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造成司法訴

造成司法訴

發布時間: 2020-12-29 12:51:53

① 什麼是司法訴訟

訴訟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內下,依法解決訟容爭的活動。平等主體當事人之間發生經濟糾紛提起訴訟,適用《民事訴訟法》解決紛爭。

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依法進行下列工作:

1、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對公訴案件的審判,一般都應依法由審判員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並依法確定1人為審判長。在確定合議庭組成人員時,還應確定書記員人選。

2、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10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對於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託辯護人,或者在必要的時候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將開庭的時間、地點在開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審判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對於適用簡易程序的法庭審判,人民檢察院可以不派員出席法庭。

4、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3日以前送達。

5、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② 民事案件審理中可獲得司法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6年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8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釋〔2016〕2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6年2月1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8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9月7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及有關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國家賠償工作實際,現就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案件的若干法律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執行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賠償。

第二條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包括以下情形:

(一)對沒有實施妨害訴訟行為的人採取罰款或者拘留措施的;

(二)超過法律規定金額採取罰款措施的;

(三)超過法律規定期限採取拘留措施的;

(四)對同一妨害訴訟的行為重復採取罰款、拘留措施的;

(五)其他違法情形。

第三條違法採取保全措施,包括以下情形:

(一)依法不應當採取保全措施而採取的;

(二)依法不應當解除保全措施而解除,或者依法應當解除保全措施而不解除的;

(三)明顯超出訴訟請求的范圍採取保全措施的,但保全財產為不可分割物且被保全人無其他財產或者其他財產不足以擔保債權實現的除外;

(四)在給付特定物之訴中,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採取保全措施的;

(五)違法保全案外人財產的;

(六)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不履行監管職責,造成被保全財產毀損、滅失的;

(七)對季節性商品或者鮮活、易腐爛變質以及其他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採取保全措施,未及時處理或者違法處理,造成物品毀損或者嚴重貶值的;

(八)對不動產或者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特定動產採取保全措施,未依法通知有關登記機構不予辦理該保全財產的變更登記,造成該保全財產所有權被轉移的;

(九)違法採取行為保全措施的;

(十)其他違法情形。

第四條違法採取先予執行措施,包括以下情形:

(一)違反法律規定的條件和范圍先予執行的;

(二)超出訴訟請求的范圍先予執行的;

(三)其他違法情形。

第五條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包括以下情形:

(一)執行未生效法律文書的;

(二)超出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數額和范圍執行的;

(三)對已經發現的被執行人的財產,故意拖延執行或者不執行,導致被執行財產流失的;

(四)應當恢復執行而不恢復,導致被執行財產流失的;

(五)違法執行案外人財產的;

(六)違法將案件執行款物執行給其他當事人或者案外人的;

(七)違法對抵押物、質物或者留置物採取執行措施,致使抵押權人、質權人或者留置權人的優先受償權無法實現的;

(八)對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不履行監管職責,造成財產毀損、滅失的;

(九)對季節性商品或者鮮活、易腐爛變質以及其他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採取執行措施,未及時處理或者違法處理,造成物品毀損或者嚴重貶值的;

(十)對執行財產應當拍賣而未依法拍賣的,或者應當由資產評估機構評估而未依法評估,違法變賣或者以物抵債的;

(十一)其他錯誤情形。

第六條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有毆打、虐待或者唆使、放縱他人毆打、虐待等行為,以及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適用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第四項、第五項的規定予以賠償。

第七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二款和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情形的;

(二)申請執行人提供執行標的物錯誤的,但人民法院明知該標的物錯誤仍予以執行的除外;

(三)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保管人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違法動用、隱匿、毀損、轉移或者變賣的;

(四)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五)因不可抗力、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造成損害後果的;

(六)依法不應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其他情形。

第八條因多種原因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損害的,應當根據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擴大所起的作用等因素,合理確定賠償金額。

第九條受害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擴大也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擴大所起的作用等因素,依法減輕國家賠償責任。

第十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損失,已經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獲得賠償、補償的,對該部分損失,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六條規定情形,侵犯公民人身權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計算賠償金。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後果的,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至第五條規定情形,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並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財產不能恢復原狀或者滅失的,應當按照侵權行為發生時的市場價格計算損失;市場價格無法確定或者該價格不足以彌補受害人所受損失的,可以採用其他合理方式計算損失。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且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已經依照法定程序拍賣或者變賣的,應當給付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的價款。

