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法案例分析答案
❶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答案滿意後150贈送)
1.AES的損失應為5000美元。
2.可以適用減輕條款,即77條,聲稱另一方違反合同的一方,必須按回情況採取合理措答施,減輕由於該另一方違反合同而引起的損失,包括利潤方面的損失。如果他不採取這種措施,違反合同一方可以要求從損害賠償中扣除原可以減輕的損失數額。
本案當中,原告在7月到9月間,本可以從其他供應商那裡,以55 000美元的價格購入電腦設備。而他卻等到12月1日才高價購買代替品,並因拖延而遭受2 000美元的額外損失。由於自己的原因而未能避免損失擴大,擴大的部分,被告不負賠償責任。
3.教訓:當一方預期違約時,未違約方應當立即採取適當措施對損失進行救濟,盡合理努力避免損失擴大。
❷ 國際商法的案例分析 答案 急!
一、
全部復為共同海制損,
依據:
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行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根據慣例,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 應由船舶、貨物和運費三方按最後獲救的價值多寡,按比例進行分攤。
單獨海損(particular average) 是指除共同海損以外的部分損失,即被保險貨物遭遇海上風險受損後,其損失未達到全損程度,而且該損失應由受損方單獨承擔的部分損失。
構成共同海損的條件:
船方在採取措施時,當時必須確有危及船、貨共同安全的危險存在;
船方所採取的措施,必須是為了解除船、貨共同安全的危險,有意識而且是合理的;
所作犧牲具有特殊性,支出的費用是額外的,是為了解除危險,而不是由危險直接造成的;
犧牲和費用的支出最終必須是有效的,也就是說經過採取某種措施後船舶和/或貨物全部或一部分最後安全抵達航程的終點港或目的港,從而避免了船、貨同歸於盡的局面。
二、
倒簽屬於詐騙行為,運輸合同無效,深圳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❸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題
答 :1)貨損責任應由賣方負擔。
2)《2000 年通則》規定:在 CFR 術語下,賣方在版貨物裝船後應權及時向買方發出裝船通知,以便買方及時辦理保險。
3)在本案例中,賣方在貨物裝後,由於疏忽未能及時向買方發出裝船通知,致使買方未能及時投保。按《2000 年通則》的規定,由此而產生的貨物滅失風險應由賣方承擔。
❹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求答案 急!!!
1,合同不成立,對要約的實質變更視為一個新的要約,對方沒有接受,雙方回沒達成合意。故答合同不成立。
2.,有,我方在回復對方的時候不應該做出實質性的改變,這樣如果對方不同意,我們就失去了承諾的機會了,因此,可以看出回復的時候沒有充足的考慮,而喪失了商機。
❺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規定,根本性違約(fundamental breach)是指違約方的故內意行為造成的違約,如賣容方完全不交貨,買方無理拒收貨物、拒付貨款,其結果給受損方造成實質損害(substial detriment)。
如果一方當事人根本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宣告合同無效,並可要求損害賠償。
非根本性違約(nonfunbamental breach)是指違約的狀況尚未達到根本違反合同的程度,受損方只能要求損害賠償,而不能宣告合同無效。
1.從題目中看,賣方知道10月7日才將該批貨物裝船,所以是買故意產生的違約
2.所以對於賣方的根本性違約,買方有權要求賠償甚至撤銷合同
❻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題
1,一號船艙:免責。
海牙規則規定了船東的免責事由,其中船東的第一基本義務就是內適航義務。即,使船容舶適航的責任。
改義務具體要求: a. 在開航前與開航時船舶適用於航行; b. 船員的配備、船舶裝備和供應適當
本案中,一號倉進水的原因是一個完好的螺帽下的螺絲出現裂縫,而該貨輪開航前經具有資格證書的驗船師檢驗認為是適航船舶,如此來看該事項屬於合格的驗船師用標準的檢驗手段仍無法發現的船舶潛在危險。故船方免責。(參見海牙規則-承運人豁免事項第16項:雖克盡職責亦不能發現的潛在缺點。)
2,三號船艙:承擔過失責任
海牙規則規定的承運人豁免事項第1項規定,船長、船員、引水員或承運人的雇傭人員,在航行或管理船舶中的行為、疏忽或不履行義務。該規定僅限於管船行為。
本案中,貨物受損是因為一船員打開三號貨艙的艙蓋後,未將艙蓋關嚴,致使雨水進入貨艙。該行為完全屬於管貨行為。因此不屬於承運人免責的事項,故船方應承擔過失責任。
❼ 急求國際商法貨物買賣合同法案例分析答案
不成立,B方的回復中「已匯交你方銀行1000英鎊,該款在交貨前由銀行代你方保管,請確認在本專電日期20天內交貨」屬是對原要約的修改,而不是對要約的承諾,是反要約。
<<公約>>規定,如果受要約人在承諾中將要約的內容加以擴充,限制或變更,從原則上說,這就不是承諾而是一項反要約,它是對原要約的拒絕,不能發生承諾的效力。所以本案中的合同不能成立。
❽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1,均不能成立。甲作為普通合夥人對退夥前的債務負無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退夥人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如果甲為有限合夥人,對退夥前的債務,負有一定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有限合夥人退夥後,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有限合夥企業債務,以其退夥時從有限合夥企業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
