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屬人屬地
⑴ 如何理解我國刑法關於屬人管轄權的規定
刑法第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該條是對我國刑法屬人管轄權的規定。根據上述規定,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我國刑法規定之罪的,不論按照當地法律是否認為是犯罪,也不論其所犯罪行侵犯的是何國或者何國公民的利益,原則上都適用我國刑法。只是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該公民所犯之罪法定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所謂「可以不予追究」,是表明不予追究的一種傾向性,並非絕對不追究,而是保留追究的可能性,認為必要時,也可以追究。但如果是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域外犯罪,則不論其所犯之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律適用我國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這主要是考慮到這兩類人員具有代表國家形象的特殊身份、肩負特殊的職責,其工作與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故對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域外實施的犯罪在管轄上應從嚴要求。
對於我國刑法在域外的屬人管轄權,刑法第10條進一步規定,在我國領域外犯罪,依照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即使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國刑法處理。這表明我國法律的獨立性和國家主權的不受干預性,外國的審判對我國沒有約束力。但從實際合理與國際合作角度出發,為使被告人免受過重的雙重處罰,該條又規定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這樣,既維護了國家主權,又從人道主義出發對被告人的具體情況作了實事求是的考慮,體現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⑵ 刑法中屬地原則與屬人原則的關系 屬地原則與普遍原則的關系!
這些原則是為了擁有審判資格而設立的。它們是一個排除適用的關系,按版刑法條文的順序,權依次排除……屬地>屬人>保護>普遍;
屬人原則和屬地原則,如果可以使用前者就不會適用後者,而並不是二者擇其一,只有前者不能被適用才可以適用後者;
至於屬地與普遍,兩者也與前面差不多,但是普遍原則針對的是某些特殊犯罪而已。
可以在線交流一下的。
⑶ 關於刑法的空間效力:屬地原則為主,屬人原則,保護原則,普遍原則為輔。具體斷案的時候如何使用此項
刑法的空間效力分為
1、屬地管轄原則
2、屬人管轄原則
3、保護管轄原則
4、普遍管回轄原則
刑法答空間使用范圍或說空間效力就是要解決刑法在什麼樣的空間范圍內適用,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還是在一定的公民范圍內,還是以保護本國利益為准則,從而有所謂的屬地原則\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而產生的普遍管轄原則.
⑷ 刑法屬人原則問題
刑法中的屬人原則以人的國籍為標准,凡是本國人犯罪,不論是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刑法》第7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7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根據上述規定,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無論按照當地法律是否認為是犯罪,亦無論罪行是輕是重,以及是何種罪行,也不論其所犯罪行侵犯的是何國或何國公民的利益,原則上都適用我國刑法。只是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該中國公民所犯之罪的法定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才可以不予追究。所謂「可以不予追究」,不是絕對不追究,而是保留追究的可能性。此外,如果是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軍人在域外犯罪,則不論其所犯之罪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法定最高刑是否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國司法機關都要追究其刑事責任。這主要是考慮到對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域外犯罪管轄應從嚴要求。
刑法第10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⑸ 簡述我國刑法的屬人管轄權
屬人管轄權是指國家有權對具有其本國國籍的人或物均具有管轄的權利。按照管轄對象不同,分為屬人管轄和屬物管轄。
我國《刑法》的適用問題
1、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適用。
(1) 在我國領域內的適用。
根據我國《刑法》第六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2) 在我國領域外的適用。
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這體現了保護原則。
2、對外國人適用
(1) 在我國領域內的適用。
除了享有刑法規定的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外,其他外國人犯罪的一律適用我國刑法。
(2) 在我國領域外的適用。
第八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5)刑法屬人屬地擴展閱讀:
從對屬人原則限制的方式上看,則主要有三種:
(一)概括式,即以法定刑較重為本國刑法適用的標准,而不考慮具體的罪名。此以我國現行刑法為代表。
(二)列舉式,即規定本國刑法的適用以條文列舉的罪名為限。此以日本刑法為代表。
(三)兼采概括式與列舉式的做法。我國79年刑法即是如此。根據規定,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無條件適用我國刑法的,只限於反革命罪、偽造國家貨幣罪、偽造有價證券最、貪污罪、受賄罪、泄露國家秘密罪、冒充國家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罪、偽造公文、證件、印章罪等八種犯罪;
如果是犯其他犯罪的,則必須受「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和按犯罪地的法律也應受處罰兩個條件的限制。
⑹ 刑法如何區分屬人原則和屬地原則
你好
一、個人認為抄,以屬地原則為主,以屬人原則為輔;
二、凡在中國領域內犯罪的(犯罪行為或者結果任何一項發生在中國領域內即可),都適用本法;即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均適用;
三、中國人、外國人在國外犯刑法規定之罪的,法定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適用刑法;但是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四、享有外交特權、豁免權,國際條約、少數民族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⑺ 刑法屬地和屬人問題
a。死者為其他國家公民同樣適用中國法律。
刑法 第六條【屬地管轄權】凡在中回華人民共答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屬人管轄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⑻ 我國刑法是屬地主義為主還是屬人主義為主
我國法的適用以屬地主義為基礎,以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為補充的原則 。屬地主義:在內我國境內發生的容一切糾紛,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這是原則;
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在我國境內發生的爭議,可以適用當事人所屬國家或按照國際條約或國際慣例確定的國際准則適用法律,這個是補充;
現代國家都是主權國家,在我國境內發生的事情,均屬於主權管轄范圍之內的事情,主權,只有主權國家自己做出讓步才可以.所以,當然是優先適用我國法律,然後再在某些特種情況下做出讓步,適用其他國家法律或國際法准則.
⑼ 刑法的空間效力中,屬地原則和屬人原則的具體解釋是什麼,這兩者之間是否矛盾呢謝謝~
不可能矛盾,屬地原則優先,屬地原則不能管轄的,才適用屬人原則。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