人民法院違法拍賣,或者變賣價款明顯低於財產價值的,應當依照本解釋第十二條的規定支付相應的賠償金。

第十四條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第六項規定的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是指法人、其他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為維系停產停業期間運營所需的基本開支,包括留守職工工資、必須繳納的稅費、水電費、房屋場地租金、設備租金、設備折舊費等必要的經常性費用。

第十五條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第七項規定的銀行同期存款利息,以作出生效賠償決定時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年期人民幣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基準利率計算,不計算復利。

應當返還的財產屬於金融機構合法存款的,對存款合同存續期間的利息按照合同約定利率計算。

應當返還的財產系現金的,比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支付利息。

第十六條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返還的財產系國家批準的金融機構貸款的,除貸款本金外,還應當支付該貸款借貸狀態下的貸款利息。

第十七條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承租人或者其他合法佔有使用財產的人,依據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申請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家賠償案件立案工作的規定》予以審查立案。

第十八條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執行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系因上一級人民法院復議改變原裁決所致的,由該上一級人民法院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據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申請賠償的,應當在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終結後提出,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人民法院已依法撤銷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的;

(二)人民法院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三)經訴訟程序依法確認不屬於被保全人或者被執行人的財產,且無法在相關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中予以補救的;

(四)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書已確認相關行為違法,且無法在相關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中予以補救的;

(五)賠償請求人有證據證明其請求與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無關的;

(六)其他情形。

賠償請求人依據前款規定,在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終結後申請賠償的,該訴訟程序或者執行程序期間不計入賠償請求時效。

第二十條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賠償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相應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一)需要向賠償義務機關、有關人民法院或者其他國家機關調取案卷或者其他材料的;

(二)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委託鑒定、評估的。

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賠償案件,應當對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賠償請求人主張的損害事實是否存在,以及該職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等事項一並予以審查。

第二十二條本解釋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本解釋施行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③ 司法鑒定在司法訴訟中的地位和作用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回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答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的一種活動。

④ 司法局投訴律師不盡責給當事人造成傷害。這樣的後果司法會怎麼處理

沒法處理。怎樣評價是否盡職?個人能力也有差異。

⑤ 向他人泄露公民司法訴訟信息屬違法嗎

向他人泄露公民司法訴訟信息,肯定屬於違法行為,如果造成惡劣影響的,要承擔責任

⑥ 司法損害賠償包括哪些范圍

司法損害賠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由國家給予賠償。司法機關是指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刑事偵查、監獄管理機關。司法損害賠償包括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中的損害賠償。

刑事損害賠償范圍包括:

對侵犯人身權利的損害賠償。《國家賠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予以賠償:

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對侵犯財產權的損害賠償。《國家賠償法》第16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予以賠償:

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國家不予賠償的幾種情況。《國家賠償法》第17條規定,對下列行為國家不予賠償;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依照《刑法》第17條、第18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的人被羈押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行使國家偵查、檢查、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對民事、行政訴訟中的損害賠償范圍,《國家賠償法》第31條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予以賠償。

⑦ 訴訟審判制度屬於司法制度嗎

兩者是不能完全等同的,進一步來講,兩者在邏輯關繫上並不存在何者完全覆蓋或包容另一者的狀況,客觀地來看,兩者存在著交叉的聯系,可以形象地描述為如同兩圓有部分相交集。
司法制度,嚴格地按照學術慣例,在域外,它通常只是指法院或審判制度,正如其英文之表述judicial system。那麼,在我國,依照政策、法律和慣常之理解,它則包括進一步的兩種擴大解釋,一種是包含檢察制度和法院制度;另一種是公檢法等更大的內涵。所以說,在國內表述和應用該詞語時,一定要有明確的延伸性闡釋,不然則會造成歧義。此外,從組織學來講,司法制度顯然又可分為基本的兩個成分,制度組織和制度程序性設計,前者可細化為組織制度中的人財物以及基本的制度結構、後者則是組織職能運行所需要的基本程序,這里包括程序法上的規定,但並不簡單地就是程序法上的設定。例如,一國程序法、法院或檢察院組織法中都有關於組織權能運作程序的基本規定,程序法上的審級要求、組織法上的法官獨立審判等等。最典型的是域外檢察院的指令權、檢察官客觀義務權要求,其規定了權能運作的程序,但顯然同程序法規定的公訴、上訴、審級要求不同。
訴訟法律制度,這個表述直觀地去理解是指訴訟法律中所包含的內容而涉及到得各項制度,顯然范圍和所指是更大的,並且在中國語境下比司法制度的表達更加寬泛。如果以此來理解,它顯然可以包含法院、公安、檢察院、律師、仲裁等等跟訴訟法律相關的制度。所以,司法制度和訴訟法律制度的關系顯然是有交集,而不存在同屬的關系。
客觀地講,對這些大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准確,無論在寫作和同人言談時,一定要有所限定。否則,會造成彼此之間的歧義!

