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涉司法

涉司法

發布時間: 2020-12-29 10:21:41

『壹』 全國司法機制改革涉及司法行政的有哪些

與行政的區別。與行政都是執行法律的個別化的或具體化的行為,統一於廣義的執法活動。但是,行政是實現國家目的的直接活動,而是實現國家目的的間接活動。二者追求的價值目標不同、性質不同、社會功能不同、運行方式不同。

一、從本質上看,權與行政權的有一下區別:

(一)權與行政權追求的價值目標不同。權追求的價值目標是「公正與效率」,在追求公正的同時,兼顧效率、效益等其他價值目標。與權不同,行政權追求的價值目標則是「效率、秩序與公正」,它在追求行政效率、行政秩序的同時,兼顧公正等其他價值目標,但效率和秩序則是行政權追求的首要目標。

(二)權與行政權的性質不同。權是一種判斷權,它是指在訴訟過程中,法官按照預設的法律規則和原則,對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爭議事項進行審理,然後作出具有確定力、執行力的裁判結論,從而以權威性、終局性的方式解決爭端的一種國家權力。權作為一種判斷權,它具有中立性和獨立性,要求法官在處理各種爭議時,地位超然,不偏不倚,居中裁判,從而實現權之基本價值追求——公正。行政權的性質則與此不同。行政權是一種處理權,即行政機關依照一定的原則和方式,依自己的單方面意志對行政管理相對人作出某種行政處理決定的權力。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作出行政行為時,其本身即為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且在該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因此,行政權不可能具有中立性。

(三)權與行政權的功能不同。權與行政權的社會功能是不同的。權的功能:一是以國家強制力作後盾,通過設置正當程序,強制違反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履行義務或承擔法律責任,或者對發生爭議的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關系進行確認,使受到損害的一方當事人的權利能夠得以恢復或補救,從而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沖突;二是通過權對行政權的制約和監督,防止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侵犯公民個人權利,平衡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因此,權的設立與行使的主要功能是為各種各樣的權利提供一種最終的救濟渠道,並對各種各樣的國家權力施加一種特殊的審查和控制機制,以便為個人提供一種表達冤情、訴諸法律的基本途徑,使得那些為憲法所確立的公民權利能夠得到現實的保護。行政權的功能則在於,通過行政主體的行政管理活動,促使行政管理相對人自覺遵守和維護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從而實現行政機關管理社會事務、公共事務的目的。雖然行政權在運行過程中,也會涉及到公民個人權利的保護問題,但由於行政主體在進行行政管理活動時,是以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代表和化身出現的,因此,行政活動所產生的直接的、主要的法律功能便是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維護,保證國家的行政管理秩序不至於因個人的行為而受到破壞。

(四)權與行政權的運行方式不同。權與行政權運行的最主要區別是權的行使具有被動性的特徵。權的被動性是基於公正性的最高價值追求和中立性的需要。中立性要求權的行使必須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否則就有可能破壞的公正性。權能獨立存在的價值即在於它能充分保證公正性的實現。的被動性要求法院在當事人未提起訴訟時,不能借口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主動啟動訴訟程序,即使是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也不得主動予以追究。當然,權行使的被動性僅僅是訴訟程序啟動時的被動性。權一旦啟動,在訴訟程序中則不一定始終處於消極、被動的狀態。在權啟動後所引起的訴訟法律關系之中,作為權主要內容的審判權將發揮極為重要的主動性作用。而行政權基於及時、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的需要,其明顯具有主動性的特點。
行政權干預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即使是嚴格實行三權分立的國家,行政權的行使也呈現擴張趨勢。人們普遍認為,對於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改善,社會環境的治理,以至各種災害的預防和消除,綜合國力的增強,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權相反,行政機關不能對違法行為聽之任之,對公民權益遭受侵害視而不見。行政權行使的主動性和擴張性是社會發展之必然。而與這種必然發展趨勢聯系最為密切的是,人們既要求行政機關提供積極有效的服務和良好的福利,又要求對行政權力的擴張和膨脹實施有效監督,並對行政權力侵犯公民權利的行為給予法律救濟的途徑。因此,有權力就有制約,有損害就有救濟,權的運行過程就是對行政權的監督、制約過程。

二、從形式上看,與行政相比,具有如下特徵:

(一)獨立性。在組織技術上,機關只服從法律,不受上級機關、行政機關的干涉。而行政機關實行「首長負責制」,下級機關必須服從下級機關,一級服從一級,全體行政人員必須最終對行政首長負責;

(二)被動性。法律適用活動的慣常機制是「不告不理」,程序的啟動離不開權利人或者特定的提請或訴求,但者從不能主動發起一個訴訟。而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往往具有主動性;

(三)交涉性。法律適用過程離不開多方當事人的訴訟參與:在刑事訴訟中需要控辯雙方的辯駁、質證、對抗;在訴訟中需要原被告雙方的協商、交涉、辯論。而行政權力的行使,更多地是行政機關的命令;

(四)程序性。法律適用過程離不開多方當事人的訴訟參與,者所做的裁判,必須是在受判決直接影響的有關各方參與下,通過提出證據並進行理性說服和辯論,以此為基礎促進裁判的製作。而行政機關也要求嚴格執行實體法和程序法,但行政程序比程序要簡單易行的多。

