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原則案例
Ⅰ 民法原則有哪些,舉例說明
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
5、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
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保護生態環境。
一、民法原則可以作為判斷依據的原因
1、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和約束功能的基本行為准則,其效力貫穿於整個民事法律制度。
2、民法的基本原則既是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也是裁判者法官對民事法律適用的基本依據。因此,民法的基本原則當然可以直接作為法官的判案依據。
二、民法基本原則的適用范圍有不同的界定。
1、民法基本原則是否必須適用於全部民事領域?如,契約自由原則僅適用於約定性民事關系,不適用於非約定性即法定性民事關系。
2、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民法,有不同的基本原則。
3、民法各基本原則之間是否可以存在派生關系,即一個基本原則是否可以為另一個基本原則所派生。
三、民法的適用具體原則:
1.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原則。從立法的等級效力看,某一個位階高的法律的效力優於位階低的法律的效力,則前者被稱為上位法,後者被稱為下位法。
2.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根據適用領域、主體、對象的不同,民法分為民事普通法和民事特別法。
3.新法優於舊法原則(後法優於前法原則)。新法優於舊法原則,是指對於同一民法關系,如果前後有兩部以上的法律予以調整時,原則上適用後頒布的法律即新法的規定。
4.強行法優於任意法原則。籠統地說,法律規范都有法律強制性、都有約束力,但是,具體說來,不同的法律規范的強制性程度並不相同,存在強弱之分。因此,法律規范根據其強制 性強弱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強行法與任意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Ⅱ 能不能麻煩哪位老師舉四五個關於:民法的案例啊,還有解析。謝謝了
民法概述
案例
1.
甲鄉人民政府為建造辦公大樓,向該鄉乙工商銀行貸款
300
萬元,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到期未能清償,於是乙銀行以
甲鄉人民政府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答:
甲鄉政府雖然處於管理階層,但是其向乙銀行貸款屬於借款合同法律關系,在這一關系中,二者之間不是管理與被管理
的不平等關系,而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有償財產流轉關系,必須符合民法等價有償的原則,具備民法調整財產關系的特徵,所
以二者之間的法律關系應該由民法調整。
案例
2.
某甲夜間駕駛汽車在公路上行駛,因事先飲酒過量,精神恍惚,汽車失去控制,將相向而行的路人乙撞死。
分析上述兩則案例中所述社會關系是否屬於民事法律規范的調整范圍?並說明理由。
答:
法律關系分為三層:第一,乙被撞死,乙的近親屬得以甲侵犯乙的生命權為由主張損害賠償,此時系民事案件,由民法
調整。第二,甲違章駕車致乙死亡,甲構成交通肇事罪,得按照刑法相關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此時由刑法調整。第三,甲
酒後駕車,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得處以相應行政處罰,此時由行政法調整。
民法基本原則公序良俗原則
僱工合同
「
工傷概不負責
」
問題:
天津市塘沽區張學珍、
徐廣秋開辦新村青年服務站,
於
1985
年
6
月招雇張國勝
(男,
21
歲)
為臨時工,
招工登記表中註明
「
工
傷概不負責
」
。次年
11
月
17
日,該站在天津鹼廠拆除舊廠房時,因房梁折落,造成張國勝左踝關節挫傷,引起局部組織感染
壞死,導致因膿毒性敗血症而死亡。張國勝生前為治傷用去醫療費
14
151.15
元。為此,張國勝的父母張連起、焦容蘭向雇
主張學珍等索賠,張等則以
「
工傷概不負責
」
為由拒絕承擔民事責任。張連起、焦容蘭遂向法院起訴。分析該案中的做法是否
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則?並說明理由。
答:
該案中
「
工傷概不負責
」
條款違反了憲法和有關勞動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也違反了公序良俗原則,是無效的。對勞動者
實行勞動保護,在我國憲法中已有明文規定,這是勞動者所享有的權利。張學珍、徐廣秋身為僱主,對雇員理應依法給予勞
動保護,但他們卻在招工登記表中註明
「
工傷概不負責
」
。這種行為既不符合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也嚴重違反了《民法通
則》第
7
條所規定的社會公德和社會公共利益,即學理上所說的
「
公序良俗
」
原則應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
民事法律事實
甲承包本村水庫,用來養殖大量魚苗,一年夏天,連降暴雨,甲承包的水庫蓄洪功能有限,最終被水沖垮。甲水庫中放養長
大的成魚全部順水而下,流入下流乙承包的鄰村水庫中,當時乙承包水庫中的成魚已經全部捕撈出售,此時該水庫中只有乙
剛剛放養的部分魚苗。甲於是要求乙返還自己水庫中流入乙水庫中的全部成魚,乙認為該部分成魚是自己流入其承包的水庫
中的,自己沒有做任何違法侵權之事,拒絕返還。為此雙方發生糾紛,經兩村幹部調解不成,甲將乙訴至該縣人民法院。你
認為本案應該如何處理?為什麼?