⑧ 司法與訴訟的關系

司法是相對於公權力方面而言的,同一層面的還有行政和立法,而訴訟是通過國家強制力保障私權利的方法,所以我們經常說訴訟為「尋求司法救濟」

⑨ 什麼是訴訟

訴訟,俗稱打官司,是指司法機關和案件的當事人,在其他訴訟參與人的配合下,為處理案件所進行的全部活動。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有三個基本階段,即起訴、審判、執行。刑事訴訟還包括偵查。在訴訟過程中,司法機關處於主導地位,當事人則基於訴訟法所確定的權利和義務,在司法機關的主持下進行活動。

訴訟是一種法定的司法程序,是在有關國家司法機關的主持或主要作用下,由有關訴訟參加人或參與人參加,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或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一種活動。訴訟具有國家性、法律性、程序性、強制性等特徵。訴訟必須有有關國家司法機關的主持或主要作用,否則便不為訴訟。在我國,訴訟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大類。

刑事訴訟就是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法院的主持或主要作用下,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害人以及辯護人、證人、鑒定人等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參加,依照法定的程序,採用法定的方法和手段,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一種活動。刑事訴訟是一種國家行為,具有很強的法律性、程序性和強制性。除公安、檢察、法院和法律確認的國家機關之外,任何其他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都不得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和審判權。任何人非經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審判都不得被認為有罪,任何人非經檢察機關批准或決定或由法院決定都不得被逮捕。刑事訴訟的結果是產生犯罪人,犯罪就要受到國家最嚴厲的制裁——處以刑罰。因此,刑事訴訟是非常嚴肅的一種國家活動,關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個人切身的重大利益。所以,除去法定的公、檢、法機關,任何其他機關、組織或個人都不能主導或主持刑事訴訟,並且這些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時必須慎之又慎,嚴格依法辦事,否則就會對造成當事人損害的行為給予刑事賠償甚至負刑事責任。

民事訴訟就是在法院的主持下,由原告和被告以及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等訴訟參加人參加,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經濟等權益爭議和糾紛的一種活動。民事訴訟從大的方面講包括民事案件和經濟案件兩方面的內容,但這兩類案件的解決程序卻是一樣的,都依照的是民事訴訟法,都為民事訴訟。民事訴訟也同樣具有國家性、程序性、法律性、強制性等特徵。要解決民事、經濟權益爭議,進行民事訴訟,必須有法院主持,除此之外便不為民事訴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事訴訟在社會生活中極易產生,「打官司」並非不好或傷和氣,恰恰相反,它是解決民事經濟糾紛的一種法定方式,對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糾紛擴大或激化,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行政訴訟就是在法院主持下,由原告和作為被告的有關國家行政機關以及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等訴訟參加人參加,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行政侵權糾紛的一種活動。行政訴訟也同樣具有國家性、法律性、程序性、強制性等基本特證。在行政訴訟中,有一條原則是被告衡定的原則,即行政訴訟中的被告必須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而作為當事人的原告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如果被告不是行政機關,就不為行政訴訟。再則,行政訴訟所解決的行政侵權糾紛,必須是原告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如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等行為,抽象行政行為不能成為原告起訴的對象,如行政法規。

由上述可知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訴訟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作為程序法的訴訟法,是保證刑法、民法、經濟法、行政法等實體法得以實現其基本內容的重要的和根本的保證。因此,訴訟在國家的法治生活中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是使具體的法律法規在社會生活中發揮其本來作用,使法得以實施的根本保障和必要前提。

熱點內容
西安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罰款 發布:2025-04-25 19:02:30 瀏覽:716
勞動法中關於職工上下班途中 發布:2025-04-25 19:01:22 瀏覽:562
月旦民商法研究 發布:2025-04-25 18:56:28 瀏覽:583
法院報道不實 發布:2025-04-25 18:31:28 瀏覽:223
伊法治國按鬧分配 發布:2025-04-25 18:29:18 瀏覽:509
央視996工作制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4-25 18:17:07 瀏覽:772
法院靜止 發布:2025-04-25 18:01:48 瀏覽:266
民法通則102 發布:2025-04-25 17:39:21 瀏覽:771
招標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5 17:37:10 瀏覽:401
合同法房地產 發布:2025-04-25 17:35:08 瀏覽: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