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重要考點

民法重要考點

發布時間: 2020-12-29 13:57:08

A. 專升本民法必背考點

專升本的話主要是把最近的一些考點內容科目擴展學習好就可以了。

B. 民法學的主考點

是考研還僅僅指期末考試??

C. 民法學1考試知識點復習考點歸納總結(完整版電大知識點復習考點歸納總結)-電大專科考試知識點復習考點歸

民法1的知識點復習資料並不難找,我個人覺得在電大題酷小程序里的各種復習資料相對比較齊全,還有一些相關的試題供你練習,可以鞏固你對知識點的掌握,增加你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希望它可以幫助到你。

D. 民法典都有哪些考點

01
什麼是民法典?
民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市民社會的網路全書。我國的民事法律長期採用單行法立法形式,這使得各個單行法之間難免存在不協調、不一致的問題,法官司法裁判中也長期面臨找法的困難。
民法典的編纂,立足國情,解決現實問題、回應時代要求,妥善處理單行法律間的沖突,將分散的民事法律規范組成完整的、有邏輯性的體系架構。
5月24日,主播說聯播節目上,主播海霞這樣形容民法典——專家說,民法典就是人民的權利大廈。如果說這個「典」字就是一棟樓,由很多「房間」組成,那麼這些「房間」其實就可以看成是各種現有的民事法律,民法典就是把這些法律整合在一起。這個「典」字,方正、不雜亂,其實編纂民法典也不是簡單匯編打包,而是體系化整合、豐富、完善。
02
民法典草案涵蓋哪些內容?
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物業費、離婚糾紛,民法典草案涵蓋了民事活動的方方面面。
03
民法典的最大特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巍說:「這部民法典草案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增加了人格權編。」創造性地將關於人格權的規定獨立成編,這在世界民法典的立法史中具有時代意義和實踐意義。其在更好更充分地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目標的同時,也必將為世界法治發展提供新的樣板,擴充新的模式。
「人格權編納入民法典的編纂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創舉。」我國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也曾撰文指出,「人格權編進入民法典,是時代潮流的需求,也是時代潮流發展到21世紀所必然面臨的問題。」
04
21世紀的民法典新在哪?
民法典草案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作出很多新的規定。
明確隱私的定義、保護網路虛擬財產、設立「特別法人」、明確禁止高利放貸、注入「綠色」基因到總則編和相關分編中、新增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明確夫妻共同債務范圍、增加列印或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細化網路侵權責任的具體規則……鮮明的時代特徵在民法典中充分彰顯。
「對隱私權專門作出比較詳細的規定,是人格權編的一個亮點。」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魯曉明表示,這體現了民法典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徵。
長期關注環保事業的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說,21世紀的民法典與19世紀、20世紀的民法典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必須回應一些現代問題,生態環境問題顯然是典型的現代問題之一。
05
為什麼說民法典是集大成者?
我國民法典立法歷經百年,從一窮二白到邯鄲學步,再到自主創新,創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民法體系,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事立法工作,民事立法與改革開放同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其集大成者正是即將誕生的民法典。
民法典編纂繼承了中華文化的優秀成果和民法自身積淀的優秀成果。民法是一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領域。它從羅馬法發端,經過《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民法典》。經過長期積淀,我們的民法成果非常豐厚。此次民法典編纂繼受民法的優秀成果和民法研究的豐富成果,尤其是中國學者改革開放40多年來積累的大量優秀民法研究成果。除此之外,民法典編纂還吸收了我國豐富的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

E. 法考民法側重點是

法碩和法考的思維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准備考法碩和法考,我建議你先考法碩,內再考法考。
其次,我建容議你用《考點解析》,考點解析是考試分析和聯考指南的升級版。採用雙色印刷、有特殊符號標記重點、難點、考點。考點後方都有歷年真題。考點在哪裡一目瞭然。重點、難點、考點在哪裡一目瞭然。而且有試讀,你可以看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F. 2018司法考試改革後民法怎麼學

