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行為能力刑法
A. 什麼是限制行為能力人
一、8周歲以上不滿周歲的未成年人。但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以自己的勞動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就是16歲以上不滿18歲已經工作了的人)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完全精神病的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刑法中的限制行為能力人:年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其有監護能力的近親屬擔任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屬於心智健全,主要依據自然人的認知能力來判斷。這一標准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而設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理解並能預見其後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確認和劃分民事行為能力的基礎,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取決於其意思能力的狀況。
(1)限制行為能力刑法擴展閱讀:
界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首要標準是年齡,因為一個人的年齡與他的智力發育程度和精神發育是否健全有直接聯系。
近代民法已經知道了劃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年齡界限的偉大意義。一般來說,各個國家的未成年人的發育成熟年齡上基本相同,未必有什麼差距,但是 各個國家的民法仍然按不同的年齡來劃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
這是跟各國的歷史傳統、宗教信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相聯系的。就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年齡而言,大多數國家界定為l 8周歲以下,也有的國家規定為20或21周歲以下。
從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自然人的行為能力是其獨立做 有效之法律行為的資格,這種資格的取得,主要是由自然人的認知能力決定的,而年齡是自然人獲得認知能力的最基本條件。"蓋人的思慮智慧因年齡而異,與年俱進,可作為意思能力是否健全的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限制行為能力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B. 十八周歲以上是完全行為能力人,刑法上十四到十六周歲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十六到十八周歲是什麼
十八周歲以上是完全刑事能力的人,刑法上十四到十六周歲是相對刑事能力內的人,十六到十八周容歲也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只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 炸、投 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C. 為什麼民法和刑法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一樣
一.刑法針對的是刑事責任能力,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6周歲,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4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不負刑事責任; 二.民法針對的是民事責任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為18周歲,限制行為能力為10周歲,無行為能力為不滿10周歲; 三.以上兩者的側重點不同,針對的對象也不同,所以兩者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同.
D. 刑法限制行為能力看守所收押嗎
一般也收押,抄除非滿足下襲列條件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
第十條 看守所收押人犯,應當進行健康檢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收押:
(一)患有精神病或者急性傳染病的;
(二)患有其他嚴重疾病,在羈押中可能發生生命危險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罪大惡極不羈押對社會有危險性的除外;
(三)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周歲的嬰兒的婦女。
E. 關於我國刑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對於因年齡問題不予、免於或者減輕處罰是如何具體規定的
刑法:14歲以下不追究刑事責任,14到16周歲之間對八種特別嚴重的刑事犯罪追求刑事責任專,屬如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等。16周歲以上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要追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發病期間也不追求刑事責任。14到18周歲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並且不能被判處死刑。
行政法:行政法是各種行政法律法規的總稱,我只說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規定吧。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
民法:10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對其民事行為負責;10周歲到18周歲之間(或16歲以上以自己能力生活)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對與其智力相當的行為負責;18周歲或以獨立能力生活的16周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承擔民事責任。
夠相信了吧。
F. 刑法中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定罪
年滿14不滿16的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對刑法所規定的8項罪名負刑事責,其以外的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對所有犯罪承擔責任,只是量刑時會從寬,相關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七條之一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G. 刑法上10歲以上14歲一下叫什麼人啊是刑法中的限制行為能力人還是無行為能力人啊謝謝要准確的
刑復法上10歲以上14歲以下的人為無刑事制責任年齡;14歲以上不滿16歲,為限制刑事責任年齡,只對殺人、強奸、搶劫等8種行為負刑事責任;16歲以上的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H. 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年齡在民法和刑法中的范圍為什麼不同
綜合生理和心理及社會實踐中的經驗,確定的年齡段劃分.也是基於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考慮.
I. 刑法上的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指的幾歲的人
刑法中的責任能力分為3部分,分別為1 責任年齡: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專已滿屬14未滿16周歲,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重傷,強奸,搶劫,販賣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2 精神狀態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照成的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的,不負刑事責任3 聾啞人(又聾又啞),盲人
J. 年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限制刑事行為能力人只對哪八種犯罪負刑事責任
是年滿14歲,不滿16歲;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放火、爆炸、販賣毒品、投毒罪八種犯罪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