答:
本案例涉及民事法律事實問題。民事法律事實,是民法的基本概念,指民法認可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
消滅的客觀現象。並非所有的客觀現象都是民事法律事實,都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消滅,只有為民法規范規
定或承認並能產生民事後果的那些事實才能成為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法律事實可以與人的意志有關,也可以無關,但是必須
是客觀存在,只存在人腦中的主觀意識的東西不是民事法律事實,主觀意識必須表達於外部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客觀社會關
系方可。
根據客觀現象是否與人的意志有關,民事法律事實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事件是指與人的意志無關,能夠引起民事法律
後果的客觀現象。行為是指當事人的有意識的社會活動。
在本案例中,因為連降暴雨,甲承包水庫中的成魚流入乙承包的水庫中,產生了乙的受益行為,對甲而言這是與其自身行為
無關的他方當事人行為,這屬於民事法律事實中的事件,該事件與《民法通則》第
92
條(不當得利的規定)結合產生民事
法律關系,引起甲、乙之間財產關系的變化,構成民法上的不當得利之債。因此,乙應該返還甲因此受到的損失。
Ⅲ 用民法基本原則分析案例
這里是律師一對一解決具體案件遇到的實際問題。其他的學術上的討論到網路去發貼。
Ⅳ 民事法律關系的例子
案例一:甲有兩處私房,一處自用,將另一處委託乙出租。乙將該房出租給丙,內約定租期五年。二年後,容丙之妻從單位分得一套住房。半年後,丙在外地的一親戚丁來北京治病,丙將承租的私房借給丁居住,約定在丁治療結束後離京前將房屋返還於丙。不久,甲自住的私房因失火焚毀,甲請求終止租房合同,收回住房。請問此案有幾種民事法律關系?各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是什麼?
案例二:2009年1月19日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李志蓮訴被告楊中華離婚糾紛一案。原告訴稱其於2003年6月在柳州市打工時認識被告,次年1月13日同到婚姻登記機關登記結婚,婚後被告到原告家生活,且生育有一子,2005年11月被告外出下落不明至今,為此要求離婚。法院經調查發現被告結婚登記使用的身份證是虛假的,其身份證上所列的戶籍所在地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有6個叫楊中華的人,沒有一個人的信息與被告相同。公安機關對此也予確認。
Ⅳ 民法平等原則的案例
演講的話你杜撰好了
Ⅵ 怎樣運用民法的基本原則分析案例
怎樣運用民法的基本原則分析案例,民事案件總是不會脫離民事基本原則,因為民法的適用范圍很廣泛,這種適用會直接的影響到民事案件的審判。
所謂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對各項民事法律制度及全部民法規范起統率作用的立法基本精神和指導思想.民法的基本原則主要特徵有。
(1)基本原則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對各項民事制度的規定及實施都具有指導作用。
(2)基本原則是由法律具體規定所確定下來的。民法的基本原則。
(1)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同的民事主體參與同一民事關系,適用同一法律具有同等地位;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必須平等協商,達成意思一致)。
(2)自願,公平,等價有償原則。
(3)誠實信用原則。
(4)合法原則: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5)尊重社會公德,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6)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權益是我國民法的目的。從廣義上講,民法學就是民法解釋學,二者為同義語。現代法學理論中,法學方法逐漸從法學知識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關於方法的學問。
德國一般稱之為「法學方法論」,日本一般稱之為「法解釋學」,但其研究對象實質上大體一致。采法學方法論的概念更為貼切,因為法學方法涵蓋的范圍更為廣泛,包括法源論、法條論、法解釋論、法體系論等。
還包括法律事實認定的方法,關於方法論的探討研究,我國大陸地區雖然已經有了一些零星的研究成果的發表,但是相比於具體的立法研究而言,學界關注的並不是很熱烈,沒也有形成一個研究熱點。但是就我個人感覺而言。
我認為我國民法學研究水平要尋求進一步提升的話,我們就必須對法學方法論投入更多的精力,只有這樣,才有助於我們把我國的民法學研究引向深入,也才能更好的指導我們的立法研究、司法適用和法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