2018年司法考試改革已經是確定無疑的事情,在此改革風雲變化之際,學生選擇正確方法復習是通過2018法考的重中之重。對此今天天平者法考為大家介紹一下:2018司法考試改革民法怎麼學。

民法復習第一步:明確考試特點

理解法條適用:

法考不是一個你背法條就能順利通過的考試,學生學民法需要注重理解,需要對所有重點法條及重點考點——如表見代理、一物數賣、無權處分、善意取得、締約過失、物權效力與債權效力之區分等——的理解。

注重實例分析:

民法知識多以實例形式考察,所以即便考生將法條規范記憶得一字不差,但只要不能准確理解且具備分析應用能力,那麼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案例題均極易出錯。

考點重復率:

民法科目存在一些重點考點,這些重點考點占據每年考試相當的分值比例,考生可通過有效把握這些重點考點來提高成績。如合同的效力樣態、表見代理、多重買賣、債權合同效力與物權變動效力的區分、善意取得與無權處分、觀念交付、地役權、擔保的競合、債權人的代位權與撤銷權、違約責任承擔方式、買賣合同風險負擔、轉租、責任競合、著作權歸屬、著作許可權制、無效婚姻、離婚財產處理、代位繼承、侵權責任主體的特別規定等。

轉載:http://www.tfakao.com/artdetail/68/0/3661.html

G. 民法總則的通過對2017年司法考試有什麼影響

您好,民法總則的通過對2017年司法考試肯定有影響,每年新通過的法律,當年的司法考試都會考。民法總則的通過,2017年司法考試變化考點,主要有以下十二個:
變化考點1
自然人出生、死亡時間按照以下順序認定:「出生證明記載→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其他證明」,改變了《民通意見》規定的「戶籍證明記載→出生證明記載→其他證明」的順序。
變化考點2
第16條:胎兒在涉及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方面,視為具有權利能力,但其分娩時為死體的除外。
該規定將對胎兒利益保護的范圍從《繼承法意見》第45條確立的遺產「特留份」制度擴大到「接受贈與」。
變化考點3
自然人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起點從《民法通則》中的10周歲改為8周歲。
如果不明白為什麼如此修改,不妨走訪幼兒園和小朋友侃侃,就明白其合理性。
變化考點4:監護制度
(1)取消「有關組織指定前置」,有關當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2)增加規定「臨時監護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遺囑指定監護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監護」,即完全行為能力人「未雨綢繆」,與相關主體事先協商確定自己日後的監護人。
(5)規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監護人資格與「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義務分離,即被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繼續履行相關義務。
變化考點5: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1)確立財產代管人「輕過失免責」規則。
(2)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時間的認定:一般情形為「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特殊情形為「意外事件發生之日」。
(3)規定撤銷死亡宣告後婚姻關系自行恢復的例外情形:配偶申明不願自行恢復。
變化考點6: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去「合法性」
《民法通則》將民事法律行為界定為「合法」行為,於是存在「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之實質區分。《民法總則》果斷去掉民事法律行為的「合法性」評價,即只要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行為,都屬於民事法律行為。
變化考點7
(1)不再區分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只要行為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在滿足其他有效要件的前提下,均有效;而超出行為能力范圍實施的行為,均效力待定。
(2)該規定結束了舊法時代對「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效力區別評價的局面(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單方行為一律無效,合同行為或有效或效力待定)
變化考點8:撤銷權的行使期限
《民法通則》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採取一刀切的規范模式:主觀標准1年。
《民法總則》將其分為三種情形:
(1)欺詐、顯失公平——主觀標准1年;
(2)脅迫——脅迫行為結束之日起1年;
(3)重大誤解——主觀標准3個月。
此外,上述三種情形均受最長除斥期間5年(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算)的限制。
變化考點9:無行為能力人不能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
這一規定改變了《民通意見》確立的「無行為能力人可以實施接受獎勵、報酬、贈與等純獲利益的民事行為有效」規則。這就意味著,無行為能力人接受贈與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
變化考點10:新增「虛假的意思表示」效力規則
(1)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法律行為——無效
(2)被(虛假行為)隱藏的法律行為——依照法律有關規定處理,也即可能有效、無效、可撤銷、效力待定,關鍵看其是否符合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
變化考點11:自己代理和雙方代理的效力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己代理」和「雙方代理」的效力規則——效力待定,而不是無效。
變化考點12:職務代理
(1)執行單位(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以單位名義從事的法律行為,對單位發生效力。
(2)單位對工作人員職權的內部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職務代理的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一般採取概括授權方式。根據該規定,工作人員只要是執行工作任務對外實施法律行為,即便沒有詳細具體授權,或者超越內部授許可權制,也構成有權代理,由單位承擔行為後果。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H. 2020專升本民法必背考點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關系,指根據民事法律規范確立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特徵:

