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不可抗力
⑴ 刑法有沒有不可抗力
刑法的不可抗力主要是不能避免而不包括不能預見,
不能預見是意外事件
⑵ 在刑法中不可抗拒原因是什麼定義
不可抗拒因素,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拒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刑法】行為人主觀上沒有故意或過失而造成損害結果的,不是犯罪。
根據規定,行為人的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其主觀上沒有故意或者過失,即沒有罪過的,不是犯罪。根據刑法理論,這種情況稱為「意外事件」。所謂「意外事件」,是由於不以行為人主觀意志為轉移,行為人無法預料的原因而發生的意外事故。這種意外事件包含了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不可抗拒的原因而發生了損害結果,如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及其他行為人無法阻擋的原因造成了損害結果;另一種情況是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造成了損害結果,即根據損害結果發生當時的主客觀情況,行為人沒有預見,也不可能預見會發生損害結果。由於行為人主觀上沒有故意或過失,對實際發生的損害結果沒有罪過,不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本條規定,由於不能抗拒或者行為人不能預見的原因造成損害結果的行為,不是犯罪。這樣規定充分體現了我國刑法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
所謂「不可抗拒」是指不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行為人無法阻擋或控制損害結果的發生。如由於某種機械力量的撞擊、自然災害的阻擋、突發病的影響等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其無法避免損害結果的發生。「不能預見」是指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情況和發生損害結果當時的客觀情況,行為人不具有能夠預見的條件和能力,損害結果的發生完全出乎行為人的意料之外。
⑶ 不可抗力屬於刑法的阻卻違法性事由嗎
屬於。
阻卻違法性事實和阻卻有責性事實,在刑法理論上包括精神不正常、無意識、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事實。
⑷ 刑法上的不可抗力是什麼意思*-*
不可抗力是指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於故意或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
⑸ 在刑法中,不可抗力事件與意外事件的區別與聯系
根據刑法第十六條: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處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所以共同點是A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B不是處於主觀故意或者過失。區別是不可抗力主要是指不能抵抗的情形,天災。意外事故只是不能預見,人禍為主。二者都是違法性阻卻事由。
⑹ 刑法上的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的區別
意外事件是指行為人雖然在客觀造成了危害結果,但不是出於故意或過失,而是內由不可預見的原因引起的稱做意容外事件.
不可抗力是指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於故意或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
二者的主要區別是:
1.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不同,不可抗力發生損害的原因是在特定場合下,非人力所能抗拒\避免的力量,包括自然力和非自然力的強制.而意外事件發生損害結果則是由於行為人對當時情況下自己行為會造成損害結果沒有預見也不能預見.
2.對損害結果發生的預見情況不同.不可抗力行為人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是有所預見或可以預見的,只是特定場合下憑借其能力及客觀條件和環境無能為力.意外事件對損害結果的發生根本缺乏預見,也不可能預見.
3.不構成犯罪的根據不同.不可抗力是由於行為人不能依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行為,以外事件是因為行為人主觀上根本不能認識到損害結果會發生.
⑺ 刑法上的不可抗力事件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的來源既有自然現象,如地震、台風,也包括社會現象,如軍事行動。作為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強制力,具有客觀上的偶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主觀上的不可預見性以及社會危害性。世界各國均將不可抗力作為免責的條件,中國刑法也不例外。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刑法》
第十六條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第二十條正當防衛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7)刑法不可抗力擴展閱讀:
《刑法》
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緊急避險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⑻ 刑法上的不可抗力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
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克服的事件就是不可抗力!例如你開車在高速公路上走,突然天上掉下一個隕石,你的車被砸壞了,這就是不可抗力
⑼ 刑法上不可抗力與緊急避險有何關系
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各國解釋不盡一致。我國法律認為,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版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權。按《公約》解釋,是指非當事人所能控制,而且沒有理由預期其在訂立合同時所能考慮到或能避免或克服它或它的後果而使其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障礙。據此,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後所發生的,不是由於當事人一方的故意或過失所造成的,對其發生以及造成的後果是當事人不能預見、不能控制、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
引起不可抗力的原因有兩種:一是自然原因,如洪水、暴風、地震、乾旱、暴風雪等人類無法控制的大自然力量所引起的災害事故;二是社會原因,如戰爭、罷工、政府禁止令等引起的。在實踐中,對不可抗力的認定是很嚴格的,要與商品價格波動、匯率變化等正常的貿易風險區別開來。
緊急避險: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傷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⑽ 求我國刑法不可抗力內容 基本概念 特徵等(注不是民法 是刑法)
可以度娘。
相關的法律問題,可以試用好問手機律師,一款手機應用軟體,免費發布咨詢信息後,在線律師會及時回復,各大應用市場都可以下載,希望能幫到您。