這樣便完成了海商法由國際法向國內法的轉變。
但當歷史發展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國際貿易和海上航運業的迅速發展,仍然依靠由各國國內立法機關制定的海商法來調整國際海上運輸關系已顯然不適應形勢,國際社會要求制定統一海事規范的呼聲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由國際海事組織牽頭,經過反復醞釀、協商,逐漸制訂出了一系列用於調整各類海事法律關系的單行性國際公約,如用於調整國際海上貨物運輸關系的《海牙規則》、《威斯比規則》和《漢堡規則》;用於調整海上旅客運輸關系的《雅典公約》;用於指導共同海損理算的《約克—安特衛普規則》;以及用於處理國際海難救助關系的《救助公約》等。這些國際公約以及有關國際慣例匯集在一起,實際上就起著國際海商法的作用。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雖然存在著國際海商法和國內海商法並立的局面,但大多數國家的國內海商法都在向國際海商法靠攏。如有的國家將國內海商法的條款修改,以適應有關的海事國際公約,有的國家則直接通過國內立法,將有關的國際公約轉變為國內海商法。我國海商法在起草過程中也參照採納了大量的國際公約、國際慣例以及國際上通行的許多標准合同格式,包括吸收了不少國際海事立法中的最新成就。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海商法由國內重新走向國際統一已在所難免。而這一特徵則更是其他許多國內法,特別是民法所不具有的。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所以決定了海商法的效力原則不能簡單地照搬民法中的屬地與屬人相結合的效力原則。對此,誠然在國際法學界,也有人通過擬制的方法,即賦予船舶以自然人的某些特徵,或者將其比擬為浮動的國土,以此適用屬人原則或者屬地原則。然而,擬制畢竟只是擬制,而不是現實。船舶終歸只是一種物,它不能像自然人那樣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以歸入屬人原則顯然不妥;另外,由於船舶固有的財產性(財產可以抵押、買賣、繼承、轉讓),也使船舶在被視為領土時,可能引起理論上的困擾,並且當一國的船舶航行於另一國領海時,還會引起領土概念上的重疊。更何況擬制自然人同擬制領土本身又是互相矛盾的,船舶不能同時既適用屬人原則又適用屬船原則。所以我們只有擺脫傳統的民法觀點,大膽地從理論上重新進行探索,才能確定最恰當、最合理和最符合海商法實際的效力原則。
Ⅸ 國際海商法和中國海商法的立法比較
沒有國際海商法這個法~但有相關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維斯比規則,漢堡規則等。。。我國海商法主要是參考上述主要規則而出來的~
Ⅹ 中國海商法里提單的定義是什麼
是指用以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提單中載明的向記名人交付貨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貨物,構成承運人據以交付貨物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