1、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

2、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一般是自願設立的。

3、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法律關系。

三、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2、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3、民事法律關系客體。

四、民事法律關系的分類:

1、財產關系和人身法律關系。

2、絕對法律關系和相對法律關系。

3、單一民事法律關系和復合民事法律關系。

4、權利性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法律關系。

民事法律事實

一、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和意義:

民事法律事實指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終止的客觀現象。基本特徵為客觀性和法定性。民事法律事實的意義在於能引發一定的民事法律後果,包括以下情形:

1、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

2、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更。即民事法律關系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發生變化。

3、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消滅。包括絕對消滅和相對消滅。

二、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

1、自然事實。包括事件和狀態。

2、人的行為。指與人的意志有關,直接體現人的意志,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客觀現象。



(8)民法重要考點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與分類

民事法律事實,是指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民事法律規范只是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前提,它本身並不能在當事入之間發生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例如,民法規定了租賃關系,指出了產生租賃關系的各種條件,但該規定並不是租賃關系,而只是人們的行為准則。當事人之間要建立租賃關系,就需要有一個客觀情況,即訂立租賃合同這種客觀情況就是租賃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

民事法律事實的種類很多,根據其中是否包含當事人的意志,也可以把民事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兩類:

1、事件

指與人的意志無關的客觀事實。例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災害的發生,時間的經過等。這些事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其一旦發生,便會在一定的主體之間發生、變更或消滅一定的民事法律關系。例如,人的死亡會引起財產繼承關系;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使時效完成,從而使原有的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等。

2、行為

指當事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即與當事人意志直接相關的客觀事實。例如簽訂合同、實施代理等。行為可以分為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凡是符合國家法律規定或為國家法律所認可的行為是合法行為,這種行為在民法上主要表現為民事法律行為。凡是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行為就是違法行為。

(二)民事法律事實的構成

引起某一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幾個,這種由幾個法律事實共同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情況,稱為民事法律事實的構成。例如遺囑繼承關系的發生,即要有有效的遺囑行為,又要有遺囑人死亡的事實,遺囑行為和遺囑人死亡兩個法律事實,就是民事法律事實的構成。



熱點內容
房產買賣協議合同法60條 發布:2025-04-25 19:17:09 瀏覽:880
國內法律碩士申請LLM 發布:2025-04-25 19:12:43 瀏覽:125
周口律師收費標准 發布:2025-04-25 19:08:07 瀏覽:818
推動刑法修訂 發布:2025-04-25 19:07:27 瀏覽:185
西安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罰款 發布:2025-04-25 19:02:30 瀏覽:716
勞動法中關於職工上下班途中 發布:2025-04-25 19:01:22 瀏覽:562
月旦民商法研究 發布:2025-04-25 18:56:28 瀏覽:583
法院報道不實 發布:2025-04-25 18:31:28 瀏覽:223
伊法治國按鬧分配 發布:2025-04-25 18:29:18 瀏覽:509
央視996工作制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4-25 18:17:07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