丁作為入伙的合夥人,(1)如果為普通合夥人,對入伙前的債務負無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入伙的新合夥人與原合夥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入伙協議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2)如果為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的債務負有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新入伙的有限合夥人對入伙前有限合夥企業的債務,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乙如果為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無限責任,與其他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連帶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法對普通合夥人承擔責任的形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同樣,丙的說法也不對。丙為勞務出資,為普通合夥人,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無限連帶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十六條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也可以用勞務出資。 合夥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評估。 合夥人以勞務出資的,其評估辦法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並在合夥協議中載明。
合夥企業法第六十四條有限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作價出資。 有限合夥人不得以勞務出資。
2,解散企業的時候,合夥人分配了企業財產,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應當負有賠償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清算人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合夥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財產,損害債權人利益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合夥企業解散,應當由清算人進行清算。 清算人由全體合夥人擔任;經全體合夥人過半數同意,可以自合夥企業解散事由出現後十五日內指定一個或者數個合夥人,或者委託第三人,擔任清算人。 自合夥企業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未確定清算人的,合夥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合夥企業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合夥企業財產在支付清算費用和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用、法定補償金以及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進行分配。
根據題目描述,該企業已經不存在剩餘財產。所以基於合夥企業財產賠付債權人已經不可能。
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企業注銷後,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仍負有無限連帶責任。
由普通合夥人中的一個或者幾個、所有對企業負無限責任。
3,合夥人應當按照以下順序賠付,1),按照合夥協議的規定,2)各合夥人協商,3),按照實繳出資比例,4),平均。
合夥企業法三十三條: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❾ 國際商法案例的分析題 合夥企業
一,乙,丙抄權利:1,分享襲利潤,因合夥協議又規定則按規定分配利潤
2,參與經營管理的權利
3,監督和檢查賬目的權利
4,獲得補償的權利
二,不能。這是根據合夥人的義務出發的,合夥人要求有忠實的義務,即合夥人必須為企業的最大利益服務,不得經營與合夥企業相競爭的事業,違反忠實義務所獲得利益,必須全部交給合夥企業
三,1,合夥人之間對甲的權利有所限制,不得用於對抗不之情的第三人,但如果第三人同該合夥人進行交易時,已經得知該合夥人的權利受到限制而無權處理該項業務,則該合夥人所做的行為不能約束企業和其他合夥人
2,每個合夥人在機型合夥企業的通常業務中所作的行為,對合夥企業和其他合夥人都具有約束力。
3,合夥人在從事通常合夥業務的過程中所做的侵權行為,應有合夥企業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