(五)普遍性。的過程是運用法律解決個案糾紛,將法律適用於個案的過程。案件的解決意味著個別性事件獲得普遍性,普遍性在個別性事件中得以實現。而行政管理對象要復雜的多,具有更多的特殊性。

(六)終極性。法律適用是解決糾紛、處理沖突的最後環節,法律適用結果是最終性的決定。相對其他的糾紛解決方式,成為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解決爭端的手段。行政處罰往往不具有終極性,當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貳』 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涉及司法行政業務的內容

一,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論述司法行政業務(律師等)發展方向的,主要集中在《決定》的第五部分第(三)、(四)款;
二,具體內容:
五、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三)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法律幫助;
發展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業,統籌城鄉、區域法律服務資源,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
(四)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構建對維護群眾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保障合理合法訴求依照法律規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
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完善仲裁製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健全行政裁決制度,強化行政機關解決同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民事糾紛功能。
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落實領導責任制。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防範化解管控影響社會安定的問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絕不允許其形成氣候。依法強化危害食品葯品安全、影響安全生產、損害生態環境、破壞網路安全等重點問題治理。

『叄』 行政機關合法干涉司法機關的非法行為,可以嗎

中國現行《憲法》
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三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我和樓主的意見一致,我不認為行政機關可以干涉司法機關的行為,
從法律條文的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司法機關要對產生它的人大負責,對上級司法機關負責(檢察機關上下級是領導關系,下對上負責市應該的)行政機關無權干涉司法機關的行為(我指得是司法行為,如果是檢察院想申請土地蓋家屬樓的話,那它作為行政相對人,當然與行政機關有關)
按照我國的國家權力的分配格局來看,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都是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當然它們都要受黨的領導,那麼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理論上是平級的。不存誰領導誰的問題。
但是由於我國的司法傳統,從唐朝開始,我國的司法機關都比行政機關低半格,從唐朝著名的「三司推事」制度上可以看出:當時刑部作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但是每逢大案,常常由大理寺卿會同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共同審理(注意,刑部派出的是副職,正職是刑部尚書,而其他兩機關都是正職)
按照我國現行的權力格局來看,我國的司法機關的首長也是相對於當地的行政首長低半級(比如設區地級市的中級法院的院長和檢察院的檢察長都是副廳級【副市級】而當地的市長則是正廳級)

所以這是我的觀點

『肆』 政府幹涉司法,影響司法公正怎麼辦

如果是去干涉法院,或脅迫當事人,才是干預司法

『伍』 銀行貸款出現涉及司法訴訟是怎麼回事

法院會出具裁定拍賣有效的裁定書,
同時會派二名以上工作人員到辦理過戶的房管部門,
並出具協助執行通知書要求辦理過戶手續,
過戶的費用按拍賣的約定承擔。

『陸』 任何國家都不得干涉司法機關行使司法權嗎

任何國家太大了吧,自己國家的是幹嘛其它國參與,只要司法機構合法使用權力就沒事

『柒』 政府幹涉司法怎麼辦

十八屆四中復全會公報制明確提出,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全會提出,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這意味著對違反法定程序干預司法的領導幹部將予以問責,並且是要動真格的予以「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
按照十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有領導幹部干涉司法的可以向上級紀檢部門甚至向中央巡視組反映情況。

『捌』 政府官員可以干涉司法嗎

政府官員分為很多種類,製法,立法,執法,等 不同部門的不應該互相干涉,不能越級報告等…… 但是人情的話,你懂的,只要有錢~~都可以搞定的。

『玖』 中國該怎麼解決權力干涉司法呢

對法外干預須零容忍: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都回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答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2015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築起了防止權力干預司法的制度籠子。
法外干預就是拿司法當兒戲,領導幹部過問、插手司法活動影響公平公正,是法律權威抵不過權力淫威的體現。2015年11月6日,中央政法委首次通報5起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典型案件,加上這次通報的7起,共12件。讓鐵規發力,讓制度生威,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拾』 政法委干涉司法是合法的嗎

政法委全稱中國共產黨黨委政法委員會,是黨的機關,本來就不屬於國家機回關序列,更不是國家答司法機關了,嚴格來說在憲法條文中根本找不到他的權力來源,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26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其中可沒包括政法委這種黨的機關,所以不能說不合法,也不能說合法,懂了么?如果嚴格說來,這類條文是屬於非任意性規范,就是如果法律沒有明文規定,那麼應視為非法,所以嚴格從法理來講是不合法的。我們的憲法隻字沒有提及黨的權力,但是由於我國國情是黨領導一切,所以政法委具有實質上的權力。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的利與弊 發布:2025-04-25 12:48:54 瀏覽:29
三大訴訟法的簡易程序 發布:2025-04-25 12:39:36 瀏覽:573
公司規章制度中是否可以約定罰款 發布:2025-04-25 12:34:36 瀏覽:823
期貨法律法規題型 發布:2025-04-25 12:30:23 瀏覽:46
勞動法工資薪金結構 發布:2025-04-25 12:29:29 瀏覽:297
假的法院封條 發布:2025-04-25 12:28:51 瀏覽:452
論刑法分論 發布:2025-04-25 12:03:35 瀏覽:337
安徽大學法學院官網 發布:2025-04-25 12:03:02 瀏覽:628
深圳法官黑 發布:2025-04-25 12:02:49 瀏覽:463
李佳行政法2015 發布:2025-04-25 12:01:58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